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日,楊靖宇準備將延安來的干部分配下去。抗聯的編制基本上還是沒有變,依舊為十個支隊,這又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局面,現在不是犯愁兵員太多的問題,犯愁的是干部太多的問題。從延安來的一百多人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指揮員,有的在紅軍時期就曾擔任過師級副師級的干部,只不過由于紅軍縮編才降為營級,又經過將近三年的血戰積功升為團級干部,你總不能讓這十來個人去當大隊長級別的干部吧?這些都是骨干,都是準備重用的,但初來乍到一是對東北的情況不熟悉,二是現在馬上讓他們帶兵準備戰斗,那官兵整合也需要時間,三是抗聯的各個支隊都已經有了主官,把誰降級使用都不是那么回事,況且前不久已經縮編降級了,現在所有的支隊長原先都是抗聯隊伍里的軍級干部,這拿誰不拿誰還真叫人范頭疼病。
這個問題經過東北局全體委員商討了一天也沒有解決,卻不想被馬遷安幾句話就給解決了。當時馬遷安看到吃晚飯的眾位領導都心事重重的樣子,就悄悄問楊靖宇什么事。得知楊靖宇為此事發愁,隨口獻出一計說,“這有啥難的?比照SL人的影子師的方法不就行了嘛!”
嘛叫影子師?說實話楊靖宇還真沒注意觀察蘇軍指揮官編成,經馬遷安詳細解釋才明白。哦!就是建立兩套指揮系統嘛,一正一副,副師、副參謀長、副政委,戰事吃緊時立刻一分為二,由副職帶領少部分骨干再接受新補充的新兵重新組建一個新師的做法。
這個名字很形象,當然人家SL人不這樣叫。
除去還未訓練好的新兵,十個支隊每隊平均才三百多人,遠遠達不到分成兩隊的火候,但影子支隊制度的建立確實去掉了大家一塊心病。楊靖宇經過做工作,原抗聯的一些支隊長也自愿擔任副職,讓出位置給延安來的老紅軍,延安來的干部也發揚了精神,有一些也推掉正職自愿擔任副職。
其實大家心里還是有數,隊伍不可能總是這么點規模,總有擴大發展的一天,到那時擴編是很快的,八路軍飛速擴大的案例活生生擺著呢,所以也沒有人將職務這個問題看的太重。反倒是楊靖宇為了鼓舞和安撫眾位干部下了不少心思。
馬遷安的支隊原有八百多人,這次也調劑了一半補充到兵員較少的其他支隊,但主要干部都被馬遷安保存下來,包括李四清、李鳳山,連福間一夫也被馬遷安要了過來,又從其他支隊要來幾個朝鮮族的隊員,以防將來部隊開到朝鮮人聚集區沒有翻譯的問題。
楊靖宇沒有給馬遷安的第十支隊配備正職支隊長,依舊由自己兼任,只給這支隊伍派來了政委、副政委和正副參謀長,當然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楊靖宇想著力培養馬遷安成長,不再給他派一個婆婆管束。
派來的政委也是一個老紅軍,來東北前擔任山東軍區冀魯邊軍分區二縱三團政委的,叫周玉成。副政委袁平,參謀長張方榮都是老革命,抗大學習生,都是被急匆匆抽調過來的。
趙尚志是經中央長時間研究后任命的東北局委員,畢竟趙尚志同志是使敵人聞風喪膽的抗聯兩大旗幟“南楊北趙”之一,他犯過誤殺祁致中的錯誤也被證實為當時殘酷斗爭中的一次失誤,(當時叛徒和對革命失望的人員太多,極難甄別,發生很多誤判與誤傷)屬判斷失誤而不是路線問題,對這樣堅決革命的戰士處罰歸處罰,但不能剝奪他繼續戰斗的愿望,所以這次又重新給他安排了工作。
趙尚志俄語熟練,在SL的時間長,東北局就給他安排了新兵培訓事宜,與駐地SL人打交道的事情大多落在他的肩上。
從楊靖宇回到遠東之后,抗聯越境襲擊日軍的活動稠密展開,北從大興安嶺一線到南邊吉林琿春四千多公里的邊境線又開始不平靜起來。
這次抗聯的目標定位很精確,越境襲擊不是為了消滅日軍有生力量,不跟日軍死打硬拼,每次派過去的小部隊最多只深入離邊境線100公里左右,除了偵查之外,主要目的是搶人,木營子(伐木點),小礦區,筑路隊這些地方是抗聯最喜歡去的地方,只要打散監工的日偽軍,就能捋來一批青壯勞工,經宣傳鼓動,很多勞工立刻表示加入隊伍,隨即撤退到蘇境整編編練。一個月內,陸續過來三千多人。
RB關東軍司令部坐不住了,經過種種跡象分析,這一股股的小隊伍都是從SL方面過來的,原以為已經被消滅的抗聯又重新出現,反倒有愈演愈烈的跡象,這都是該死的俄國佬搞的鬼。
經過一段時間搜集證據,情況被上報到東京。東京外交部緊急召見了SL駐RB大使,提出交涉。
面對日方拿出的一堆堆證據,SL大使也甩出成疊的照片反唇相譏。
日方拿出的證據是:遺留在東北土地上的蘇式槍械、彈藥、軍裝等實物以及被打死的抗聯戰士的尸體照片,這些證據確實可以與SL人聯系起來。
SL大使則拿出日軍三八槍、彈藥及各種武器照片,以及身穿日軍軍裝的黃種人俘虜照片,照片背景顯然是在邊境線上SL一方。這也可以說明RB越境攻擊SL。
雙方吵成一片,互相指責對方越境、入侵、不法射擊、綁架當地居民。雙方的飛機也從一開始的一個月幾架次越境急劇飆升到一個月數十架次,甚至最大膽的一次偵查,日方飛機竟然越境一百余公里,被蘇軍防空炮火擊落,這次事件更增加了蘇方大使的底氣。
事實真相已經被掩埋在口水仗中,經過數次臉紅脖子粗的爭吵,雙方不歡而散。隨即日軍頻繁調動,布防關鍵地段,嚴密防守。但邊境線實在是太長,任日軍及滿洲國靖安軍使出渾身解數也是防不勝防,戰斗依然不斷發生。
但日軍的防守策略也給抗聯造成很大難題,他們再也不能隨心所欲的偷越邊境,越境的代價在不斷增大,在損失了幾百人之后,楊靖宇果斷的停止了這種戰法,開始醞釀一場更大的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