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165、在自己的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在俄國當文豪

  一般來說,當一場沙龍當中一位新人的作品被拿出來朗誦完之后,場上的大人物們便會開始自己的點評,而由于身份之間并不對等,這種點評往往帶有指導和高高在上的意味。

  但或許是因為場上的那兩位大作家剛才就在爭論的緣故,在他們聽完這篇后,竟然又忍不住圍繞這篇爭論了起來。

  而在這其中,盡管巴爾扎克老師在最開始的時候,確實因為一點嫉妒以及對《八十天環游世界》這部的淺薄感到不屑,準備狠狠地拷打一番那個來自外國的幸運小子,但等他聽完《我的叔叔于勒》這篇之后,不得不承認這篇很對他的胃口。

  這篇里的每一個人物都稱得上真實可信,但凡稍微留意一下生活便可找到原型,完全不像喬治·桑她書中塑造的那些理想化過了頭的人物,看似激動人心,可當你想在生活中尋找他們的時候,卻怎么樣都找不到。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重要區別之一,浪漫主義的主人公往往是那么崇高、富有戰斗精神,非常的理想化,以至于他們的失敗都讓人如此惋惜。

  而現實主義,則是試圖原原本本、不帶任何修飾地告訴你生活本來的模樣,沒錯,人類和人類社會本來就是這樣庸俗且現實的東西,別想那么多有的沒的。

  對于如今的巴爾扎克來說,他當然是更欣賞后一種美學原則。

  這篇當中那種人與人之間頗為赤裸裸的金錢利益關系,因為金錢而產生的巨大的態度變化,對親情這種東西的稱量.

  因此巴爾扎克即便主觀上是想狠狠嘲笑和批判的,但在跟喬治·桑爭論的這個過程當中,他還是難免表達出了對這篇的贊賞,與此同時,他也越發意識到了這篇的高明之處。

  或許是因為長篇和短篇的區別,總之這篇在描繪環境、金錢對人的作用時,并不像他在《高老頭》中那樣寫得如此的大開大合,而是像那篇《項鏈》一樣,非常巧妙地用極小的事物、極短的情節來寫出極為廣闊的東西。

  至于喬治·桑,她同巴爾扎克爭論的點則是在那種金錢利益關系之下的微妙人性,以及呈現出的貧困生活中人的復雜與悲哀。

  在她看來,中的人物無疑是各有各的苦楚,都不能當作純粹的負面角色來看待,而讓她覺得最好的內容,無疑還是獨特的視角,以“我”這個孩子來看待成人世界的一切,等到了最后,我那十個銅子的小費和后來遇到乞丐施舍出去的銀幣,則是表明了在這種社會情況下依舊存在著人的光輝。

  簡而言之,都不白來嗷!

  兩位大作家的爭論頗為精彩,而在這個過程中,屠格涅夫也是時不時地插入一些米哈伊爾曾經跟他提起過文學理論和方法,并且傳達了一些米哈伊爾對于這兩位大作家的大作品的看法。

  尤其是在巴爾扎克的這一部分,什么“人物再現法”、“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聽著這些東西聽得一愣一愣的巴爾扎克:“?”

  坦白說,像巴爾扎克這樣的大作家,拍他馬屁的人只比他的債主要少上一些,至于崇拜者更是不計其數,按理說他對這些東西早就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是那位遙遠的俄國作家所闡述的東西,幾乎每一樣都說到了他的心坎里面。

  甚至說都快讓巴爾扎克產生了一種荒謬的錯覺,難不成,他比我更懂我的作品?

  總而言之,從這些細節就能判斷出,那位傳言中年輕、英俊和富有的俄國作家絕對非常熟悉他的作品,說不定確實就是他的崇拜者,想到這里,原本還板著個臉的巴爾扎克老師開始樂的直拍肚皮.

  以至于到最后他反而是主動問起了關于米哈伊爾的消息,不過在這個問詢當中,巴爾扎克難免帶了點比較的意思:

  “他有債主嗎?”

  “以前的話,他為了實現我們很多人共同的事業欠下了巨額的債務,但是他是對的,即便是這樣的豪賭他也輕輕松松就取得了勝利。如今的話,應該只有別人欠他債的份。”

  “想見他的貴族夫人多嗎?她們愿意給他嗎?”

  “有很多,不過他從不肯輕易接受這些東西,他曾經說過,靠自己就能實現的東西,就不需要勞煩別人了。”

  巴爾扎克:“?”

  糊涂啊!

  問的越多,巴爾扎克的臉色就變得越來越差,好在是最后他靈機一動,詢問道:“那他的胃口如何?”

  問到這里,巴爾扎克老師的臉上無疑就浮現出了自信的神色。

  像他的話,有一次在巴黎一家餐廳吃飯時,那可是吞下了十多片羊肉、一份蘿卜燉鴨肉、一條諾曼底鯧魚、兩只松雞,還有一百多只牡蠣。等到最后,他還吃了一道餐后甜點,而這道甜點由十二個梨以及不少甜品、水果和利口酒組成。

  食欲旺盛這一塊,巴爾扎克老師確實是出了名的,屠格涅夫自然也是有所耳聞。

  但即便如此,面對這個問題,他還是猶豫了一陣,最后才開口說道:“還不錯。”

  “那我就明白了。”

  聽到這個回答后,巴爾扎克當然是理解為了一般般,因此他終于是心滿意足地結束了自己的問話。

  至于喬治·桑,她問的問題相對而言要更大一點,簡單來說就是:

  “從當中,我似乎已經明白了他對我們接下來這個時代的看法,那么對于這一切,他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呢?”

  “他說,首先要做的是,在自己的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當這些爭論和對話正在發生的時候,由于有些內容實在是精彩,因此無論是沙龍的女主人還是場上的其他一些客人,全都在快速地做著記錄,甚至說有些人已經在想著如何將今晚的內容整理成一篇文章,然后火速投給報紙和雜志!

  要知道,由于《八十天環游世界》的風靡,巴黎的眾多讀者當然是忍不住好奇起了作者的身份以及他的言行,在這種狀況下寫下這樣的文章,報紙那邊絕對會開出一個不低的價格。

  更別說他的文章和他的那些對于文學的看法以及其它言論,都是如此的精妙且震撼人心了!

  倘若他此時此刻正身處巴黎,那么說不定很快就能成為巴黎上流社會的寵兒,然后跟一位又一位貴族夫人來上一段風流韻事了。

  而目睹了這兩位大作家對這篇短篇的爭論,有些人的腦子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現了一個又一個標題.

  正當有關米哈伊爾的風暴似乎將要在巴黎刮起來的時候,在遙遠的圣彼得堡,全然不知自己在別人那里已經成了什么樣的一個形象的米哈伊爾,此時此刻正頗為頭疼地看著自己這陣子收到的信。

  說到這個,那自然還是要追溯到參加羅斯托普欽娜夫人沙龍的那個晚上,米哈伊爾本以為這無非就是一場普通的文學沙龍,米哈伊爾差不多早就已經習慣了。

  豈料首先是眾多的女性聽眾讓米哈伊爾吃了一驚,接著在晚會之后,米哈伊爾就收到了許多來信。

  在這年頭的俄國,貴族女性跟作家有通信往來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牢大普希金還從中得到了不少寫詩的靈感,米哈伊爾肯定也遇到過不少這種事情,光是雜志那邊每個月的讀者來信就夠他喝一壺了。

  但像這種事情的話,有那么幾個很正常,要是太多的話反倒是成了一種負擔,至于跟這么多人同時交流那就更不可能了。

  于是在寫給這些人的回信當中,米哈伊爾便盡量表現的客氣和正式,基本不談什么私人的話題,以免還有后續。

  不過即便如此,光給這么多人寫回信就已經讓米哈伊爾的腦細胞快死完了。

  而除此之外,羅斯托普欽娜夫人說是讓米哈伊爾常來坐坐也并非是一句客氣話,自那之后的沙龍基本上都會給米哈伊爾送來請柬,即便是米哈伊爾不來,出于對米哈伊爾的欣賞和推崇,這位夫人也在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沙龍,幫助提升米哈伊爾的文學聲譽。

  既然如此,很多時候米哈伊爾確實是不好推脫,好在是米哈伊爾如今還是大學生,因此面對羅斯托普欽娜夫人的邀約,米哈伊爾在回信里面如實回復,大意就是馬上開學,需要溫習一下功課,不然恐難在今年畢業。

  看到這個回復的羅斯托普欽娜夫人:“?”

  原來他竟然還要上學.

  這樣的理由的話,羅斯托普欽娜夫人雖然有些意外,但確實是表示理解,而且還表示倘若米哈伊爾在學校里面遇到了什么麻煩,她倒是也認識一些熟人。

  當然了,這種話米哈伊爾認識的很多人都說過,但像米哈伊爾這樣的老實學生能有什么壞心思?基本上都用不到這些關系。

  而開學這話當然不是假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圣彼得堡大學的假期馬上就要結束,至于說米哈伊爾此前所說的獎學金一事,基本上已經在這個假期當中完成了。

  這種事當然不適合在大學里面搞得大張旗鼓,否則難免會引起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的關注乃至舉報,于是就在這個假期期間,米哈伊爾在確定了合適的人選之后,干脆是親自上門跟這些家境貧寒的平民大學生談了談這件事。

  當米哈伊爾初次登門的時候,他的這些同學往往是先大吃一驚,接著便開始為自己的住處和處境感到窘迫,畢竟像他們有些人的條件,無疑是住在廉價公寓乃至地下室當中,有些人連一個能招待客人的地方都沒有。

  而在有些人眼中,像米哈伊爾這樣的大人物當然會難以適應這種地方,但說實話,米哈伊爾回到這些地方就跟回家了一樣。

  于是當米哈伊爾提了一點自己曾經的境況之后,很快就跟自己這些校友拉近了距離,而在這個閑聊的過程中,米哈伊爾確實是從這些同學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既因為貧困和圣彼得堡冬天糟糕的環境生了病,身上又沒有什么錢,一個不小心說不定就熬不過這個冬天。

  閑聊再次了解了情況過后,米哈伊爾便自然而然地說出了自己那個獎學金的想法,這就又是讓很多人大吃一驚,而在得知這樣的一份資助不需要任何回報的時候,有的人頓時就是性情了起來:

  “尊敬的米哈伊爾先生,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是我能為您做的嗎?您盡管開口,我絕不推辭!”

  米哈伊爾:“?”

太性情了老弟,而且我能有什么不方便的事  “您就好好完成自己的學業吧。”

  當時遇到這個情況,米哈伊爾只是微笑著同對方握了握手道:“非要說有什么要求的話,做好事吧,改變您自己的命運,或許也能改變他人的命運,等到了那時候,彼時彼刻,便恰如此時此刻。”

  還有的人則是更加性情,就像其中一位同學或許是因為情緒和氣氛都到了,當場便跟米哈伊爾懺悔了起來:“我真的不知道該對您說什么好了,若不是您,興許我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殺人犯了,因為種種原因,此前我的腦中一直盤旋著一個可怕的計劃!就是在這樣的時刻,您來了.”

  米哈伊爾:“.”

  為何聽起來竟如此熟悉?

  或許對于任何一個處境艱難到一定地步的人,大概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念頭吧。

  總之在這個過程中,米哈伊爾確實是同很多人都有了交流,也真切地了解了他們的境況,至于說能不能從中得到回報,米哈伊爾確實就沒怎么考慮過這件事。

  只能說,希望他們也能多做些好事吧。

  大致想了想這件事后,米哈伊爾便繼續看手頭上的信,看著看著,就又絞盡腦汁地寫了幾封回信。

等做完這些后,能量已經耗盡的米哈伊爾終于是躺到了床上,然后非常順利地進入了夢鄉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