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30章 楊健尊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1994:菜農逆襲

  劉云帆一直觀察著陳家志的反應,他很想看到對方擔憂的神情。

  然而,沒有。

  哪怕他說他離開后要去從玉菜場,對方也一直平靜的坐在那里,擺弄著茶具,或是品嘗茶水,他知道陳老板不是一個好茶的人。

  可能陳老板真的不在乎他的去留,也不在乎出口業務。

  這讓劉云帆很氣,乃至有點憤怒。

  他覺得不該這樣,所有人都在想著多做出口,偏偏眼前的人要擺出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模樣,固執的認為東南亞會發生經濟危機,出口會完蛋。

  憑什么他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劉云帆想證明這是錯的。

  離開靠譜鮮生后,劉云帆很快便入職了從玉菜業,他受到了強烈歡迎。

  在從化,他見到了從玉菜業的創始人兼董事長楊健尊。

  楊健尊1992年從惠州種菜起家,起初專做供港蔬菜,專注于菜心等幾個品種。

  1994年前后就在從化投建了占地面積3000畝的菜場,在2012年時靠著一棵菜心讓從玉菜業成功在港股上市,上市沒兩年楊健尊就套現離場,從玉農業后又改名中國金控,很快就淪為了一支‘仙’股。

  但楊健尊仍活躍在菜心領域,在廣東、江西、寧夏、甘肅等地都有基地,是行業內‘化石級’元老。

  1996年的從玉菜業靠著供港和出口,每年也能創造大幾百萬美元外匯,總產值近億元,是從化市的明星企業之一。

  辦公室里,劉云帆喝著楊健尊親手泡的茶,感覺比陳老板泡的茶更香甜一點。

  楊健尊很看好出口,認為這是從玉供港渠道外的另一重點發展方向。

  他也在關注靠譜鮮生,但還是合利農業成立后,才注意到有這么一家企業。

  畢竟除了從玉菜業,合利農業是花城第二個面積3000畝的大菜場。

  關鍵其也做供港,尤其是近幾天,合利農業的另一名股東同興泰在香江長SW市場很活躍。

  投資兩個多月時間,就開始有穩定產出,產出還不低,單是供港就有每天3040噸。

  這不僅讓香江同行們震動,也是一個讓楊健尊感到詫異的速度。

  從玉菜業從確定投資到出第一批菜用了小半年時間,比合利農業慢了一倍。

  據說,同興泰拿到的菜品質也不差,即使在香江,也是首屈一指。

  這樣的對手,讓楊健尊很忌憚。

  然而,有趣的是靠譜鮮生出口業務似乎出了問題,對方的業務員不僅主動給從玉介紹業務,如今更是直接跳槽來了從玉。

  這樣的人他必須得見一見。

  和劉云帆聊了一會兒后,楊健尊話鋒一轉,問:“你覺得陳老板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為什么不想做出口?”

  劉云帆怔了怔,又端起茶杯喝了口茶來掩飾自己的緊張。

  “陳老板是個守信的人,也很自信,但有時候自信過頭了就成了自負。

  他不想做出口是他判斷東南亞有金融風險,出口也會有風險,然后他就更專注內地市場的開拓,而忽視對出口市場的資源投入。”

  “東南亞有金融風險?”楊健尊呢喃道,又問:“他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

  這個問題劉云帆已回想了很多次,輕笑道:“他說東南亞國家貨幣在升值,會影響出口,貿易逆差擴大,外匯儲備不夠。”

  楊健尊訝然:“就這么簡單?”

  “就這么簡單。”

  “沒咨詢過經濟專家?”

  “沒有。”

  楊健尊蹙了蹙眉,腰桿都不由挺直了往后靠在椅子上。

  這個判斷和他完全相反。

  他對靠譜鮮生了解得不多,對陳家志了解就更少了,只知道他和副市長陳觀葉搭上了關系。

  但能把一個菜場發展壯大,下結論不至于這么武斷吧?

  而且,他現在完全看不到東南亞國家有金融危機的征兆,反而房地產和股市都在高歌猛進,不斷有各國的熱錢涌入,投資金額高漲。

  往東南亞方向的出口生意也很好做,單子多,利潤高,往東南亞賣一斤菜頂國內好幾斤。

  他和陳家志的判斷可以說是完全相反。

  楊健尊又問:“陳家志以前是做什么的?”

  “菜農,他以前就是個小菜農。”劉云帆迫不及待的說道:“他種菜確實很厲害,手底下人種菜也厲害,但他根本不懂經濟!”

  楊健尊有點信了。

  只有這樣才說得通,而且他也不可能改變現有的策略。

  “嗯,應該是了,云帆,在從玉好好做,我們很看重出口市場,也很重視人才。”

  楊健尊起身與劉云帆握了握手,又拍了拍他肩膀,讓劉云帆感覺備受器重。

  等劉云帆走后,楊健尊又讓人叫來了銷售經理常浩。

  “董事長,什么事?”

  楊健尊問道:“老常,你對靠譜鮮生專注國內市場怎么看?”

  常浩說:“我認為是好事,以靠譜鮮生的貨源量,一旦他們也專心做出口,會對我們形成很大的競爭。

  即使現在,有合利農場支撐,未來同興泰在香江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

  其實同興泰去年末和上半年也曾小有名氣,但沒有穩定貨源,就是無根之萍,對大玩家來說,無傷大局。

  然而現在不一樣,即使同興泰級別依然低,但有個很能出菜的基地,沒人敢忽視他的存在。

  楊健尊又問道:“從玉在內地的市場又該怎么辦?”

  “選擇性放棄。”常浩沉吟道:“從玉很難投入同等精力和貨源來做內地市場,內地多賣一斤菜,出口就少賣一斤菜,兩者的利潤有天壤之別。”

  “有道理。”

  楊健尊本來也是這么想的。

  一個菜農談國際經濟優勢,還大言不慚的預測有金融危機,如果只是說一說那無關痛癢。

  但要是為此付出了具體的行動,那只能用愚蠢來形容。

  劉云帆在從玉菜業的工作很順利,靠著手中的資源迅速的開了一單又一單。

  一時成了從玉炙手可熱、眾人追捧的明星人物。

  又一次和同事喝得醉醺醺后,劉云帆想起了他的同學房少華。

  上次在電話里,房少華可沒少和他提及繁榮菜場出口業務有多火熱。

  那語氣里淡淡的優越感讓他記憶猶新,至今還忘不了。

  想到這,他往辦公室走去,空中飄著小雨,吹著冷風,山嶺下的從玉菜場降溫比較明顯,劉云帆卻覺得內心有團火。

  到了辦公室后,他找出個人電話簿,撥通了繁榮菜場的座機號碼。

  他學著上次房少華的口吻,盡量用淡淡的語氣說著在從玉的輝煌。

  但不知不覺中又表現出了一絲狂妄,他不覺有錯,反而格外舒爽,于是不再掩飾自己的得意。

  房少華認真聽著,直到劉云帆停下,他才開口:“云帆,你喝多了。”

  “我很清醒。”

  “你不該這么快就把公司的客戶撬走,這樣不好。”

  “呵”劉云帆譏諷道:“少華,你還是學生思維,我們是成年人了,只要能承擔后果,什么事都可做得。

  他陳家志能拿我怎么樣,他不能拿我怎么樣,我們的合同上沒規定這些!”

  似乎覺得還不過癮,劉云帆又說:“陳家志是鐵了心要側重國內市場,繁榮菜場遲早也一樣,少華,來從玉菜場吧,在靠譜鮮生沒前途。”

  “云帆,你真喝多了。”

  “我沒喝多……”

  電話里傳來的盲音讓劉云帆錯愕了一瞬,良久,他才嘀咕著出門。

  “你遲早會后悔的。”

  天剛透出蟹殼青,東邊就燒起一抹淡淡的紅。

  每當來到基地,陳家志最喜歡的事就是巡田,他喜歡清晨清冽的空氣,吸一口,涼意直沁肺腑。

  眼前展開的,是繁榮菜場平坦的菜地。

  田野還籠著一層薄薄的水汽,像輕紗浮在低處。

  墨綠的菜心,青翠的上海青,嫩綠的生菜,一壟一壟排開,葉片上亮閃閃的,掛滿了露珠。

  遠處田埂上,已經有菜工在走動了,他們拿著各種工具,走進菜畦深處,身影在初生的陽光里投下長長的影子。

  每當置身于這樣的環境,陳家志就感覺城市里的煩惱都消散一空。

  果然,他還是更喜歡種菜,菜農才是他的本命職業。

  李秀也拿著照相機,行走在田間地頭,抓拍著一個個鏡頭,以后這些都會成為珍貴的回憶。

  日頭漸升,敖德海安排好了各種工作,向陳家志走來。

  陳家志和李秀是昨晚上到的,早上才來的菜場。

  “老板。”

  “一起走走。”

  往前走了片刻,陳家志又看到了芥蘭和西蘭花,菜場也就這幾類菜。

  但經營業績卻很驚人。

  610月5個月已累計創匯160萬美元,算上5月西蘭花那茬菜,今年創匯已達220萬美元。

  本地市場只有90多萬元的銷售額,占比不到5。

  這是一個讓陳家志有些驚悚的數字,差點當場就讓敖德海減少出口。

  但他也知道日韓市場和東南亞有些不一樣。

  要讓他說個所以然他也不知道,但他前世在滬市呆了好幾年。

  還能很清晰記得1999年前后滬市葉菜出口日本的生意都很好做。

  所以,沒必要那么驚恐。

  他也沒說不做出口,即使和劉云帆溝通,也只說減少向東南亞出口,但還可以做歐美市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