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67、皇家學會俱樂部與倫敦第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在俄國當文豪

  隨著最新的福爾摩斯故事的發行和傳播,有關它的討論無疑正在倫敦的各處響起,在這其中,倫敦的作家圈的反響更是尤為激烈。

  當布魯克在看完《跳舞的小人》,然后神情恍惚地來到了自己熟悉的圈子里后,他一眼看去,他們這個圈子里的好幾位作家、評論家以及幾位出版商似乎都在激烈地討論這件事:

  “諸位先生,我已經完全搞不懂這位作家在寫什么了。如果那本《血字的研究》尚且能說是犯罪故事,只是添加了一些他所謂的推理元素,可最新的這個故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寫一些讓人看不懂的東西就是所謂的偵探嗎?讀者們一定會放棄他的的!”

  “得了吧!這一期末尾已經預告了,下一期謎底就即將揭曉,說留給想要破案的人們的時間只剩十五天了!我敢打賭,在這十五天內,《旬刊》的銷量會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數字!下一期就更不用說了!以他的寫法和宣傳手段,接下來無論是誰來寫偵探都不可能超越他的!”

  “我已經開始期待下一期內容了,他究竟是怎么想出這樣的寫法的?”

  有人嫉妒,有人抱怨,有人則是驚嘆于這種幾乎沒有見過的創造.

  在場的眾人就這樣討論了許久,討論到最后,還是那些向來最為實際的出版商率先宣傳道:

  “先生們!我們的雜志和報紙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偵探!如果你們能夠寫出這樣的就來找我們吧,我們一定會給你們開出一個格外優厚的價格!我們的建議就是別去管其他人的偵探了,你們直接就按照這位米哈伊爾先生的寫法來吧!

  哪怕寫的相似一些都沒關系,但一定要按照他的寫法來.”

  當這些出版商如此宣布的時候,像布魯克這些最近正在寫偵探的人頓感有些恥辱,但是對于在場那些渴望在文學圈里擁有一席之地的新人家來說,他們的眼睛里卻是一下子就冒出了亮光。

  這不正是一個靠寫作成名和謀生的一個好機會嗎?

  要是能直接追隨那位米哈伊爾先生,從他那里學習到一些東西就更好了.

  如果說此前他們還覺得聚集在一位俄國作家身邊似乎有失體面,但現在看來,這好像真是一條極好的出路,稍微從那位作家手中學到幾招就夠用了吧?

  就在他們有些躍躍欲試的時候,坐在一起的幾位評論家中則是有人感嘆道:“他怎么又來寫這樣的了呢?以他對文字的把握,他寫這些東西簡直就是在浪費天賦”

  “是啊,《快樂王子》的優美和純粹我現在都還記得,他應該朝著更合適的方向努力才對。”

  “艾德,你不是跟那位桑德斯先生認識嗎?你有讓他幫你傳達你的意見嗎?”

  “已經拜托過他并且收到回復了。”

  聽到這樣的話,在場的評論家們頓時就看向了坐在中間的那個人,然后他們便聽得他說:

  “桑德斯告訴我,米哈伊爾先生想寫什么,就能寫什么,區別只在于他在這一時期有著怎樣的興趣和安排”

  在場的評論家們:“.”

  面面相覷了好一陣,盡管在場的評論家們很想說一句傲慢和狂妄,但最終,他們還是默默地喝起了酒.

  當倫敦文學界的圈子里討論著這件事的時候,在倫敦大大小小的俱樂部中,有關《跳舞的小人》的研究和討論也分外熱烈。

  一些紳士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著雜志上的那些小人,試著像福爾摩斯那樣找出其中的線索。一些紳士卻是連連搖頭,只覺得這完全就是在故弄玄虛,猶如那一千英鎊一樣,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噱頭。

  只不過在倫敦相當知名的皇家學會俱樂部當中,一群平日里其實不怎么在俱樂部里討論學術問題的科學家們卻是聚在了一起,然后饒有興趣的聽著一位數學家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1846年的英國皇家學會俱樂部中,有著諸多在后世耳熟能詳的人物。

  在這其中,有設計了差分機和分析機(機械計算機雛形)的計算機先驅查爾斯·巴貝奇,有地質學奠基人之一的亞當·塞奇威克,他在1832年指導達爾文掌握巖石分層辨識技術,并于1835年首次將“寒武紀”這一術語引入地質文獻,用以命名距今5.7億至5.0億年前的地質時期。

  他后來又與另一位合作者完成蘇格蘭地質調查,共同提出“泥盆紀”命名。

  還有被稱為“初代糞便化石獵人”的威廉·巴克蘭,在1824年,他命名了世界上第一件被正式確認的恐龍——斑龍,標志著恐龍研究的開端。

  值得一提的是,這哥們是真正的大美食家,據曾經去他的家里做客的客人們所說,巴克蘭吃過“世界上大部分的動物”。他還曾經用豹子、鱷魚和老鼠的肉來招待客人。而巴克蘭曾經如此評論自己所吃過的動物,“鼴鼠的味道是我知道的東西中最令人反胃的,直到后來我吃了一只綠頭蒼蠅。”

  最騷的是,在這一時期,根據法國宮廷的規定,當國王死去以后,他們的心臟應該被取出來并放在一個銀盒子里面妥善保管。而當法國大革命爆發以后,已經死去半個多世紀的路易十四的心臟就被人從墳墓中偷取出來,并輾轉來到英國,最終流落到了巴克蘭家族的手里。

  然后,巴克蘭他把路易十四的心臟一把抓住,然后頃刻間吞入肚中.

  比較遺憾的是米哈伊爾暫時沒什么時間去見見這位老哥,不然他是真想問問他路易十四的心臟到底是什么味道.

  而在此時此刻,在皇家學會俱樂部當中,倒是也有不少人提到了米哈伊爾的名字:

  “這篇的作者就是法拉第先生之前帶過來的那位年輕人嗎?米哈伊爾?”

  “對,就是他。他簡直是我見過的好奇心最旺盛的年輕人,如果不是年紀太大,他說不定還真能進入科學的領域。他上次來問了我很多事情,然后也提出了一些挺有意思的問題”

  “我的小女兒還想通過我來見見他呢!但我不能這么做,這對她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聽說他又在里面寫了很有意思的東西?《海底兩萬里》就很不錯,我有時候都會為里面的一些大膽的幻想感到驚訝”

  當這陣談論聲過去后,被人關注著的那位數學家便饒有興趣地說道:

  “如果我猜的不錯的話,這些圖案應當是一種密碼。不知道各位先生有沒有聽說過愷撒密碼?即替換加密技術,明文中的所有字母都在字母表上向后(或向前)按照一個固定數目進行偏移后被替換成密文。當年愷撒曾用此方法與其將軍們進行聯系。

  密碼在軍隊和情報部門中最為常見,但似乎還真沒幾位作家應用到自己的里。

  所以在這一期的福爾摩斯故事中,應當是那位背景不明的女人的老朋友在通過這種密碼試圖聯系她和威脅她,可福爾摩斯究竟是如何破譯的?大部分私人密碼往往都得設置密碼的雙方才能理解關鍵的地方,因此這些小人的圖案莫非存在著一種比較客觀的規律?

  看來這位米哈伊爾先生對于密碼學也有所研究,他在當中體現出來的博學實在是令人有些驚嘆。

  因此我認為想要讓這起案件的邏輯成立,這些圖案就一定存在著某種規律,感興趣的先生們可以仔細研究研究了,一千英鎊并不是一個小數目。但也不排除狡猾的作者故意給出一些假信息,那樣無論如何都破解不了了。”

  對于這筆錢他并不怎么在意,但對于贏得公眾的贊賞和欽佩他相當有興趣。

  而當他快速寫完這篇文筆并不優美的文章被寄向倫敦的報紙的時候,這篇文章幾乎是瞬間就被倫敦的各家報紙接收,然后刊登在了報紙上比較顯眼的版面上。

  這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來倫敦最火熱的新聞之一!

  在這篇文章過后,許許多多原本一頭霧水的讀者頓時就感到豁然開朗:

  “愷撒密碼?里竟然也能用到這種知識嗎?”

  “這么說的話,作者竟然真的沒有亂寫,而是真的根據現實里的依據在創作?”

  “我就知道!那位米哈伊爾先生怎么會寫一些不明所以的東西來博人眼球?這分明是天才的創意!原來是這么一回事!”

  “上帝啊,我頭一次有這樣的感覺!就是不知道這些密碼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有人能夠破解嗎?”

  “我要來試試了,這可是一千英鎊!”

  隨著時間的發酵,除了那些原本就關注著福爾摩斯的讀者以外,許多此前并未關注的讀者也紛紛加入了進來,對著雜志上的那幾張圖開始比比劃劃,畢竟這可是一千英鎊!

  如果說此前《血字的研究》是通過連載逐步取得了很大的名聲的話,那么這一次,《跳舞的小人》取得的幾乎是轟動般的效果。

  而有了這一次的表現打底,那么就算米哈伊爾接下來不在英國,沒法再通過別的方式宣傳,想必接下來福爾摩斯系列的熱度也肯定不會低到哪里去。

  這樣一來,米哈伊爾也就能留下自己的稿子安心地走了.

  因此這一千英鎊雖然不少,但米哈伊爾對于到底有沒有人能在十五天內解出來謎底這件事其實并不在意,效果達到了就好,接下來遲早能收回這點成本。

  而不知不覺間,距離最新一期的《旬刊》發行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星期了,對于出版商桑德斯來說,這一個星期格外的漫長又格外的短暫。

  就在桑德斯拿著一些東西去找米哈伊爾的這個午后,迎著還算溫暖的陽光,桑德斯突然就想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他的出身算不上太好,因此真正的大生意壓根輪不到他,憑借著文學上的一點眼光和愛好,年輕的桑德斯最終還是選擇一頭扎進了文學市場。

  在摸爬滾打十幾年后,桑德斯才總算擁有了自己的雜志,而野心勃勃的他在剛發行自己的雜志的時候就常常問自己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雜志到底什么時候才能成為倫敦銷量最高的雜志?

  桑德斯本以為這一天會很慢很慢,甚至根本不可能達到。

可如今的話,盡管他的雜志的銷量很可能下一期就飛快地降下來,在這之后都再也達不到今天的高度,盡管接下來他有可能會面臨不小的麻煩,他的雜志也很難離開一位作家,但總歸  就在今日!倫敦第一!

  得益于此前的積累和高額的懸賞,可以說在最新一期的《旬刊》發行后,桑德斯幾乎是每天都要催促印刷廠趕緊為自己印刷新的雜志,甚至還不得不臨時又聯系了兩家印刷廠。

從桑德斯的計算以及多方打聽來的消息來看,他的文學雜志無疑已經在近日抵達了倫敦文學市場的最高峰  懷著再激動不過的心情,桑德斯終于是來到了米哈伊爾的家中。

  由于這幾天實在是太過忙碌,他壓根就沒有時間過來看一看這位并不愛出門社交的年輕作家,而在這個普通的午后,當桑德斯走進米哈伊爾的家門時,那個年輕人正坐在靠窗戶的位置上,似乎正曬著倫敦難得的太陽。

  桑德斯在目睹陽光撒在他身上的同時,也是用著稍稍有些顫抖的聲音分享了銷量上的事情,并且著重強調了這位作家在這個過程中的巨大貢獻。

  對此這個沐浴在陽光里的人只是這樣說道:

  “沒有您一直為各種事情奔波,這件事便不可能完成,這是屬于我們共同的成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