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三五三、大轉折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宋金手指

第三五三章大轉折  王啟年與速羅海的會面材料兩份,在大約半個月之后便呈到了趙與莒的面前,這兩份材料一份是王啟年的自述,另一份則是天子派在軍中的文宣官的密奏。

  為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如今大宋軍隊中多出了一個職務,那便是文宣。百人以上的部隊當中,必設有文宣職銜,他們除了要同普通士官一樣摸爬滾打指揮作戰,還有一項職司,便是對官兵將士進行忠君愛國教育。故此,無論是近衛軍還是禁軍,都不會出現將領私兵的現象,通過文宣官,一個最普通的小兵,都可以感覺到皇帝的關注與關懷。文宣官不介入軍隊指揮,他們是監軍,但又不能對主官的軍事決策產生掣肘,可是有關主官的一些重大事情,他們必須通過軍隊文宣系統向上級報告,直至傳到兵部和皇帝手中。

  兩份材料內容大體一致,趙與莒對于王啟年的機變還是相當滿意,他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頗具政治頭腦,最重要的是,他并不喜歡將自己的智慧浪費在政治上,這一點與李鄴不同。

  “陛下,時間到了。”

  一個博雅樓侍學士恭敬地進來行禮,提醒他時間。在趙與莒身邊,有六個博雅樓侍學士,專門負責協助他處理政務,這六個人最年長的剛過四十,而最年輕的則過了三十,都是年富力強又有一定政務經驗的,他們野心勃勃,對于能在趙與莒身邊為官感到慶幸,只要表現得好,他們便能簡在帝心,日后飛黃騰達不可限量。

  “人都到齊了么?”趙與莒隨口問了一句。

  “人已齊至,無一人缺席。”

  這是一種朝堂大會,但又不是大朝會那般正式,而是趙與莒將朝中各部主官和九卿以上的官員召集起來,討論有關官制改革的問題。官制改革之事魏了翁首先提出來,原本是體現士大夫們的意愿,通過增加朝廷部門,將被皇帝收攬去的權力再次分回來。但是,趙與莒借口事關重大,需得經過充分討論再做決定,令報紙將魏了翁的奏折發了出去。

  這就意味著,原先在臨安的這些出身于浙、閩的士大夫想獨自控制官制改革的想法破滅,越多的人參與進來,也就意味著越多的利益糾紛,而越多的利益糾紛,便讓士大夫作為一個整體越發渙散。

  不過,一直拖下去也不行,故此,趙與莒已經連接兩周都召開有關官制改革的議事會,地點便放在博雅樓新建的副殿內——這座新建的大殿嚴格來說只是一個會議廳,可以坐上百十號人,正適合趙與莒開會所用。

  “走吧。”

  趙與莒并沒有急著去,身為帝國皇帝,有的時候他必須有意遲到一點,提醒朝臣他雖是寬厚,卻依然是這個國家最有權威的人。

  “陛下,今日能否定下官制改革之策?”

  會議開始不久,趙葵便迫切地問道,他算得上是士大夫的代表人物了。

  趙與莒淡淡一笑:“一人智短,眾人智長,官制須得改革,這已經是公認之事,但如何改法,只憑我們這些人便做出決斷,未免有些草率。此事亦不急于一時,多議一議,爭取拿出一個照顧到各方便利益的萬全之策豈不好?”

  他繞了半天還是一句話,那便是不忙著做決定。趙葵臉色微沉,垂首不語,心中卻甚為奇怪,不知道天子究竟為何拖延,若說是為了分化士大夫,那么托了這二十余日,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若是還有其余目的,究竟又是為什么?

  趙葵有些傷腦筋地撫著前額,因為都是坐著的緣故,他這個動作并不顯得失禮。他實在是跟不上這位天子的思維方式,當初緝捕趙景云時便步步落后,如今還是這般。

  他又看了趙與莒一眼,皇帝仍是不動聲色地坐著,傾聽臣子們挨個發言,手中還不時拿筆在紙上記下眾臣發言的要點,似乎重視每個人的意見。

  實際上陛下根本不在乎任何人的意見,他在所有重大問題之上都是固執己見,只不過到目前為止,似乎每次他固執己見的結果都證明他是對的。

  想到這,趙葵突然有些迷茫,他對于大宋的忠誠自是無庸質疑的,對于趙與莒本人的忠誠也是一般,但他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士大夫,他有著自己的立場。他并不認為趙與莒一定是錯的,但他固執地認為,自己的選擇可能對于大宋和天子更好。

  是的,這世上的選擇,原先不僅僅是對與錯那么簡單,即使是對的,也有更對的存在。

  趙葵失神的時候,并沒有注意到趙與莒在轉動著手中的筆,這是他一個小習慣,當他不安和不耐煩的時候便會飛快地轉動著筆,那筆象是活了過來一般,在他的指背間跳躍穿梭,至少轉動了小半分鐘才穩穩地停在了他的拇指與食指之間。

  趙與莒心中并不象趙葵看到的那么平靜,相反,他這些時日心中充滿焦急。

  拖延一下時間、挫挫士大夫們意圖掌握官制改革的銳氣,并不是他唯一的目的,否則他根本用不著將魏了翁的奏折明發天下,他還有一個目的,便是借著這個機會察看一下地方官員,特別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官員們是否具有政治敏感性,若是他們有,那證明趙與莒推進政治改革的時機已漸成熟,如果沒有,那么就只有另當別論了。

  可是直到現在,他所期望的事情還沒有發生,這讓趙與莒很是不安,旁人不說,連耶律楚材、趙子曰這些從流求出來的地方大員也沒有領會到他的意圖,實在讓他有些失望。

  這場爭斗,雖然沒有硝煙,沒有刀光劍影,流的卻依然是英雄血。若只是靠著趙與莒一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功,他需要有一支緊緊團結在他身邊的力量。

  一個近衛軍士官悄悄出現在他身后,永遠跟在他身邊的龍十二看了那士官一眼,士官將一張紙交到了龍十二手中,龍十二又轉呈給了趙與莒。

  朝臣都安靜下來,這個時候被送到趙與莒手中的,應當是了不得的大事,他們本能地覺察到異樣,就象是嗅到了血腥的鯊魚。

  趙與莒攤開紙,一個字一個字地看著,然后閉上眼,微微向后一靠。

  他盼望的東西終于來了。

  “這是地方大員們聯名送上的一份奏折。”在眾臣期待的目光中,趙與莒將那張紙遞給了魏了翁:“魏卿,念與眾卿聽聽吧。”

  “……故此,朝廷官制改革,乃國家之大事,不可草率而行之,當由陛下諮諏雅言而后定策……”

  魏了翁念的時候有些斷斷續續,最初時他有些驚疑,然后聲音便變得高亢起來。整個奏折說得很直白,無非就是支持天子主持官制改革,人員任免之上,在有更好的方法之前,應該由天子一言而決。若是交由群臣公議,則恐群議洶洶,難以得到統一之結論。

  “東北留后耶律楚材、燕京留后趙子曰……”在念完內容之后,是一整排列名支持的官員,耶律楚材、趙子曰等都不出人意料,但魏了翁越念聲音越是低沉,因為那些名字中倒有一半都是科途出身的士大夫,若說他們有什么共同點,那他們都接受了智學,不是本人直接愛好智學,便是親信幕僚中有喜好智學者。而且,這些人無一例外,在這幾年的政績考評中都是優異或卓越。

  不知不覺之中,竟然有這么多地方主官絕對支持天子,這意味著什么,在座的朝臣都是人精,沒有不清楚的。

  當念到最后一個名字的時候,魏了翁停了下來,過了許久,才慢慢地將那三個字念出。

  “真德秀。”

  與此同時,在汴梁留后府中,真德秀舔了舔毛筆尖,全神貫注地看著剛剛寫下的字,露出一個滿意的笑容。

  紙上寫的是蘇軾一曲《定風波》,真德秀又看了一遍自己的字,慢慢吟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留后這字寫得極佳,當真是字由心生,坡老此詞與留后妙筆,當雙雙不朽。”

  在他身旁,謝岳笑著恭維,一邊說還一邊按住桌上的紙,仿佛怕有人要與他搶一般:“留后既然說了這幅字送與學生,便不可食言!”

  “好你一個謝安仁,馬屁功夫大進啊,你無心仕途,拍得老夫馬屁又有何好處?”真德秀笑道。

  “留后此言差矣,我謝岳要拍馬屁,自然能拍得不著痕跡,哪里會如此這般?”謝岳小心地吹著墨跡:“實在是喜歡得緊,喜歡得緊啊。”

  二人不著邊際地說著這樣的話,一會兒之后,真德秀收斂笑容:“安仁,如今京城之中也不知情形如何了。”

  “想來是大音無聲大相無形吧。”謝岳臉上微微抽動了一下,露出半帶著諷刺的笑容:“留后這一手甚是華麗,只不過魏華父此后要念叼留后很久了……”

  以真德秀和魏了翁的交情,做出如此重大的抉擇,卻沒有在事前通氣,必然會使得二人之間產生芥蒂。事實上,在崔與之告老致仕之后,當時為相呼聲甚高的除了魏了翁便是真德秀了,

  “魏華父知我一心為國,必不怪我。”真德秀如此解說,但心中隱約還是有些慚愧。這次將魏了翁瞞得苦了,其實也是為他好,他夾在天子與士大夫之間,已經很難做人,若是事先知曉此事,無論他是選擇站在天子還是站在士大夫一邊,都會讓他痛苦萬分。

  還是不讓他知道的好,反正自己真德秀真小人之名,史黨罵了,現在也不怕士大夫們跟著罵一回么。

  “朝堂諸公會如何反應?”真德秀撇開惱人的事情不去想,又向謝岳問道。

  如今謝岳已經成了真德秀最重要的謀主,不僅僅因為謝岳在流求呆的幾年間精學了智學中的經世濟民的科目,而且也因為這廝時常不按常理出牌,有時候干脆就打破原有的條條框框桎梏,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自然,此人也有大毛病,便是好色。

  “還能有何反應,如今決定天下大勢的,不過是有三,其一是錢,其二是兵,其三是言……真公莫用這等眼神瞪我,你雖是不同意我之言,卻也駁不動!”

  看到真德秀一副不服氣要爭論的模樣,謝岳慌忙擺手,若是與真德秀辯論起來,今天什么正經事情也辦不成了。真德秀此人人如其姓,好較真兒,這兩年還好了些,若是換早些時候,更是難纏得緊,無怪乎史彌遠當初欲驅之出朝而后快了。

  “論及有錢,誰還能比得上天子,咱們天子生財有道,據說是上洞真仙呂祖純陽賜予的金手指,便是泥土到他手中也能變成真金!至于兵就更別提了,近衛軍對陛下忠心不二,禁軍如今也同出一轍,趙葵為將時還可以驅動孟珙余階,可到了中樞這么多年,現今又主持刑部,你看禁軍將領中還有誰聽他的!其三是言,前些時日士大夫們迫天子關了大宋時代周刊,將鄧若水與趙景云發配新洲,算是搬回了一局,可天子囊中人才輩出,走了鄧若水與趙景云,卻又出了個更犀利的大宋日報吳文英!加上文瞳的攝影之術,大宋日報橫空出世,已經不亞于當初周刊的影響,這爭奪清議言論之戰,天子又搬回了一局。”

  從炎黃十三年四月京西省的礦難案發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半年,半年來趙與莒與士大夫們的爭奪,便在謝岳的嘻笑怒罵中被一一點了出來。他說得大膽,真德秀聽得仔細,卻沒有去阻攔他。

  “狂狷之人,若是去攔著他的性子,反而不美。”真德秀心中想。

  “現在真公率先在地方上呼應天子,天下大半省路主官齊聲響應,輿論清議這一塊徹底倒向天子這邊,朝堂諸公若是再不識進退,下場自然是被踢出局。如今他們若是見機行事,還可以分得一杯羹,利弊權衡,何愁他們不就范?”謝岳最后道。

  請:m.iwurexs.ne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