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人的合作,雖然讓巴蒙德表示出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但決定這樣一件大事,卻已經超出了他的職權范圍,甚至,已經不是他的頂頭上司席爾瓦將軍能夠決定的了。巴蒙德不敢在這久留,在詳細商定了合作事宜之后,匆匆離開了大明準備回國報告!
朱斌并不想怎樣催促他,這的確是一個人很難做出決定的,尤其是對巴蒙德這樣身份并不高的西班牙軍官來說。但他相信,在自己精心設計的這塊巨大蛋糕所產生的巨大利益面前,西班牙人一定會動心的。
在遙遠的歐洲,建立一個雖然隨時可能惡目相對,翻臉為仇,并不牢靠的盟友,對于大明帝國未來的道路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這將使未來明軍大步進軍歐洲的道路上,鋪設下一塊跳板,在未來的戰爭中,迅速顯現出巨大的效用……
大明各藩屬國前來覲見天朝皇帝的君主們,在京師已經等待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他們領略了天朝文化的多姿多彩,領略了天朝在內亂后的迅速崛起。大明,正在以一個前所未有的姿態出現在他們面前,出現在世界的面前。
皇帝陛下的接見在年后的第六天,十九個藩屬國的君主第一次見到了天朝的皇帝。皇帝雖然還是個孩子,但天朝的威嚴,以及站在皇帝陛下下手,威風凜凜地忠勇武英王。和那些大批特意上殿,不怒而威的將軍們,卻還是讓他們感受到了震撼。
在進行了禮貌性的問候,以及接受了各藩屬國進貢的貢品后,皇帝陛下便把與他們對話的權利交給了武英王。這次除了覲見天朝皇帝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話題。即解決這些國家間地矛盾和沖突,以及存在了許多年的領土糾紛。
爪哇和馬六甲之間的矛盾,瀾滄國和安南、暹羅等國之間的戰爭,都是這次朝會上爭論的焦點。而顯然,這些藩屬國們。也把解決這些矛盾地希望放到了大明朝身上。
尤其是在對于瀾滄國的處理上,很有些讓人頭疼。
大明初期由于內部爭權奪利和安南入侵,瀾滄國一度衰落。其后進入發展階段,封建等級制進一步完善,最高一級稱帕沙拉,即國王;第二級為“色納”。即國王的顧問;第三級稱“阿瑪”,為各級官吏,最下一級為“約特”。國王有三名顧問,分管軍事、行政和外交。
波提薩拉臘王和塞塔提臘王時代,老撾與暹羅和東胡多次沖突,尤其是緬甸的第三次入侵,將新都萬象洗劫一空。蘇里亞旺薩繼位后,瀾滄國勢重新振 這位蘇里亞旺薩。被譽為瀾滄國的太陽王。在他即位后,刻意整頓國家。大力發展軍隊。使瀾滄擁正規軍十五萬,后備軍十萬,另有五萬留守隊。大盛的國力,讓周邊與其有時仇地國家產生了嚴重的不安,并多次爆發了小規模的戰爭。
一個穩定的周邊形勢。一群安分而且順從的藩屬國。對目前的大明來說顯然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朱斌提出了雙方暫時停止戰爭,在大明的調停下。重新劃分各自勢力地建議。在武英王的赫赫威名下,雙方顯然都接受了這個提議。
而雙方矛盾地焦點在于,蘇里亞旺薩王要求暹羅、安南歸還侵占的奧博羅、頓薩奧等地。而暹羅則認為奧博羅本來就是雙方含混不清的地盤,顯然蘇里亞旺薩王的要求是無法接受的。而安南地態度,則相對于好曖昧一點,因為這時候地安南本身也處于動蕩之中。
早在明朝正德十一年,安南發生了一起政變:一位叫陳昊的“社堂燒香官”,殺了國王莫綢,自方為王。這樣地局面安南的一些大臣當然不愿意看到。因此莫綢的另一位大臣都力士”莫登庸討伐陳昊,殺了他,另立莫綢的侄子為王。
但這場政變并沒就此而止。六年后,嘉靖元年,莫登庸又把國王趕下去,自立為王。而前國王的兒子,已改姓名“黎”的黎平占據清華一帶,另立一國。即為安南南北朝的開始。經過漫長的對立,莫登庸家系的勢力則逐漸開始衰落。
而其后,安南又演化成了權臣北鄭、南阮互相對峙的局面。
當時大明自身內部困難重重,已經無暇顧及到這些藩屬國。鄭氏和阮氏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尋求歐洲人的幫助。阮家的阮福源同時與航抵此區域的歐洲人建立了“友誼”,一個外國貿易站在會開張。并在葡萄牙工程師的協助下阮氏開始了他們自己西洋銅炮的生產!
鄭氏則仿效阮氏轉而尋求歐洲人的軍事援助。鄭家招募了荷蘭人,為其制造火炮與船艦。從崇禎十四年開始,,鄭氏再度對阮氏的城防工事發動攻擊;在荷蘭人火炮的幫助下,鄭軍雖然攻破了第一道城墻,但在攻擊第二道防線時失敗收場。在海上,盡管有荷艦奇威、納雪嘉勒、威肯德布克助戰,鄭軍依然敗給阮氏的艦隊與葡萄牙船艦。
在這樣復雜混亂的情況下,鄭氏把持的黎氏王朝急于統一整個安南,并企圖得到大明王朝的全力支持。而阮氏把持的莫氏也抱著同樣的態度,因此對于蘇里亞旺薩王的領土方面的要求,都采取了模棱兩可的含糊態度而在安南的內部問題上,雙方則變得強硬無比,誰也不肯退讓半步。
素來對這個國家極度厭惡的朱斌,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是干脆把安南并入大明地領土。可是他自己也知道這個想法。在目前來說只能放在心里想想而已。一旦在現在公布,只會引起大明藩屬國內心的不安,出現與大明帝國對峙為敵的狀況。
在這樣的心態驅使下,朱斌首先嚴厲斥責了鄭阮饒過大明帝國,轉而與歐洲人勾結的行徑。在幾次由朱斌主導的,明軍主動發起。對臺灣等地地戰爭中,這位大明的武英王,對歐洲人的強硬態度,是所有藩屬國都已經知曉的。
因此,鄭家的鄭奘。和阮家地阮福源都對自己的行徑表達出了深深的“悔恨”,并且保證再回到安南之后,立刻割斷與西洋人的一切聯系,從此后只順從于大明的領導。
安南人反復無常的本性,沒有人比朱斌更加了解了。因此對于他們所謂地“效忠”,朱斌也只是抱以一笑。對于安南人來說。只有利益才是他們最關注的。
他首先著手于解決瀾滄國的領土問題。頓薩奧毫無疑問應該是瀾滄國的領土,因此實際控制這一區域的阮家政權,必須在此次回國后立刻歸還于瀾滄國。在頓薩奧實際得不到任何利益的鄭家當然樂意看到這樣的局面。而阮家雖然并不是非常情愿,但還是同意了這一建議。
奧博羅的情況比較復雜,暹羅和瀾滄國對此地地爭奪已經有上百年之久,而且,雙方都能夠拿出大量的“證據”,來證明奧博羅本來就是自己地領土。雙方誰也不愿意在此地放棄哪怕一丁點的利益。
調解整整進行了兩個時辰,卻無法取得任何一點地突破。肩負著臣民殷殷期望的蘇里亞旺薩甚至紅著臉對景平帝和武英王說道:
“最最受人景仰大明皇帝。最最讓人尊敬的王爺,暹羅、東胡對于瀾滄國的侵略已經有了許多年地歷史,為此瀾滄人遭受到了無盡地苦難,并且被他們強行奪取了奧博羅等地。這是瀾滄人心中一塊永遠的傷疤,這是瀾滄人最大地恥辱……
現在東胡已經受到了他們應有的懲罰。貿然挑戰天朝威嚴的他們。已經再也無法為所欲為了。可是,大明的皇帝。武英王,瀾滄應該怎么辦?難道讓我們能就這么看著自己的土地,自己的人民在暹羅的統治下呻吟嗎?
瀾滄為了收復自己的失地,已經動員了十五萬的軍隊,另外還有十萬軍隊隨時都可以出發。我希望在天朝的調解下這事能順利的得到解決。否則,哪怕瀾滄戰斗到了最后一個士兵,我們也一定會奪回屬于自己的一切。把暹羅人從我們的土地上全部趕走……”
朱斌皺起了眉頭,這位瀾滄王也許真的受到了自己國家臣民的愛戴,從而使他的信心空前的膨脹了起來。這里是大明的京師,蘇里亞旺薩居然在這里,公然提出了對另外一個大明的藩屬國武力上的威脅。
暹羅的巴塞通王是個非常聰明的人,自從明軍在暹羅登陸以后,他就開始不斷地討好明軍的各級將領,并且細心揣摩明朝皇帝大臣的心思,這時眼見武英王面色微變,心中一片雪亮,當時就清了清嗓子說道:
“陛下,王爺,這就是瀾滄人。先把奧博羅究竟屬于誰的問題放到一邊,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位蘇里亞旺薩王的所說的話吧。不管是暹羅也好,還是瀾滄也好,都是大明的藩屬國,一切的行動都應當要得到天朝的批準才可以執行!
但是蘇里亞旺薩王他又做了什么呢?居然當著天朝皇帝的面,要對誠實的暹羅訴諸于武力。這根本不是一個屬國君主的話,而是一個極度無恥的威脅行徑。我請求天朝皇帝對這種狂妄無知的話予以嚴懲。”
本來懶得管這些事的景平帝忽然開口說道:
“暹羅王說的在理,這里是大明的朝廷,不是一方用武力來威脅另一方的場所。蘇里亞旺薩王,你的行為應該檢點點,不要在這里失去了君主的風采。”
蘇里亞旺薩王也開始覺得自己的言論有些不不妥,此時面對大明皇帝的訓斥,急忙向景平帝請了自己的罪:
“陛下,我只是因為心中憤怒而失態,還請陛下恕罪。但是,奧博羅歷來就屬于瀾滄,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朱斌皺了皺眉頭,這個蘇里亞旺薩王當真有些不知好歹了。屬國之間領土的糾紛,現在既然鬧到了大明,當然應該由大明來解決。但現在蘇里亞旺薩王的態度,明擺著就是想要逼迫大明立刻做出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表態,難道他當真以為自己會順從他的心意嗎?
朱斌立刻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奧博羅兩國爭執不下,究竟這塊土地是屬于誰的,必須得等大明派出專門的官員,做出相信的調查后,才可以做出最后的論定。
而在此之前對于這塊有極大爭議的土地,將由暹羅王巴塞通暫時代為管理。并且,為了保持奧博羅的公正,大明將派出軍隊駐扎于此。無論誰在奧博羅發起戰爭,即是等同于對大明帝國的宣戰,大明將在同一時間反擊。
這一裁決明顯是對暹羅一方有利。巴塞通王得意洋洋,帶著幾分挑釁的眼光看了一眼不甘心的蘇里亞旺薩王。這就是威脅大明的下場。很明顯,只要自己竭力討好大明王爺,奧博羅,這塊土地遲早將永遠地屬于暹羅。
蘇里亞旺薩王卻顯得惱怒不已,他來大明是為了尋求支持的,而不是接受這樣屈辱的結果。他是瀾滄的太陽王,回去后告訴自己的子民這樣的結果,毫無疑問將使自己的巨大威望受到嚴重的挫折。
這時他想起了當初荷蘭人曾經派出使者和自己接觸過,也許借用西洋人的力量會更好一些。但是,唯一的疑問就是,大明能不能容忍這樣的行為發生?
朱斌看了他們一眼,這時候還沒有“干涉內政”這一說,恰恰相反,你不干預,它也得套住你,做為宗主國的麻煩,也許,正在于這一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