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天變 (六)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指南錄

  第三章天變(六)

  福州和大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城市,關于這個話題,郭守敬不止一次聽別人說過,但雙腳踏入福州,他才知道兩個聲調的確相去甚遠。

  他所參與建造的大都城格局兼顧陰陽五行與儒學精義,以忽必烈的皇宮為中心,方正宏大、富麗堂皇。相較而言,大都督府的治所福州則顯得簡陋、凌亂,一些在五代、甚至唐末就存在的建筑依然破破料料的在風雨飄搖,一些低矮的民房也不顧形象地混雜在新崛起的高樓大廈之間,與整個城市欣欣向榮的基調是那樣格格不入。但郭守敬卻絲毫無法鄙夷福州城的破舊與簡單,大都城的建造幾乎鏟平了原來所有不符合規范的建筑,可以說是完全毀滅了歷史。而福州城,卻悄然把歷史和現在混同為一。

  福州城有一點是大都城遠遠達不到的,那就是百姓臉上都充滿自信與從容。那是能吃飽肚子并且不為明天的生活擔憂才能顯現出來的神色,雖然這些市井小民中間不少人的衣衫上還打著明顯的補丁,但舉手投足間卻擁有北遠富豪也表現不出來的不卑不亢。

  這還是原來那個大宋么?郭守敬不太敢相信。當年他曾經在老師和同僚口中聽說過有關大宋的傳言,一概是官員多么昏庸、士兵多么懦弱、百姓多么奸猾。而現在展現于他眼前的福州,卻處處體現著泱泱大國之風。

  這是真正的大國之風,不體現在舉世無雙的宮殿上,也不體現在皇家貴族如何一擲千金的誼奢上,而是體現在國民的一言一行之間。大都城也很繁華,但郭守敬清楚記得自己坐轎出行時,百姓只是讓開了主路,就繼續做他們的生意,談他們的買賣,仿佛根本沒見到車上的方老將軍。

  令郭守敬更佩服的是福州民間在戰爭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勇氣。郭守敬可以擔保,走遍北方各個州縣,即便是把忽必烈的老家都算在內,也沒有一個地方在大戰即將來臨之際,依然能表現得如此有條不紊。

  當年李璮叛亂,大都城在叛亂之所濟南的千里之外,駐扎有十萬重兵,依然不免一日三驚。很多富戶豪讓甚至悄悄將財產轉移到城外,以防戰火燒到身邊后遭受池魚之殃。而福州百姓卻仿佛根本不知道忽必烈領傾國之兵南下般,或者根本沒將南下的大軍放在眼里,該做工的做工,該經商的經商。郭守敬甚至親眼看見一伙穿著短衫的中年人,扛著竹竿,擒著草簍,悠哉游哉地去江邊釣魚。

  而宋人身上表現出來的求戰欲望,更遠遠出乎郭守敬的預料。劫持了他和大批北方英杰的方馗老將軍一到福建,馬上趕往大都督府請戰。在福州公開發行的報紙上,郭守敬至少看到了二十幾個大名鼎鼎的將軍主動請纓。蘇醒、陳復宋、張世杰、蘇劉義,這些人有些并不是文天祥的部將,有些甚至與文天祥政見相左,在這一刻,居然全部站到了大都督府背后。

  與印象中懦弱的大宋不同,翻遍驛站中的報紙,郭守敬也沒找到一篇宣揚求和的“理智”聲音。相反,從當世大儒到平頭百姓,大伙幾乎眾口一詞地宣布:華夏即使戰剩最后一個人,也絕不考慮投降。其中,幾個投筆從戎的學院青年留下的誓言最為擲地有聲。“我生國滅,我死國存”,八個字,寫盡了一個民族在國難面前的決擇。

  “這還是大宋么?”在驛站暫且安歇的日子里,郭守敬與其他幾個被方馗劫持來的北方英杰私下數度交流,誰都無法得出肯定的結論。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仿佛生活在夢中,只是這個夢,如酒一般醇烈。

  在最初的震驚于興奮平息下來后,郭守敬開始考慮自己的生存問題。把他“劫持”來的方老當家很仗義,在旅途中,即答應推薦郭家的長子去流求島上的航海學院讀書,解決了郭守敬的后顧之憂。但文天祥卻不像他想象的那樣求賢若渴,非但沒有大張旗鼓地對他的到來表示歡迎,甚至連見面的機會都沒給。

  三天后,郭守敬有些沉不住氣了,對著前來安置大伙的一個年青官員發起了脾氣。“丞相大人最近公務很忙么?不知何時才能賜我等一見?”

  幾個與郭守敬同時來到福州的北地英杰紛紛圍攏過來,小聲表達自己的不滿。與郭守敬一樣,他們也是莫名其妙地被一伙黑衣人劫上了船,經過半個多月的海上奔波來到熟悉而又陌生的福州,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迷惑。

  年青官員聽出了郭守敬話中的不滿味道,卻也不生氣,笑了笑,低聲回答:“丞相大人這幾天不在福州,所以不能親自前來迎接諸位先生。諸位先生有何要求,盡管通知在下。蕭某可以盡力為先生們奔走!”

  “既然如此,但不知蕭大人打算如何處置某等?”郭守敬追問了一句,處置二字咬得很清晰。眼前這個官員衣著樸素,看年齡四十尚不到,在丞相府想必也不是什么關鍵人物。說話口氣如此之大,真不怕閃了他的舌頭去!

  “郭先生不必客氣,叫我蕭資即可。先生于天文、地理上的造詣令人仰慕,不知可否屈就華夏科學院天文學院士一職?”年青官員笑了笑,帶著幾分討好的口氣回答(與一般YY小說扮豬吃老虎有異曲同工之妙)。然后轉過頭,對另其他幾個北地英杰說道:“朱先生在代數求元方面造詣天下無雙,丞相希望先生可屈就數學院士一,李先生精于數理,蕭某想請先生亦就職數學院士,至于其他幾位先生,華夏科學院皆掃榻以待!”

  “你,你是蕭資!”郭守敬覺得后頸猛地一陣發緊,整個人都愣在了當場。華夏科學院院長蕭資的大名,他在北方不止一次聽說過。據降將黎貴達介紹,整個破虜軍中所有新式軍械,以及風行大江南北的四輪馬車、新式水排、風車等,皆出自此人之手。想想文天祥唯一的嫡傳弟子,整個華夏學問最學的人物如小廝般圍著自己轉了三天,郭守敬心中的怨氣全消,代之的是無以名狀的感動。

  在北方,忽必烈也甚有名的禮賢下士。亡金滅宋之后,曾經號稱盡收天下賢才。但事實上,忽必烈未曾給學者們任何尊敬,哪怕是其最看重的理學先生,忽必烈父子也“呼秀才而不名”。對于堅信“能騎馬彎弓即為豪杰”的蒙古人而言,學者只是霸業的點綴,就像工匠一樣,奴隸的一種而已,犯不著記住他們的名字。忽必烈曾有語“朕求賢三十年,惟得竇默、李俊民二人而已。”但得到竇默、李俊民后的忽必烈,反復詢問的卻是長生和占卜之法。至于郭守敬本人,忽必烈和真金更注重他根據來預測大元朝能否千秋萬代,而不是天文學的本身。

  相比于北元的輕慢,大都督府對學者明顯重視得多。身為科學院院長的蕭資親自跑前跑后為大伙忙碌,而方馗在“綁架”的同時,還不忘了冒著生命危險接出大伙的家人,運走家中的金銀細軟。

  “能與蕭大人當面探討,乃朱某平生之幸!”被蕭資尊稱為朱先生的朱世杰第一個從震驚中回過神來,熱切地回答。他精通數學推算,歸納總結了“四元術”(多元高次議程列式與消解法)、“垛積法”(高階等差數列求和)與“招差術”(高次內插法)。與已幫數術名家李冶齊名,世稱“李朱神算”。郭守敬的《授時歷勘測總結過程中,就多次引用了李朱二人的研究成果。如此一個集中華數學研究之在乘的學者,在元庭卻被忽必烈歸為了占卜術士一類。朱世杰不滿于元庭的輕慢無知,早就幻想著能與傳說中的南方英才一同交流天元術(議程求解),據他的推測,南方那些精妙物器,十有八九與算學發展有關聯。所以對于這次被“劫持”,他心中非但不反感,而且深有被知己器重的驕傲。

  郭、朱等人謙遜,蕭資卻不敢在這些人面前擺架子。他的全部學問來自于文天祥的《天書,而眼前這些名家卻憑著各自的感悟,總結出不亞于《天書所載內容的高深知識。按文天祥的說法,蒙古人的入侵割裂了華夏文明的發展,而科學院的任務之一就是,通過這些英杰,把華夏文明的種子完好的延續下去,并讓它不間斷的延續下去。做好這一項工作,對大都府的好處不亞于再獲得一部《天書。

  客氣地點點頭,蕭資說道:“不敢,南方學子盼諸位先生,如久旱盼雨。因此蕭某才說動大都督,強行相請。其中得罪之處,望先生見諒。科學院在山前準備了陋室數間,暫供諸位先生駐足。至于生活瑣事,自有人替諸位打理!”

  見蕭資如此客套,大伙即使心中有怨言,也不好說得太明了。畢竟眼下在破虜軍的地盤上,一旦惹得主人發了狠,恐怕連罰酒都吃不上。懷著各自的心事,眾人在蕭資的安排下來到科學院專門給院士準備的“陋室”前,門還沒有進,已經有人再次驚呼出聲。

  那是散落在向陽半山坡上的百十座獨立的小樓,彼此和矮墻和灌木隔開,各自成一個獨立的花園。層層疊疊的繁花間,一道溪水繞著山坡向遠方流去。(從這些句子可以看出酒大確實是理工科班出生,沒辦法的事情。不過真把精力用到細節描述方面,其他的內容就不好說了。PS:絕對沒有任何貶謫酒大的意思,向來我是最喜歡酒大的文的。)

  “蕭,蕭大人,這,你說這是給我們準備的陋室?”對多次開方有所研究的河北隱士李書文結結巴巴地問。幾天來,他曾見識過福州官方的衙門、驛館,知道福建大都督府力行檢樸,公務開銷甚小,很多一百多年前的老屋刷了層白灰即成為了官員履行日常公務之所。所以一直認為蕭資口中的陋室是座破瓦寒窯,萬萬沒想到最后卻是如此奢侈所在。

  “每人一處,暫借給諸位居住。等將來諸位另有了薪俸,可以考慮將這住所買下,或者去別處另置良宅!”蕭資點點頭,笑著回答。隨即安排同來的短工,幫助眾人安置行囊。

  ‘但不知在大都督府,不,大宋,院士一職位是幾品幾級,俸祿多少?“李書文沒當過官,不像其他人那么愛惜顏面,此刻見蕭資答得爽快,索性直接問起了”錢途“。

  這正是很多人最關心的,被方馗無禮劫持后,大元朝從此再沒眾人立足之所。如果到了大宋卻沒得到應有的待遇,對大伙而言就太不公平了。況且忽必烈南下在即,大都督府還不知道能在蒙元鐵騎下支撐到幾時。眼下的美宅雖然令人動心,卻不是所有人能買起,即便買得起,將來也未必保得住。

  “院士只是學職,相當于書院的教習,與官員品級沒聯系!“蕭資笑了笑,低聲答,一點兒都不覺得李書文問得唐突。當年,很多江南的飽學之士在接到華夏科學院的聘書后,問得幾乎是同樣的話。只不過有人問得婉轉,有人問得直接罷了。蕭資知道,讀書多可使人明理,但未必能讓人骨頭硬。真正能與大都督府生死與共的不是這些讀書人,而是陳吊眼、王老實這樣大字不識幾個的草莽英雄。

  沒等眾人再次發問,蕭資清了清嗓子,繼續解釋道:“如果非要與官員做比較的話,蕭某只能說,諸位的薪水是每月五枚金幣,比大宋四品官俸稍高一些,介于侍郎與尚書之間!“

  五枚金幣,這個數字再次令眾人吃了一驚。在福州驛館暫住的幾天,他們大致了解到這里的物價。除了一些不常用的工具外,生活物資的價格總體來說比北元治下略高。五枚金幣折合銀幣五十個,相當于足色現銀二十五兩。在福建可供中等人家一年支出,換做北方地價,則可置良田三十畝。這樣算下來,在華夏科學做一年院士的俸祿,恐怕比元庭的丞相的俸祿還高些。當然,這個前提是大元的丞相不貪污。

  “早知道這么高的俸祿,咱家自己就跑來了,何必方老當家上門相請!“李書文心算之術高明,弄清楚自己的年俸后,大聲笑道。(看吧,心算這么好用來算自己工資。)

  “是啊,既可忘情于山水,往來又無牧牛壯士!“眾人轟然以應。他們中的大多數都無心于仕途,與其當官,不如有個舒適的環境做學問。只不過在北元治下,不當官則得不到安身立命之資,自然也無法靜下心來做學問。而大都督府把學職與官職分開的做法,正遂了眾人的心思。

  “院士,華夏科學院!“郭守敬喃喃道。自從棄船登岸后,福建大都督府的一草一木,蕭資等人的一舉一動,無不令其震驚。有了安穩的生活保障,妻兒也有了退路后,這種震驚慢慢變成了欣喜。欣喜轉眼又變成了擔憂,畢竟作為大元朝的高官之一,他清楚地知道此時北元軍戰斗力到底有多強悍。原來破虜軍還有火炮優勢可以憑借,而被劫持前,他與黎貴達已經再度改進了大遠的鑄炮工藝。

  “不知道郭大人對蕭某的安排可否滿意?如果有不滿意的地方盡可提出來,蕭某將傾力滿足諸位的需求?“見到郭守敬神不守舍的模樣,蕭資走上前,低聲詢問。

  “沒,沒什么,很好,非常好!“郭守敬愣了一下,尷尬地說道。心中好生后悔幫了忽必烈的大忙,如果前些日子不那么立功心切,也許眼下的花園別墅還能多住幾天。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郭某方才是為何科學院以華夏為名,一時走神而已。“

  “是啊,蕭大人可否告知何為華夏?“朱世杰湊上前,虛心求教。在福州,華夏兩個字被提及率奇高,上至蕭資這樣的官員,下至驛站的小卒,提起什么事情,總是我們華夏如何,我華夏怎樣,卻很少說起大宋二字。仿佛大都督府建立的是一個新的國家,而不是大宋。

  也許,它的確已經不是大宋,朱世杰暗自得出結論。但他還是希望自己的設想得到蕭資的親口證實。

  “所謂華夏,不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不屬于任何一家姓。他屬于世代生活在這里,建設了這片土地的每個人。無論漢人、蒙古、女真、黨項、契丹,只要愿意與其他民族平等相待,即擁有這個國家。“祥興五年四月,華夏科學院第一任院長如是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