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56章 荼毒天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

  這一晚,郭嘉與老陳聊了許久。

  老陳說著他的經歷,說著今年的打算,說著日后的期待,說著種田養家的心安,說著陳到的學業……

  聊的是普通農人心中瑣事,日常小事。

  郭嘉告知老陳,平輿在打仗,潁川也在打仗,曹將軍在攻打陳留,陳王在攻打譙郡,兗州各郡與豫州各郡在相互攻伐……

  說的都是士人關注的局勢,天下大事。

  兩邊說的不一樣,夜里也無酒可沽,但兩人卻聊得很投機。

  一直聊到萬籟俱靜,只聞蟲鳴。

  為免誤了老陳明日的農事,郭嘉打了地鋪安歇。

  老陳拿來的麻草被褥雖說簡陋,但很暖和,透著干草特有的清香。

  但郭嘉整晚輾轉,難以入眠。

  老陳只是個樸素的中年農人,只是這青州官屯百萬民戶之一,一點都不起眼。

  可郭嘉能清楚的看到,老陳眼里有蓬勃的生機,有對生活的憧憬,有一種以往從未在農人眼里看到的光。

  這光藏住了老陳半生的悲苦,也透出了一種只在決死之士身上才能見到的堅定。

  如此強大的力量。

  令人生畏。

  次日,郭嘉早早告別老陳,去往藝術學院。

  老陳的妻子收拾被褥,卻見被褥里裹了個錢袋。

  老陳趕緊讓陳到去追,可郭嘉已經騎馬走遠了,哪里還追得上。

  郭嘉一路驅馬來到東平陵城外,有人在城門相迎:“可是潁川郭奉孝?”

  郭嘉猶豫了片刻,下了馬:“文若兄讓你來此?”

  那人點頭,遞了個簡牘給郭嘉。

  郭嘉沒有伸手去接,只拱手道:“你們回去吧……青州不可圖。”

  那人難以置信的看向郭嘉。

  郭嘉搖頭指了指身后的百里沃土:“將此地此景告知荀文若,能治國如此者,才叫王佐之才……告訴他,郭某要游學青州,學真正的治國之道,不回去了。”

  五月。

  這是莊稼穩定生長期,田地里的事務相對較少。

  往年,五月都是抗洪搶險的時候。

  但由于一直在加筑堤壩修建道路,今年的抗洪工作也少了很多,只需要留人巡防河堤即可。

  于是,劉備將五月和十一月的農閑期定為了策試時間。

  這段時間各個學院都有不少人通過策試,已經在各地開始發揮作用,基層官吏已經逐漸充足。

  這些基層官極為年輕,又通實務,而且極為積極忠實。

  或許他們管理經驗尚有缺失,但大多都在地方上得到了積極的結果。

  各郡縣官吏還沒有全面換血,但策試之士已經成了青州正途,實習官員與主官相互監督,再加上部曲作為屯田官到處查訪,使得各縣很少出現貪弊之事。

  先考策論、再考實務、再做屬官通過實習考察,最后再做主官,這是基本路徑。

  如果自認能力過人,在考過了策試之后,可以請各學院院長寫推薦信,向東閣投書自薦,請求參與‘特殊試’。

  不過,這種自薦特試考得非常嚴。

  因為這種投書自薦通常都是劉備親自考核,出的題目往往也是當前面臨的實際困難,對能力要求非常高。

  這種自薦特試的好處就是能直接見到劉備,如果能通過劉備親自考核,通常都會委以重任,算是個直聘通道,也是免得特殊人才在基層被埋沒。

  但這不屬于常例,而且成功率非常低,玩嘴炮是不行的。

  之前糜竺也推薦了人,但劉備只用了一個貨幣問題就把人給打發回去繼續深造了……

  劉備的考校,向來都是直接辦事不玩花活的。

  這其實是“先做事后做官”的方式,就像徐庶和荀攸那樣。

  現在,劉備又收到了一封自薦參加特殊試的信。

  推薦人是張飛。

  “……潁川郭奉孝,濟南藝術學院……”

  劉備臉都扭曲了:“郭嘉……居然做了益德的學生?”

  這事兒有點亂,得捋一捋……

  徐庶看起來倒是很平靜:“如今天下皆亂,唯青州安定,必有諸多奇士來青州。張將軍已是世之奇士,有人師于張將軍也是正常……”

  幾本畫冊傳于天下之后,張飛確實已經被所有人視為天下奇士了,是正經的名士……

  而且,劉備很清楚,張飛的學院教的東西很雜。

  繪畫、雕刻、屠宰、烹飪、格斗、騎術、破陣、放火……戰爭藝術也是藝術嘛。

  張飛也確實擅長這些,當院長真的綽綽有余。

  事實上,濟南藝術學院的學生,大多都是膀大腰圓武藝精湛之輩……

  里邊的師生最擅長的事兒是殺人放火。

  因為濟南藝術學院就是張飛駐軍的地方。

  大門口左邊掛著藝術學院的門匾,右邊掛著‘武鋒營’的營號,插的是天子近衛戰旗。

  張飛今年還要開新課,說是要增加‘工造藝術’,據說是和簡雍、諸葛亮一起搞的,比如風車和水力磨坊的建造,以及特殊裝備打造。

  藝術這種東西確實包羅萬象……

  劉備很難想象郭嘉會學成個啥樣。

  目前與策試取士關系最緊密的兩個官,一個是徐庶,目前已經正式升任東閣祭酒,負責選拔官吏。

  另一個便是荀攸,目前代吏曹尚書,負責考核官吏,暫時還是實習期,但實際上已經能獨當一面了。

  尚書令賈詡則再次偷懶出去‘巡查四方’了,只有朝會時間才會回來……這家伙有大事的時候極其賣力,沒大事的時候盡在摸魚,偏偏又沒耽誤過事,邊養生邊上班,令人嘆為觀止。

  荀攸則是個勤快人,天天坐班,經常加班,休沐極少,很有牛馬的自覺性。

  “右將軍聽過郭奉孝的名聲?奉孝與族父荀文若頗為投契,以前與我也常來往,可他來青州就學卻沒告訴我……”

  荀攸看向了劉備:“右將軍,奉孝來此或有所圖。但他知道我在此處,卻還自請特試……這就有些奇怪了。”

  劉備想了想,搖頭:“無論他為何而來皆無妨……我等只需想想如何考校他便是了。”

  “主君,考他個不戰之策吧……近日劣錢越來越多了,頗有些入不敷出。”

  徐庶與郭嘉不熟,雖然都是潁川人,但徐庶的社會圈子與荀攸等人不一樣。

  最近青州入庫了很多劣質錢幣,有的薄如蟬翼,有的被挖了內孔。

  很多錢輕得只剩兩銖,但依然在市井流通。

  田豫之前鑄的那些五銖好錢已經用完了,但收上來的錢大部分是劣錢。

  荀攸也點頭:“郭奉孝乃天下奇才,所思往往出人意料,且精通利義人心,問之必有所得。”

  “劣錢之患……瑾郎,讓郭嘉去錢庫等我。”

  劉備點頭,讓仍然在擔任小秘書的諸葛瑾先去把郭嘉帶往東閣。

  東閣錢庫。

  郭嘉有點懵的被諸葛瑾帶到了這里。

  而且,諸葛瑾把他帶來之后就離開了。

  這錢庫里有不少銅錢,但這些錢全是劣錢。

  郭嘉能看出來,這庫里的錢,都是民間私自鑄造的。

  偌大的庫房堆積的錢幣恐有上億,但大多粗制濫造,薄如蟬翼,沒有任何一枚能有五銖的重量。

  郭嘉摸出了一枚青州各地通行的五銖錢,這是上等好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是劉備在幽州鑄的錢。

  當然,青州也在鑄……自從田豫管了軍需之后,諸葛亮開的那個機造工坊就被高墻圍了起來,田豫在里邊按照以前的標準鑄錢。

  這事兒一般人不知道,郭嘉也不知道。

  但郭嘉知道青州的錢并不是朝廷鑄造的五銖錢,而是劉備自己發行的,精細的鋸齒邊和十二個圓點是很明顯的區別。

  “郭奉孝,何時來青州的?”

  郭嘉在錢庫看了好一陣,錢庫門口傳來了溫和的聲音。

  “嘉春耕時來的,本想在濟南學學美人圖繪……但張師說嘉心不定手不穩,不是那塊料,說要將嘉逐出師門……”

  郭嘉轉身行禮:“嘉只好來考策試了……”

  “逐出師門卻寫了薦書讓你來考特試?”

  劉備搖著頭笑了:“看來益德與你頗為投契啊,是不想占你便宜做你師長罷了……他還是第一次給我推薦人才呢。”

  “咳……嘉雖然沒學到美人圖繪,卻也受益良多,該是師就是師。”

  郭嘉拱手道:“嘉來考策試,也是為了見玄德公……嘉欲以玄德公為師,所以求張師寫了薦書。”

  “果真是為求學而來?”

  劉備看著郭嘉笑道:“奉孝是想學造紙刻版印刷等事,還是想學奉天子以令不臣之事?”

  郭嘉也笑了:“原本是荀文若讓嘉來此,是要讓嘉學玄德公迎天子入潁川,以免天下受玄德公荼毒……”

  “哈哈哈哈……荀文若果真如此說?”

  劉備大笑起來:“那……奉孝觀之青州可曾受我荼毒?”

  “若以顯族士人觀之,那確實是深受荼毒啊……青州士族被害大半,百萬民眾淪為官屯佃戶,玄德公以私兵做屯官,又降租擾亂行情,使得青州士人皆不得利……”

  郭嘉掰著指頭說道:“又以策試取士,簡拔官吏于奴隸人之中,卻無視名士清流,斷人前途,著實罪大惡極……哈哈哈……”

  說著郭嘉自己都笑了:“還有……玄德公以民查官屯,又以屯官查郡縣,將田墾之利授予官員,又將貪官之財盡還于民,可謂乾坤顛倒,目無法度,逆亂天理……”

  “哈哈……這么一說我好像還真是個暴虐無道之人啊?”

  劉備補了一句:“其實我還與民爭利呢……如今青州糧鋪、鐵器鋪、牛馬場、工造所、船運倉儲等皆是官辦,可謂索取無度啊……”

  “可是……青州連年豐收,各處工坊不息,諸郡兵甲堅銳,鄉間田壟縱橫,貨郎遍布四野,家家余糧滿倉……百業俱興,蒸蒸日上。”

  郭嘉拱著手誠摯的看著劉備:“嘉在青州走動多日,方知何謂廣布仁德……若如此養民是毒,那嘉欲與明公一同荼毒天下。”

  “其實是否與我一起荼毒天下不重要,無論在哪里任事,都是朝廷之臣。即便與我為敵,只要能強漢富民,那也是我之友人。”

  劉備指了指錢庫里的劣錢:“來吧,我先給你出道策題。”

  “玄德公有吞吐天地之氣,嘉敬服之。”

  郭嘉拱手拜下。

  “如你所見,青州百業俱興,看起來似乎是蒸蒸日上。”

  劉備的聲音低沉而平淡:“然則青州有一大弊。我發好錢,民用劣錢。青州用好錢,外州卻用劣錢。我建了商隊通衡,但四方歸來,帶回的也盡是這些……”

  劉備又指了指倉庫:“無用之物。”

  “劣錢難以公平交易,若劣錢橫行,便諸事難興。可若是一味的鑄新錢,又必會導致錢賤,使得百業凋敝。”

  “我要解劣錢之困,便要先廢劣錢。但民間劣錢充斥,若是我折價回收劣錢,必傷民心……不知奉孝可有辦法?”

  這題目遠遠出乎了郭嘉的預料。

  這是個困擾了大漢數百年的難題。

  私自鑄錢是很常見的事兒,無論是官員還是豪門,很多人干過這事兒。

  五銖錢的私范各郡都有,郭嘉在潁川都見過好幾種。

  董卓和袁術在南陽附近大打出手,而南陽鑄幣場卻日夜不停,一天都沒歇過。

  沒了朝廷的監督,鑄造出來的全都是些薄如蟬翼粗制濫造的玩意。

  有的往錢里加雜鐵,有的則摻雜更多的鉛,不僅含銅量少,而且大孔小廓,五銖錢重量能有兩銖重就算厚道的了。

  各州物價飛漲,并不僅僅只是因為天災人禍缺少糧食,也因為錢真的不值錢了。

  其實金銀銅目前仍然是硬通貨,但劣錢實在是太多了,天下至少九成是劣錢……

  但其它州大造劣錢,因各種大宗交易流入青州,使得青州民間也有無數劣錢。

  如果減值回收,比如按重量回收兌換等重的好錢,那就等于是在強制剝奪民間財富,畢竟無論劣錢還是好錢,面值都是五銖。

  “玄德公之意嘉已明白……各州錢法崩壞,惡錢、私錢充斥于市,州外多用劣錢,若青州商賈出外經營,便只能帶回劣錢。”

  郭嘉從錢堆里取出一枚劣錢,思索了一番:“即便商賈盈利,也是用好錢換了惡錢回來……還因此使得青州劣錢充斥,且必然會有人從中謀私利。”

  “正是如此。”

  劉備點頭:“奉孝可有妙策解之?”

  “需先使人明白劣錢不可通用,只有好錢能買到活命的東西……如今天下最缺的是糧食,一斛粟動輒萬錢,唯有青州倉稟豐足。”

  郭嘉彈了彈那枚劣錢:“玄德公愿向其它州賣糧嗎?”

  劉備點頭:“賣當然可以賣。但賣糧難以運送,千里運糧耗費十之九,且需大量軍隊護衛,無利可圖啊。”

  “如今天下只有玄德公一家敢賣糧,自然是無需運送的……”

  郭嘉說道:“讓欲購之人來青州取便是了,途中耗費十之八九,那就給他們降價就是,原價萬錢,來青州官倉取糧一斛只要千錢,甚至只要數百錢……但只能用好錢買糧。只要能為好錢立下標準,使人知道唯有好錢才能買到糧食,便足夠了,甚至都無需賣出太多糧食。”

  說罷,郭嘉又摸出了一枚劉備自造的錢:“玄德公所造之錢皆有十二圓點與精細鋸齒,此錢范極難模仿,便以此為‘大錢’,只有‘大錢’才能買糧……青州之民不缺糧,而且他們能從玄德公這里得到好錢,買糧不受影響。”

  “外州若想得此錢買糧,便要讓他們拿劣錢來換。劣錢稱重兌換,一斤劣錢只給他們換二十‘大錢’,再溶劣錢鑄大錢,便可大賺。”

  “為了買糧,他們不得不換……他們換了,玄德公就可以用惠民之策從青州民眾手里回收劣錢,比如青州戶口之人可用一斤劣錢換五十大錢,便不傷民心了。”

  “玄德公刻意讓張師造了如此精細復雜的錢范,又故意告知青州糧鋪與船運倉儲皆是官營,該是早就有此對策,此題是故意考校嘉罷了……”

  郭嘉答完策題,又問道:“玄德公原本之策可是如此?”

  “我的對策原本是想由內而外,從青州通貨于外,但這種方式費時費力。”

  劉備點頭道:“奉孝說得對,何必往外行商呢,完全可以等人來青州買……只是,不能僅用糧,否則會導致民戶自賣存糧,擾亂市場。”

  “除了用糧,還要用牛和軍械。我已大收天下耕牛,廣發曲轅犁,如今各州牛價奇高,一頭百萬……唯有青州有大量耕牛,也有大量軍械,皆是官營軍需,除我之外無人可售。”

  “糧、牛、軍備,此三者皆天下軍閥所需。請奉孝主持此事,與各方聯絡,使天下皆知唯有大錢能買此等必需之物,讓‘大錢’通行天下。”

  郭嘉點頭應下,隨后問道:“若有人仿制大錢,該當如何?”

  “任由他仿便是,十二點與七十二齒是否均勻,含銅多少,一眼可辯。只要天下無劣錢,造得與我一般模樣我就認……”

  劉備笑道:“到天下皆只用大錢時,錢的價值已由我而定,還怕別人仿造?”

  郭嘉猛的瞪大了眼睛:“原來如此……嘉還以為僅只為了取天下財利而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