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零二章 雍正力排眾議,改進八旗漢化制度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雍正說后就去了勤政親賢殿準備參加議政。

  馬爾賽因是議政大臣兼辦大學士事,也跟了來。

  而弘歷也因為議政王大臣,早已在這里同老十三允祥、議政大臣馬齊一起等著見雍正。

  雍正來后就也先問起這些議政王大臣來:“許多旗人為尹泰、傅德來園子外請命的事,都在來的時候看見了吧?”

  “看見了。”

  允祥先回了一句。

  雍正點了點頭:“朕已經下旨,既然這兩人已經蠱惑人心至此,那就不必再會審,直接處斬!你們以為如何?”

  雍正這話一落,允祿和允禮都看向了允祥。

  弘歷只微微抿嘴,也等著十三叔先開口。

  但誰知,馬爾賽這時先開了口:“主子圣明!越是有很多人給這兩人請命,就越是說明這兩人有多該殺!”

  同為議政王大臣的隆科多悄悄白了馬爾賽一眼。

  因為,他正要附和,誰知馬爾賽倒搶了先。

  這段時間,隆科多一直專心于負責八旗危房改造與外城新宅建造工程,倒是很少參與朝堂上的事。

  不過,這也使得他雖然錢從中撈了不少,卻有種遠離權力核心,而漸漸被雍正忽略的感覺,也就想多抓住幾次機會在雍正面前露露臉。

  他倒不是很在意雍正看不看重他,他在意的是,他要是不多在朝堂上多露幾次臉,弘歷這位將來的大清之主可能也會漸漸忘了他隆科多。

  所以,隆科多對馬爾賽的搶先很不滿。

  但在馬爾賽搶先后,允祥才開了口說:“四哥,以臣弟愚見,由此也足以見尹泰和傅德兩人在我大清旗籍儒生中的地位,尤其是尹泰,作為年過古稀的耆老宿儒,可謂我旗人中難得的儒林泰斗,在天下漢人士大夫中也很有地位。”

  “十三弟,連你也要繼續反對朕嗎?”

  雍正這時沉聲問了一句。

  允祥道:“臣弟受四哥皇恩之重,遠超諸王,故最不應該對四哥說違心之言,還請四哥明鑒!”

  馬齊這時見老十三都開口為尹泰說話,倒也一咬牙,出列道:“奴才馬齊亦贊同怡親王所言,尹泰和傅德皆是我旗人中難得的宿德大儒,而我旗人本就難見治經習儒之俊才,如今卻要因兩人一次擾亂不涉及機務的朝政,就要處斬,確實不足以彰顯主子仁慈,還請萬歲爺明鑒!”

  弘歷在這時也看了馬齊一眼,而不禁暗自詫異。

  他也不知道,馬齊是知道老十三在跟雍正唱雙簧,還是在見老十三都為尹泰說話后,也就跟著附和,決定不再沉默,而為整個官僚階層說一份話,阻止雍正繼續刻薄無情的對待天下官僚。

  “老貨,別以為你富察家成了朕的兒女親家,朕就不敢對你怎么樣!”

  雍正拍案而起,抬手訓飭起馬齊來。

  馬齊則直接跪下:“奴才從沒有想過要仗著如今是主子的兒女親家,就敢胡作非為,奴才也只是一片赤誠之心,而請主子為我大清八旗保存讀書之風氣。”

  “主子真要治罪于奴才,奴才也愿意領罪,他尹泰敢以古稀之命換傅德的命,奴才也敢以自己的古稀之命換他們兩人的命!”

  “奴才只是想問主子,我八旗子弟還要不要學儒家圣人之道,還要不要鼓勵八旗子弟學漢學?”

  馬齊的詢問,讓弘歷聽明白了一些,知道馬齊可能也的確對雍正要對尹泰、傅德這樣的滿洲儒臣也不手軟而不能接受,而覺得雍正這樣做會阻止旗人漢化。

  雍正這時注意到了弘歷在觀察馬齊,也就問著弘歷:“弘歷,你說,馬齊所言對不對?”

  “回阿瑪,兒臣覺得不對。”

  弘歷這話一出,讓雍正、老十三、馬齊等議政王和議政大臣皆倍感驚愕。

  “為何覺得不對,你是怕反對朕?”

  “可你現在是議政王,不只是朕的皇四子,別讓朕對你失望!”

  雍正沉聲說道。

  弘歷忙拱手道:“兒臣不是不敢反對阿瑪,而是覺得,旗人學儒禮、習漢學,不是不該鼓勵,而是要優學、有次序的學,有主見的學,讓覺悟高的去帶動覺悟低的學,要學得能在治國安邦的理念上達成共識。”

  “不該把漢人士大夫曲解圣人的偽學也學得奉為圭臬,更不該把漢學中真正的精華棄如敝履。”

  “所以,這就需要朝廷有識之士列個大綱或者清單,讓旗人雖然漢化,但不至于漢化得反而不如以前忠勇!”

  弘歷這話就一個意思,執政層得達成一致,在旗人漢化教育方面,需要嚴格整頓,統一意識,加強文科學習上的管控。

  而雍正聽后,看向了在場的議政王大臣們。

  這些議政王大臣們面色各異。

  可弘歷這時又再次言道:“但兒臣覺得,尹泰和傅德即便學的不對,做了有悖國法朝綱的事,但到底是旗人,自然是能恕則恕,特別是尹泰,他雖冥頑不化,把兒臣勸誡他的話也當耳旁風,但到底是我八旗少有的宿儒,留其性命,的確更利于推崇儒學,以明朝廷諄諄教化之道!”

  “你哪里知道這里面的厲害!真要是因為學問大,名望高,就能以文犯禁,那朝綱國法還有何存在的意義?”

  “而你剛才既言,受漢學不能越受越不再忠誠,那學歪了的人就不能再留,以免遺禍無窮!”

  雍正則在這時,用一種很嚴厲的口吻教育著弘歷。

  “兒臣謹領圣訓!”

  弘歷也就故作識趣的退回到班位。

  雍正心里卻是很滿意的,因為弘歷剛才的話,說到了他的心坎里。

  他自然不能因為對士權的忌憚就真的阻止八旗滿人去漢化,去接受儒家教育。

  無論如何,儒家教育更多的是利于皇權的加強的,也適合作為眼下大清王朝的官方思想的,真要徹底拒絕漢化,那也會威脅統治根基的。

  同時,弘歷的表現,也真的符合他對儲君的所有預期。

  于是,雍正下定了決心,在這時力排眾議道:“所以,此事不必再議,尹泰、傅德必須一并斬首,請命者皆以朋黨論!”

  “嗻!”

  議政王大臣們應了一聲。

  但在接下來,他們很快就發現,圓明園外,已跪了更多的八旗旗人,蔓延成片。

  弘歷和其他議政王大臣們都沒有多言,皆各自回了自己的住處。

  但到了正午,臨時回京的弘皙突然來見了弘歷。

  弘歷為此問道:“堂兄何事?”

  “是十三叔來見我的,圓明園外,為尹泰他們求情的旗人更多了!不下千人,連尹繼善也去了,表示愿意代自己阿瑪領罪!”

  “弘歷,你還是應該也跟著去,畢竟你將來是很可能要登大位的!”

  “皇父要鐵腕治國,不顧旗人們的感受,但你得顧啊!”

  弘皙很是焦急的對弘歷說道。

  弘歷故作驚駭:“竟然這么多了。”

  接著,弘歷就對弘皙拱手作揖:“多謝堂兄告知,我這就去!”

  “我與你一起去!”

  弘皙這時跟著說了一句。

  弘歷故作愕然問道:“堂兄不怕惹怒汗阿瑪嗎?”

  “相比于惹怒汗阿瑪,我更在乎大清社稷,也更在乎能不能和你兄弟同心!”

  弘皙很是鄭重的說道。

  弘歷聽后,暗想若是歷史上的乾隆,在這個年紀,聽了弘皙這樣貼心的話,只怕要感動的不行。

  但他不一樣,知道了歷史,所以只覺得弘皙的茶藝似乎跟自己有的一拼。

  不過,弘歷還是露出了一臉感動之色,笑了笑:“有堂兄在,我相信汗阿瑪是愿意對尹泰他們網開一面的!”

  于是,弘歷就和弘皙來了圓明園外。

  此時,圓明園外的確已經跪了許多八旗貴族出身的旗人。

  這些旗人見弘歷和弘皙來后,自然是興奮不已,而各個面露激動之色,有的甚至還因此當場落淚。

  “四爺來了!”

  “有四爺在,我們就更有底了,主子想必也會因此更加愿意開恩的!”

  “是啊,我大清還有希望!”

  弘歷看著這些一臉感動且仿佛忠心無比的請命者,只是笑著頷首,且主動從他們讓出的空隙走到了前面去,與弘皙一起跪了下來。

  弘歷看了看圓明園的朱紅色帶金釘的正門,也看了看四周羅列的上三旗甲兵,隨后才瞥了瞥身側身后同跪在這里的請命者,心里也開始打鼓,心想這么多旗人來請命,雍正一個人還能堅持嗎?

  但讓弘歷更不安的是,隨著他這位未來儲君也還是不顧雍正的告誡來請命,許多朝官也因此放心大膽的來請命了,而表現出自己真正的立場。

  甚至不多時,議政王大臣們都趕了來。

  仿佛,真的只有雍正一個人在對抗所有的八旗貴族官僚。

  這次,包括他最親密的戰友——十三、十六、十七這些人,乃至他的兒子都站在了他的對立面。

  尹泰和傅德也在這一天,通過步軍統領衙門內同情他們的八旗官員知道了這事。

  “四爺,怡親王、莊親王、果親王、理親王還有諸位閣老、尚書,都來為兩位先生求情了!”

  “主子這次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行激烈之事的!”

  這八旗官員說后就因為表示自己也要去請命,便離開了步軍統領衙門。

  而尹泰和傅德也就在送了這人離開后,就相視一笑,而笑容中透露者得意和從容。

  為此,傅德先開口道:“早該有這一幕了,我大清君主即便不能與天下所有士人共治天下,也當與旗人中的士林君子共治才合乎圣人之道!”

  “是呀,四爺總算選擇了站在我們這邊,愿意為我滿人更加王化而爭!”

  “這么多王公大臣和八旗儒士為我們說話,主子想來不至于還要寬恕我們!”

  “而我們雖經此一劫,但將來當能看見一個更加崇儒重禮的治世!”

  尹泰附和起來,且也似乎篤定了自己不會死,而暢想起未來。

  傅德則也在這時問道:“對了,徐氏,你打算怎么處理?”

  “此乃主子任性亂禮之舉!我們做奴才的,還能怎么著?只能為主子消弭再任性的隱患。”

  尹泰笑了笑。

  “我已囑咐拙荊,趁其得病時,讓其離世,省得主子繼續任性亂禮!”

  接著,尹泰又低聲道。

  傅德頷首:“此乃高明之舉,讓徐氏多病,神不知鬼不覺,會少很多麻煩,還能讓令郎提前丁憂,免受新政拖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