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29章 神助攻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大明朝對于內閣之權的限制頗深,從根源上就不讓內閣成為宰相。

  無論大小事務,內閣都需要皇帝的朱批才能處理。

  明代也不是沒有權傾一方的閣老,但是這些閣老都是要皇帝和內廷配合的。

  但即使如同嚴嵩這樣的權傾朝野,等到皇帝想要對付他的時候,也是一點反抗都沒有。

  皇帝只要一旨圣旨,就能輕易換掉閣臣。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皇帝年幼,閣臣輔政。

  這時候閣臣看起來權力很大,但是依然需要太后和司禮監配合。

  比如三楊輔政的時期,三楊看起來權力很大,但是等到明英宗朱祁鎮長大,張太后又去世后,三楊就很快退出了政治舞臺。

  原時空張居正也是同樣的,他們所謂的宰相權利,是通過內廷配合才完成的。

  這一點就和唐宋宰相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大明內閣沒有獨立的行政權力。

  而宰相的行政權,最重要的就是獨立的人事權。

  漢代的丞相最厲害,不僅僅有獨立的人事權,可以任命外朝的職位,還有自己組建班底的權力。

  漢代丞相府可是有幾百人的官吏編制,專門向丞相負責,為丞相服務的。

  漢代宰相還兼具功侯或者外戚之類的身份,甚至可以凌駕于皇帝之上。

  唐宋宰相也有任命官員的權力,名為“堂除”。

  唐代宰相就可以以政事堂的名義任免官員,宋代更是如此,甚至因為戰爭,堂除的范圍還在擴大,宰相可以任免中高級的武將。

  蘇澤這份奏疏,借助天花疫情的機會,給內閣爭取“七品以下官員任免,以及六部九卿衙門的日常庶務”。

  其實這些事務,在隆慶時期,司禮監也都是直接批紅的。

  但是程序依然要從司禮監走,需要皇帝授權。

  這也就意味著,內閣還是在代行皇權。

  蘇澤這份上疏,就是明確的將這兩項權利劃歸到內閣。

  這兩項權利別看小,實際上大有深意!

  七品以下官員的任免,看起來是很小的權力,七品以下的官員官職低微,但任何官僚體系都是金字塔結構,越是底層的官員數量就越多。

  而且官員人事權,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權力。

  就算只是七品以下的官員人事權,那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

  再說了,現在是七品以下,日后也可以五品以下嘛?

  只要開了口子,那就可以開更大的口子。

  其次是“六部九卿衙門的日常庶務”。

  大明內閣權力,除了皇權限制之外,還有兩個限制。

  一個是科道言官,這是朱元璋的制度設計,科道言官一定程度上是皇權的延伸,是皇帝設計出來監督官僚體系的。

  雖然實際上科道言官有時候也會成為限制皇權的工具,但是總體上科道的權力來自于皇帝,他們經常會用皇權來限制內閣權力。

  不過這一點,蘇澤通過考成法,算是控制住了科道。

  剩下一個限制,就是部權了。

  六部九卿衙門,這是大明朝設立的時候就明確職權的。

  《大明會典》中早就詳細明確各衙門的職權,他們的權力是有法理依據的!

  但是除了明初的時候,日后六部九卿衙門地位一落千丈,牢牢被壓制在內閣之下。

  六部九卿衙門也不服氣,明明你內閣才是個草臺班子,憑什么能夠節制我們?

  咱大明設立六部九卿衙門的時候,你內閣連個編制都沒有呢!

  閣部權力之爭,也是歷朝歷代政治斗爭的一股暗線,綿延至今。

  “六部九卿衙門的日常庶務”,這等于強化了內閣對六部九卿衙門的控制,明確了內閣統領六部九卿衙門的地位!

  這樣一來,必然遭到“部權派”的反對。

  此外還有司禮監。

  想到這里,李一元更是麻了。

  可罵完了之后,李一元又開始思考起來。

  這份奏疏是內閣授意,還是蘇澤自己的想法?

  不可能是內閣的授意。

  李一元開始分析。

  隆慶皇帝還是舍得放權的,可以說蘇澤所提的,“七品以下官員任免,以及六部九卿衙門的日常庶務”,一直都是掌握在內閣手里的,司禮監也從來不會因為這些公務反對。

  隆慶皇帝的內閣,和司禮監配合默契,沒有出現過內外廷的爭斗。

  眼下皇帝身體不好,甚至連更大的權利都讓出來了,內閣其實沒有理由授意蘇澤多此一舉。

  退一萬步,就算是皇帝駕崩了,太子年幼,秉政的權力還在內閣手里。

  有這個動機,擴大內閣權力的,只有未來要入閣的蘇澤了。

  可是行得通嗎?

  李一元并不知道。

  但是在他看來,蘇澤選擇的時機還是非常巧妙的。

  天花橫行,蘇澤以防疫為理由,減少內外朝的公文往來,這本身就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至于天花疫情結束之后,還要不要繼續執行這個政策,那就看皇帝會不會廢止了。

  以李一元對于這位皇帝的了解,一旦通過了,皇帝大概不會廢止。

  畢竟不是所有皇帝都是太祖朱元璋那樣的權力狂,如果所有皇帝都這么重視皇權,那也不會出現內閣了。

  蘇澤在這時候上書也是正好。

  對于內閣體系的改革,都只能由內閣之外的人提出來。

  這也是很常見的政治慣例,總不能自己上書請求給自己升官吧?

  但是大明官場上又有這樣的一個BUG。

  能夠提出來對內閣體制改革的,都是閣臣一級的重臣了,他們因為自己就是內閣成員,無法提出對內閣進行改革。

  而內閣之外的大臣,因為自身份量不夠,也無法上書請求改革內閣制度。

  這樣的結果,就是內閣這樣一套原本當做秘書機關的“不正規”機構,就這樣成為了大明的政治核心。

  入閣也成了那些科舉卷王們的最終努力目標。

  也不是沒人想要對內閣進行改革。

  內閣權力和實際功能不匹配,閣臣施政的掣肘太多,這算是大明的歷史問題了。

  很多大臣也都提出過要改革內閣,將內閣的權力制度化規范化,而不是這么糊弄著。

  但是都因為種種原因,這些改革措施都宣告失敗。

  而蘇澤似乎就卡在了這個微妙的位置。

  他不是閣臣,所以可以暢所欲言的提出對內閣的改革。

  他威望又足夠大,提出的改革措施都會被皇帝和百官認真對待,權衡討論。

  至于這件事能不能成?

  李一元心中也沒底。

  內閣權力的改革,需要面對科道言官、六部九卿衙門、司禮監和皇權四道難關。

  這是大明最根本的制度之一。

  算了,還是先遞交上去再說吧。

  李一元將奏疏遞交上去,然后喊來徐叔禮,命令他召回通政司請假在家躲疫的所有官吏,要求所有人都在通政司衙門中待命。

  徐叔禮不明白李一元為何大動干戈,但還是老老實實照辦。

  在通政司的公房中,蘇澤拿出手提式大明朝廷。

  《請設保生醫局推廣牛痘法疏》

  ——模擬開始——

  《請設保生醫局推廣牛痘法疏》送到內閣。

  奏疏的前半段,閣臣全部支持,但是面對你奏疏的后半段,閣臣不敢票擬,直接送入宮中。

  面對這份奏疏,司禮監也立刻送到隆慶皇帝面前。

  隆慶皇帝也有向內閣放權的意向,但是又沒有勇氣打破舊制度,于是命令司禮監將你的奏疏發往朝堂。

  你的奏疏,遭遇到了科道、部分六部官員的反對,司禮監也暗中向皇帝施加影響,反對奏疏通過。

  在多方壓力下,隆慶皇帝,最后只能留中了你的奏疏,執行了奏疏的前半部分,下令成立保生局,試行牛痘法。

  ——模擬結束——

  剩余威望:3550。

  若要完全通過你的奏疏提案,需要支付8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面對這個模擬結果,蘇澤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是”。

  只需要800威望,就能完成內閣擴權的改革,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自己怎么能錯過?

  在支付了800點威望值后。

  叮!威望值已扣除,請宿主在現實中提交奏疏,模擬結算將在奏疏執行后進行!

  剩余威望:2750。

  內閣。

  面對蘇澤這份奏疏,四位閣臣都沉默了。

  高拱是一直想要提升內閣權力的,他曾經是吏部尚書,自然明白人事權的重要性。

  他和徐階的主要政見不合,其實就是他是鐵桿的閣權派,主張擴張內閣權力。

  而徐階的政治綱領是“還政務于諸司”,是主張削弱內閣權力,將政務交給六部九卿衙門的。

  張居正的心思同樣復雜。

  他身為徐階的弟子,政治主張上其實和高拱類似,也是要加強內閣權力的。

  原時空,張居正的考成法,就是將監督權力收回到內閣,又用考成法控制了科道,最終才完成改革的。

  張居正兼理戶部的期間,將戶部尚書搞得沒有任何存在感。

  趙貞吉和殷士儋的心情也有些矛盾。

  擴充內閣的權利,事關他們自身,他們當然要支持。

  但是殷士儋卻覺得蘇澤這是在削弱皇權,作為尊皇派的他心里又有些擰巴。

  趙貞吉的想法也有些類似。

  最后還是高拱站出來說道:

  “蘇子霖這份奏疏事關閣部權力之分,非吾等可以多言的,還是送入宮中請求圣裁吧!”

  張居正也連忙點頭。

  眾閣臣放棄票擬意見,奏疏送入宮中。

  皇宮之中。

  李貴妃攙扶著隆慶皇帝起身洗漱,等洗漱完畢后,李貴妃又幫著皇帝松了松后背臥僵的背部,不需要隆慶皇帝指示,李貴妃總能讓他放松下來。

  畢竟是多年的老夫老妻了,李貴妃雖然身為貴妃,但是伺候皇帝的時候都是親力親為,用情用心,這和太監宮女伺候完全不同。

  病中的人越是會感念夫妻舊情,原因就是夫妻都是最了解的人,也是能夠用心照料的人,其他人再怎么好用,都不及夫妻貼心。

  而且身為皇帝,也不愿意將自己軟弱的一面展現給宮女太監,面對相伴多年的李貴妃,隆慶皇帝才會真情流露。

  李貴妃閑話說著宮里的情況:

  “皇后那邊臣妾也派人伺候了,過幾日皇后娘娘也會來探望陛下。”

  皇帝點頭。

  陳皇后從冷宮中出來之后,身體一直不太好,她自身又是喜愛安靜的性格,所以安心在宮里做吉祥物。

  這一次皇帝生病的同時,陳皇后也病了。

  帝后都病了,操持宮務的事情就只能交給李貴妃了。

  實際上任何朝代,后宮事務都是皇帝親自主持的。

  宮斗劇中那種皇后或者貴妃管理后宮,只有很少數情況才會發生。

  如今就是這種特殊情況,所以隆慶皇帝給了李貴妃協理后宮的權力。

  得到權力的李貴妃還是很高興的,她又說道:

  “這些日子要防備疫情,宮里的開支又多了不少,臣妾思量著,裁剪了一些不必要的開支。”

  隆慶皇帝的臉色一變,他走到書桌邊上,寫下了問題:

  “減什么?”

  李貴妃得意洋洋的說道:

  “陛下養病,這些日子用的都是小廚房膳食,臣妾看御膳房那邊開支太大,就減了御膳房的餐食錢。”

  “此外各宮的守備太監也太多了些,臣妾都安排他們去宮門值夜去了。”

  聽到這里,隆慶皇帝幾乎要暈厥過去!

  御膳房是負責皇帝餐食、帝國國宴的,你上來就砍了御膳房的餐食錢,朕日后還要不要吃飯?

  我大明歷朝歷代,哪位皇帝對待御膳房不是客客氣氣的?

  歷史上打罵廚子是什么下場?

  各宮守備的太監,都是最了解皇宮構造的人,你為了節約支出,讓他們去做最苦的宮門守夜差事,真不怕皇宮生亂?

  如果不是隆慶皇帝失語,他都想要罵死李貴妃了!

  看到皇帝臉色難看,李貴妃連忙說道:

  “陛下,臣妾是不是做錯了?”

  隆慶皇帝此時已經萬念俱灰了,他也懶得解釋,等李貴妃伺候他用膳之后,隆慶皇帝想到如果自己百年,帝國要有這樣一位太后,心中就更難受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