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37章 何人不是蘇黨?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十一月二十三日。

  朱俊棠從倭銀公司的船上下來,踏在了萊州的土地上,腦子里一陣恍惚。

  終于返回大明了!

  自從海難漂流到倭國之后,朱俊棠和黃文彬經歷了一系列堪稱夢幻的冒險,依靠兩人的智慧和勇氣才在倭國保住了性命。

  恩師蘇澤請奏成立倭國通政司,黃文彬成為主司,自己成為司副。

  兩人依靠倭銀公司的硝石貿易,在島津家逐漸站穩腳跟。

  兩個月前,黃文彬提出要在堺港設立商館,幫助島津家進行火器貿易。

  島津家主島津貴久最終同意了黃文彬的提議,允許兩人離開島津家的領地,前往堺港開設商館。

  當然,島津家還是派遣了最忠誠的武士“護送”兩人前往堺港,島津貴久也讓自己麾下的商人負責具體的賬目,黃文彬和朱俊棠只負責和大明的商人談生意。

  看就算是這樣,兩人也自由了很多,至少在堺港活動,就不像是在島津家領地那樣,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了。

  黃文彬長袖善舞,又通過堺港當地商人的關系,見了李文全一面。

  李文全知道黃文彬倭國通政司主司的任命,在確認了黃文彬的身份后,李文全立刻給黃文彬留下了一大筆的金銀,由他在倭國刺探情報。

  黃文彬收了錢,很快就將身邊的島津家武士收買。

  當然,這些島津家武士的家人都在島津領地,不可能背叛島津家,但是可以給兩人更多的自由,對兩人的一些行為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后來李文全又來了堺港兩次,他按照蘇澤的吩咐,將飛鴿傳書交給了黃文彬。

  至此,倭國通政司終于可以穩定的向大明傳遞情報了。

  接下來,李文全按照蘇澤的吩咐,開始給黃文彬造勢。

  倭銀公司財大氣粗,幾乎壟斷了大明對倭的貿易,還能夠從他們手里買到火炮和火藥,自然成為堺港商人的座上賓。

  李文全每次到堺港,都會帶著黃文彬和朱俊棠參加宴會,并且將黃文彬指定為倭銀公司在堺港的貿易代表。

  黃文彬名揚堺港,成為堺港商人宴會上的貴客。

  黃文彬出名之后,開始籠絡在堺港生活的華商。

  其實在東南抗倭戰爭之前,就有不少大明商人從事走私貿易,也有不少華商定居在倭國。

  嘉靖時期在東南沿海地區造成巨大破壞的大倭寇汪直,就曾經在倭國建立五峰商館,招募流浪武士組織海盜團,成為縱橫東亞的大海盜。

  大明開海之后,也有不少大明商人來到倭國建立商館。

  這些華商魚龍混雜,其中還有嘉靖年間的倭寇殘黨。

  黃文彬也展現出過人的組織能力,將原本一盤散沙的華商組織起來,竟然還真的在堺港成了一方勢力。

  其實在倭國的華商數量還是很多的。

  但是這些華商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戰,或者以籍貫為紐帶組成鄉黨,整體上聲勢不大,有時候還會被倭人欺負。

  甚至后面來倭的西洋人,明明比華商人數少,卻遠比華商團結。

  最典型的就是佛郎機人了。

  佛郎機人不僅僅組織商團和倭國貿易,還有大量的耶穌會傳教士在堺港傳教。

  如今堺港就興建了很多教堂,據說在堺港就有上萬皈依的信眾。

  佛郎機人商人們,和這些耶穌會的傳教士,構成了一個教商聯合的團體,在堺港的影響力反而要比人數更大的華商大。

  比如堺港三十三人眾的首領今井宗久,就傳出皈依天主教的消息,堺港很多倭國商人,都會去教堂禮拜。

  黃文彬通過各種手段,整合了在堺港的華商,高調成立了華商會,被在倭華商推舉為會長。

  有了這個華商總會之后,黃文彬更是成為堺港商人的座上客。

  等到了這個時候,島津家也發現,黃文彬不是他能夠控制的了。

  島津貴久也是能屈能伸,他發現黃文彬脫離了他的控制后,立刻派人送來賠罪的禮物,然后將黃文彬身邊的倭人武士的家人也都送到了堺港,命令這些武士效忠黃文彬。

  黃文彬也沒有和島津家翻臉的想法,而是欣然接受了島津貴久的禮物,又將一批新購買的大明淘汰火器送去了島津家。

  到了這個時候,黃文彬和朱俊棠才算是獲得了自由,倭國通政司才算是真正成立。

  黃文彬要留在堺港搜集情報,于是讓朱俊棠以貿易為由,返回大明一趟,將他們整理的倭國情報親自送回朝堂。

  踏上萊州港的土地后,朱俊棠終于流下眼淚,本以為要客死他鄉,現在終于回到母國的土地上了!

  和朱俊棠同行的是一名倭銀公司的船長,名叫魯西,他對著朱俊棠說道:

  “朱先生,我們是外國到港船只,需要在港口區觀察三天,等保生醫局確保沒有疫病,才能離開港口區。”

  朱俊棠點頭,大明醫學發展迅猛,關于疫病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

  疫病的傳染方式很多,各地土地氣候生活不同,也有不同的疫病。

  為了防止別的國家將疾病帶回到大明,大明的港區普遍都有這種隔離的措施。

  至于保生醫局,朱俊棠聽這個名字也知道,大概是大明剛剛成立的醫療機構。

  朱俊棠前往澎湖的時候曾經停靠過萊州,和那個時候相比,萊州港又繁華了不少,他感慨說道:

  “萊州港是越來越熱鬧了。”

  魯西笑著說道:

  “朱先生是錯過了熱鬧的時候,上個月的時候,鄭和號和法顯號起航,萊州港才熱鬧呢!”

  “鄭和號和法顯號?”

  魯西點頭說道:

  “為了測繪經度的比賽,皇家實學學會資助了兩個探索項目,分別是黃少史的月角距天鐘法,和大匠張畢的航海時鐘法。”

  “兩位大人在萊州組織艦隊,黃大人的旗艦命名為鄭和號,張大匠的旗艦命名為法顯號,都在上月起航尋找南州。”

  魯西露出回憶的神色:“那時候萊州港才熱鬧呢!也有不少水師軍官加入艦隊,咱們大明水師提督親自在港口送行呢!”

  聽完了魯西的描述,朱俊棠似乎也能想象當時的盛況,也不由的癡了。

  魯西作為船長,也讀過一些書,但是畢竟不是讀書人,他問道:

  “朱先生,這鄭和鄭大人大家都認識,黃大人以鄭和號命名可以理解,那張大匠為何要命名法顯號?法顯是什么人?”

  朱俊棠解釋說道:

  “法顯是晉朝一名高僧,曾經游歷西域,后來乘船返歸中原,帶回來大量的佛家典籍。”

  朱俊棠又說道:

  “這位法顯大師是從陸路進入天竺的,后來乘坐海船返回的中土。”

  “這一路上遭遇險阻無數,好幾次都差點翻船,最后是被一股大風吹到了陸地,這才返回故土。”

  魯船長聽完,大聲說道:

  “原來如此!那法顯號這名字可太吉祥了!”

  朱俊棠疑惑的看向船長。

  魯船長說道:

  “咱們在海上謀生的,能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幸運了,法顯號這名字起的好!”

  朱俊棠想到自己,不也是遭遇船難僥幸活下來了嗎?

  雖然他并不喜歡倭國通政司這個職位,但是好歹活下來了。

  站在這日新月異的萊州港,朱俊棠更加堅定,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

  不一會兒,又有幾名身穿白色長袍的人,帶著奇怪的面罩,來到了朱俊棠的船前。

  跟隨這些人的還有一名市舶司的官員。

  倭銀公司經常要和市舶司打交道,自然認識這位官員,魯船長連忙上前相迎。

  這名市舶司的官員對著魯西拱手說道:“魯船長,這幾位是保生醫局的,要為整艘船接種牛痘。”

  “牛痘?”

  直沽鬧天花,李時珍抗疫的時候,魯船長還在倭國,并不知道牛痘法的事情。

  這名市舶司的官員簡單介紹了一下,朱俊棠驚道:

  “朝廷連痘瘡都能治了?”

  為首的保生醫局的醫官糾正道:

  “不是治療痘瘡,而是接種牛痘之后,就不會再得痘瘡了。”

  朱俊棠是山西宗室,在嘉靖年間山西鬧過一次大規模天花感染。

  朱俊棠對此記憶猶新,他還記得父親領著他逃出城市避疫的場景。

  那次痘瘡過后,大同城內五成的幼童夭折,幾乎家家都在辦喪事。

  朱俊棠僥幸逃過,對天花產生了極大的恐懼。

  其實隨著更多外國人進入倭國,天花也在倭國蔓延開。

  倭國很多貴族,都認為是外國人帶來了瘟疫。

  這些保生醫局的醫官動作很快,一艘船上的人都被接種了牛痘,緊接著市舶司的官員就和魯西告辭,領著這些醫官向下一艘船走去。

  接下來兩天,朱俊棠感覺自己有些低燒,但是很快就恢復正常。

  這些日子他都留在船上隔離,但是都有人送來食物和清水,朱俊棠自己掏了點錢,幾份最新的報紙也送到了船上,這讓他的隔離生活不那么乏味。

  《樂府新報》上最大的消息,就是中書門下五房成立的消息。

  看到自己的老師蘇澤,出任中書檢正官,朱俊棠只是覺得理所當然。

  大明能有這么大的變化,都和恩師有關,恩師出任這等要職,距離閣臣的位置又近了一步,大明會越來越好的。

  《樂府新報》的主編羅萬化離任,同為翰林的前大同馬政同知張位接任。

  張位這個名字,朱俊棠似乎在哪里聽說過。

  他回憶起來,當年他曾經前往澎湖求助,澎湖知縣王家屏曾經說過這個名字,張位和那位王知縣一樣,都和恩師蘇澤是同年。

  《樂府新報》三任主編都是翰林,那這個職位日后也只能由翰林來擔任了,一個新的政治傳統就出現了。

  羅萬化去任之后,《樂府新報》的整體風格變化不大,看來這位新總編并沒有大規模改版的想法。

  《樂府新報》的銷量依然是五大報的第一,而且除了沿海城市和運河干道城市之外,《樂府新報》也順著長江滲透到內陸的省份。

  朱俊棠就看到,《樂府新報》在四川的發行量,竟然也達到了每個月一千份,這些報紙可都是要從長江逆流而上運入四川的。

  當然,張位這位新總編,也還是對報紙進行了一定的改革。

  改革的方向,就是在各省成立分部,在報紙設置地方增頁,專門報道地方上的新聞。

  比如這份山東的《樂府新報》,前面幾版都是朝堂的消息,但是最后的兩版是山東本地編輯部印的,刊登的都是山東本地的新聞。

  山東本地最大的新聞,就是萊濟鐵路的項目了。

  新任登萊巡撫成子文,這位前任的廣西布政使,到了萊州之后大刀闊斧的開始了建設。

  以前在廣西的時候,成子文雖然有著布政使的職權,但是手上又沒人又沒錢,就連修個河都要去找土司搜刮。

  等到了登萊巡撫任上,成子文才明白,前任涂澤明給自己留下了多么巨大的一筆政治產。

  登萊巡撫的府庫中,留在的銀元甚至要比廣西一省的藩庫還要多!

  同時在倭銀公司董事長李文全的投資下,萊州港興建了大量的新式工廠,這些工廠每年都能給萊州帶來大量的商稅。

  這也讓登萊巡撫手上的資金非常充沛。

  加上港口建設這些地方,前任涂澤明都已經完成了,登萊二府的道路水利都被涂澤明修完了!

  成子文接手視察的時候,感覺都要哭出來了!

  自己以前在廣西是過的什么苦日子啊!

  在確定了登萊的財政情況后,成子文果斷上奏,請修萊濟鐵路。

  這條鐵路計劃宏大,從登州萊州的港口,一直將鐵路修到大明府(濟南)!

  這樣一份龐大的修路計劃,在山東也引起了轟動。

  直沽到京師的鐵路已經快要完工了。

  各大報紙上連篇累牘的報道,讓所有人都明白修造鐵路的好處。

  一旦萊濟鐵路修通,那萊州登州港口的貨物,就能直接運輸到大明府,然后賣到運河沿岸!

  朱俊棠看完也心潮澎湃,自己能生在這個大時代,實在是太幸運了。

  從港口流言聽來,這位新任登萊巡撫聽說也是蘇黨?

  萊州港口的百姓都說,連續兩任登萊巡撫都是蘇黨,萊州百姓真是走運,過上了好日子。

  怎么這么多人都是蘇黨?

  自己也算嗎?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