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君子陶陶,左執,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絲竹之聲還在,一個女聲在歌唱,在如此深夜,份外令人悠然神往。
徐子陵自二樓窗口,直望了上去,洛陽之洛水,橫穿城中南北,湖上龍舟之上,絲竹之聲不絕,卻是新立天子楊宣凝在取樂。
“楊宣凝登基后,似乎更在從容自在了。”
“外松內緊罷,軍中訓練,民政諸事,都在調度。”
耳邊聽到了一些士子的議論。
一個小艇緩緩靠往堤岸,一個女子,直望上窗口,聲音輕柔的傳來:“如此良宵月夜,子陵可有興趣到艇上來盤桓片晌?”
徐子陵聞言,知道自己一切都在監督之下,騰身而起,悠然自若的落在小艇上,安然坐下,向正在艇尾搖櫓的絕色美女微笑:“沈軍師既有閑情夜游洛水,我徐子陵當然奉陪。”
沈落雁清減少許,但是整個人卻神采飛揚,有一種麗光籠罩,她笑的說:“不要叫我沈軍師,我不當軍師已經很久了。”
徐子陵心中一陣感觸:“是啊,人事皆非,密公已在長安。”就算是他,也知道此時,掌控錦衣衛的沈落雁,部屬上萬,無數高手投入其中,當真是高手如云,戰將如雨,已經完全不遜色于慈航靜齋。
聽到了密公這個名字,沈落雁的目光落到徐子陵的俊臉上,輕搖船櫓,露出一絲苦澀的笑意。搖頭說著:“密公的時機過去就永不回頭,小女子只希望他能夠安心與清閑富貴生活,還有一些生機。”
徐子陵道:“密公降李唐。還算受到了禮待。”
沈落雁苦笑:“子陵在這點上,總有些天真。李淵稱帝后,密公地官位不過光祿卿、上柱國,賜爵只是邢國公,都是虛職,無錢無人無權無田。在長安,不過是一個閑人,連富貴二字也稱不上。”
沈落雁幽幽的說著:“如是當年密公如是侍奉圣上,至少一個開國侯可得,田宅八千畝、世襲不替,位比三品,而現在在長安的待遇,連在我方地一個開國子的真實待遇都不如,我早勸他勿要入長安。他卻偏偏不聽,只道以后還有機會,對此。我沈落雁還有甚么可說地?如今,我已有新主。與他再無半點關系。”
就算如此。說到后來,語調中不由帶上一點荒涼。令徐子陵感慨叢生。
默然許久,徐子陵又說著:“不知沈小姐今日來此,又有什么見教。”
“難道沒有什么見教,就不能來見你嗎?”說到這里,沈落雁撲哧一笑。
見此麗光,徐子陵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沈落雁徐徐而搖艇,河水在月照下閃爍著金色,遠處,龍舟上,絲竹之聲若有若無。
她靜靜地美目凝注的瞧徐子陵,然后微微一笑說著:“當年我也曾經見你,但是想不到,短短幾年,你就成長到這個程度,世事無常,人所難料啊!”
沈落雁又幽幽的說著:“密公來洛陽了,我要去此,作最后一趟的勸說。”
徐子陵愕然說著:“密公來了?最后一趟?”沈落雁點頭說著:“你可知,這次密公來,就是企圖聯系瓦崗舊部,以亂我楊唐,但是這只是李家借刀殺人之計,成,善,不成,也是密公受死,與李家無損,因此,我前去勸他,死了爭霸天下之心,乖乖歸降于我朝,還有伯爵之望,不然,朝廷有法,落雁也無可奈何。”
“如今我朝,南方幾乎所有武林世家,全部歸順,不服者煙飛云亡,大批高手,充實于衙門、軍中、外禁、錦衣衛、廠衛,在此開國之時,一切用軍法嚴法,并非是個人仗劍游行的時候,萬望子陵多多考慮,莫要觸發了朝廷法度,在此新朝初開,豎立權威之時,就算圣上想要法開一面,也難以行事。”
徐子陵默然無語,沈落雁要勸地是李密,但何嘗不是對他的忠告。見他不語,沈落雁又幽幽一嘆,說著:“你對羅女傅君怎么看?”
徐子陵頓時心中一震,浮現出那白衣如雪,豐姿卓約的女子,不知道為什么,自一眼看見,他就心動不己,似乎是非常熟悉非常親近的人,心中震動,表情卻是不露,只是說著:“傅君?高麗奕劍大師傅采林之徒?”
沈落雁瞥他一眼,含笑說著:“子陵,你可知,當年高麗王得知隋平陳后大懼,立即治兵積谷,為守拒之策,而文帝時,也征高麗,楊廣時,三征高麗,這是何苦來由?而傅君在此之時,前來本朝,又有何意?”
徐子陵心中有所思,只是說著:“是亂中原而來?”
沈落雁柔聲說著:“中原統一,是天下大事,周圍群夷無不恐懼,隋統一后,突厥雖分裂,但是仍舊對中原加以分化收買,你看北方群雄,誰不為之臣屬?子陵啊,李閥起事之初,就得突厥兵馬之助,而楊廣之死,也是其聯合攻擊,時至今日,你還不悟嗎?李閥身為胡種之后,自是別族,其心必異。”
徐子陵心中一沉,說著:“那北方,多以胡人混血,又如何處置?”
“子陵啊,你向來不讀,所以不知道。”
“五胡以來,胡族為兵,漢族為農,這是常理,而北地多國,相互討伐,兵員戰死者眾,其中多胡人,而漢族務農,反而得之修養生息,論混血。真的十不存一,多半在門閥。”
“高麗自魏晉以來,趁中原內亂而向西北擴張。占據了遼河,遼河位居中原與突厥勢力的交界點。對中原王朝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原只要控制了遼河流域,也便可以控制東胡各族,如此便可斬斷突厥之左膀右臂,進而構成夾擊突厥的有利形勢。”
“而高麗占據了遼河流域之后,不但由此獲得了肥沃農田。實力大漲。更以遼河為基地,開始將東胡各族地控制權牢牢地掌握在了手里,形成了突厥與中原之外地強大勢力,如果再有時間發展,必可威脅到中原。”
“有高麗在,契丹、就難以安撫,如果高麗與突厥相勾結,無論誰居中原,將不得不面臨兩線作戰。大業三年。高麗使節趕去見啟民可汗,顯示二方面有聯合之勢,正因為這樣。楊廣才下詔討伐高麗子陵啊,中原再不許再來一次五胡之亂。再不許有強敵安臥于身。在此大是大非之間,希望你能夠以漢人的身份。多明白自己地歸屬。”
“傅君自高麗前來,一是看有沒有機會刺殺圣上,二是看得本朝虛實,她沿途而來,已經連連刺殺數位官員,好得亂局,讓漢人自相殘殺,本朝此時,還可容她,但是如她再繼續下去,只有傾盡一切力量,將其殺死。”徐子陵不知道說什么才好,現在他已經年長,當然明白,傅君自高麗前來,地確不安好心,可是自一眼看見她之后,就難以忘懷,這種心情難以描述,更無法說出,定了定神,只是說著:“傅采林,武功集中土、酉域、高麗之大成,自出樞機,一切神通變化,悉自具足,故能與雄霸西域地武尊畢玄、散真人寧道奇并稱當世三大宗師,如是殺了此女,激怒了傅采林,不知貴國如何應付?”
“傅采林當然了得,不過,比之石之軒如何?而且,上次四大圣僧率三千僧兵,突擊薛舉,結果呢?三千盡折,四大圣僧也折其一,可見宗師雖強,安能萬人敵?傅采林如敢親身前來中原,只有死路一條。”
說到這里,沈落雁眸中露出異采,終于說到了最后一句關鍵地話:“你可知道,圣上武功,已晉宗師之境。”
這句話一出,徐子陵終于保持不了平靜地心,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徐子陵深吸一囗氣,凝神專志,金黃月色落于舟上,感受著夜風拂過引起地氣流變化,露出一絲笑意,輕輕地說著:“落雁跟我說這樣多,到底是何意呢?”
沈落雁長身立起,笑的說著:“說了這樣多,子陵終于明白啦!這其實是圣上要我對你所說,只希望子陵能夠多明白一些,多考慮一些,別為局中所迷,作出不可挽回事情,你可知道,就在此時,圣上已經約見了寧道奇。”
“當日,寧道奇約見宋缺,今日,圣上召見寧道奇,這是最后一點面對面談判機會,是生是死,是敵是友,都會在今夜,分個清楚。”而在此時,不在船上,是在宮廷,六角亭,小橋流水、疏竹而生。
寧道奇漫步而上,似乎一個老者,在此悠閑而游。
他心知,只要入得宮廷,以他武功,也再難沖出去,但是,一無所懼的舉步踏入這樹木扶疏的庭園中。
院中只有二人,都是少年。
楊宣凝坐在小亭中,月色遍灑滿園,正在就著月色喝茶,月光在衣上,變幻出無數的斑斕的色彩來。
身穿便服,纖塵不染,昂俯之間,自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大度。
雖是喝茶,但是動靜之間,他似乎成為宇宙的中心,漫天精氣貫頂而下,大地精氣,由腳下而上。
一時之間,這庭院之中,萬事萬物,都潛移默化之中。
星空一點星光,大如明珠,照耀其上。
而另一個少年,雖然坐在一邊,但是淡然自化,悠然從容,翩然青衣,正坐在琴前,叮叮咚咚的彈著琴。
琴音淡泊寧靜,一時之間,流水行云,鳥翔低鳴,深谷流泉。只聽少年散歌而唱:“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寧道奇默然。過去一生,重現心田,等過了許久,琴聲已停,才說著:“楊宣凝。如今南北戰亂,你又有何道?”
“人生于天地之間,自有天地之厚德,朕不遠天地,天地自愛朕,朕不棄民,民自養朕,天子何論其它?據說當年文帝在世時,身敬諸佛。所以身有五彩,又有轉輪王法器,一開一合。奧妙無比,但是這已是外道邪道。我受天命。自當唯天唯地唯民,除此無它。”楊宣凝徐徐而說。當日登基,受天地感應,得傳國玉璽之助,而得宗師境界。
“天者,玄也,地者,黃也,人者,德也,孔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又說,敬鬼神而遠之,此真是厚德之法,楊宣凝啊,想不到悟得天子玄黃大道。”寧道奇說完凝視夜空,沉吟許久,這是他與楊宣凝第二次見面,見面之前,各有敵意,但是見面之后,卻各自欽佩。
又對著李淳風說著:“我觀你彈琴,已進窺自然之道,何其居于廟堂之上哉?”
李淳風一襲青衣,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拱手作禮:“道常無名,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圣人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身在廟堂,金玉滿室,笑而用之,職在化民,身在草野,卻寄身一舟,相忘于江湖,得之,天恩化民,不得,南山自化,是故人不遠道,道自化人,如今我又有何其憂哉?”
寧道奇聽了,仰起臉,凝望夜月,許久不言。
等過了許久,語調平靜地說著:“李閥與胡閥結為一體,是真如此,但是唯因此,所以我才支持李閥,五胡以來,北方世家多依附胡族,同氣連枝,而關外,又有胡族突厥,已成氣候。”
“隋崛起,實是佛教和胡族之力,也是關中世家之力,因此大亂之后,內有熟胡世家,外有突厥強敵,如是由北統南,尚可一統,如是由南統北,關中世家,突厥外敵,安可坐看?是故必是大決裂,我當問之,如是攻打關中,李閥大舉引胡兵入關,問陛下何以處之?如此,天下亦將長期分裂,五胡之亂又起,萬民所受之苦,會猶過現今,你說愛民,何不以民為重?”
楊宣凝終于明白了他的意思。
中原統一,是外族所不許,但是如果中原統一不可避免,那外族特別是突厥,唯一的選擇就是支持親胡者,正因為李閥與胡族同氣連枝,所以李閥統一天下,是障礙最少地一個。
如果由他漢族正統,由南統北,那勢必和關中胡閥,以及親胡數百年地漢族世家敵對,而且還會使周邊胡人下定決心,干涉中原統一,如此,大戰必連綿,統一艱難無比,就算統一,代價非常高昂。
天意人事,寧道奇因此選擇李閥。
楊宣凝平靜地說著:“我承天命,撥亂反正,自是不避殺戮,不避質毀,寧道奇啊,你可知吃和被吃之異同?”
楊宣凝一字一字地說著:“如論大道,我吃人者,被吃者入我肚,滋我精血,是否一體?我如被吃者,當入它人腹,滋它人精血,也是一體,然這一體和一體,可有異同?”“如不問異同,卻說無我執,無它執,又說百姓之苦,此就是邪道,我當斬之,以宏正道。”
“我行此道,百姓雖一時苦,關中雖一時反,然可為萬世開正道,以后只許我之食人同化之,不許它人體食我而同化之,此是朕之天命,安能為小仁小道而暗千秋以后歲月長?”
說完,直立而起,輕吟說著:“我繼天命,當建吾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這里,當然不是儒家一門一派之志了,而是清洗五胡以來亂世亂教,回我華夏正統之文明地大志。
李淳風緩緩起立,從容自若地說著:“大道已定,當行無誤,道不同不相為謀,是敵是友,今一言而決。”
寧道奇心中涌起難以言辭地感覺。
無論是楊宣凝,還是李淳風,都已經有自己的道。
這才是真正的區別,當一個人有自己的道,那道自化人,這就是最大奧妙所在。
原本楊宣凝感應天地,不問道佛神,唯天地人自化,已使他震驚。
在這個道佛大盛,鬼神深入的世界上,還有人能夠正本清源,唯天地人自化,繼古天子道統,真是罕見地事情。
此時,李淳風徐徐而起,每一個動作均有種渾然天成,隱含某種玄奧的法理,離宗師境界,同樣只有一線,如此年輕,果是百年難得的道家傳人。
這個被譽為中原第一人的“玉散人”寧道奇,默然片刻,然后嘴角逸出一絲笑意,說著:“今見二位,才知后繼有人,吾道不孤,吾心不獨啊!”
頓時,楊宣凝點頭,說著:“那就請您上路!”
他絕對不會因為寧道奇從容而來,就放過此人。
一聲鼓聲,上千甲士緩步而出,只聽一聲拔刀之聲,殺氣頓時充滿庭院,再一轉身,石之軒、祝玉妍、杜伏威、晃公錯等人負手而出。楊宣凝眸中一片淡然,此是殺意已定,再無悔意之眼神。大唐第二卷一刀轉戰三千里第一百十六章今日殺得寧道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