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零一章 雍正被弘歷感動,對自己人下狠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隨機推薦:

  這日,雍正為避暑,就搬去了圓明園。

  弘歷也同樣搬去了朗潤園。

  而兩人在知道尹泰有為傅德求情時,正在對弈。

  “阿瑪,該您了。”

  弘歷在蘇培盛匯報這事后,就提醒了雍正一聲。

  雍正捻起黑子,笑著道:“果然是朋黨啊!”

  “但既然是朋黨,就不該只有兩人。”

  弘歷回了一句,而在雍正放好棋子后,也下了子。

  雍正聽后點頭,對弘歷露出贊許之色,而將棋子重重地擱在了棋盤上:“那就都一網打盡!”

  “傳旨給步軍統領衙門,既然尹泰自認是他欲窺探朝政,就會同三法司先審問他們倆,問他們倆還有沒有其他同黨。”

  說后,雍正就下達了新的旨意。

  不多時,蘇培盛又來報:“主子,怡王來了。”

  雍正聽后淡淡一笑:“這是為尹泰求情來了。”

  “為尹泰求情?”

  弘歷有些好奇。

  雍正道:“沒錯,尹泰做過你十三叔的師傅,他無論如何都得做個樣子。”

  弘歷聽后點頭。

  他知道,尹泰是滿洲大儒,又年過古稀,在滿洲諸旗人中威望甚高,不少都是他的學生或者學生的學生。

  從嚴處置尹泰,的確會在八旗中引起軒然大波,而帶來的影響,絕對比之前處死蔡珽要大的多。

  “兒臣也得做個樣子!”

  弘歷突然開口。

  他沒有打算跟雍正藏著掖著。

  因為,他知道雍正喜歡直來直去。

  所以,弘歷也就把自己想法脫口而出,且道:“阿瑪為要行剛硬之事,兒臣等就得懷柔,如此才真的都是為我大清的將來。”

  看著棋盤的雍正沒有生氣,只是頷首。

  “你果然不會讓朕失望!”

  可弘歷這時又說道:“但如此,阿瑪到底只能一個人去對付他們!連十三叔和兒臣,在明面上也只能站在您的對立面。”

  弘歷這話,讓雍正笑了。

  而接著,雍正從馬蹄袖里抽出錦帕來,粘了粘眼角,隨后說道:“你能說出這話,就夠了!”

  “但這就是先帝讓我繼承大位的本意啊!”

  “他知道我不會跟他一樣!”

  一聲嘆息出現在弘歷耳畔。

  而雍正,的確不能跟康熙一樣。

  無論是性格,還是愛好,乃至擅長的點,以及子嗣的表現,乃至身體狀況。

  所以,雍正這么說,也算是道出了康熙選他的真正原因。

  而他也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無論,弘歷理解不理解,他都會跟希望限制君權、增大士權、因循守舊的權貴官僚們惡斗一場。

  只是,弘歷讓他增加了這份勇氣和加大整肅力度的底氣。

  無論是弘歷提供的新理論武器,還是作為人子給予的理解與感激。

  老十三來后,見弘歷在這里,雍正還紅了眼,也不得不更加嚴肅了幾分:“四哥!”

  “來啦!”

  “什么事?”

  雍正問道。

  老十三道:“我聽說弘歷在您這里,所以就來這里找他。”

  “有什么事,派人來傳他就是,何必親自來?”

  “他也擔得起?”

  雍正問道。

  老十三笑道:“這不一樣,他現在是在御前盡孝!我豈能不顧其孝心?”

  “你不單單想要顧弘歷的孝心,是不是還得顧念尹繼善的孝心?”

  雍正這時,突然陰陽怪氣地問了一句。

  老十三沒有生氣,只道:“沒有什么事能瞞過你四哥,他尹泰突然為傅德求情,您要是連他也殺,可不就是讓尹繼善在官場上更加無容身之處了嘛。”

  “這樣才好!”

  雍正回了一句,就道:“你不是來找弘歷的嗎,就帶著他離開吧。”

  老十三沒有再多為尹泰說什么話,只若無其事的看向棋盤:“你們的棋不是還沒下完嗎?”

  “我看看,你們誰占上風。”

  老十三說著,就走到雍正一側來,歪著頭瞅了起來。

  “十三叔不用看了,侄兒已經認輸了。”

  弘歷這時看向老十三回道。

  雍正也指了一下弘歷:“他都認輸了!”

  “你真認輸了?”

  出了九洲清晏殿后,老十三好奇地于馬上問起弘歷來。

  他以為弘歷也是來為尹泰說話的,而認輸,朝是已向雍正妥協。

  弘歷點頭。

  老十三聽后沒再多言什么。

  自從誠親王允祉走后,老十三心情好了不少,連酒都沒以前喝的頻了。

  而弘歷則在這時,對老十三說起了傅德和尹泰要被會審的事。

  老十三聽后問著弘歷:“你覺得四哥會不會殺這兩人?”

  “以侄兒愚見,這得看朝堂風力輿論。”

  弘歷回道。

  老十三則突然嘆息起來:“只怕風雨會不小啊!四哥讓朝野都看見《讀通鑒論》,猶如水滴進本就燒熱的油鍋里。”

  弘歷對此深以為然。

  話說,雍正沒有選擇銷毀《讀通鑒論》,而是推廣讓朝野都看見《讀通鑒論》,反而讓許多八旗貴族也主動選擇了和陸生楠一樣的立場,希望天子無為而治,崇儒放權,乃至對雍正處置陸生楠的事很不滿。

  尹泰是這些人中的一位,且是名望較高的一位。

  同時!

  現在雍正讓弘歷這樣激烈改革八旗諸官學,也讓這些反對改革的八旗諸官學子弟還有了批判朝廷的理論武器。

  “陸公有言,人愈尊,權愈重,則身愈危,禍愈烈。蓋可以生人、殺人、賞人、罰人,則我志必疏,而人之畏之者必愈甚。人雖怒之而不敢泄,欲報之而不敢輕,故其蓄必深,其發必毒。”

  “如今,子登先生和望和先生因朋黨之罪下獄待審,便是權重禍烈之兆!”

  “若兩位先生真要因此被殺,乃國朝之恥!但凡忠于社稷者,自當為兩位先生奧援進言,而保我滿洲讀書種子!”

  “陸公還言,作為君臣,首要的一點是知人善任,不必斤斤計較于政績。”

  “現在,正因為主子威權日重,過于計較于政績,才使得小人得志,大有亂我大清江山之象!”

  “而我們,不能坐視奸臣賊子如此禍國,當去圓明園求主子開恩,直接免了子登先生和望和先生的罪!”

  而因此,八旗諸官學中不少屬于追隨尹泰和傅德的旗人,也就紛紛以陸生楠在《讀通鑒論》中的說辭,表達起對眼下雍正將尹泰和傅德都下獄要進行會審問罪之事的不滿來。

  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們反對眼下雍正讓弘歷在八旗官學的改革。

  畢竟,這改革太激烈,要把不肯進取的八旗官學子弟淘汰不說,還要發配到關外去種地。

  這對許多養尊處優的八旗子弟而言,簡直要他們的命,也就雍正敢對自己大清基本盤下這樣的狠手去改革。

  畢竟,剜掉自己身上的爛瘡還是很需要勇氣的。

  為此,這些旗人還號召著親友去圓明園,為尹泰和傅德求情。

  號召者中,不少還是滿洲旗人,有的滿洲旗人還各種添油加醋、興風作浪。

  跟歷史上因裁減馬甲許多旗人去廉親王府大鬧一樣,紛紛往圓明園而來,似要直接干涉會審過程,不然雍正治這兩人的罪。

  值守圓明園的領侍衛內大臣兼議政大臣馬爾賽,在看見圓明園大門外有許多旗人來鬧著要求雍正對尹泰和傅德開恩時,就因此嚇得不輕,忙不迭跑來告知給了雍正。

  “主子!園外來了很多請命的旗人,可謂人多勢眾,說是請主子給尹泰和傅德開恩,直接釋放他們!”

  馬爾賽在見到雍正后就慌里慌張的稟報了起來。

  雍正知道后,只是冷笑:“朕可不是八歲登基的天子,豈會因為他們人多勢眾就會怕了他們,從而寬縱他們?”

  “既然他們這么力護這兩人,那就索性傳旨,不用會審,將兩人即刻以結黨欺君罪,押去步軍統領衙門問斬!”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