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62、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與躲避搜查小技巧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在俄國當文豪

  毫無疑問,像《血字的研究》這部近期在倫敦引發閱讀浪潮的的完結,一定會引起巨大的關注和討論,在這其中,讀者們討論的還是下一個故事究竟是什么,以及米哈伊爾在后面的感言推薦的三本新書:

  “不知不覺間竟然已經看完了,真是一個令人感到驚奇的故事,就是完結的太快了,還好還有新故事可以看。”

  “畢竟已經破案了,兇手也已經被逮捕,要是再寫些很多別的東西我也就沒興趣再看下去了。”

  “下一個故事會是什么呢?瞧瞧這句預告,絕無僅有的犯罪手段和破案方式!唯有在福爾摩斯的故事中才能見到!我已經開始期待了,時間怎么就不能過快一點!”

  “米哈伊爾先生在最后著重推薦的這三本新書是誰的作品?是倫敦的知名作家嗎?我怎么沒聽說過他們的名字。”

  “好像是三個第一次寫的新人作家,不過無論如何,既然這位米哈伊爾先生如此推崇,我選擇相信他的文學品味,到時候我會買來看看.”

  “什么時候出單行本?我要買來重新看上一遍了。”

  在最后一期的《血字的研究》發行后,整整有好幾天的時間里,倫敦的許多讀者都沉浸在故事完結的失落和新故事即將發行的亢奮當中,在等待下一期發行的這段時間里,很多讀者除了重新分析一遍《血字的研究》的破案手法以外,也在關注著米哈伊爾推薦的那三本新書究竟是在什么時候售賣。

  除了讀者以外,倫敦文學界的人對于《血字的研究》完結這一消息同樣關注,甚至說,一些早就準備好的雜志和作家就在《血字的研究》剛完結的這兩天,便已經在報紙和雜志上打道:

  “完全超越福爾摩斯的偵探已經出現!請看帕特里克先生的新作《隱秘的兇殺案》!”

  “福爾摩斯絕無僅有?那是這位米哈伊爾先生尚未成功看過倫納德先生的最新作品,他如果看過之后他就絕不會這樣認為!”

  “更加適合英國紳士看的偵探即將發行,它具有真正的英國紳士精神和風度”

  既然倫敦已經有不少作家創作了偵探,那么對于他們和他們所屬的雜志社來說,自然是想借此機會宣傳一波,最好是能直接將《血字的研究》的風頭給全部搶過來。

  其實除了這種方法以外,更好的方式是主動找到俄國作家跟他建立良好的關系,然后再拜托他幫忙推薦他們的新書。

  但問題在于,初次嘗試這類且得到了雜志社重視和扶持的作家基本上都在倫敦有一定的名氣,而比起去討好一個比他們年輕的多的多的俄國作家,他們更愿意相信能夠憑借著能力將這個外國作家給踩下去。

  要是真的討好對方請對方推薦,那么他們估計就要一直屈居在對方之下了,這讓他們如何接受?

  再加上米哈伊爾的成功和《旬刊》借此崛起無意間已經得罪了許多人,因此前陣子暗流涌動之后,倫敦不少大出版社和大雜志都不約而同地采取了踩一捧一的方式,并且再次著重強調了米哈伊爾的外國人身份以及他們作品當中的純正的英國人精神。

  畢竟就算米哈伊爾如今真的正在被英國各個階級的人所接受,但對于民族主義日漸高漲的英國來說,強調身份和血統的這一招永遠能吸引到一批堅實的受眾。

  就在他們的行動正變得越來越露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之后,壓力越來越大的桑德斯終究還是跑去請教了米哈伊爾,而沒過多久,只得到了一行字的桑德斯便喜滋滋地開始聯系各大報刊,花上一筆并不算多的費用之后,很快,倫敦許多報紙最顯眼的版面便出現了這樣一行字: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倫敦的眾多讀者和文學界的作家、評論家們:“?”

  這是什么意思?

  向他學習的人還有活路,想寫跟他相似的作品的人只有死亡這一條路?

  別人只能從他那里得到啟發,而且完全沒有超越他的可能?

  太狂妄了吧?!

  在社會風氣較為保守的英國,即便是在文學界藝術界也很少見得到如此放肆的發言,因此當這句話刊登在報紙上之后,有相當多的人都不自覺地忽略掉了附加的那行小字“在偵探領域”,轉而頗有些激烈地討論起了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這種討論下,之前幾乎所有的貶低福爾摩斯和宣傳新書的聲音便全被有關這句話的討論給蓋了過去,于是一時之間,《泰晤士報》之類的主流媒體在用嚴肅的評論口吻報道:“這位年輕的文學奇才以一種自覺的孤傲姿態宣告自己的獨創性,但人們或許應當提醒他,天才的傲慢往往是隕落的開始。”

  不少評論家則是用一種譏諷的筆調評論這件事道:“他似乎不僅希望發明新的偵探,還希望發明新的神話——他自己的神話。文學界的拜倫說不定要再臨了,但他似乎更像是劣質版的拜倫”

  如果說文學界的許多人只是熱議這句話的內涵以及米哈伊爾的性格、寫作理念,倫敦的讀者更多的只是在看熱鬧的話,那么對于倫敦那些模仿米哈伊爾寫了偵探并且正在宣傳的作家們來說,這樣的話完全就沒有給他們一點面子,并且極大地刺激到了他們的自尊心:

  “他只是剛在倫敦寫出一部還算暢銷的作品,他怎么就敢如此傲慢?我已經在倫敦成名快五年了,也從來沒有像他這樣子說話!”

  “莫非他真以為他那個古怪的偵探是獨一無二的?依我看只是因為古怪而引起了公眾暫時的興趣罷了!要不了多久就會有比他更好的偵探出現.”

  “他就等著瞧好了,等我的作品開始連載后,要不了多久人們就會發現反倒是他會偷偷學習我的創作方法!”

  對于報紙上的這些爭論和評價,桑德斯當然是樂意看到的,或者說,當作家們不在寫作的時候,他們往往就需要類似的事件以及社會活動來宣告自己的存在。

《血字的研究》完結后,倫敦一些作家和評論家們就是這么干的,而只被他們評價而不做出任何回應顯然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但桑德斯萬萬沒想到,米哈伊爾竟然只回應了這么一句話  可就是這一句話已經趕得上別人十幾篇文章了,不愧是米哈伊爾先生!

  就在這兩天倫敦文學界的輿論因為這句著實有些駭人的話沸騰的時候,喬納森·威徹在多方打聽了一番消息后,終于是有些忐忑地走向了米哈伊爾的住處。

  畢竟他雖然隸屬于偵探局這種特殊部門,但官銜實在是稱不上有多高,按道理說他這種級別的普通警員是無法引起一位名氣很大的作家的重視的,讓他們偵探局的首腦查爾斯·菲爾德來還差不多,而這位首腦也正是大作家狄更斯的朋友。

  但出于碰碰運氣的想法,喬納森終究還是來了。

  而當他有些忐忑地敲響了米哈伊爾家的門并且報上了自己的名字之后,這下子便輪到米哈伊爾有些驚奇地打量這位據說來自蘇格蘭場的警員了。

  首先是蘇格蘭場竟然真的有人來向他求助,其次來求助的這個人米哈伊爾好像還在什么地方看過他的名字。

  簡而言之,這位看似平平無奇的警員將在未來十幾年接連破獲多起大案,從而真正成為了蘇格蘭場的又一傳奇人物。

  最知名的案件無疑是在1860年,英國南部威爾特郡的一戶上流人家的三歲小兒肯特于半夜失蹤,在報案之后,警方在鄉村別墅外面的室外廁所里發現了小孩的尸首。當地警方雖竭力找尋線索,但一無所獲。

  當喬納森·威徹爾介入案件調查后,他很快提出了全新的懷疑:會不會是這戶人家里的某個人謀殺了小孩?最終,威徹爾堅信肯特同父異母的姐姐康斯坦斯就是兇手,但卻找不到證據,也獲取不到口供。公共輿論更是猛烈批評他“侮辱體面家庭的少女”。

  于是案件只能不了了之,威徹爾的聲譽幾近被毀,可在五年之后,這位姐姐在牧師的陪同下自首,承認殺害弟弟,接著便進行了一場廣為人知的審判。這一案件流傳甚廣,狄更斯、威爾基·柯林斯都曾在它的影響下進行創作。這起案件后來還被專門拍成了電影。

  而在此時此刻,米哈伊爾邀請這位警員進來坐下,還親自給對方泡了一杯茶。

  面對這樣的待遇,這位很是受寵若驚的警員先是用并不豐富的詞匯稱贊了《血字的研究》這部,接著就頗為鄭重地表示道:

  “不瞞您說,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將這部當作是一種消遣,可其中的一些細節以及破案的手法真的讓我覺得具有可行性,我不確定這是否是我的錯覺,因此才想來拜訪您請教一番.”

  “據我所知蘇格蘭場已經至少發了兩次聲明來反對這部吧?不過這也正常,畢竟我在里面出于戲劇效果將你們塑造的有點不太正面”

那是一點嗎?雖然有些地方也沒寫錯就是了  喬納森雖然很想順著米哈伊爾的話嘲諷蘇格蘭場的一些內部爭斗,但出于理性和克制,他最終還是坦誠地說道:“是有些影響,但我個人來找您是有預感能從您這里學到一些東西。”

  “那等您成名了,可千萬要為福爾摩斯證明一下。”

  米哈伊爾用開玩笑的語氣說道。

  事實上喬納森后來在蘇格蘭場確實走到了一個還算不錯的位置上,并且五六十年代在公眾那里享有很高的聲譽。

  “聽您的意思,您在這方面確實有一些研究和見解?”

  喬納森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就像您所寫的足跡學,我覺得您應該還有很多東西沒寫完,比如具體的偵查方法.”

  “研究談不上,只是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想法,究竟是對是錯或許還需要您自行判斷。”

  “您說說看吧!”

  喬納森不知從哪里掏出了紙筆:“我記一下。”

  米哈伊爾:“?”

  怎么感覺你好像搶了我的臺詞.

  關于所謂的足跡學乃至痕跡學,后世在這些方面可都是專門出了教材和論文來進行解析和研究,只可惜米哈伊爾基本上沒怎么看過,只是出于興趣隨便看了幾個篇章。

  不過即便如此,他這兩下子就已經能讓喬納森奮筆疾書的進行記錄,時不時還會問米哈伊爾幾個問題。

  等到米哈伊爾終于停下來后,他才有些驚嘆地表示道:“您好像能把那些模模糊糊的辦案經驗變成清晰可辨的一種體系,即便不是所有人都能應用的很好,但這肯定對處理案件有所幫助還有嗎?您真的就這樣告訴我了嗎?不需要我為您做點什么嗎?”

  “暫時應該是沒有了,不過或許您可以留意一下我接下來連載的偵探故事。至于說更多的.”

  米哈伊爾想了想道:“您如果覺得真的有些用處的話,就請將這些東西慢慢推廣給別人吧,事實上我也并非只講給您聽,或許我有必要講給更多地方的更多人聽。盡管你們實際上并不為多數人負責,但還是希望你們有人能夠打擊真正的罪犯吧”

  “您這樣做是為了什么呢?您好像并不準備從中得到點什么?”

  在這個破案只為升官發財、出名和討好有權有勢的人們的年代,喬納森問出了這個多少有些愚蠢的問題。

  “對我個人而言,是為了促進公平和正義吧。盡管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但我希望這至少能夠成為一種越來越清晰的方向吧。希望您也能認真考慮一下.”

  一想到如今這個時代各個國家和各個地方的狀況,米哈伊爾就忍不住搖了搖頭。

  而就這個話題聊了一會兒之后,很快,想到了什么的米哈伊爾靈機一動,便看著若有所思的喬納森問道:“對了,您作為一位便衣偵探,您是否擁有一些在人群中隱藏起來以及躲避搜查和追蹤的小技巧?”

  喬納森:“?”

  你一個作家問這些干什么?

  莫非是繼續為自己的作品尋找素材?

  不過這也可算是問對人了。

  盡管喬納森有些不解,但既然這位米哈伊爾先生都這么問了,年紀不算大但經驗已經很豐富的喬納森也不拒絕,而是很快就拿出了看家本領,為米哈伊爾細細講解了起來,甚至時不時地還要演示一下。

  米哈伊爾不自覺的就聽入了迷.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