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銷售收入相比,西蘭花畝產量的增加同樣令人驚喜。
陳家志稱贊了敖德海的技術,才又詢問挑選西蘭花種植區域一事,在這茬西蘭花收割前,就提過要建設專門的西蘭花基地。
敖德海回過神來,道:“老板,我不擅長基地選址,這件事恐怕還得你費心。”
陳家志說:“我這里也的確有些備選區域,不過也需要你去實地調研,人生地不熟,得小心判斷。”
敖德海更忐忑了,又道:“老板,要不還是你定好地址,我負責建設基地。”
陳家志笑了笑,說:“別緊張,就是去看看,到一個陌生地方,你總得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村民村干部好不好打交道。”
想到這些天對出口的思考,陳家志又說:“另外也要遠離工業污染,土壤、水源都要稍微好一點……”
敖德海最終勉強答應下來。
菜場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有時候呆久了,確實會排斥和外界接觸。
尤其是敖德海這種本身話不多的人。
但對于一個菜場場長來說,技多不壓身,只是種菜肯定不夠。
陳家志給敖德海提供了幾個地點,也在滬市周邊,但有的沒在滬市行政區域內。
最遠的在鹽城響水,陳家志有所了解,是以后較為知名的西蘭花產區。
不過這會兒響水還沒有西蘭花種植,也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區域,陳家志選擇意愿不高。
他做西蘭花主要是為了出口市場,通過西蘭花建立相關渠道,再以此帶動其他品類蔬菜。
所以前期還是得自建種植基地,堅持高標準,高品質,豎立標桿,打出口碑,從立意上就要高。
包括葉菜也是,他一直在強調農藥化肥減量使用。
甚至隨著時間發展,他現在略微有點嫌棄繁榮菜場的地理位置。
周邊工廠太多了。
不利于宣傳。
就算喊出有機產品,別人也會質疑,在大城市,周邊工廠眾多,怎么做到的有機?
只是現在換不了,只能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打磨。
這天下午,薛軍來到了增城,才到沒多久,就下了一場瓢潑大雨。
陳家志給來躲雨的薛軍發了一支煙,視線也看著窗外的雨。
薛軍擦了擦頭發上的雨水,道:“還真是黃皮鼓脹,龍舟水漲啊,我這才準備來買黃皮果,就下暴雨,這農諺描述得太精準了。”
陳家志道:“一代一代人傳下來的經驗,你以為和你開玩笑啊”
雨下了一會兒,河流和稻田里的水位就漲起來了。
易定干冒雨回來時,一個勁的和陳家志說幸好把地勢低的菜田輪作了水稻。
否則很可能被淹。
“山上的水都往山下跑,溝渠里的水漲滿了,全往水稻田里亂竄。”
“還好是水稻,如果種的是菜,基本全沒了。”
“幸好幸好啊!”
易定干后怕不已。
相比蔬菜,水稻只要不淹得太狠太久,基本不會受多大影響。
陳家志也很慶幸,又問:“新建的基地呢,受影響大不大?”
“被淹了一部份,但播種了的不多,損失不大。”易定干說道:“龍舟水這波行情應該是穩了。”
陳家志說:“菜價還沒漲起來。”
易定干沉吟道:“照這樣的雨多來幾場,行情遲早得來!”
只要來,靠譜鮮生就能抓住。
合利農場和江心菜場分屬兩地,目前一個地方受災了,還有另一個補上,再不濟繁榮菜場割了西蘭花后,也在整地種葉菜了。
只要有行情,靠譜鮮生都抓得住。
雨到傍晚才徹底停下來,打亂了菜場今日的工作,還好冷庫有存貨。
但老天爺喜歡連著下雨。
一下就是三五天。
易定干和戚永鋒被折磨得痛不欲生,每天隨時打電話保持著信息暢通,確保每天有菜發往市場。
通過易定干的協助,薛軍也與果農和果販子達成了收購協議,定下了一批黃皮果和荔枝。
陳家志和李秀也跟著一起回了城里,先去南北市場的水果檔口看了看。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發展,檔口上也擺滿了琳瑯滿目的水果。
種類齊全,不過能穩定賺錢的品類還不多。
薛軍的想法是先什么都試著做一做,最后每個季節篩選兩到三個品類做主打。
陳家志覺得他思路很對,靠譜鮮生有資本,水果也不是主營業務,他也愿意給時間去練手,自然可以這樣先把市場摸透了再談賺錢的事。
另外,百色引種砂糖橘也挺順利,果樹所已經建好了苗圃。
陳家志認可了薛軍的工作,呆了一會兒,又和李秀回了靠譜鮮生。
還是那棟兩層小樓,樓上樓下都被利用到了極致。
陳家志回來時正是下午,辦公室里人不多,他去了陳正旭辦公室,在辦公桌上找到了整理好的文件,仿佛陳正旭知道他會來看一樣。
陳家志感覺陳正旭每件事都做得讓人舒心。
李秀幫著給泡了一杯茶,隨后又去了其它辦公室,留給陳家志一個安靜的環境。
從報表上,陳家志清晰的看到了龍舟水的影響,讓疲軟的市場微微一震。
菜價有了起色。
有意思的是除了配送價和檔口價,陳正旭還單獨增加了一列:市場價。
原因自然是體現差距。
市場價是最低的,像菜心,僅有56毛/斤,而檔口價可以賣到25元/箱,配送價可以達到1元/斤。
這就是持續穩定帶來的市場價值。
不過這個價格是兩天前的價格,今天的沒有,可能還沒統計。
一直看到下午六點左右,李才和陳正旭才一起來到了辦公室。
一進門,李才就先開口問道:“陳總,菜場的菜都還好吧?”
陳家志抬了抬眼皮,說:“明知故問,早上你和易定干通電話時,我就在旁邊聽著。”
李才撓了撓頭,“嗨呀,這不想著再確認一下么,畢竟這兩天菜價眼看著在漲。”
陳家志問:“多少了?”
李才說:“菜心今天檔口賣35元/箱,其它菜漲幅也都不小。”
陳家志微微頷首,菜心每箱漲了10元,還不錯。
“菜場總體受影響在可控范圍內,保持基礎供應沒問題,再多就難了。
而且這天氣誰也說不準,端午節可還有10來天才到。”
陳正旭燒了開水,先給陳家志把茶水添滿,才又給自己和李才泡上。
“前兩天我在市場上碰到了從玉的銷售經理常浩。”
陳家志端起茶杯,訝然道:“從玉又往批發市場走貨了么?”
李才接話道:“旭總和我說了后,我這兩天都在盯著,目前還沒看到來貨,應該只是提前來接觸一下,畢竟近幾天泰國金融動蕩的動靜不小。”
在陳家志的帶領下,如今靠譜鮮生的核心管理層都挺關注東南亞的經濟動態。
泰銖對美元在前兩天一度貶值到了27:1,市場極度恐慌。
而從玉泰國業務并不少,至少劉云帆從靠譜帶走了一名泰國客戶。
陳家志沉吟片刻,分析道:“可能常浩是來詢價,但國內批發價和出口價相差太遠,習慣了出口賺取高利潤的從玉,很難接受國內價格,想立馬調整過來沒那么容易。”
“壯士斷腕需要很大的魄力,從玉下不了這個決心。”陳正旭直接給出自身觀點,“除非撞倒了南墻,不然從玉不會掉頭。”
陳家志問:“會不會太武斷了點?”
陳正旭笑了笑,說:“可能只會有老板你覺得做這個決定很輕松。”
夜幕降臨后,陳家志也去了江南市場走訪,結果暴雨再度突襲而至。
接下來的幾天都是如此,前一刻還艷陽高照,下一秒就是飄潑大雨。
在老天爺的照顧下,菜場管理欲仙欲死,不過緊跟著市場方面就迎來了久違的行情。
陳家志走在亮如白晝的市場里,晴了兩天后,原本有些濕噠噠的地面已經干了。
他想著,在郊外的菜地里,也應該有一批葉菜腐爛枯黃,或者是長出各種斑點。
體現在市場里,就是各個檔口的蔬菜品質參差不齊。
有的好,有的差,不過即使普普通通的菜也開始變得搶手。
回到63號檔口,采購商圍住了裝菜的貨車,搬貨卸貨的人忙成一片。
現場十分嘈雜,卻沒有人吼著喊著要貨,這個時候都是自己搬,光嘴上喊毛用都沒有。
銷售員里也增加了新面孔,李才居中指揮寫單簽單,其余兩人分工合作,清點一輛輛裝菜的三輪車。
陳家志看到有人在開箱驗貨,也跟著去瞧了瞧,是一箱菜心,至少在這個市場里是優品。
那人瞧了眼陳家志,似是沒認出來,又趕緊拿蓋上泡沫箱,隨即也加入了搬貨大軍。
陳家志原本還想幫下忙的,瞧了下被圍得死死的貨車,無從下手啊。
便只好在檔口的記賬桌旁邊坐下,看李才寫單簽單,其手中的筆就沒停下來過,時而還會被老客戶催促。
“財神爺,今天早點把單子拿過來唄,我好給你們公司打款。”
“早不了,老散,你那里要下午才能把單子給你,等一天再打款哈”
聽聽,這是批發商該說的話嗎,別人積極想付款,你還主動往后拖!
老散又說:“收錢不積極,不怕你們老板收拾你啊”
李才手往旁邊一指,“老板今天來了,就在旁邊,想告狀你隨意。”
老散這才注意到旁邊的陳家志,“哎喲,陳老板今天也來了……”
敢情你剛才沒看到我啊,陳家志與老散寒暄了片刻。
也當場承諾了會盡快安排人把單子給他送過去,老散這才滿意的走了。
李才說道:“陳總,你一句話,我們得跑斷腿,現在客戶多,每個都要當天給單子的話,白天都沒時間休息了。”
陳家志道:“那就找辦公室人做這事,或者多招個人進來,咋地,客戶積極付款還能有錯了?”
李才氣勢弱了下去,嘀咕道:“也不用這么急吧,都是老客戶了,這錢晚一兩天收也不影響。”
陳家志一時以為自己在看科幻片,他沉默片刻,道:“珍惜現在的時光,說不定以后想這么輕松收錢就沒這么容易了。”
無論是配送,還是檔口,如今靠譜鮮生收錢都很輕松。
催賬?
也有,但是是客戶催賣家打單。
連著兩三天,陳家志都出現在了檔口,行情是一點點往上爬。
如今,江心菜場和合利農場一天出菜量在120150噸左右。
同興泰日銷量3040噸,檔口約5060噸,其余的都走配送,偶爾也還會有一兩柜出口。
行情整體向上走后,每日銷售金額也又開始了爬坡之旅。
從45月份的日收10萬以下,一路又爬上了日收30萬元的門檻。
但龍舟雨還在持續,每當你以為他要連晴好幾天時,雨就來了。
菜價隨風雨起舞,靠譜鮮生的日收又摸到了40萬元的門檻。
等6月初,連州合作基地的番茄、黃瓜和茄子上市時,這個門檻順理成章的突破了。
要不說老天爺才是行情的發動機呢 陳家志審閱著近期的財務報表,5月末6月初這段時間,靠譜鮮生毛收入超過了1000萬元。
再往前回顧,
繁榮菜場的西蘭花也帶來了2073萬的毛收入;
34月份占大頭的雞心芥也創造了500多萬的毛收入;
江心菜場和合利農場在前三個月也合計創造了約1100萬元的毛收入。
再加上近來的1000萬元。
相當于分紅后的這3個多月時間里,靠譜鮮生又創造了4500萬元的銷售額。
開銷雖說也不小,微噴灌改造、更換機械器具、購置車輛、修繕場地設施、買農資、地租,以及員工工資等等都需要花錢。
然而,錢再怎么花,都擋不住這恐怖的賺錢能力。
尤其是繁榮菜場那茬西蘭花,農資人工均攤地租等總投入大約100多萬元,銷售額2073萬。
即使再把下一茬青菜的種植成本,施有機肥、人工、種子、化肥等等算進去,其凈利潤也高達1800萬元。
相比之下,江心菜場和合利農場在35月創收約1100萬,實際凈利潤只有105萬元就很稀松平常了,在珠三角的菜場中屬于較差水準。
陳家志清楚這是‘苦練內功’的結果。
好在最近又站了起來,利潤率又快速提高到了30以上。
在對比了各個菜場的財務明細后,陳家志也更為理解了場長們搏一搏的心態。
博與不博,簡直是天壤之別。
一個是穩扎穩打,日積月累,另一個卻能立竿見影。
后者明顯更有誘惑力。
看完報表,陳家志重新泡了杯濃茶,思索著賬上近3000萬現金接下來要如何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