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八十一章 孤苦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秦人的悠閑生活

  李斯道:“這都是公子的功勞。”

  見父皇的目光看向自己,扶蘇行禮道:“其實關中的土地一直很好,是列國征伐的戰爭耽誤了這片土地,只要給它十年時間休養,它就會長滿糧食,它本來就很美麗,只是戰爭讓它的美麗消磨了不少。”

  嬴政望著遠處的山,目光所及還能見到陽光下,那波光粼粼的河渠。

  到了午時,隊伍在一處河邊停下,在這里扎營埋鍋造飯。

  父子倆坐在一起,嬴政輕咳了兩聲,又道:“這天下會越來越好嗎?”

  扶蘇道:“兒臣不知。”

  “你以為呢?”

  扶蘇思量了片刻,又道:“兒臣覺得,只要我們做過的事有用且有意義,并且有絕大多數的人都能夠得到益處,不論以后大秦在不在,人們都會想起我們做過的事。”

  李斯正在烤著兔子,蒙恬護衛在一旁。

  見禮端來一盆洗好的桑葚,嬴政從盆中拿過幾顆黝黑的桑葚,又道:“朕去河西走廊時,聽一個叫做婁敬的縣令說過,西域的桑葚很大很甜。”

  扶蘇道:“兒臣也沒吃過,有機會一定嘗嘗西域的桑葚。”

  嬴政撫須笑著,伸手拍了拍這個兒子的后背。

  從話語中扶蘇聽到了父皇的無力與失落,人終究是會老的,父皇正在走向衰老,不然那也不會讓夏無且陪同著。

  其實夏無且總說父皇的身體無礙,從以前一直說到了現在,得到的答案一直都是無礙。

  但父皇身體究竟如何,唯有父皇自己清楚,還有夏無且。

  當聽到父皇說這天下會不會越來越好,扶蘇也知道內心強大的父皇還在擔憂這個天下。

  其實,父皇的擔心大可不必,不論將來的天下是好還是壞。

  秦的一統沒人敢反駁,誰敢啊。

  自此之后的每一個皇帝,都會為一統為己任。

  包括從此以后的代代后人,不論天下怎么變,人們心中的家國從未有過列土封國,唯有一統。

  皇帝西巡回來之后,又在關中走了一圈。

  直到今年的關中夏收開始,田地里的麥子終于成了金色,關中人們又一次以家為一個集體,開始在田地里忙碌。

  人們收起了長發,穿上了平日里最樸素且最老舊的衣裳,有的赤著腳,有的穿著草鞋,領著妻兒老小,走入田地里開始收獲著今年的糧食。

  李斯從一個鄉民手中要了一碗新收的麥子,他遞給皇帝道:“這是今年的麥子。”

  嬴政拿起幾顆麥子,放入口中嘗了嘗,又道:“嗯,好糧食。”

  站在一旁的禮眼中已有了淚水,他雖然沒有體會過當年的爺爺一輩有多么的心酸,也不知道當年的老秦人是怎么走過來的,但他心里是能夠感受到,這種幸福有多么的不易。

  當秋收大體都結束了,也是正在收尾的時節。

  麥地里還有孩子們正在撿著麥穗。

  皇帝的車隊剛經過潼關,嬴政看到了一隊隊的鄉民自發的將一碗碗糧食放在了潼關城旁的一間小屋。

  這是渭南縣民一直都在做的事。

  “扶蘇,你看看……”嬴政低聲道:“人們都在期盼著你成為下一個皇帝。”

  扶蘇稍稍低下頭,沒有回話,也不知道該如何回話。

  李斯道:“公子扶蘇為庶民謀生,為天下人分田地,公子深受人們愛戴,有傳言說公子扶蘇愛民,愛天下人,不論你是否貧窮,不論你的身份是否貴賤。”

  隊伍從潼關路過之后,就一路回了北郊的行宮。

  扶蘇很希望父皇能夠回到咸陽,但父皇似乎不愿回咸陽,反倒是喜住在這北郊的離宮中。

  “父皇,群臣還在等著皇帝回咸陽。”

  “這酷暑夏季還是在北郊更舒服,咸陽太悶太熱了。”言至此處,嬴政又道:“等到天冷了,朕就去驪山。”

  扶蘇再一次行禮,也只能由著父皇了。

  “你回去吧,國事繁重,離不開你。”

  聽到父皇的話,扶蘇只能行禮告退。

  林光宮外,扶蘇見到了老師。

  李斯似知道公子要說什么,道:“臣在這里陪著皇帝,國事只能交由公子主持。”

  扶蘇只好頷首,走下林光宮的臺階。

  走到石階最底下,扶蘇見到了兒子。

  禮的額頭還有些汗珠,原本漂亮的藍色衣袍多了一些雜草,也不知道這孩子去哪里玩了。

  扶蘇停下來,將他衣裳上的雜草全部拍去,再整了整他的衣襟與腰帶,道:“去哪兒玩了?”

  禮回道:“孩兒去找劉肥玩了。”

  “劉肥?”扶蘇狐疑道:“哪個劉肥。”

  “就是渭北郡丞蕭何的侄兒劉肥,他從楚地來關中讀書的。”

  扶蘇這才知道原來是劉季的兒子,差點就忘了劉季還有這么一個兒子。

  “父親,爺爺就一個人住在這里嗎?”

  “是啊,爺爺不想回咸陽。”

  “那爺爺一個人不會覺得孤獨嗎?”

  “有丞相陪著他。”

  再看著兒子的神色,扶蘇又道:“怎么?你想與爺爺去玩嗎?”

  禮又看了看父親,再看看高高的臺階的林光宮,低聲道:“我覺得爺爺是一個很孤苦的人。”

  禮這個孩子很懂事,也善于理解他人,以及看懂人心。

  這孩子對這方面的事自小就很敏銳,不用別人說,他只要觀察就能看出他人的表情下的喜怒。

  “孩兒有些怕爺爺。”

  扶蘇道:“不用怕,那是你爺爺,去看看他吧,你的兄長還與你爺爺在北方打獵殺匈奴人呢。”

  “是嗎?”

  聞言,禮眼神中又有了精神,他道:“那孩兒也不怕爺爺了。”

  扶蘇道:“去吧。”

  言罷,禮邁著步子走上石階往林光宮走去。

  扶蘇站在原地許久,直到有內侍前來稟報,“皇帝留小公子在這里住下了。”

  聞言,扶蘇這才放心回去。

  黃昏時,田安才見到公子回來,就見夫人詢問皇帝的身體。

  扶蘇道:“夏無且說父皇的身體無礙。”

  王棠兒又道:“需要我安排人手去照顧父皇嗎?”

  “不用,有很多人在照顧父皇,禮留在林光宮了。”

  聽到兒子禮也去了陪著父皇,王棠兒心里這才覺得踏實一些。

  翌日,扶蘇早起晨跑又見到田安正在側殿的書卷上拿著書。

  “公子,小公子讓人帶來口信說是要帶一些書去。”

  扶蘇看了一眼所要帶的書,都是一些醫書。

  往殿內又走了兩步,扶蘇來到一個更老舊的書架前,從其上拿了幾卷竹簡,放在田安的竹框中,又道:“這些書也帶去吧。”

  這幾卷用繩子綁起來的竹簡,田安還記得那是公子在很多年以前所寫的。

  扶蘇解釋道:“都是一些有關傷寒病的書,希望他看了有用。”

  “這就給小公子送去。”

  今年的夏收結束之后,關中就要開始忙著入秋的事了,關中各縣又要忙著清理各縣的閑漢了。

  北郊的一片平原上,嬴政看著禮放著紙鳶,只是秋季的關中風大,風箏飛得高一些就因線的拉力與風力的作用下,折斷了風箏的骨架。

  禮將已壞了的風箏撿了回來,道:“孫兒沒有做好,要做個更大的才好玩。”

  這孩子就像是年幼時的扶蘇,嬴政這才想起來扶蘇年幼的時候,就沒有好好看過他。

  禮是一個很靈醒的孩子,十二歲的他能夠獨自一人完成一個風箏。

  嬴政道:“你的兄長就不會做這么精巧的活。”

  禮道:“兄長的耐心沒我好,我都是跟著田安爺爺學的,田安爺爺卻說是父親教的。”

  嬴政道:“你平時喜歡玩這個嗎?”

  禮依舊安靜的拼著風箏的骨架,既然禮稱此物叫作風箏,那就叫風箏吧。

  “我喜看書,我要看很多很多書。”

  “你父親也愛看書。”

  禮又道:“爺爺也喜看書嗎?”

  嬴政忽然又笑了,道:“朕也看,你們如今所看的書都是前人留下的,前人已不在了,可朕看那些書時,像荀子,韓非那些人可都還活著。”

  禮道:“父親常說荀子了得,若荀子還活著就好了。”

  “有什么好的?”

  “我聽父親說過,當年王翦老將軍就差將荀子帶入秦,收父親為弟子了。”

  李斯面帶笑容,差點笑出聲。

  禮道:“真的,我的外公能作證。”

  小公子就住在林光宮邊上的一間小屋,這間小屋前還有一頭鹿時常走動,似乎是小公子養的。

  夏無且也知道宮里是有養鹿的,公子扶蘇與公子夫人就養了不少。

  見到小公子的窗臺放著幾卷書,夏無且在原地站了片刻,尤其是看到書卷上的幾句話,其中就有傷寒二字。

  猶豫了片刻之后,夏無且拿起其中一卷,仔細看著。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身后傳來了腳步聲。

  “太醫令?”

  聞言,夏無且回頭看去,見到了小公子。

  禮道:“這是父親給我的書。”

  “這書是從何而來?”

  “我父親給我的。”

  “這卷藥經寫得不錯,倒是有些新奇的藥理,嗯……以前沒見過。”

  還有太醫令都不知道藥理,倒是讓禮有些訝異。

  又覺得咸陽宮的書這么多,不見得太醫令也全部看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