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可能是整個大漢最擅長寫這種贊頌賦的人,把劉備都夸成后稷了……
雖然蔡邕通篇沒提劉備的名字,但劉備的名字在兩百多頁的農策里出現了上百次,書末的編撰名錄中也是排在第一位的。
得良術不自珍,傳耕種之道于天下,并讓鄉間野老和蠶婦都能看懂。
農人們或許不懂辭賦,但卻能輕易明白,這事兒確實與后稷傳耕是一樣的。
尤其是蔡邕提到了布道之功。
合天地之良方,以簡繪通兆民。
最后一句是見到鄉野老農杵著鋤頭看書,見到民女蠶婦靠著墻壁閱讀,方知真正的君子是將知識無私的傳遞給萬民,如此才是與山河永存的大功德。
重點在于‘以天地良方通兆民’。
我華夏正道向來都是以人治理天地的,華夏的神明也全都是先祖哲人,就連上古傳說也是補天射日移山填海,不是求神庇佑。
漢代的祭祀也不是求神,而是祭祖,是溝通天地,祭拜后稷、大禹、軒轅黃帝這些老祖宗。
仙人最早就是指‘先人’,古語僊人,就是先祖。
將治天地的良方用簡單的圖畫直達兆民,使民自強,讓庶民個個都有技可傳,使文化與技術傳承萬世不絕。
這是與后稷一樣的布道與教化之功,是足以位列仙班的。
蔡邕對于自己能在這事上蹭個名頭極為滿足,因為他的辭賦將在后續印刷《農策》時作為序。
這農策賦必能一起被人們千古傳頌,蔡邕確實算是沾了劉備的光了。
此時又剛好是秋收結束之后的農閑期,整個青州上下都在談論此事,沒多久其它各州也有耳聞——蔡邕的農策賦比農策本身傳得還快。
這也是文字辭賦的作用,圖畫能讓更多人看懂,但文字華章中的部分辭句,能在無載體的情況下口口相傳。
而蔡邕的辭賦,對士人豪族而言影響力極大。
而同時期,各地官員也在陸續前往青州,他們是奉詔來參加天子在泰山祭祖之事,冬至就快到了。
見到老農民婦在田埂墻根下看紙質書,便都會去看一眼或是借閱一番。
出于對書本的尊重,也出于不敢在青州惹事的心態,很少有人會強搶,畢竟以往能看書的都是士人。
這使得青州一時間竟出現了戴冠的士人與老農黔首一起在田埂上蹲著,擠著看同一本書的景象。
這可能是天下第一次出現這種場景。
士族與黔首之間遙不可及的距離,被一本書拉到了同一個墻根下。
臨淄館舍。
“公達果真欲考策試?為何?”
一個面目俊秀的貴公子正在問荀攸。
“族父此來臨淄,可曾看過右將軍所發的農策?”
荀攸從懷里摸出了一個布袋,從袋子里小心的拿出一本《農策》放在桌案上,看起來對此書很是愛護。
荀攸面前的貴公子,看起來比荀攸本人年輕得多,但卻被稱為了族父。
這貴公子是荀彧,是荀攸的同宗堂叔,但卻比荀攸小六歲。
荀彧剛到臨淄,是專程來找荀攸的。
“來時在路上遇到鄉民閱此卷,我匆匆看了些,確是好書……只是……”
荀彧點頭,輕輕的隨意翻開農策,看著一幅曲轅犁的圖,指著圖上‘首制者黑涂’的字樣:“未知此黑公是何人?此書列名之人,為何從未聽聞?”
“黑涂是右將軍所設官屯中的佃戶,奴人出身……”
荀攸嘆了口氣:“此書列名三百余人,大多是佃農黔首,除蔡公題序之外,再無一人是世之名士,無一人有顯望家世。”
“便是蔡公也是罪人出身,家世已衰……右將軍好謀算啊,這是要舉萬民斷門第……”
荀彧懂了,低頭看著桌案上的書本,伸手又翻了幾頁,也嘆了口氣:“公達欲與黑涂并列?”
“黑涂雖卑,但有大功于世,攸與其并列尤覺愧矣……族父或許不知,那曲轅犁已在青州農學試用,其可省一牛,卻能兩倍于耦,耕種四倍于前,乃國之良器,能使天下受惠千年。”
荀攸看著荀彧輕聲道:“此書中圖畫,皆世間良法。攸以為,得天下者必右將軍,與其針鋒相對,不如隨波而動,且右將軍此刻正需我等相助。”
“……公達此心我明白,此書中良法我也看得出來。可是,公達,右將軍或有破門第亂綱常之意啊……以民逼官,以賊逐侯,以黔首師法于書,以奴隸拔于高位……如今孔氏已破,我荀氏又會如何呢?”
荀彧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族內知此事后亦有分歧,慈明大人意助曹孟德,休若兄有意助袁公路……”
慈明是荀爽的字,荀爽兄弟八人,被稱為‘荀氏八龍’,荀爽本人并不是長兄,但被譽為八龍之首,是荀彧的堂叔。
休若是荀衍,是荀彧的三哥,親兄弟。
“那族父自己作何想呢?”
荀攸問起了荀彧本人的意見。
“……袁公路并無治才,必不長久。”
荀彧沉默了一會兒:“……我受慈明大人栽培提攜,為宗門傳繼,不能使本宗跌落于塵,只能資于曹孟德。”
“曹孟德……族父,如今陳公臺等人為私利而謀,誘使曹孟德養寇自重……”
荀攸理解族內分別投資的意思,看著荀彧笑了笑:“可曹孟德這樣的人怎會甘心自己為賊,而觀各家取利?眼下兗州各家與曹孟德相處如蜜飴,豈知它日是否相視如鴆?”
曹操那邊的股權結構現在確實很不健康。
投資方的股份已經遠遠超過了創始人股份,整個兗州,沒有任何一個郡是由曹操實控的。
大漢各個世家的邏輯可不是‘投奔’,而是投資,兗州世家的人名義上做了曹操手下的官,但實際上是股東,是派來監督資本運作的資方代表。
曹操真正屬于自身的資產,實際上是將軍府的軍隊,豫州沛國老家,之前在蕭縣周邊安置流民的地盤,以及剛開設不久的幾個本部軍屯……都在豫州北部。
鮑信和張邈也只是合作企業,而且是資方控股的合作企業。
也就是說,曹操的資本都在武裝力量上。
而人才、錢糧、各郡縣管理、后勤、民事……除了曹、丁、夏侯三家的資源以外,其它所有根基和渠道都靠兗州世家支撐。
一旦曹操無法保障資方利益,世家們隨時都會撤資,重新換個投資目標。
可現在,陳宮讓曹操留著陳王劉寵養寇自重,這就是要逼曹操與劉備對抗,而各個世家卻會趁機取利。
資方只在乎收益,他們會強行推動企業上市,以便快速從二級市場牟利,資方是不在乎創始人團隊和產品的長期實際效益的。
畢竟創業團隊多的是,這個倒了還有下一個。
曹操現在享受了短期的便利,是有點飄的,暫時還舍不得放棄這種便利。
但他真的甘心當炮灰嗎?若是曹操被朝廷視為逆賊不得不與劉備對抗,而各個投資人卻在自尋利益,這種情況曹操能忍嗎?
劉備暫時沒動曹操,是因為劉備知道這其中的邏輯,現在與曹操敵對只會兩敗俱傷。
荀攸當然也看得懂這些。
“我并無陳公臺等人之意……我資曹孟德,是為長治。”
荀彧低聲道:“右將軍欲取策試之才,久不辟用顯望,欲使官吏皆出其府,天下必起顯庶之爭。公達既要做右將軍幕臣,那也是好事,無論誰勝誰負,皆可使荀氏得以存續。若將來右將軍得取天下,便請公達營救宗門吧……”
“……族父不去見見右將軍嗎?”
荀攸輕輕點了點頭,又問荀彧:“其實右將軍并無盡斷華族之意,只是將顯望與黔首一以視之罷了。”
“不去了……若與黔首一以視之,又如何保固宗門呢?若我荀氏不能顯望于世,宗族何存?祖宗之功以何而彰?先人數代經營乃有我等今日之貴,若一朝與黔首并列,族內誰能樂意?從古至今,何時黔首能保家業?”
荀彧搖頭嘆道:“右將軍確實是當世之杰,可將來呢?我等士人欲與王共天下,而右將軍卻明顯不愿與士人共治,如之奈何?”
“咚咚咚!”
此時,屋外傳來了敲門聲,劉備的聲音也從外傳來:“荀文若,我何時說過不愿與士人共治了?你都沒見過我就在污蔑我……我不服啊!”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