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八十章 潛龍出海(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官途

  卷二風起云涌第一百七十八章潛龍出海(下)

  不多時,侍衛在御書房外稟報:“陛下,皇長孫已到。”

  朱元璋放下筆笑瞇瞇道:“讓他進來吧!”

  一陣輕快的腳步聲,朱允炆走進了御書房,他跪倒在地道:“孫兒叩見皇爺爺,祝皇爺爺千秋萬載,永固大明。”

  朱元璋呵呵地笑了起來,他走上前慈愛地撫摸著允炆的扁頭,將他扶了起來,上下打量道:“想!好像又長高了一點,也壯實了,你最近在讀什么書?”

  “孫兒在讀《資治通鑒。”

  “讀史?不錯,以史為鑒,可知國之興亡,不過你現在更要多讀讀我大明的律法和制度。尤其是你父親留下的二十幾本治國心得,你更要好好用心揣摩。”

  “孫兒記住了。”

  “光記住還不行,你跟皇爺爺來。”

  朱元璋帶著朱允炆來到御書房的隔壁,這里是朱元璋藏書的地方,幾乎占去半個偏殿,數百架高大的書柜上密密麻麻布滿了幾萬冊圖書,在書櫥下放著近千口大箱子,這里面分門別類碼放著朱元璋歷年批閱了十幾萬本奏折,在藏書館的一角則剛剛整理出一個讀書處,頭頂是一扇大窗,光線明亮,窗外濃密的大樹上可以聽見鳥雀的鳴叫,窗下放著一套桌椅,桌椅是朱元璋二十幾年前為吳王時的舊物,寬大的書案上放著筆墨紙硯,一張高背座椅,旁邊放著一架小小的書櫥,朱元璋已經親自挑選了一百多本書和數百本奏折。

  朱元璋帶著長孫來到這處讀書的。他指著桌椅道:“這是朕當年為吳王時書房里的一些舊家具,從明天開始,你每天上午跟先生讀書,中午便來這里和朕一起吃午飯,然后在這里讀書,讀朕批閱過的奏折,朕幾時結束,你就幾時回宮,你可明白朕的用意?”

  朱允炆立刻躬身道:“孫兒明白,皇爺爺是讓孫兒生活儉樸、勤奮學習,孫兒絕不辜負皇爺爺期望。”

  朱元璋欣慰地點了點頭道:“你明白就好,朕之所以決定立你,就是因為你是一張白紙,朕可以重新慢慢培養,不像你的叔叔們,都定型了,很難再重塑。”

  說完,朱元璋又帶他回了書房。他坐下來,這才取過遼東都司的快報,遞給朱允炆道:“你先看看吧!看完朕再問你。”

  朱允炆讀了一遍快報,他心中也暗暗吃驚,這件事七天前李維正便預料到了,沒想到竟然真的發生了,朱元璋見他讀完便問他道:“你認為我大明該如何處置高麗的背信忘義?”

  這件事朱允炆正好因為李維正的請求而和幾個師傅商量過,他沉吟一下便道:“孫兒的見解是先禮后兵,先派使者去高麗曉以大義,命令高麗退兵,若他們不退,朝廷便堂皇可出兵,以武力擊退高麗人的北犯。”

  “你說的不錯。”朱元璋笑著點了點頭,他隨即又道:“朕已經決定出兵高麗,改封你的十五叔為遼王,統帥大軍奪回大明的土地,但調集糧餉需要時日,正好可以遣使前往高麗先曉以大義,只是副將一事上朕還拿不定主意,這個人選朕就給你決定,你挑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去遼東統兵,朕相信你能明白朕的深意。”

  “皇爺爺的呵護之心,孫兒感激不盡,孫兒推薦前威海衛指揮使李維正為副將,前往遼東統兵。”

  朱元璋見他毫不猶豫地說出李維正的名字,不由一愣,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便問道:“是不是他來找過你了?”

  “是!就在父皇七天前接見他后,他便來東宮找我,他說高麗會背信棄義,希望我能給他一個機會。”

  “果然是做得滴水不漏啊!”朱元璋冷笑了一聲,心中隱隱有些不快。不過他知道李維正一向就是如此,他就是看中了李維正思路慎密,才命他輔佐孫兒,彌補孫兒在這方面的不足,如果李維正做不到這一點,他也不會讓李維正這么快復出。

  “那你師傅們的意見呢,他們怎么看?”

  朱允炆本身也是個極聰明的人,他看出了皇爺爺臉上閃過的一絲不快。知道是自己說得太坦直的緣故,齊泰也勸過他,皇上眼中揉不得砂子。太誠實了反而會誤事,朱允炆便瞞下了李維正也找過方孝孺的細節。答道:“師傅們也是很贊同李維正外出領兵。”

  “他又找過他們了嗎?”朱元璋眼中揉不得半點砂子,依然追根究底地問道。

  朱允炆一陣心慌,只得硬著頭皮答道:“他找沒找過師傅們孫兒確實不知道,但李維正復出后,孫兒的師傅們對他的態度都好了很多,說他不再像從前那么張狂,為人處事變的成熟穩健了,這次李維正懇求孫兒給他機會,孫兒心里明白,他就因為在高麗之事上遇到了挫折,才想著在這件事上重新站起來。”

  朱元璋點了點頭,其實他知道方孝孺、齊泰他們都是極有氣節之人。無論李維正找不找他們,都不會輕易改變他們的看法,連他們都同意李維正外出領兵,就說明他們也把李維正看作是孫兒的心腹了,直到此刻,朱元璋才終于下定了決心,將李維正定為皇長孫在東宮時期的外援。待長孫登基后,再調他回京,而且又有遼王替自己看著他,就不怕他在遼東亂來。

  想到這里,朱元璋便對皇長孫笑道:“李維正領兵遼東一事,朕就按你的建議來定,今天你回去后,收拾一下自己書房,朕準你帶一些自己的東西過來。”

  “是!孫兒告退了。”

  朱允炆走到門口,朱元璋又叫住了他,吩咐他道:“朕已決定在三天后的大朝上,正式冊封你為皇太孫,你明后天抽空去給父親掃一下墓,告訴他這個喜訊。”

  朱允炆雙膝跪倒,恭恭敬敬地給皇祖父磕了三個頭,含淚道:“皇爺爺的恩德,父親在九泉之下也會銘記于心,孫兒明天就去給父親掃墓。”

  朱元璋的眼睛也有些濕潤了。他一揮手道:“去吧!”

  孫兒告退了,朱元璋站起身走到窗前,他默默地望著朱允炆削瘦的背影,他蒼老臉上露出一種少有的決斷神情,為了大明的千秋萬代。為了孫兒能夠平穩地推行仁政,他的最后一步棋該落子了,望著朱允炆遠去,朱元璋毅然轉身道:“傳朕的旨意……”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初,朱元璋正式下發旨意,封皇長孫允炆為吳王。升傅友仁為中軍右都督、馮勝、王弼為前軍左右都督,命他們三人進京述職,藍玉平罕東寇有功,升太子少傅,調至東川征討西南蠻,北邊兵事受燕王統一節制,同時改封豫王桂為代王、漢王楧為肅王、衛王植為遼王,高麗言而無信,令御史解縉赴高麗責問,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旨意中,只在最不起眼的一道旨意中提到了一句,封中軍府副都督李維正為遼東都指揮僉事、昭勇將軍,兼任金州、復州、建州三衛指揮使。

  這一系列的旨意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皇長孫封為吳王,吳王也就是朱元璋登基前的封號,所有人都明白了,按照定制,這就是皇長孫入主東宮的前奏,皇上封皇太孫之心昭然揭示,已如鐵板釘釘,一時朝野額首相慶,大明仁君將出。

  但也在同一時候,京城中卻悄然傳出一個消息,有人即將刺殺皇長孫允炆,小道消息中沒有指出是誰,也沒有說為什么要刺殺,僅僅只是說有人要趁皇長孫外出之際刺殺,這個消息伴隨著朱允炆被冊封吳王的消息一起越傳越廣,不僅在各大酒樓茶館傳播,而且也傳進了朝廷,傳進了皇宮之中,朱元璋大怒,著令錦衣衛調查消息來源,并調三千鐵衛保衛皇長孫,又從自己身邊抽十名貼身衛士隨身保護朱允炆。

  燕王府,燕王朱棣準備返回北平了,他此時的心情是喜憂參半,喜是父皇正式調走了在邊軍中享有崇高聲譽的藍玉、傅友仁、馮勝、王弼四人,正式任命他全權主管對蒙古戰事。而憂的是東宮之位最終落在侄兒身上,而假秦王之手刺殺朱允炆之事也走露了消息,令他最后的希望也破滅了。

  朱棣將他最喜愛的一本孫子兵法放入箱中,準備動身了,這時,謀士姚廣孝匆匆走了進來,躬身行禮道:“殿下,你找我嗎?”

  朱棣有些不滿地瞥了他一眼,冷冷道:“是誰走露了消息,查出來了嗎?”

  姚廣孝很是尷尬,他猶豫半天才無奈地道:“這個消息太雜亂,幾乎滿城都在說,實在查不出來源于何處,不過屬下認為,應該是秦王府事機不密,被他府中下人知道了,秦王做事情一向都不是很可靠。”

  “夠了!”朱棣極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他不想知道過程,他只想知道結果,朱棣陰沉著臉道:“我只問你,此事還能再做嗎?”

  姚廣孝搖搖頭道:“此事不能再做了,秦王一動必然暴露,刺殺不成是小事,壞了殿下這步棋才可惜了。”

  “哼!此事就暫時作罷,命令邵聞達以后就潛伏在秦王身邊,等待下一次機會。”

  “是!”姚廣孝不敢再多說什么,行一禮便匆匆去了。

  朱棣的心思又轉到了這次父皇的一系列旨意上,雖然他還看不透父皇的用意,但他也隱隱預感到今明兩年內朝中恐怕會有大事發生了,還有李維正封到遼東,這明顯是為了對付高麗,那么這次李維正的封官對自己究竟是有利還是不利呢?

  東宮,朱允炆在默默地收拾書房。明天開始,他就不會再呆在這里了。以后,上午他在宮中隨師傅讀書,下午將隨皇祖父一起學習,朱允炆將厚厚一疊習字收進箱中,箱子中的東西就將永遠封存了,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從最下面的抽屜里取出一只小小檀木箱,這里面是朱允炆最珍貴的東西,檀木箱里有他生母留下的幾件首飾,除了首飾外,還有一只玉臺,他從檀木箱中取出玉盒,將它打開,里面紫紅綢緞中靜靜地躺著一支鉛筆,筆身上的娟秀字跡讓他黯然傷神,他凝視了良久,不由長嘆一聲,將玉盒關上,和檀木箱一起放進了大箱子中,“砰!”地一聲朱允炆將大箱蓋合上,貼上封條。往事如煙,就仿佛少年初戀的苦澀也一起被塵封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