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68章 塞防和海防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兀慎部的動員很快。

  當然,草原上,動員不快的部落,早就被淘汰了。

  劉秉返回蘭州,和蘭州知州孫皋商議了一下,說起了和兀慎部的約法三章。

  理論上,在場兩人都是沒資格決定這樣的事情的。

  特別是第二條,總參謀部對于火器有了嚴格的使用條例,火器外流更是嚴令禁止的事情。

  這也是劉秉最擔心的地方。

  孫皋聽完了之后,也對劉秉說道:

  “劉行人為了我蘭州軍民百姓涉險,我身為蘭州知州,這點責任還不敢承擔嗎?”

  聽到這里,劉秉也是一陣感動。

  孫皋承擔起責任來,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兀慎部在蘭州城得到了補給,獲得了二百桿淘汰的鳥銃。

  緊接著他們又一路向西,經過武威張掖,沿途大明的城寨都嚴陣以待,但是也都按照需求送上了補給。

  對此兀慎部的首領那力不賴十分的滿意。

  河西走廊西段,嘉峪關外,一處狹窄的谷地。

  這里已經能夠見到從火者逃回來的難民了,那力不賴為了安全,下令驅逐了周圍的難民,同時也找到幾個僧侶,打探前方的情況。

  朔風卷著砂礫,刀子般刮過裸露的巖石。

  劉秉緊裹著帶著濃重膻味的皮袍,他本想要維持大明文官的體面,但是在西部的長途奔襲中,沒有皮袍護身,怕是要被凍成干尸。

  劉秉唯一還堅持的漢人習俗,就是還堅持要束冠。

  冠不可免,這是漢人士大夫的操守。

  他從未想過,自己這個執掌文書、傳達圣意的行人司行人,有朝一日會置身于如此險惡的沙場前沿。

  身側,兀慎部首領那力不賴趴在石頭上,對著劉秉說道:

  “軍師,這嘉峪關的情報準嗎?”

  昨日,兀慎部抵達了嘉峪關,因為早就得到了蘭州知州孫皋的通報,嘉峪關內的守將打開關門,讓兀慎部的騎兵出關。

  嘉峪關守將還將關外火者的情報都告訴了劉秉。

  劉秉說道:

  “這個自然,上一次朝廷驅逐火者的朝貢使者后,蘇檢正就在嘉峪關設置吐魯番通政司,搜集火者相關的情報。”

  “這一次火者發動太快,又裹挾大量的佛民沖擊嘉峪關,給我大明打了個措手不及。”

  “現在局勢已經穩定下來,今日火者騎兵會再次驅趕難民沖擊嘉峪關,關外的情報都是多方驗證的,絕對不會出錯!”

  那力不賴點頭,從西套到嘉峪關,在見到了大明的行政能力后,他慶幸自己投了大明。

  如果是草原,這么長途的奔襲,自己的部族和沿途的部族都要遭大罪。

  “兵過如梳,匪過如篦”,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

  一支軍隊調動,沿途補給出一點岔子,周圍的百姓就要遭殃。

  在草原上,軍隊都是就地補給的,這樣的遷移沿途的部落都會被大軍吃光。

  但是在劉秉和蘭州知州孫皋的協調下,那力不賴這支軍隊竟然平穩的抵達了嘉峪關,明軍還在沿途組織聯防保甲,防止兀慎部落劫掠。

  這樣的組織能力讓那力不賴恐懼。

  他認同了劉秉的戰略判斷,留在東亞是沒有前途的。

  那力不賴又為火者悲哀。

  他們自不量力的挑釁大明,卻不知道大明沒有滅他們,只是因為看不上他們的那點爛地。

  他們竟然以為大明軟弱,蹬鼻子上臉。

  對于火者,以及火者背后的葉爾羌汗國,那力不賴是絲毫不懼怕的。

  就在這個時候,谷口揚起了滾滾煙塵。

  聲如悶雷滾動,越來越近!

  那是火者派出的前哨劫掠部隊,人數約莫三四百騎,是驅趕難民沖關的前哨部隊,也是火者的精銳騎兵。

  明軍閉關不出,火者的哨騎日益驕縱。

  明明是行軍,但是他們的隊伍非常混亂,很多火者騎兵都毫無紀律的嬉鬧著,用馬鞭驅逐難民為樂。

  作為馬背上的民族,那力不賴看不上這些火者騎兵,但是看到他們胯下的戰馬,那力不賴又要流口水。

  都是上等的戰馬啊!

  這么好的戰馬,讓這些火者人來騎,真是暴殄天物!

  火者的哨騎甚至連偵騎都沒有,就這樣大大咧咧涌入了谷地。

  “嗚——”低沉而蒼涼的牛角號驟然撕裂風聲,這是兀慎部的信號!

  幾乎在號音響起的瞬間,峽谷兩側嶙峋的山崖上,如同巖石下蟄伏的群狼蘇醒,數百名兀慎部武士猛地現身!

  他們手里拿著鳥銃,對著山崖下的火者騎兵就是一通亂射。

  他們口中爆發出狂野的、帶有宗教狂熱意味的呼號:“佛敵受死!護法!”

  宗教是很好的武器,火者以宗教為名,驅逐西域的僧侶。

  那力不賴也能以宗教為名,讓自己的部眾和火者拼命。

  這些基層的武士,雖然改信黃教不久,但是非常的虔誠。

  劉秉其實有些無語的,西域很多佛寺流派和你們黃教完全不同,但是這些底層的武士哪里明白這些,看到身穿袈裟的就是和尚,這幫異族異教徒如此欺辱佛教徒,那自然要和他們拼命了!

  與此同時,一片密集卻略顯凌亂的爆響炸開。

  蘭州知州咬牙擠出的兩百支淘汰鳥銃發揮了作用,在劉秉的建議下,那力不賴集中使用了這些鳥銃。

  這些鳥銃都是淘汰產品,也虧著這里是蘭州,如果是沿海地區,這些鳥銃早就被李文全搜羅賣到倭國去了。

  準頭欠佳,威力有限,但是對火者騎兵已經足夠了。

  驟然響起的火銃轟鳴和彌漫的硝煙,在狹窄地形中形成了巨大的心理沖擊。

  沖在最前的火者騎兵猝不及防,人喊馬嘶,原本就散亂的陣型徹底亂作一團,甚至有幾匹驚馬帶著騎手撞向巖壁。

  “殺!”那力不賴拔出彎刀,怒吼一聲,身先士卒地從埋伏點沖下。

  早已按捺不住的兀慎部騎兵如同決堤的洪流,順著陡峭的山坡俯沖而下。

  他們利用地形帶來的速度優勢,像一把燒紅的尖刀,狠狠捅入了火者混亂的隊伍中央!

  戰斗瞬間進入白熱化。彎刀在陽光下劃出死亡的弧線,長矛撕裂皮甲發出令人牙酸的聲響。

  劉秉沒有作為“軍師”,自然不用跟著沖鋒。

  以他不多的軍事素養,也能看出來,這是一場一邊倒的屠殺。

  這些火者騎兵本身的素質就不如兀慎部,又是有備打無備,高地打低地,火者這還怎么贏?

  兀慎部是在生死之間掙扎求生的部落,他們熟悉這種近身纏斗,利用精湛的馬術在小范圍內騰挪劈砍。

  而火者部隊被突如其來的埋伏和火銃打懵,又被居高臨下的沖鋒攔腰截斷,一時間首尾不能相顧,陷入了各自為戰的困境。

  戰局已分,這就不是一個層次的戰斗。

  那力不賴像一頭狂暴的頭狼,在敵群中左沖右突,刀下幾無三合之將。

  個人沖鋒,那力不賴還能指揮作戰,他將火者騎兵分成兩截,對谷尾的火者騎兵,想辦法恐嚇驅散他們。

  對已經進入谷地的火者騎兵,兀慎部就如同狼群一樣撕咬,遇到硬茬子的時候,那力不賴這只“頭狼”,就會領著部落最精銳的騎兵殺過來。

  火者僅存的一點反抗都被撲滅,戰斗的節奏完全掌握在兀慎部手中,伏擊的突然性和地形的優勢被發揮到了極致。

  一想到兀慎部是被戚繼光揍得哭爹喊娘的,由此可見大明的精銳是多么可怕。

  在付出了相當的傷亡后,殘余的火者騎兵徹底崩潰了。求生的本能壓過了兇性,他們放棄了抵抗,拼命調轉馬頭,像受驚的兔子一樣朝著谷口亡命奔逃,留下滿地狼藉的尸體、無主的戰馬和哀嚎的傷兵。

  兀慎部長途奔襲,人數也不足,那力不賴還是放任這些騎兵離開。

  但是這場戰斗的戰果已經足夠了。

  按照劉秉和嘉峪關協商的結果,兀慎部可以用火者騎兵的尸首換取獎勵。

  更重要的是,兀慎部摸清了火者的實力。

  太弱了!

  西域這么弱,自己當年為什么要在河套和大明硬剛啊!

  那力不賴提著滴血的彎刀,大步流星地走到劉秉面前,臉上帶著勝利者粗獷的笑容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敬意。

  “軍師,我們勝了!”

  東亞無論是農耕民族還是游牧民族,都是尊重勇者和智者的。

  劉秉能有勇氣孤身說服兀慎人,又能給那力不賴提出可行的戰略規劃,一路上還協調兀慎部的后勤,和大明官府溝通。

  這樣的人才,那力不賴怎么可能不尊重!

  一想到對方只是個小小的行人,那力不賴對大明更是恐懼。

  一個行人就這么厲害,那大明朝堂上的那些大人物?

  那力不賴想到戚繼光,聽說戚繼光對那位蘇澤的軍事能力推崇備至,認為對方乃是“將名將之將”!

  還是乖乖做大明的狗好了。

  那劉秉就更加重要了。

  “軍師,今日扎營一夜,明日再西行,如何?”

  劉秉點頭。

  他并不是一個人戰斗。

  嘉峪關雖然一直在防守,但是也一直在搜羅火者的情報。

  火者的城市地圖、守軍分布,這些情報都已經都整理好了。

  劉秉手上就有火者的地圖和情報,就算是沒有經過太多的軍事訓練,劉秉也給兀慎部制定了一個簡單的戰略。

  雖然只是簡單的戰略,但是在西域也足夠用了。

  但這僅僅是開始,通往遙遠費爾干納的“耶律大石之路”,作為計劃提出者,劉秉已經被綁在了這架戰車上。

  朝堂諸公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必然會讓他成為大明的眼睛和紐帶。

  他用力握緊了拳,試圖止住指尖的顫抖,聲音帶著一絲沙啞,卻異常清晰:

  “好!今日先扎營修整,明日再擊佛敵。”

  二月二十八日。

  蘇澤從驛站到軍事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已經讓大明的軍事體系發生了蛻變。

  蘭州的軍情,通過通政司的軍驛,源源不斷的匯總到了京師。

  行政管理學的發展,不僅僅是行政體系的建設。

  兵部早在曹邦輔就任的時候,就明確了一套軍令公文體系,軍事情報都要按照規定的格式上報。

  這種體系,能夠讓傳遞情報的人更加謹慎,傳遞的情報也更加準確。

  除了傳遞之外,處理情報也同樣重要。

  內廷,主要就是內閣的秘書班子中書門下五房,以及皇帝的私人秘書班子司禮監,分別將這些情報進行匯總分析,將前后矛盾的內容剔除,西北戰局就清晰地呈現在皇帝的案頭上。

  緊接著,劉秉的一番操作,也被蘭州知州孫皋詳細的報告朝廷,現在朝廷得到的消息,是七天前的消息,兀慎部已經向嘉峪關行軍了。

  朝堂在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也陷入到了西北戰略的爭論之中。

  首先是劉秉的行為怎么定性。

  這件事自然沒有什么爭議,內閣的四位閣老都達成一致,必須要為劉秉的行為背書,支持劉秉的“耶律大石計劃”。

  沒辦法,劉秉的計劃實在是太香了。

  解決了西套地區的問題,又借用兀慎人來解決了火者的問題。

  這一套縱橫術,放在先秦都是相當厲害的了。

  眾閣老都奇怪,為什么劉秉一個觀政進士,會被委派到西北去出差?

  當知道這道命令是吏部尚書楊思忠親自簽發的,眾閣老都釋然了。

  就連首輔高拱都感嘆,“論識人用人之術,我大明無人能出楊尚書其右!”

  好巧不巧,安東都護府的戰報也送到了,和劉秉同科的進士趙鵬正,同樣是被楊尚書安排到東北的,他只用一個冬季就鑄造了新五國城,還堅守并擊潰了來犯的建州女真,完成了東北五城規劃的第一城。

  對楊思忠的贊美更是傳遍了朝堂,隆慶皇帝還特旨嘉獎了吏部,賞賜楊思忠金元。

  但是經過劉秉一攪合,這西北戰略又要重新討論了。

  除此之外,還有肅王府的問題,勘肅使團也快要抵達蘭州了,這也是需要盡快處理完的事情。

  這時候朝堂上分出了兩派。

  一派認為,朝廷就按照劉秉的戰略,施行驅狼逐虎的計劃,支持兀慎人和火者交戰,大明堅守嘉峪關就行了。

  另一派則認為,大明應該主動出擊,恢復漢唐時期對西域的控制,兀慎部往西打,大明就接管他打下來的地盤,反正劉秉許諾的是古大宛國的地盤,火者占據的吐魯番地區,可是“漢唐故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