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就是各房副主司的人選了。
按照蘇澤的制度設計,各房的主司是閣老的政治秘書,實際上主持各房日常工作的是副主司。
所以副主司的工作對政務能力的要求更高。
孔目房、吏房、戶房、兵房、刑禮房(前文更正下,刑禮房給殷士儋當秘書,教育是禮部事務)。
蘇澤在紙上寫了幾個人選。
戶房的副主司,蘇澤選了自己的老部下魏惲。
魏惲現在正在負責征收順天府的商稅,他是戶部的老人了,對戶部事務熟悉,能力上也出眾。
吏房和兵房蘇澤就沒有好人選了。
吏房還好說,找高拱要個人就行了,都是同門,自然是能用的。
兵房這邊蘇澤在兵部,除了兵部尚書和侍郎外,還真不認識幾個人,實在不行也只能找趙閣老商議了。
刑禮房蘇澤屬意的是山西學政林秉正。
林秉正做過地方官,通曉刑律,又在山西推廣小學,工作辦得還是不錯的。
這種務實的官員,正好可以輔助沈一貫處理刑禮房的庶務。
孔目房這邊可以暫時不設副主司。
剩下的經歷官職位,就等著大家往里面塞人好了。
突然成立這么大一個衙門,朝廷都在看著。
如此要害的部門,肯定是各方勢力勾兌的結果,反正蘇澤只要將中層職位掌握在手里就行了。
果然和蘇澤所料的那樣,這么大的一個實權衙門新設,上門打招呼塞人的果然不少。
但蘇澤還是小覷了大明好職位的稀缺程度。
等到蘇澤從內閣歸家的時候,見到了正門前恐怖的長龍,都要比年節前閣老家的隊伍還長了。
看到這個場景,也虧著貼身管事伶俐,立刻讓人收起儀仗,從蘇府的側門回到府上。
等到蘇澤回來,妻子趙令嫻也立刻過來。
“相公,門口要拜見你的人太多了,妾身已經派人去勸,但是他們都不肯離去。”
趙令嫻和蘇澤婚后多年,也是吃過見過的。
她是官宦世家培養出來的女兒,日常待人接物從來不失禮數。
但是她也被這些等著拜見的人給嚇蒙了,那些拜帖之中,不乏一些名頭很大的京師權貴們。
“這些都是留下拜帖的。”
蘇澤看了一下,也看到了好幾個熟悉的名字。
比如定國公徐文壁,成國公朱時泰這種蘇澤認識的勛貴,還有一些蘇澤都沒聽說過的勛臣。
此外還有很多蘇澤交往過的官員,他們也都寫了保薦書,向蘇澤推薦“人才”。
一想到這里,蘇澤也十分的頭疼,如果徐渭在身邊就好了,以往這些事情有他在都能處理妥當。
蘇澤只好說道:
“和門外人說,留下拜帖和薦書就速速離開!如果再不走,本官就把他們的拜帖送到海副都御使那邊去!”
這一招果然嚇退了很多人,現在大家都是知道海瑞也是“蘇黨”,萬一被這位大明神劍盯上,自己本來是求官,別給神劍斬了。
門口聚集的人立刻散去,但是收下來更多的拜帖和薦書,蘇澤還要處理。
蘇澤又吩咐道:
“把重臣的薦書挑出來。”
頂著鯨油燈,蘇澤足足看到凌晨,才算是將這些拜帖和薦書處理完畢。
沒辦法,官場上講究的就是人情往來。
拒絕不怕,怕的是失了禮數,那就是真的得罪人了。
比如定國公徐文壁向蘇澤推進了幾個人選,這些人在蘇澤看來都不符合中書門下五房的要求。
不過徐文壁的這些薦書都是一模一樣的內容,蘇澤判斷這也是他抹不開面子,被人上門求上來才寫的薦書。
這類的薦書,蘇澤只要禮貌婉拒就行了,以定國公和自己的關系,徐文壁也不會因此生氣。
成國公朱時泰和蘇澤的關系就遠一點了,這其中還有一封朱時泰親手書寫的薦書,推薦的是兵部的一名主事。
這種就不能立刻拒絕了,蘇澤準備讓人去調查一下這名官員的名聲,考慮要不要任用他。
林林總總,遠近親疏都要照顧到,等蘇澤處理完畢后,下定決心一定要高價聘請一名得力幕僚。
可這件事哪里有這么容易,這種幕僚要處理大量蘇澤的私人事務,必須要是信得過的人才行,能力和才學上也必須要過關,否則惹出亂子反而更麻煩。
蘇澤苦笑一聲,都說朝堂上“蘇黨”眾多,可自己連個親信幕僚都找不到。
十一月十四日,太子朱翊鈞上書。
中書門下五房需要在紫禁城內辦公,庶務繁多,為了照顧官吏通勤,太子請奏在紫禁城附近找一片土地,建造新式土樓,作為中書門下五房的宿舍。
隆慶皇帝自然是準奏,并且直接從內帑撥款建造。
滿朝都稱贊太子體貼下臣,中書門下五房更是成為京師官吏都向往的去處。
但是身為中書檢正官的蘇澤,正在頭疼中書門下五房的辦公場所問題。
蘇澤正在印君舍人劉珺的帶領下,查看中書科的辦公場所。
中書科也是朱元璋設置的,這位酷愛“扁平化管理”的明太祖,也不設中書科的主官。
但是任何一個衙門都需要一個部門領導,所以中書科會推舉最年長的中書舍人,負責中書科的官印,外朝一般稱呼為“印君舍人”。
劉珺就是中書科的印君舍人,他曾經是李春芳身邊的中書舍人。
李春芳致仕后,劉珺也請求外任。
但是高拱覺得劉珺熟悉中書科的事務,本身又是一個謹慎的性格,所以還將他留任。
“蘇檢正,您也看見了,中書廊擁擠逼仄。”
“還是請您上奏陛下,將中書科遷往他所,此地交給中書門下五房辦公吧。”
蘇澤搖頭說道:
“劉舍人這是什么話,中書門下五房乃是新設,這中書廊給中書科辦公,乃是祖制,蘇某豈有鳩占鵲巢的道理。”
劉珺也沒想到蘇澤這么好說話,心中也有些感動。
聽到蘇澤這么說,在場的中書舍人們也感動異常。
但是感動歸感動,缺乏足夠的辦公場所這是事實。
皇帝已經親自撥款擴建內閣的辦公場所了,但是在宮中營造房屋手續繁雜,工程進度也很慢。
按照工部的說法,再快也要到明年才有希望建成。
但是中書門下五房馬上就要開始辦公了,必須要找一個靠近內閣的辦公場地。
中書科確實擁擠,而且各種檔案也不少,蘇澤也不可能讓中書科搬家。
就在這個時候,蘇澤又看到了對面問道:
“劉舍人,那也是中書科的辦公地點嗎?”
劉珺定眼一看,連忙說道:
“蘇檢正,那是六科的地方。”
蘇澤才想起來,六科和中書科是連在一起的,他邁過門檻,就見到了一個極其寬敞的公房。
六科對應六部,一個科只有兩名給事中。
也就是說,整個六科正編的人總共才十二人。
就算是加上處理雜務的吏員,六科的人數也是很少的。
蘇澤踏進六科廊,劉珺的心都懸了起來。
六科雖然和中書科都被稱之為“科”,辦公地點也連在一起,但是權勢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六科給事中的權限包括稽查六部政務、審核奏章、參與廷議及科舉監考,擁有“封駁”詔敕、“科參”糾劾等職權。
蘇澤的考成法之后,六科給事中還有監督都察院的職責,負責考核都察院的監察御史。
此外科道可以調閱所有公文,考核在京官員,還有向朝廷舉薦人才的職權。
可以說是六科給事中,是整個大明含權量最大的正七品官了。
而中書科是什么?不過是幫著皇帝和內閣處理公文的小透明部門,官員也基本上都是蔭官,學歷基本上不超過舉人,如何能和六科抗衡。
六科多次彈劾過蘇澤,自然沒人不認識他。
見到蘇澤進來,吏科給事中嚴用和首先迎接了上來。
六科也和中書科一樣,喜愛扁平化管理的太祖不設六科之長。
但是同一個科中,年資更長的負責保管本科的印章,為資深給事中。
而六科又以吏科為長,所以吏科資深給事中嚴用和,對外就是六科之首。
“蘇檢正蒞臨六科,有失遠迎。”
雖然嘴上說著有失遠迎,但是除了上前迎接的嚴用和,剩下的給事中甚至都沒有起身相迎。
沒辦法,蘇澤在六科都察院的名聲實在不好。
這一次六科也是強烈反對設立中書門下五房的,甚至六科都準備去左順門叩闕了。
卻沒想到殷閣老用辭表勸說了皇帝。
皇帝都同意了,六科還能怎么樣?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整個六科都憋著一股氣,看到蘇澤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看到六科廊如此空曠的辦公環境,蘇澤露出笑容,對著嚴用和說道:
“陛下設立中書門下五房,原本是讓我們和中書科擠一擠的,但是中書廊擁擠,所以蘇某今日來時,是和諸位打個商量,我中書門下五房,暫且借用六科廊辦公,如何?”
聽到蘇澤這番話,在場的給事中都站了起來!
他們怒視蘇澤!
嚴用和不愧是六科資歷最長的給事中,他壓下了怒火道:
“蘇檢正,這樣恐怕不妥吧?六科廊為六科辦公之所,這是《大明會典》所載,是太祖欽定的辦公之所,又豈能更改?”
中書舍人劉珺已經想要跑了,六科給事中的目光如果能夠殺人,蘇澤怕是已經死在當場了。
他暗暗后悔,中書科老老實實的搬走就是了,為什么要惹上這樣的事情!
蘇澤毫不畏懼的說道:
“嚴給事中此言差矣。”
“中書門下五房只是臨時借用,并非要擠占諸位的公房。”
“前幾日在內閣上,蘇某也提出,中書門下五房涉及機要,需要有人監督,請求六科派駐給事中督辦。”
“那讓中書門下五房直接和六科合署辦公,這樣不是更好?”
聽到這里,最沉得住氣的嚴用和拳頭都硬了!
可蘇澤這段話說得又讓嚴用和無言以對。
人家中書門下五房借用一下辦公房,都是為了朝廷辦事,六科不借是不是太小氣?
而且人家中書門下五房主動上來門來讓你們六科監督,六科還不要了?
在場的給事中們氣勢上也軟了一些,最能言善辯的科道,此時也找不到反駁蘇澤的理由。
蘇澤說完這些,直接和劉珺一起離開了六科廊。
他心情大好。
中書廊確實太擁擠了一些。
中書門下五房,光是官員就有四五十人,如果再算上吏員,加起來怕是要超過百人。
中書科里已經非常擁擠了,如果再塞進百人,根本沒辦法辦公。
相比之下,六科才幾個人?——
次日,蘇澤上書,請求皇帝讓中書門下五房,和六科合署辦公。
這份奏疏果然模擬通過,皇帝欣然同意,下旨讓中書門下五房暫時在六科廊辦公。
六科給事中憤憤不平,可偏偏皇帝有旨意,他們也沒辦法,只好憋足了勁頭,要好好使用監督權,狠狠的督查中書門下五房。
十一月十六日,擔任大同馬政同知的張位通過胖鴿子回信蘇澤,愿意回京接任《樂府新報》主編。
羅萬化也正式同意了蘇澤的請求,擔任孔目房主司。
十一月十七日,沈一貫也完成了鴻臚寺公務的交接,出任刑禮房主司。
高拱、張居正、趙貞吉推薦的三房主司也都交接完了舊的公務,來到蘇澤麾下報道。
蘇澤干脆拉著所有人中層干部又開了會,任由他們推薦麾下經歷官人選。
十一月二十一日,中書門下五房的編制基本上確定,蘇澤領著眾人搬進了六科廊。
大明內閣的輔佐機構正式成立!
因為和六科合署辦公,蘇澤甚至都不用強調工作紀律,各房都戰戰兢兢,生怕被六科找茬彈劾。
中書門下五房成立第一件事,由刑禮房的沈一貫,手持教育和醫療保生專務大臣殷士儋的手令,督辦各地成立保生醫局和在小學教育中加入忠君誓詞這件事。
連六科公房都被占,再沒人敢小看中書門下五房。
這兩件事都有皇帝旨意,沈一貫又有殷閣老的支持,沈一貫往來于禮部等多個衙門之間,又殺雞儆猴處理了幾個辦事不利的官員,事情很快就推進了下去。
至此,六部九卿衙門,都看到了中書門下五房作為內閣耳目爪牙的戰斗力,朝堂之上風氣一肅,在沒人敢將陽奉陰違內閣的政令了。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