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傍晚開始,63號檔的繁忙就沒有停下來。
一車又一車蔬菜不斷前來,然后又被蜂擁而來的客戶搬空,整個晚上不斷循環此過程。
菜心、芥蘭、番茄、黃瓜、茄子、空心菜…一樣樣蔬菜都十分暢銷,成交量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等到天邊泛起魚露白時,檔口才總算冷清了些許。
62號檔的張啟仁向李才走來,“才總,你們今天比前幾天更猛,哪來的這么多空心菜,賣菜和撿錢似的。”
李才直接丟了一包還未拆開的煙給了張啟仁,近幾日,63號檔的貨車時常會停在62號檔。
“還能哪來的,自家菜場種的空心菜唄。”
張啟仁接住了煙,拆開后又給李才一支點上,羨慕的說道:“你們的貨源真的又多又穩,連著賣了這么多天,菜還越來越多了!”
李才合上手中的筆記本,道:“你的生意也不錯,今天冬瓜賣的也不少。”
張啟仁笑道:“也多虧了你們指點,我才在增城買了一批冬瓜,除了距離遠了一點,小樓鎮的冬瓜非常不錯。”
上次暴雨后,張啟仁從三水收瓜就變得艱難了。
而為了回饋張啟仁借檔口,陳家志給他提供了增城小樓鎮有冬瓜的信息。
張啟仁由此選擇了從增城收購了一批冬瓜。
“互幫互助嘛。”李才又說:“既然覺得小樓鎮的冬瓜不錯,有沒有想過在小樓找一個長期合作的基地。”
張啟仁沉吟道:“當地種植還比較分散,沒有較大的冬瓜基地,多是一家一戶在種,我收購也多虧了你們公司的幫忙。”
張啟仁去小樓調查過,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但相關產業基礎薄弱,并沒有形成連片的冬瓜種植基地。
組織貨源都略微有點難,更何況是建立長期合作。
“正因為沒有,才是機會。”
李才對去增城釣魚向往已久,也知道公司在增城建基地,除了擴大生產、推廣遲菜心外,還多了‘扶貧’性質。
在小樓鎮臘圃村旁邊,還有兩個村子,分明叫東鏡村和西鏡村。
這兩個村子也適合種遲菜心,同時從50年代合作社時期起,就有輪作冬瓜的歷史。
去年,即1995年,西鏡村被花城納入蔬菜二線生產基地,開始引入黑皮冬瓜。
只是才起步,規模化種植基礎確實薄弱。
李才聊了自己所知道的信息,也引起了張啟仁的興趣。
據他近幾天了解,63號檔的瓜果蔬菜也是來自與農戶的合作基地。
如此穩定又龐大的貨源讓他很是羨慕。
收拾了檔口物資,李才坐面包車回了辦公室,盤點起了今日賬目。
有了新增加的空心菜,檔口收入再次創了新高。
近日積累的毛利潤也已近兩百萬元,而離月底還有十天。
“這下月底分紅應該穩了。”李才嘀咕道,對此也期待已久。
花城端午節氛圍一直很濃厚,珠江及各水鄉河涌是端午節的主舞臺。
像番禺,每年端午都會舉辦大規模龍舟賽,吸引數萬觀眾沿岸觀看,包粽子、吃龍舟飯、洗龍舟水等習俗深入人心。
陳家志漫步在江心菜場,菜農們仍在菜地里勞作,只有中午和晚上才能感受下節日的氛圍。
而對江心菜場來說,端午節也在空心菜的豐收中度過。
扦插的200畝空心菜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
作為災害復產最主要的蔬菜,空心菜生長期短的特點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夜幕時分,工人們陸續回了出租房。
冷庫前還亮著燈,戚永鋒在和幾名小組長、科研部的技術員交流總結著今天的工作。
這早成了菜場每日的固定日程,持續了近兩年時間。
菜場的技術也在此過程中積累進步,不斷復盤總能讓人進步更快。
陳家志旁邊聽了一會后,感覺自己現在在細節上都快插不上嘴了。
他曾經留下的理念、種植習慣早就被剖析了不知多少次。
尤為突出的就是有關茬口期的規劃,以及搏一搏的含金量還在持續提升。
等其他人都走后,陳家志才向戚永鋒連連強調要穩。
戚永鋒笑了笑,“我會盡量讓他們克制住,不過搏一搏的魅力確實動人。”
頓了頓,戚永鋒又說:“就像搶播的這茬空心菜,兩百畝收了五十多萬斤菜,只用了不到十五天就賣了一百萬元,這誰都想搏一搏。”
搏一搏的理念深入人心。
陳家志感覺到了諸多無奈,這股風氣由他帶來,現在想扭轉過來還真有點不容易。
但如果把他放到場長的位置上,他可能也按耐不住搏一搏。
江南市場,63號檔口近日的擁堵成為了一種常態,菜多就是豪橫。
市場經理王奇一晚上從這里路過了數次,檔口里停著的貨車換了一輛又一輛。
走遍了整個市場,他再也找不到另一個能比63號更火熱的市場。
天亮后,葉璨江來了市場辦公室,王奇第一時間前來匯報情況。
“葉總,全市場133個檔口,63號檔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額最近都排在了第一。”
“昨晚上我也去看了,63號檔生意從頭到尾火爆了一晚上。”
葉璨江泡了一杯早茶,詫異的問道:“日交易量多少?”
王奇遞給一份文件,道:“昨晚入場了80噸菜,前兩天最多時入場過100噸菜!”
葉璨江茶杯險些沒拿穩,溢出了些茶湯。
江南市場如今日交易量在35005000噸,按巔峰時5000噸計算,平均到133個檔口,日交易量約37噸。
而63號檔是這個數的兩倍還多,況且還是在災后,如何不讓葉璨江失神。
葉璨江接過文件,文件上有記錄著63號檔這個月以來的入場數據變化。
大約從半個月前開始,63號檔的入場量便一路走高,漲幅也逐漸夸張。
最近菜價又一直很高,63號檔的交易金額也極其夸張!
葉璨江看著文件上豐富的蔬菜品類,不由問道:“他從哪里來的那么多菜,而且每天還有那么多的葉菜。”
增搓路附近批發市場日益增多,江南市場也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
而貨源是批發市場吸引人流量的關鍵要素,葉璨江也一直很關注市場的貨源。
王奇道:“他們的自有菜場。”
“這我知道。”
葉璨江想起了曾去番禺考察過的蔬菜基地,“但上次的雨他們不可能沒受影響。”
“而且這么多菜,番禺的那個菜場沒這個生產能力。”
王奇一時語噎,“我跟著再去問問。”
葉璨江想了想,說:“你幫我約下63號檔的老板,就說我請他一起喝茶。”
辦公室里,陳家志拿起了一顆果皮鮮紅的桂味荔枝。
桂味荔枝挺好辨認,外表龜裂片凸起,尖銳刺手,中間繞著一圈平坦的,像一條界紋。
聞著有點桂花香氣,陳家志吃上一口,就感覺很難再喜歡上其它荔枝。
但品嘗了糯米滋后,這種想法又被動搖了。
兩種荔枝也都是易定干才帶回來的,“怎么樣,是不是還不錯?”
陳家志點頭道:“非常好吃,如果荔枝都能有這種口感,沒理由不好賣。”
易定干笑了,又問:“那這生意要怎么做?”
陳家志沉吟道:“水果和蔬菜有共同之處,最好的辦法還是從批發市場做起。”
批發市場的利潤薄,但能走量,更主要是靠譜鮮生對批發市場比較熟。
陳家志又說:“今年主要還是嘗試,通過配送渠道做做看,明年看情況再進批發市場。”
易定干點頭道:“好,聽你的。”
對沒接觸過的新業務,陳家志顯得比較謹慎,公司核心還是蔬菜。
他又拿了兩個荔枝,遞了一個給易定干。
易定干擺了擺手,“你吃吧,我這個月吃了太多荔枝,品嘗了不下數十個荔枝品種,都吃膩了。”
陳家志打趣道:“說明你有口福。”
“這口福不要也行,荔枝與荔枝品種間的差距比人與人之間還大,有的荔枝口味確實不行,即使同一品種的荔枝,口感也有很大差異。”
易定干又指了指桌上的荔枝,“我覺得最好吃的品種就是桂味和糯米滋,其次就是黑葉、白糖罌和妃子笑。
但妃子笑如果是和桂味同時期上市,我肯定只吃桂味。”
陳家志又吃了個桂味荔枝,道:“不錯,懂得不少。”
易定干攤了攤手,“你連續一個月每天吃不同品種的荔枝你也行。”
陳家志幾乎是一口一個的炫荔枝,看得易定干也饞了,忍不住剝了個吃,一吃就停不下來。
“你還說你吃膩了,給我留兩個。”
“臥艸,你收起來干嘛,我帶回來的還不能吃了,快拿出來。”
“還想不想要分紅了?”
“分紅要,荔枝也要吃。”
陳家志最終還是只能把剩余幾個荔枝一人一半分了。
易定干吃著搶過來的荔枝,感覺特別香甜,又問:“陳大老板,你打算拿多少錢出來分紅和發獎金。”
“具體多少得看這個月能賣多少錢。”陳家志伸出一只手掌,“但至少不低于這個數。”
“大氣!”
“有這個實力,公司賺錢嘎嘎猛。”
請:wap.xshuq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