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敬業縣的新作坊就要建設起來了,渭南其余幾縣的人們也常來走動,看看敬業縣新造出來的作坊是什么樣的。
章邯將民夫分成六個小隊,并且列出各個“伍長”,這些人自然不是軍中的伍長,而是以軍中的任職方式,將他們劃分。
分工要精細,且需要能夠聽從指揮,這就是章邯的要求。
這一次建設醬油作坊的人并不多,只有十余人,但夠用了。
章邯坐在商顏山下的草地,正在盤算著施工要用的木料與磚石。
不多時,公子禮快步而來,將一卷紙遞上。
章邯恭敬地接過紙張。
禮解釋道:“這是做醬油的圖紙。”
“謝公子。”
“大將軍并不用言謝,田爺爺也愿意將醬油的秘方告知天下人。”
章邯打開圖紙,看著其中內容。
“當年北伐大勝以前,田爺爺總是想著到了寒冬時節能夠多凍死幾個匈奴人,現在北伐大勝了,爺爺就會想著人們的吃食能夠更豐盛一些。”
章邯的目光看著圖紙,耳邊依舊是小公子的話語。
禮也坐在一旁的草地上,感受著溫暖的陽光照在身上,還有一群孩童正在不遠處玩鬧著。
“田爺爺說過父皇曾經說過的話,這天下其實很大,地大物博南北東西都有各自沒有的優勢,大秦是這千余年以來的王朝中,擁有土地最大最多的一個國家。”
章邯看罷圖紙道:“末將知道該如何建設醬油作坊了。”
說著話,見對方要將圖紙還回來了,禮又道:“這圖紙大將軍就留下吧。”
章邯又一次頷首。
眼看時辰差不多了,禮就去了潼關。
章平正帶著一群更年幼的孩子,他正在給這些孩子分餅吃,“你們都聽好了,皇帝說了要讓我們吃得更多,我們要健壯自身,才能建設國家。”
一群孩子紛紛點頭。
章邯看到這一幕,忽然一笑,他收起公子交給自己的圖紙,心中暗想:是啊,皇帝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吃得更好,能夠長得健壯,這樣才能保護自己的家園,建設好國家。
回到縣里,章邯將建設事宜告知了叔孫通。
叔孫通瞧著圖紙道:“看來這一次又讓敬業縣占得先機了。”
現如今,章邯的生活早已不像當初那么困頓,但他還是遲疑道:“有了這個作坊,就要多一份勞作了。”
叔孫通道:“我們敬業縣的人在很早時就知道,財富是靠著雙手勞動而來的。”
章邯頷首,心中又覺得這位老人家越活越厲害,但也越活越看得清醒。
“列國之間征戰了八百年,誰都知道唯有強大自身才能保全自己,仰仗他國聯合而忽略自身的人,都成了他國吞并的對象,當年張儀游走諸國可曾勸過諸國強大自身……”
叔孫通念叨著……
章邯又將圖紙收了起來,放入一個竹筒中,將其封存起來。
“你不打算將醬油的秘方告知各縣。”叔孫通望著章邯手中的竹筒道。
章邯回道:“醬油的秘方很簡單,只要外人一看就會,不用瞞著。”
叔孫通低聲道:“原來是簡單的秘方,那確實不用瞞著了。”
當縣里的作坊的梁抬上屋頂,縣里的婦人們拿出了一筐筐熱乎乎的羊肉包子分給勞作的人們,吃羊肉包子的人多數都是孩子,鄰近兩個縣的人們路過時拿了三兩個也會高興地過來幫個忙。
司馬欣見到鄰里縣的人都去敬業縣幫忙,心中明白這又是叔孫通的手段,用羊肉包子來吸引人手,一只包子能夠讓村子里多一個勞力,這怎么算都是賺的。
此刻,李左車手中也拿著一只包子,他吃了一口道:“敬業縣的羊肉包子果然是關中最好的。”
余下兩天,章邯又去附近地縣走了走。
今天,章邯來到了渭北的涇陽縣。
涇陽縣丞曹參接見了章邯。
得知是章邯大將軍來了,劉肥與劉盈也一起來看看這位大將軍。
現在的蕭何正在忙著這個渭北的事,平日里多數都在外走動。
而縣里的事也都是曹參在主持。
章邯走入縣府內,對曹參十分客氣地行禮道:“曹縣丞。”
曹參客氣地也行禮,道:“大將軍此來,是有何事?”
章邯道:“能否去田地里講話。”
“好。”
曹參當然一口答應了,他怎么敢反駁這位大將軍的話。
這位將軍可是掌管著整個關中的兵馬,他曹參的縣兵也都要聽章邯調遣,包括他這個縣丞。
兩人走在外面的田地里,章邯低下身道:“這里用來種豆子,很不錯,”
曹參稍稍前傾行禮道:“正是。”
“我要你們今年所有的豆子。”
聞言,曹參就為難了,又道:“我們豆子是要交賦稅的。”
章邯道:“你們的賦稅敬業縣幫你們交了。”
“這……”
曹參一時間語塞,都說敬業縣是關中最富有的縣,畢竟敬業縣人人敬業,才會這么富裕的。
有人給涇陽縣交賦稅,自然是好的。
但縣民種不種豆子還兩說。
章邯道:“明日,會有三十車糧食送來涇陽,換取你們的收成,今年入秋豆子豐收,我們再用麥換你們的豆子,拿了三十車糧食就不能將豆子再賣給別人”
曹參反問道:“包括賦稅。”
章邯道:“不僅用足量的麥子與你們換豆子,還會幫你們向咸陽付清今年的田賦。”
曹參沒有當即應下,送別章邯的時候,又道:“此事,還要與蕭郡守商議。”
“嗯。”章邯沒多言,似乎早已預料到曹參會這么說,翻身上馬就離開了。
說實話,此刻站在路邊的曹參心中多少有些不痛快,這個章邯看起來怎么一副你賣不賣都可以,反正他有的是地方買豆子。
關中這么大,種豆子又不是只有你們涇陽一家。
是啊,真不止他們涇陽一家。
自從蕭何任職郡守之后,總是奔波在外,到了夜里才回來。
等蕭何到縣府內,劉肥也為眾人做好了飯菜,今天還有故鄉的楚酒喝,這是沛縣的豐邑酒。
劉盈見蕭何回來了,道:“蕭叔今天父親來信了。”
蕭何神色疲憊地坐下來,沒有第一時間回話。
劉肥比劉盈顯得更沉穩一些,現在的劉盈依舊有著對關中的好奇心,而且還有一種稚氣未脫的活潑。
相較于劉盈,劉肥自小受到過沛縣人們的異樣目光,因他的出身人們沛縣的人們都會對他有些議論。
但劉盈不同,劉盈自小就受到了劉家最多的關愛。
劉肥給劉盈盛了一碗沛縣稻米所煮的稻米飯。
聞著飯香味,劉盈一臉的滿足,他道:“這半年來,盈太想念沛縣的飯食了。”
曹參笑著道:“盈,多吃一些。”
等曹參也坐下來,劉肥在蕭何身邊坐下,道:“父親來信還說,沛縣豐邑要擴建,先要在沛縣新建一個邑。”
蕭何沒有第一時間回話。
劉肥見劉盈正在吃著,滿口塞滿了吃食,他便又道:“父親覺得此事問問蕭叔最好,若蕭叔不給回信,父親就不建設新邑了。”
曹參喝著酒水,神色多有挫敗,心說蕭何在關中主持著這么多事,還要為千里之外的沛縣考慮,活得也太累了。
不過,曹參又覺得蕭何是好人,他劉季二話不說,把兩個孩子送來關中,蕭何沒有說過半個不字,現在還讓蕭何為他的沛縣打算,這劉季的臉真是太厚了。
蕭何看著劉肥將酒水倒入關中,看著這個懂事的孩子,低聲道:“肥,這是豐邑的酒水?”
劉肥回道:“不是,是有個從沛縣來的釀酒人家,他們在關中定居釀酒,但相隔甚不能用楚地的水土與糧食不敢用非邑酒之名,便又給這酒取了名字,叫做新豐酒。”
蕭何頷首道:“今晚我會給劉季寫回信。”
劉肥眼神中又有了精神,道:“好。”
蕭何拿起筷子,眾人便開始用飯。
用飯時,曹參又說了章邯的來意。
蕭何道:“不論大將軍有何打算,不論他說什么,我們都答應。”
當年新帝還年少時,章邯就跟隨在新帝左右的,面對這樣的大將軍,渭北只能聽之任之。
飯后,劉肥還在洗著碗筷。
蕭何已寫好了要給劉季的書信,正想要交給劉肥。
看著劉肥洗著碗筷的樣子,這個孩子出身并不好,當時在沛縣也是受盡了非議,但曹氏教出了一個好兒子。
一個當初受了這么多冷眼與議論的孩子,雖不知這個孩子的內心是什么樣的。
蕭何看著劉肥,一時無言,劉肥是一個很善良的孩子,劉季真的是一個很有福的人,他能有如此善良的兒子。
即便,這世人給了劉肥數不盡的冷眼與議論。
劉肥還依舊用他的善良去擁抱這個世間。
蕭何知道曹參私下對劉季頗有言語,但蕭何是真的羨慕劉季。
蕭何將書信遞到劉肥的面前,道:“去潼關托人交給你父親。”
劉肥忙擦干手,接過書信道:“好,我明天就讓潼關的嗇夫去安排。”
今夜的夜色很好,甚至能見到月亮余光附近的云彩,蕭何坐下來,道:“想家嗎?”
劉肥反問道:“蕭叔想家嗎?”
“呵呵……”蕭何忽然一笑,拍著劉肥的后背,道:“想啊,當然想回去了。”
“蕭叔打算何時回去?”
蕭何沉默了片刻。
氣氛忽然沉默了,劉肥坐在一旁也抬頭看著夜空。
有時覺得從沛縣抬頭看向夜空,與關中的夜空沒什么區別,有時又覺得不一樣。
蕭何道:“以前我們在沛縣,總是聽那些從關中來的人們說,關中是一個很好的地方,有吃不完的糧食,有一個受人們擁戴的公子,每年糧食豐收,每個人都能過得很富足。”
說著說著劉肥就笑了,因他來了關中才知道,人們傳言中的關中并不是那樣的,這里是有很多田地,但田地都是人們勞作開墾出來的,這里的人們是富庶,但也是因田地充裕,也只是比函谷關以東的人們稍稍富有一些。
蕭何道:“可這關中確實比沛縣好,比楚地的任何一個縣都好,我們從沛縣而來,自然是要回沛縣的,在這里我們學習治理之法,學新帝那治國手段下的理念,學關中的富有由來,等我們回去,可以用我們所學的,造福楚地。”
劉肥感慨道:“新帝延后了我們入軍的年紀,我們要年滿二十歲才能去軍役,我可以與蕭叔在關中多學幾年。”
翌日,劉肥就帶著劉盈去潼關讀書。
劉盈已熟悉了這里的規矩,他早早就去了書舍讀書。
而劉肥徑直去了太學府任職,今天的太學府又多了一個不速之客,這個不速之客就是陳平。
太學府的多數夫子都討厭陳平,因陳平不僅僅是司正,還是御史。
當初此人奉右相之命,代御史府巡查各縣,就在各縣查出了不少問題。
其實各縣的官吏也很討厭陳平,奈何陳平是御史,有上奏之權。
等到劉肥到了太學府的書庫整理書籍時,他才聽別人說起,這個陳平是來向王夫子道歉的。
劉肥在太學府的朋友不多,王夫子是他走得較近的其中一個人,聽一旁的人議論此事,便多聽了片刻。
原來是當初查問各地支教夫子的事,陳平經過幾次查證之后發現諸多支教夫子的身份并無異常。
陳平覺得有愧王夫子,也勞煩了諸多夫子特意來賠罪,還帶了不少的紙張與筆墨。
劉肥將推車上的幾卷書放入書架上,又聽書庫中的人低聲道:“你說當年陳平查支教夫們為了什么?”
“我們的支教夫子從來都是沒有私心的,那些反秦的人怎么可能混入我們當中,去偏遠之地,做一個又苦沒有好處的支教夫子?”
“這陳平當真可惡。”
劉肥只是聽了片刻,便面色平靜的繼續整理書庫的書籍,每天將書庫的書籍清點,并且整理歸類,就是他在太學府的工作。
因此,只要在這里,劉肥就能看到太學府的所有的書籍。
平靜的生活又過了幾天,劉肥還是如往常一樣守在書庫內,每天都在看書,為了能夠在將來的入仕考試中,成為官吏。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