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六十二章 敢花錢,敢掀桌子不怕雍正起疑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盛家宅門高,黑心裹錦袍。”

  “人前稱翰林,人后是惡魈。”

  恰在這時。

  一伙穿著新棉襖的孩童,搖著手搖鼓,朝盛鳴坤走了來,且還在一邊喊著童謠。

  咚咚!

  而每當一句童謠落下,就是咚咚的手搖鼓聲起,引得許多窩冬的百姓紛紛開窗而探。

  盛鳴坤板起了臉,且當場怒吼起來:“誰干的!是誰干的!”

  但沒有人理睬他。

  只是迎來更多在窗戶口的百姓,紛紛指向他,朝他咋舌。

  有耳目厲害的老嫗壯婦,還一邊指著他,一邊繪聲繪色且添油加醋地對旁邊的人說了起來。

  盛鳴坤緊接著就聽見,有人在頭上啐了他一口,便不由得抬頭一看,就見,窗戶早已關上。

  而他則把狐皮氈帽取了下來,只見上面豁然有著一灘亮晶晶的口痰!

  盛鳴坤當即皺眉丟了狐皮氈帽。

  “可惡!”

  同時,他也說了這么一句。

  隨后,他就暈了過去,整個人也倒在了狐皮氈帽上,氣得!

  等他醒來后,已是在家中,只有妻妾子女在身邊。

  他也就不禁問道:“你們為何擁在這里?”

  “老爺醒了!”

  他妻子驚喜地喚了一聲。

  不多時,這些人都朝他看了來。

  盛鳴坤這才想起,他為何暈倒?

  而因此,他把自己長子盛朝慶喚到了前面來,問道:“關于我盛家的揭帖到底是怎么回事?”

  “兒子也是最近才發現的,正要派人去告知父親呢。”

  “不過,也不只是有我們盛家的帖子,還有好幾家鄉宦的,只是我們盛家的比較多!”

  “我們也報了官,但官府也管禁不過來,剛撕了,就又貼了上去。”

  “還有孩童唱童謠,聽說是有人教他們唱的,只要學會了就能穿一件新棉襖,只要穿新棉襖滿城唱著轉一圈,就能去領十個蒸餅,另外,誰要是去阻止這些孩子,乃至官差去,都會有內務府的旗人找上官府。”

  “還有說書的,內務府各局開的茶樓酒肆內,就有說書的在說我們盛家的事,官府也不敢去管。”

  “如今看來,這事擺明是太子爺在針對我們。”

  “他在有意讓我們士紳也在鄉民們面前丑態畢現,為此不惜花錢發動百姓。”

  盛朝慶回道。

  盛鳴坤聽后沉下臉來:“太子爺怎么能這樣卑鄙,給百姓花錢!”

  “父親,我們現在該怎么辦?”

  盛朝慶不由得問道。

  盛鳴坤苦笑了一下:“沒有辦法,既然不能承認誹謗太子爺跟自己有關,也不能阻止!承認了就是自投羅網;阻止就是跟太子爺作對!”

  隨后,盛鳴坤就再次見了俞鴻圖,而向俞鴻圖直接作揖一拜:“還請俞公救我。”

  “事情我都知道了。”

  俞鴻圖嘆息著說后,就把幾張涉及盛家的揭帖遞了來:“你看看,文采都不錯,讓人過目難忘,當是翰林之手!”

  盛鳴坤接過來,硬著頭皮看了看:“這文采,我這個翰林也趕不上!也不知道是哪個文人這么無恥,為太子爺做這事!”

  “太子爺用揭帖對付揭帖,甚至為此愿意給百姓花錢,是我們沒想到的。”

  “但也不能說,真的沒有辦法,依舊可以找幾個替罪羊嘛。”

  俞鴻圖笑著回道。

  “只是,這樣一來,我們這邊的揭帖也得停啊。”

  盛鳴坤看向了他。

  俞鴻圖慘笑了一下:“沒有辦法,無論是天子還是太子,只要一發動百姓,我們就只能認輸,只能結束,不能真讓天子或者太子爺,徹底站到百姓一邊!”

  “那看來只能結束了。”

  “嗯!”

  “結束?”

  “誰說結束了?”

  “有些事開頭容易,但結束可不是他們說了算!”

  雍正十年冬月底。

  毓慶宮。

  當松壽匯報說,沒再有誹謗儲君的揭帖出現,而一切結束后,弘歷就冷笑了一聲,而質問起松壽來。

  接著,弘歷就問著松壽和劉統勛:“你們說我貪財嗎?”

  “太子爺自然不貪財,除開了幾個廠和御賜的田莊外,沒有兼并田產,也沒有開其他店鋪,更沒有走私鹽鐵等物;即便開的廠也是為助農給旗分子民一份活計,所得盈利都不高,畢竟售價就不高。”

  松壽這時先回答了起來。

  弘歷便點了點頭,且看向了劉統勛:“那我好色嗎?”

  劉統勛則回道:“太子爺也不好色,基本上沒有主動索要過女子。”

  弘歷又問道:“好大喜功嗎?”

  “自然也不好大喜功,所做之事,皆是看利國利民與否。”

  劉統勛見松壽未答,就主動回答起來。

  弘歷點頭:“我既不貪財也不好色,還不好大喜功,但我每年明里暗里幾百萬兩銀子的進項,花不完,根本花不完啊!”

  “只是,光你們這樣認為是不夠的。”

  “所以,我得繼續花銀子!要多花銀子!多做好事!讓天下人都不去相信什么誹謗之言,認為我這個太子很好,能夠給他們一個更好的大清。”

  弘歷說到這里,就對兩人言道:“我已經給江寧、蘇州、杭州三處織造局發手諭,令他們繼續擴大工坊,多招織工,乃至設織造學堂;”

  “先讓初學織造之計的織工織造棉布棉襖,質量差點沒有關系,本太子會全部買下,既讓這些初學者借此練手,練熟后再去生產軍用棉衣與棉甲。”

  清朝的織造局是會生產棉布棉衣乃至棉甲的,而不只是高檔絲織品。

  只是前者主要是供應軍隊而不是供應皇室。

  現在弘歷花錢采購大量棉布棉衣,既有讓三處織造局擴大生產規模,以解決雍正朝人口激增后帶來的失業率嚴重問題的目的,也有順便把多生產的棉布棉衣作為他讓自己的人去發動百姓的重要武器的目的。

  眼下的雍正朝,因為長期通貨膨脹,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一直上漲,給百姓棉衣可比給百姓銀錢還受歡迎,還能解決一下通貨膨脹加劇,而帶來的民生更加困難的問題。

  兩人皆目露驚駭之色,而暗嘆太子爺豈止是不貪財,簡直就是疏財好仁!也非常沉穩睿智!

  難怪之前遇到詆毀,毫無失態之舉,明顯是因為心有仁德之念,無過多人欲,故能意志剛強,無疑是真正的君子,所以無畏!

  于是,兩人接著都肅然起敬地看向了弘歷。

  不過,劉統勛也因此主動提醒著弘歷:“太子爺欲借疏財濟民之機,而穩人心,驅奸邪,自然是坦蕩陽謀,但就是這樣的話,恐惹小人進言于御前,言太子爺沽名釣譽,以財貨收買人心。”

  “你覺得以汗阿瑪的圣明,會這么看他兒子嗎,會不希望他兒子多為百姓行仁善之事嗎?”

  弘歷反問起劉統勛來。

  他現在清楚的很,以雍正目前“四面皆敵”的處境,只有他這個太子越得人心,天下人才能越忍得了雍正這個老皇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