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58、文學朗誦之夜與最悲傷的童話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在俄國當文豪

  關注最近的報紙?想發新的短篇?

  當聽到米哈伊爾的這句話后,桑德斯的腦中頓時就浮現出了許多念頭。

  其實在米哈伊爾離開的這段時間,很多事情并非完全順利。

  就像《血字的研究》這樣的偵探真的越來越流行了之后,英國文學界難免就會有人提出一些反對意見來博取關注,亦或者是捍衛他們眼中的文學傳統。

  這種事情在英國簡直再正常不過了,就算是狄更斯,那些學識淵博的評論家對他的作品可謂是不屑顧,但這并不妨礙讀者們都迫切期待著狄更斯的下部作。

  由于福爾摩斯的流行,米哈伊爾自然是會被拉出來拷打一番的,尤其是在他離開英國的這段時間,反正無論怎么罵這個外國人他都沒辦法做出反擊,因此最近一段時間這樣的批評顯然是多了不少。

  批評者大多集中在文筆粗陋、幾乎完全迎合市場,說這樣的只是那些低俗、聳人聽聞的犯罪、神秘的另一種形式。

  當然,贊美和批評從來都是同時存在的,無非就是這段時間批評要多了一些,更何況在桑德斯看來,有些評論家簡直就是在胡言亂語。

  畢竟你怎么能要求一個外國人的文筆精煉、風格優美?到底他是英國人還是你們是英國人?

  不過有些評論家似乎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他們的評論中,米哈伊爾的俄國人身份被刻意模糊乃至忽略不提,儼然將他當作英國的新人作家來看待。

  可這完全就是在浪費寫福爾摩斯系列的時間!

  畢竟打磨一篇精煉、優美的文章可是要費相當大的力氣。

  就在桑德斯想著該如何委婉地規勸一下米哈伊爾的時候,米哈伊爾卻是將一份《泰晤士報》推了過來,然后指著上面的一則道:“這所正在尋求捐款的菲爾德巷貧民兒童免費學校您知道嗎?它的情況是否屬實?”

  桑德斯幾乎是完全愣住了,等到他反應過來后,他才連忙說道:“我聽說過這所學校,它位于舊城區的薩弗朗希爾街,它自稱是第一所為貧民提供免費教育的學校,不過慈善學校在倫敦其實并不罕見。

  據說名聲還不錯,但那里的男孩和女孩中有許多曾以偷竊和賣淫為生……”

  說到這里,對這所學校的了解只停留在傳聞當中的桑德斯便沒法介紹下去了。

  米哈伊爾眼見桑德斯只能介紹到這里,于是他稍微思索了一下后便道:“那能請您帶我去看一看嗎?我不太清楚這片街區究竟位于哪個位置。”

  “當然。”

  雖然平日里根本不會去這種地方,但既然是米哈伊爾的請求,那么桑德斯當即就答應了下來。

  就在兩人前往這所學校的途中,米哈伊爾便跟桑德斯講起了自己的打算:

  “依您看,我要是舉辦一個帶有慈善性質的文學朗誦會,倫敦的那些上流人士會有參加的興趣嗎?”

  “當然!首先倫敦文學界的人士肯定是想見見您的,出版業、新聞界的人士會想跟您談談合作,而因為您在法國貴婦們那邊的名聲以及一些傳聞,上流社會的一些女士對您很有興趣,還有您那精湛的賭術和福爾摩斯的存在,上流社會的一些男士同樣對您很有興趣.

  只是您前段時間似乎一直沒有表露出這樣的意愿,不少人都在猜測您是否是對英國的上流社會有偏見”

  米哈伊爾:“?”

聽起來我好像還蠻受歡迎的樣子  “那如果是面向公眾,公眾會有參加的興趣嗎?”

  “這方面的話我不能給您一個準話,但想想您的圣誕圖書和《血字的研究》的暢銷,我覺得您應該不用擔心。”

  “那我還有什么不試試的理由呢?”

  在風中壓了壓自己的帽檐的米哈伊爾說道:“我早就想試試了,只是之前覺得時機可能還沒那么成熟。”

  關于這年頭的作家能夠做到的事情,其中有一項便是去各種地方演講、表達對某些事情的看法,以及最為實際的拉,在英國這邊就更為盛行,甚至說還有專門的機構和協會負責這些事情。

  就像狄更斯在這一時期便以作家協會的名義安排一些事情,如在曼徹斯特的由貿易禮堂表演,然后再去利物浦的樂廳做兩場表演。

  而對于狄更斯,不論到哪,都會有同樣的成功景象,狂熱的觀眾常常揮舞著帽子和手帕歡迎狄更斯和他的演員們。

  必須要說的是,狄更斯之所以在英國如此受歡迎,一方面是他的作品面向大眾、為大眾發聲,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另一方面狄更斯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社會活動家,為大眾演出,為大眾發聲,乃至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做成一些事情。

  就像1846年這一年狄更斯正計劃建立一個收容所或避難所,專門為那些失足婦女提供庇護。而且,這個計劃剛提出,他就詳細描繪了收容所的性質和制度,包括教導管教、實踐培訓、日常生活以及建筑設計的大致輪廓。

  這個計劃如此具體和完整,乎就像是事先準備好的,而到后面狄更斯也果然辦成了,這也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對于作家們而言,想要取得在文化界乃至上流社會的名聲往往只需要很高的文學創作水平,但想真正在公眾們那里擁有著一種特殊的聲望,那光是嘴上說說以及喊喊各種口號可不行,他們會關注一些更為具體、跟他們更加密切相關的事務。

  米哈伊爾倒不是說非要取得這種聲望,而是對他來說,這樣一個時代,他看不慣的事情可太多太多了,只要有機會的話,他確實是想做點什么。

  米哈伊爾的這個想法既復雜也不復雜,但桑德斯聽了后卻是又愣了好一陣,對他來說,他可萬萬沒想到米哈伊爾竟然會有這樣的想法。

  畢竟像這種慈善性質的活動的話,作家們除了一點名聲外什么都撈不到,更何況米哈伊爾作為一個外國人,這樣的名聲對他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好處。

  那么拋開這些外在的東西不談的話,桑德斯只看到了一個廣博且深邃的靈魂.

  想到這里,桑德斯一時之間也是為自己最開始的那個米哈伊爾想證明自己的猜測感到羞愧,不過正因如此,桑德斯也是不得不開口提醒米哈伊爾道:

  “既然您有這樣的打算,那我必須提醒您,在那種上流人士齊聚的場合,您的《血字的研究》可不太好出現,而《麥琪的禮物》則會好上許多,但只有這些的話吸引力好像有些不足”

  “放心吧,我回來的時候看到報紙上的這則就已經準備好新的了。”

  桑德斯:“?”

  你在說什么?你不是今天才剛回來嗎?

  而且上流社會的那些人要聽的就是語言精致優美或者足夠生動感人的,太過簡陋的根本不行!

  就在桑德斯心里面好像有許多馬在狂奔的時候,米哈伊爾卻是突然停了下來,走到一個攤位面前便頗為熟練地開口道:“約翰先生,給我來上五十份的炸魚薯條吧。”

  聽到這話,桑德斯才終于明白米哈伊爾剛才為何要問他有沒有布袋。

  這些是給孩子們吃的嗎?米哈伊爾先生竟然如此細心.

  想到這里,桑德斯頓時就將米哈伊爾跟炸魚薯條的這個故事深深地記在了腦海中。

  就這樣花費了不少時間后,兩人才終于繼續向前走去,走著走著,無論是米哈伊爾還是桑德斯都更加清楚地意識到了他們所要去的這塊區域究竟是什么地方。

  這里似乎就是倫敦最骯臟惡劣的地,滿布著骯臟、疾病和各種不法之事。這里的居民與其他市民被一條比街道還要寬的溝壑隔開,仿佛一個獨立的群體,經常無意識地邁向監獄和絞刑架。

  至于這所菲爾德巷學校,看上去相當的陳舊殘破,完全就是一棟年久失修的破房子,等到米哈伊爾兩人走進去后,迎面而來的便是惡臭的空氣。

  當米哈伊爾向負責人說明來意后,他們也也很快就見到了生活在這里的男孩和女孩們,他們衣冠不整,一個個看上去相當的骯臟和瘦弱,舉相當的隨意。

  而當衣著頗為體面的兩人出現在孩子們面前的時候,或許是他們的衣服跟這個地方是如此的格格不入,總之他們剛一進來,孩們便爆發出陣陣笑聲。

  盡管之前就已經見過許多這樣的場景,但再次看到,米哈伊爾的心情還是難免沉重了許多。

  對于孩子們的笑聲米哈伊爾倒是并不在意,他只是很快就拿出了提前買好的東西,當香氣傳出后,孩子們很快就安靜了下來,只是直勾勾地盯著米哈伊爾看。

  等到米哈伊爾在負責人的幫助下將這些東西一一分發下去后,場面頓時就變得有些混亂,當孩子們開始狼吞虎咽之際,米哈伊爾便問了負責人一些問題,也在更后面問了這些孩子們一些問題。

  在確認情況無誤以及這所學校接下來的打算后,米哈伊爾最終便跟負責人用力地握了握手道:“就交給我們吧,希望能夠給這些孩子們提供一些幫助。”

  下定決心要做這件事后,米哈伊爾以及他在英國認識且愿意幫他這個忙的人便全都忙活了起來,畢竟慈善活動這種事情確實不是想搞就能搞的,在確定之后,接下來便要聯系相關慈善機構和教區進行擔保和公正、確定文學朗誦的地點、都試著邀請哪些人前來、刊登.

  而隨著米哈伊爾他們將這件事一件一件地往前推進,沒過多久,便陸陸續續已經有人通過社交圈的消息以及知道了這則消息。

  在得知消息后,幾乎所有人都為這個消息感到詫異和震驚,甚至還有人猜測米哈伊爾是不是有什么別的企圖亦或者是想通過這件事達成某種目的:

  “一個俄國作家在我們英國搞起了慈善性質的文學朗誦?他難不成又想諷刺我們英國,還是諷刺那些批評他的人?”

  “他是想借著這次活動讓英國社會徹底接納他嗎?莫非他有在英國定居的打算?這是在討好我們英國人?”

  “真是出人意料的舉動,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顯然,對于這部分人來說,他們并不會把這件事看作是單純的善心。

  而不同的群體、不同的人對于這件事往往有著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就像倫敦上流社會的女士們聚在一起討論的卻是這樣的話題:

  “真想不到會以這樣的方式見到他,他真的像傳聞中說的那樣很有魅力嗎?”

  “但據說他身體不好,即便是在巴黎那種地方竟然也沒有傳出什么有明確證據的新聞。”

  “他會念他那些美妙的詩歌嗎?還是又寫了別的東西?我可實在是不太理解那本《血字的研究》為何如此受歡迎”

  與此同時,已經暢游過泰晤士河并且找回了自己的信譽的勇士賈斯帕在得知這個消息后,他頓時就不由自主地喊道:“他難道以為上流社會的先生們和女士們會喜歡他朗誦他的偵探嗎?不可能的!這些人從不肯輕易沾染這種大眾喜歡的東西,這會讓他們的名譽受損的!”

喊完之后,賈斯帕的賭癮不由自主地就膨脹了許多,只是一想到濃稠的泰晤士河,賈斯帕最終還是冷靜了下來  至于文化界一些挑剔且知識淵博的文人和評論家,以及此前批評過米哈伊爾的英語作品的那些人,他們的意見也較為統一:

  “首先像《血字的研究》那樣的作品是決不能出現在這種場合的,除非他完全不想要自己的名聲了!這是一部比狄更斯的作品還要淺薄和通俗的,實在是無法想象它會受到如此廣泛的歡迎。”

  “他的名聲看似很響亮,但他真正能在上流社會念的作品又有多少呢?《警察與贊美詩》很不體面,那篇《麥琪的禮物》又太過簡短,而且水平在我看來并不高。他還能拿出哪些作品?莫非是將之前寫的作品翻譯過來?”

  “他迄今為止寫的英語在我看來完全不值得一讀!他壓根就不懂究竟什么才是優美的語言!這方面他跟狄更斯一樣粗陋。由此看來,我完全可以懷疑他的那些英語詩歌可能是買來的.”

  當然,肯定也有許許多多的人相信這就是一樁單純的善舉,尤其是對那些還記得米哈伊爾此前的一筆捐款的公眾,他們在報紙上看到相關的的反響就頗為熱烈:

  “像他這樣一位善良的先生,他能有這樣的舉動我毫不意外。他之前的那筆捐贈就已經幫助到不少人了,這次他肯定是想借助自己的影響力幫助更多的人!”

  “只有這樣的作家才更應該受到公眾的愛戴和關注!而一位俄國作家都能做到這種地步,那我們英國的作家們又在干什么呢?”

  “什么俄國作家?!依我看他肯定已經有了定居倫敦的打算!在我眼里他早就是英國人了,還比許多英國人都更加友善!”

  在如此多的關注、如此多的討論之下,隨著時間的推移,米哈伊爾這場具有慈善性質的文學朗誦終于是拉開了帷幕。

  在一個普通的日子,當夜幕壓在倫敦的屋頂上,煤氣燈也在薄霧中浮著一圈昏黃的光,這本應是一個寂靜的夜晚,但位于倫敦的某個中型的會館,它在今夜顯得格外的耀眼。

  由于第一場文學朗誦主要面向的是倫敦的上流社會和文化圈層,因此米哈伊爾他們定下的這個會館盡管空間不算很大,但它的裝飾和布置卻是顯得相當體面甚至奢華。

  當時間緩緩流過,大廳里逐漸坐滿了人,蠟燭的火焰在枝形燭臺上跳躍,映出金色的陰影,在不遠處的高臺上,一張覆著深紅天鵝絨的講臺立在中央,旁邊還擺放著一束玫瑰。

  就在倫敦上流社會的先生們和女士們開始好奇地打量、出版業和新聞界的人開始奮筆疾書地記錄些什么,以及倫敦文學界的文學家和評論家們用挑剔的目光打量著一切的時候,隨著時間一到,剛才還在跟一些人打招呼的米哈伊爾便走上了講臺。

  他今天的服飾似乎完全遵循了上流社會的時尚,不過細看之下,似乎又做了一點改動和加了不少裝飾,以至于讓很多人的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

  即便是那些比較挑剔的人,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年輕人確實有著一副好皮囊。

  當這場文學朗誦正式開始之后,米哈伊爾先是簡單來了一個開場白,接著很快就進入了正題:“先生們女士們,今天我先帶來的作品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全新的故事?

  就在有些人愣神之際,米哈伊爾便用他那精致的仿佛詩歌一樣的語言緩緩念道:

  “快樂王子的雕像高高地聳立在城市上空—根高大的石柱上面。他渾身上下鑲滿了薄薄的黃金葉片,明亮的藍寶石做成他的雙眼,劍柄上還嵌著一顆碩大的燦燦發光的紅色寶石。

  世人對他真是稱羨不已。“他像風標一樣漂亮,”一位想表現自己有藝術品味的市參議員說了一句,接著又因擔心人們將他視為不務實際的人,其實他倒是怪務實的,便補充道:“只是不如風標那么實用。”

  當快樂王子這個相當歡快的名字出現后,接著便是另一段格外富有詩意的故事:

  “有天夜里,一只小燕子從城市上空飛過。他的朋友們早在六個星期前就飛往埃及去了,可他卻留在了后面,因為他太留戀那美麗無比的蘆葦小姐”

  只是這只燕子的感情受挫了,當他追尋自己的同伴去往埃及的時候,有一天夜里,他在快樂王子的雕像這里過夜,當他因為雕像不能擋雨想要離開時,他卻是看到了快樂王子眼中的淚水:

  “那么你為什么哭呢?”燕子又問,“你把我的身上都打濕了。”

“以前在我有顆人心而活著的時候,”雕像開口說道,“我并不知道眼淚是什么東西,因為那時我住在逍遙自在的王宮里,那是個哀愁無法進去的地方  我就這么活著,也這么死去。而眼下我死了,他們把我這么高高地立在這兒,使我能看見自己城市中所有的丑惡和貧苦,盡管我的心是鉛做的,可我還是忍不住要哭。”

  聽到這里,即便在場的有些聽眾已經聽出來這似乎是一個童話故事,但這詩一般的語言和淡淡的哀愁和懸念還是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遠處,”雕像用低緩而悅耳的聲音繼續說,“遠處的一條小街上住著一戶窮人。一扇窗戶開著,透過窗戶我能看見一個女人坐在桌旁。她那瘦削的臉上布滿了倦意,一雙粗糙發紅的手上到處是針眼,因為她是一個裁縫。

  她正在給緞子衣服繡上西番蓮花,這是皇后最喜愛的宮女準備在下一次宮廷舞會上穿的。在房間角落里的一張床上躺著她生病的孩子。孩子在發燒,嚷著要吃桔子。他的媽媽除給他喂幾口河水外什么也沒有,因此孩子老是哭個不停。

  燕子,燕子,小燕子,你愿意把我劍柄上的紅寶石取下來送給她嗎?我的雙腳被固定在這基座上,不能動彈。”

  燕子本來不同意這件事,可它最終還是心軟了,幫快樂王子做了這件事。

但快樂王子似乎并未停下來,在接下來的時間,他又將自己的眼睛給了忍饑挨餓寫劇本的年輕人,給了一位賣火柴的小女孩  在這個過程中,快樂王子和燕子的關系正變得越來越好,而快樂王子又讓燕子替他看一看這座城市:

  “于是燕子飛過了城市上空,看見富人們在自己漂亮的洋樓里尋歡作樂,而乞丐們卻坐在大門口忍饑挨餓。他飛進陰暗的小巷,看見饑餓的孩子們露出蒼白的小臉沒精打采地望著昏暗的街道,就在一座橋的橋洞里面兩個孩子相互摟抱著想使彼此溫暖一些.

  隨后他飛了回來,把所見的一切告訴給了王子。

  “我渾身貼滿了上好的黃金片,”王子說,“你把它們一片片地取下來,給我的窮人們送去。活著的人都相信黃金會使他們幸福的”

  幸福的人們增多了,可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燕子卻是因為來不及去往埃及最終死去:

  “接著他親吻了快樂王子的嘴唇,然后就跌落在王子的腳下,死去了。

  就在此刻,雕像體內傳出一聲奇特的爆裂聲,好像有什么東西破碎了。其實是王子的那顆鉛做的心已裂成了兩半.”

  在米哈伊爾念著這個故事的時候,早就有聽眾發出了輕輕的嘆息,當聽到現在這一段的時候,有些人只覺得燭光仿佛都靜止了,幾位感性的女士甚至擦起了眼淚。

至于在場那些本來只想挑刺的文學家和評論家,此時此刻他們滿腦子都是這仿佛詩歌一般動聽的語言  他運用英語這門語言的能力,在場真的會有英國人能超越他嗎?!

如此唯美的故事和如此唯美的語言  可到了這里,這個故事并未結束,到了第二天:

  “市長抬頭看了一眼雕像,“我的天啊!快樂王子怎么如此難看!”他說。

  “真是難看極了!”市參議員們異口同聲地叫道,他們平時總跟市長一個腔調。說完大家紛紛走上前去細看個明白市長說,“實際上,他比一個要飯的乞丐強不了多少!”

  “還有在他的腳下躺著一只死鳥!”市長繼續說,“我們真應該發布一個聲明,禁止鳥類死在這個地方。”于是市書記員把這個建議記錄了下來。

后來他們就把快樂王子的雕像給推倒了  “多么稀奇古怪的事!”鑄像廠的工頭說,“這顆破裂的鉛心在爐子里熔化不了。我們只好把它扔掉。”他們便把它扔到了垃圾堆里,死去的那只燕子也躺在那兒。”

  念到這里時,米哈伊爾便停了下來,而他的不少聽眾們似乎都已經陷入到了憤怒的情緒當中,以至于有人竟然頗為冒昧地問道:“尊敬的米哈伊爾先生,還有嗎?不會真到這里就結束了吧?”

  聽到這樣的話,米哈伊爾終究還是念出了那個不知道是美好還是更深的諷刺的結尾:

  “把城市里最珍貴的兩件東西給我拿來,”上帝對他的一位天使說。于是天使就把鉛心和死鳥給上帝帶了回來。

  “你的選擇對極了,”上帝說,“因為在我這天堂的花園里,小鳥可以永遠地放聲歌唱,而在我那黃金的城堡中,快樂王子可以盡情地贊美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