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72、采訪、轉折點與高看一眼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在俄國當文豪

  盡管已經過去快一年多的時間,但巴黎的年輕記者勒戈夫仍然記得他初見米哈伊爾的那天中午。

  他既忘不了這位詩人的風度和氣質,也始終難以忘懷其在餐桌上的氣概,幾乎能與在巴黎無人不知的大仲馬先生相媲美。

  當然,最重要的是勒戈夫現在正在靠有關這位作家的新聞吃飯。

  當時的他正好見到了初到巴黎的米哈伊爾同大仲馬的會面,也根據兩人的對話寫了幾篇博人眼球的稿子,并且成功通過這幾篇稿子在巴黎站穩了腳跟。

  自那以后,勒戈夫幾乎隔三差五就要寫上一篇關于米哈伊爾的新聞稿,而以那位俄國作家制造話題的能力,勒戈夫的稿子幾乎篇篇都有著落,甚至說就算米哈伊爾有很長一段時間已經不在巴黎,但勒戈夫依舊能靠寫有關這位作家的新聞稿一步步地往上爬!

  像之前那些類似這樣的新聞:

  《米哈伊爾先生的傳奇仍在延續,倫敦已然淪陷!》

  《淺談巴黎對米哈伊爾先生的深刻影響》

  《米哈伊爾先生的勝利其實就是法國的勝利!》

  全都是勒戈夫的得意之作,并且幾乎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靠著這些成績,勒戈夫如今在巴黎已經成功從一個一文不名的年輕人變成了小有名氣的記者,也正因如此,勒戈夫在今天才有了能夠近距離采訪那位俄國作家的機會.

  沒錯!他回來了!又要重新開始他在巴黎的活動了!

  雖然他不在巴黎,有關他的討論和稱贊也沒少到哪里去,但再怎么說肯定也比不過他在巴黎繼續生活和活動。

這樣一來勒戈夫的素材又要源源不斷了  只可惜像今天的采訪的話,并非只有勒戈夫一人,當勒戈夫按照米哈伊爾的朋友屠格涅夫透露出來的消息,來到一家咖啡館后,他他一眼望去并未看到那位令人難忘的作家,反而是先看見了滿滿當當的同行,以及正在圍觀的一臉驚奇的其他客人:

  “這是誰?怎么有這么多人圍著他等他回答問題?”

  “似乎是《海底兩萬里》的作者米哈伊爾先生.”

  “米哈伊爾?!那個騎在整個英國文壇頭上耀武揚威的法國作家?!真的是他嗎?”

  “我問過了,是他!您瞧瞧他的風度和氣質,也只有這種人才能做到那種事了!”

  “太好了!真想問問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而且我記得沒錯的話,他在英國的那些作品即將在巴黎的報紙上連載,好像叫什么福爾摩斯?還有幾篇童話,據說比起安徒生的作品也毫不遜色,他什么時候又開始寫童話了?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作家.”

  “唉!我每天都要看的《海底兩萬里》卻是馬上就要完結了,這部作品完結后,我又能在哪看到這么奇特的作品呢?巴黎那些掛著科幻名頭的寫的簡直一團糟,也就有那么一兩部作品值得一看.”

  聽著這些討論,看著自己那些宛如城墻一樣的同行,勒戈夫在稍微觀察一番后便不再猶豫,對著一個稍微有點空隙的地方就發起了沖鋒,在一番連滾帶爬、手腳并用之后,承受了來自同行的辱罵和痛擊的勒戈夫終于是擠到了相對前面的位置。

  在巴黎當記者就是要搶!特別還是這種大新聞!

  事到如今,勒戈夫早就有了這種覺悟,不過身上的疼痛還是讓他一陣呲牙咧嘴。

  就在勒戈夫緩口氣的功夫,一個聽起來頗為溫和的聲音卻是在這時響了起來:

  “這位先生,我們是不是見過?就在一年前的大衛富爾餐廳?”

  他的聲音并不大,卻是一下子就讓周圍嘈雜的聲音安靜了不少,也幾乎是讓勒戈夫的心臟驟停了幾秒,等到他循著聲音看過去的時候,便發現那位似乎要比一年前更加成熟、更有風度的年輕詩人正微笑著看著他,然后再次開口說道:“您的名字是?”

  勒戈夫:“!!!”

  他連我這種只有一面之緣的小人物都記得住嗎?!

  我再也不在報紙上詆毀你了!

  新聞上的稿子應該是文學沙皇讓巴黎、倫敦接連淪陷!

  勒戈夫感到大腦一片空白的同時,終究還是報上了自己的名字:“我是勒戈夫,尊敬的米哈伊爾先生!”

  “你有什么要問的比較普遍的問題嗎?我希望在回答您的同時也能回答子在場的其他人。”

  確實記得自己見過這個年輕人的米哈伊爾稍稍想了想,便對著在場的眾多記者如是說道。

  由于時間緊任務重,米哈伊爾昨天跟屠格涅夫簡單聊了聊之后也并未耽誤太久,而是很快就安排起了接下來的活動。

  首先肯定還是要在巴黎的媒體這邊露露臉,這樣一來,將軍一家來到巴黎后想在報紙上找到米哈伊爾就會變得容易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米哈伊爾并未跟巴枯寧有太多的交流,但對方不知道是想湊熱鬧還是有一些別的想法,總之在此時此刻,坐在米哈伊爾旁邊的屠格涅夫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而巴枯寧則是多少有點發愣地看著眼前這格外熱鬧的場面。

盡管他此前已經聽說過不少有關米哈伊爾的消息,但此時此刻親眼見到肯定又是一番別樣的滋味  而過了好一會兒,被巨大的驚喜沖昏了頭腦的勒戈夫終于反應過來,在稍稍組織了一番語言之后,他便在自己同行們的注視下有些顫顫巍巍地開了口:

  “那么米哈伊爾先生,您覺得比起巴黎來說,倫敦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雖然在巴黎肯定是夸巴黎的熱度更大,但想了想自己在倫敦的經歷,米哈伊爾終究還是客觀地說道:“巴黎和倫敦各有各的特點吧,而在很多方面,巴黎和倫敦都需要繼續改善。”

  比爛很容易,但真正重要的還是繼續往前看吧。

  懂了!

  雖然米哈伊爾是這么說的,但在場的不少記者為了盡可能地博人眼球卻是自顧自地記錄道:

  “比起巴黎,倫敦簡直不值一提!”

  “那您對英國文學有著怎樣的看法?您認為您如今在英國文壇處于一個怎樣的地位?”

  “英國文學有著獨屬于自己的特色和力量.至于我?在英國只不過是一個小有成就的新人作家罷了。”

  你管你在英國那邊的動靜叫小有成就?

  不少記者直接無視了這句話,轉而直接就記錄道:英國的作家在他全都是新人作家!

  “那您接下來在巴黎又有哪些計劃和打算呢?不知您是否知曉巴黎已經有不少年輕的文學團體聲稱他們要加入您的文學流派?”

  “我”

  在這樣一來一回的采訪中,在場的很多人都只在聽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而以勒戈夫之前的風格,他也應該會對這些回復進行夸大乃至曲解才是,不過像這一次的話,勒戈夫還算比較客觀的將米哈伊爾的回復一一記錄了下來。

  而勒戈夫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他總覺得這位年輕作家似乎更加關注公共事務和底層人民的狀況,不自覺的就會談論到這些問題,有時還會將巴黎和倫敦進行一個對比。

  當然,這樣的言論并不是巴黎很多先生們想要看到的內容,因此就算勒戈夫將這些內容都記錄了下來,但大概率是會被報紙那邊進行刪減的。

  事實上,巴黎近期的報紙審查最近一段時間確實變得更加嚴厲了,反政府記者頻繁被罰款、查封,反政府言論和負面報道幾乎無法正常發表,就連反對派議員們在發言時也常被阻攔或取消發言權。

報紙審查變嚴厲的背后,自然就是糧價的暴漲,許多工廠關閉、工人失業,越來越多小報和地下印刷品的出現,示威、游行的增多  即便現在很少有人能說清楚這會導致什么后果,但令人感到不安的氣息似乎還是逐漸彌漫了開來.

  帶著一些莫名的感慨,勒戈夫終于是將自己想問的問題統統問完了,而米哈伊爾在回復了這么多問題之后,即便在場的記者們和圍觀的群眾的情緒依舊高漲,但米哈伊爾已經準備好結束這場采訪,轉而去完成一些別的事情。

于是米哈伊爾在挑了一個合適的時機朝人群當中擠了擠的時候,沒過多久,在場的許多人便突然發現那位米哈伊爾先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不見  勒戈夫和在場的其他人:“?”

  他到底什么時候走的?

  這難道就是英國的報紙將他稱為大偵探福爾摩斯的原因?

  而米哈伊爾在成功從麻煩的場面脫身后,他很快便按照計劃好的那樣開始一一拜訪他在巴黎的那些老熟人,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他們很多人的處境早已發生了新的變化。

  首先要說的便是正處于人生當中的轉折點的雨果老師,一年多過去,雨果早已從當時被抓奸的丑聞中掙脫出來,而他本人的名望和他人的去世也正將雨果繼續推往前列。

  在如今的法蘭西文學界還有誰能超過他呢?

夏多布里昂已經成了一個老態龍鐘的癱子,其他人要么是沒有他的才華,要么就是沒有他的地位和資歷,許多王孫公子都把他當作朋友,如果機緣湊巧,他很有可能榮任大臣  但雨果在這一時期似乎并不快樂,簡單來說,他一方面既意識到了大眾的處境和不平等的現實,但另一方面,他有他的家人要養,也必須為很多人負起責任。

  這樣一來,在他的心中,甘于痛苦的愿望和更加出人頭地的渴望混雜在一起,自我犧牲的精神和成名的欲望同時在起作用。

  或許正是因為有著如此糾結的心態,當看起來愈發威嚴的雨果再次見到闊別已久的米哈伊爾之時,他一方面在為這個人年輕人所取得的驚人的成就感到驚嘆,另一方面,他看著這個已經擁有了偌大名聲的年輕人,也是有些感慨地跟米哈伊爾談了談未來:

  “人生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接下來又該如何呢?米哈伊爾,倘若你接下來回到俄國,那你所擁有的名望說不定要比我在法國的名望還要高的多得多,那么你接下來又該如何呢?”

  “雨果先生。”

  對于雨果的這番感慨,米哈伊爾只是笑著搖了搖頭說道:“萬物之中要數名望最為脆弱,昨天的英雄,說不定馬上就要在明天變為罪犯呢?或許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忠實于自己的內心。”

  這樣的話對于雨果來說當然也是適用的,就像雨果在這一時期雖然還處于一種掙扎和糾結的境地,但隨著1848年革命的到來,雨果先是在拿破侖三世的旗下浮浮沉沉了一段時間,但最終,當雨果意識到拿破侖三世消除貧困、走向共和的許諾是一種謊言的時候,他還是選擇忠于自己的良心,并由此開啟了自己的流放生涯。

  而聽著這樣的話,雨果只覺得米哈伊爾仿佛要說進他的內心深處一般,在又跟米哈伊爾說了很多話之后,他便聽到米哈伊爾這樣問道:“雨果先生,不知巴黎有沒有收到這樣的消息,一位俄國的將軍即將來巴黎處理一些事務。”

  “俄國的將軍?”

  雨果稍稍想了一下后便回道:“是有這么一回事,他來巴黎似乎是要處理一些外交上的事務,巴黎上流社會里有許多人都有宴請他的打算,到時候應該會有很多場筵席和舞會。你同這位將軍認識嗎?”

  “當然,他在很多地方都對我照顧有加。”

  “原來如此。”

  對于這個消息雨果倒是并不覺得有多意外,畢竟米哈伊爾能夠在法國和英國取得這樣的成就,那么在文化荒涼且貧瘠的俄國,他肯定會得到更多的關注。

  若非俄國的體制過于落后,那么米哈伊爾說不定會成為雨果見過的最年輕的議員。

  “在你還未成名的時候他就已經看重你了嗎?那么想必這位將軍有著極高的文學素養和極佳的眼光,巴黎的上流社會要是知道這件事的話,想必他們一定會高看這位將軍一眼的。”

雖然將軍好像沒有極高的文學素養,但這可太對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