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99章 所謂“蘇黨”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回到了報館之后,羅萬化開始馬不停蹄的編輯文章,準備刊登西南捷報的詳細消息。

  蘇澤則坐在桌案前,開始思考起來。

  在后世讀書的時候,提起來改土歸流,就好像是有一個節點,只要完成了改土歸流,西南就完成了全盤的漢化,自此以后就成為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但是蘇澤在翰林院讀書的時候,才發現完全不是這樣的。

  邊疆地區之所以是邊疆,是因為這里是很模糊的地帶。

  土人、漢人之間的界限,不是清晰的以血統來區分的,在西南地區也很難通過外貌來區別。

  漢人和土人,很多時候是政治上的分別。

  接受大明制度,在大明治下的百姓,無論血統是什么,在西南地區都等于是漢人。

  不接受大明的統治,使用土司制度來管理的百姓,就是土人。

  當明白了這一點后,西南問題就很清晰了。

  任何百姓都是趨利避害的。

  明初的時候,國家清明,朱元璋又限制賦稅,這時候百姓更愿意在大明治下生活,所以這時候很多部落都主動要求改土歸流。

  這不是土司有多高的覺悟,主動放棄權力,而是因為大明制度的吸引力太強了,土司不主動放棄權力,那土司部落的百姓也會讓土司放棄權力。

  但是隨著大明官府日益腐敗,苛捐雜稅增加。

  這時候,面對“苛政猛于虎”的大明官府,漢人百姓也會選擇逃往土司部落。

  在土司部落中,只需要接受土司的管理,不需要向大明的官府上稅,也不用負擔沉重的徭役。

  這段時間改土歸流就趨于停滯,甚至出現回流的情況。

  當然,這些都是整體上的思考。

  具體到地方,每一個土司部落情況不同。

  有賢明開放的土司,名聲甚至要比官府還好。

  也有殘暴的土司,用暴力來控制治下百姓。

  官府也有清明能干的官府,同樣也有貪腐無能的官府。

  想清楚了這一點后,蘇澤攤開奏疏。

  這一次蘇澤沒有提改土歸流的事情,而是請求朝廷整頓廣西吏治。

  除了要求整頓廣西吏治之外,蘇澤也提出,要在防城港開港,并且在廣西開征商稅,加快廣西的發展。

  “為請整頓廣西吏治,開設防城港埠并開征商稅以固邊防而蘇民困事。”

  蘇澤在奏疏中,寫上了自己總結的廣西問題,指出這并不是民族問題,而是吏治問題。

  所以蘇澤請求朝廷,大刀闊斧的整頓廣西吏治:

  “嚴飭撫按及該司道府州縣各官,汰黜昏庸,甄拔廉能;訂立章程,明定賞罰,尤以邊防、錢糧、刑獄為考成首務;并請簡派風憲剛正之臣,巡視邊方,舉劾屬吏。吏治既肅,方可言地方之興革。”

  除了吏治之外,還有經濟發展。

  廣西多山少田,經濟發展落后,也是地區不穩定的主要因素。

  在原時空,廣西發展的空間被廣東和越南鎖死,但是在本時空,廣東地區還沒有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而越南,也就是現在的交趾,他們內部還物理意義上的打成一片,根本沒有出現統一的王朝,比江南還要散裝。

  而廣西的區位優勢其實一點都不差,西接交趾,從整個交趾有狹長的海岸線可以進行海上貿易。

  廣西距離南洋也很近,本身是熱帶地區,可以種植熱帶經濟作物。

  只要能有穩定的條件,廣西是可以發展起來的。

  同時蘇澤也不忘記開征商稅的事情。

  原本蘇澤的想法,是用恩威并施的方法,將吏科試、學政等事務和開征商稅掛鉤,讓各省主動要求征稅。

  但是蘇澤還是想錯了。

  開征商稅,影響的是地方上的士紳,影響的是當地的豪族。

  官府治理能力弱,他們是最高興的,他們就能代替官府,成為鄉野的仲裁者。

  至于教育這些,對于鄉紳本來就不是問題。

  地方級的鄉紳可以請讀書人來私塾教書,更有影響力的鄉紳可以辦族學,或者將杰出的弟子送到書院讀書。

  這樣做,反而能讓他們更好的壟斷科舉名額。

  既然這招行不通,蘇澤決定還是要主動出手。

  這一次廣西三土司之亂,地方官府無力平叛,最后朝廷大軍在廣西大殺特殺,這才平定了叛亂。

  這個時候站出來,再以“廣西民意”的名頭,開征廣西商稅,加強商稅推廣的進度。

  從此以后,只要地方上出現亂子,朝廷就可以用開征商稅作為要求,逼迫地方開征商稅。

  蘇澤寫完了奏疏,將它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擬開始——

  《請整頓廣西吏治開埠開征商稅諸事疏》送到內閣。

  內閣贊同你整頓吏治開埠的提議。

  但是對于開征商稅,內閣中有不同意見。

  高拱和張居正都支持開征商稅的意見,但是趙貞吉和殷士詹則表示反對,認為這破壞了朝廷和地方的默契,強行讓廣西征稅,會引起其他省的不滿。

  奏疏送到了皇宮中。

  隆慶皇帝同樣也擔心借機開征商稅,會引發朝廷的動蕩。

  皇帝下發奏疏,群臣又反對整頓廣西吏治。

  不少廣西籍的官員上書,認為廣西土司叛亂是這些土司的問題,大明立國以后,廣西土司叛亂一直不斷,如果因為這個懲治官員,那日后再也沒有官員愿意去廣西任職了。

  最后隆慶皇帝只同意了開埠防城港的請求。

  ——模擬結束——

  剩余威望:1710。

  若要通過你的奏疏提案,需要支付4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好家伙,三個提議,最后就通過了一個?

  只能說隨著改革的推進,阻力是越來越大了。

  這些反對的勢力,也已經全部都團結了起來,給朝廷更大的壓力。

  蘇澤自然是毫不猶疑的選擇了“是”。

  威望值已經扣除,剩余威望1310點,請盡快完成上書,等候奏疏生效。

  還好自己擁有系統,接下來就要看系統發力了。

  這一次內閣中出現了特殊的情況,高拱和張居正罕見聯手,蘇澤的奏疏遭到了趙貞吉和雷禮的反對。

  高張的支持也正常,蘇澤凡是關于財政方面的改革,兩人都是支持的。

  開拓財源,這是任何希望進取的變法官員都必須要做的事情。

  沒有財政支持,根本沒辦法完成變法,商稅的好處是高張都能看到的,是朝廷真的吃進去的好處。

  但是趙貞吉和雷禮,就是推動商稅的保守一派了。

  作為閣臣,他們自然也能看到推動商稅的好處。

  但是他們又擔心,過于激進的推動商稅,會引起地方上的反抗情緒,最好還是之前那樣,由地方上主動提出來開征商稅。

  這場爭論最終還是沒有達成共識,最終奏疏送到了司禮監,隆慶皇帝又命令官員討論。

  結果自然是反對聲更大了。

  就連內閣達成共識的,要整頓廣西吏治的事情,也在外朝引起了爭議,認為這是朝廷苛責士人。

  廣西本來就是治理難度比較大的地方,有前途的官員不愿意去,如果朝廷因為土司叛亂,就懲罰當地的官員,那就更沒有人愿意去廣西當官了。

  顯然這種說法有詭辯的成分在,但是依然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而且這一次的反對聲,和以往不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領導者。

  按照蘇澤之前的總結,這算是進入到了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之間了。

  第三階段,就是“拔劍四顧心茫然”,這個階段已經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

  如果是廣西官員被知罪,那朝廷會不會拿別的官員知罪?

  如果在任辦不好事情就要被知罪,那大明朝有多少官員要被知罪?

  能去廣西的官員,基本上也都是沒什么前途的官員,如果他們因為貪腐或者無能治罪,接下來朝廷就要向其他官員下手了。

  所以這種反對,是官僚體系自發的行為,并不是某個官員帶頭領導,廣西的利益和京師大部分的官員也都沒有關系。

  當然,也正是這樣,這種的反對才更可怕。

  因為這不是幫某一個兩個具體的官員開脫,而是整個官僚體系為了保護自己,自發的團結起來反對任何意義上的改革,要維持自己作為官員特權的地位。

  當海瑞走入都察院的時候,幾名廣西道監察御史來到了他的面前。

  為首的資深御史阮朝東,對海瑞說道:

  “副都御史,吾等想要聯名上奏,反對蘇子霖的奏疏!請大人用印!”

  海瑞看著幾人,他沒有多說什么,命令身邊的官員去拿都察院的大印,接著對幾人說道:

  “諸位以為,蘇澤所奏的事情不對了?”

  阮朝東心中有些忐忑。

  自從海瑞入住都察院后,對于聯名上奏有了更嚴格的要求,一道聯名也需要加蓋都察院的大印。

  不過海瑞也承諾,這道程序并不是為了阻擋言路,只要是言官的上奏他都會用印,這不過是增加都察院的嚴謹性,讓所有上奏都要通過他這個副都御史。

  由于海瑞以前在地方的時候,就經常和蘇澤一唱一和,所以如今在官場上,也有海瑞是“蘇黨”的說法。

  這個說法聽起來有些荒唐,海瑞是執掌都察院的大九卿,怎么可能是蘇澤這個從四品的黨羽?

  但是傳著傳著,似乎這個說法也沒這么荒誕了。

  所謂“蘇黨”,似乎并不是一股明確的政治勢力,但是這個群體卻好像真的存在。

  每次蘇澤推動政策受阻的時候,就會有“蘇黨”的成員跳出來,讓蘇澤的奏疏通過。

  而海瑞就幾次幫助蘇澤通過奏疏。

  這么算起來,海瑞還真的是“蘇黨”的核心人物了。

  阮朝東本來以為海瑞不會同意他們上奏,卻沒想到海瑞確實沒有干預他們上書,心也就放了下來。

  等到海瑞用完印之后,他將奏疏還給了阮朝東。

  緊接著海瑞說道:

  “諸位來得正好,本官正準備彈劾廣西布政使成子學,諸位都是最了解廣西之事的。”

  阮朝東愣了一下,冷汗都下來了。

  廣西布政使成子學,那可是從隆慶元年就開始擔任廣西布政使的大員。

  這位成大人在廣西任上,完成了清繳全省藩庫虧空的工作,得到張居正的的夸獎。

  不僅僅是張居正,就連高拱對這位成大人也是褒獎有加,認為他是大明的能臣。

  海瑞竟然要彈劾這樣一位重臣!?

  一方布政使,可是類比大小九卿級別的重臣。

  阮朝東小心翼翼的接過了海瑞的奏疏,翻開之后就看到海瑞剛勁有力的字體。

  海瑞的字并不是大明讀書人常用的館閣體,而是筆鋒鋒銳的顏體,字如其人,當真是好字啊!

  但是比字更讓阮朝東感到寒冷的,是海瑞奏疏中的內容。

  廣西布政使成子學在任期間,主持動員了邕江工程,這項工程動員了民夫十萬余次,將南寧周圍的百姓都動員了一遍。

  但是結果是,邕江在成子學在任期間,五年五次泛濫,防洪工程根本沒有任何效果。

  除此之外,成子學還在土司繼承這件事上大肆收授賄賂,在他任內造成的土司承襲混亂問題,比前任要多上了幾十倍。

  而這次被擒的叛軍首領趙權的手下,他們被捕后,安南軍統制陳璘親自審訊,詢問趙權反叛的原因。

  趙權的手下供述,趙權曾經用重金賄賂成子學,對方許諾他一定能繼承到白馬土司的職位。

  但是成子學突然反悔,又向趙權再次索要重金,趙權氣不過這才起兵叛亂。

  這份口供隨著報捷文書一起送到京師,內閣又將這份口供發給了都察院。

  看完之后,阮朝東手腳冰涼。

  海瑞說道:

  “成子學是朝廷重臣,趙權手下也是叛軍,不能全信。本官是準備派人詳細勘察之后再彈劾他的,但是諸位正好過來,本官就詢問一下諸位的看法。”

  阮朝東恨不得自己沒有來過,在場的幾位御史的臉色也十分的難看。

  海瑞看到眾人沉默,語氣有些嚴肅的問道:

  “諸位都是廣西道監察御史,有督憲廣西的職責,難道這些事情你們一點都不知情嗎!?”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