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紀報》的編輯選擇用冰冷但是足夠真實的數字來衡量某些東西的時候,屠格涅夫和最近這些天看了不少醫生的別林斯基則是像他們在圣彼得堡時的那樣,選擇進行一番實地考察。
于是在巴黎不少熱鬧的咖啡館和酒館當中,都出現了他們兩個人的身影,而在這些場合,其實才能最直觀地感受到巴黎人對于《八十天環游世界》這部的態度。
在最開始的一兩天,讀者的反應往往是這個樣子:
“《世紀報》又有新的連載了,早該這樣了,之前那部簡直愚蠢的讓人難以忍受,讀起來無趣極了。”
“但是據說這次的這部更加愚蠢,最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還是一位俄國人寫的。”
“什么?我發誓這是我今年聽到過的最好的笑話,還是說只是我們法國的作家因為什么原因不得不屈就于俄國,所以才用這么的身份寫?”
“這是極有可能的,但我還是不愿意花這個錢,等到時候我看別人看完的吧。”
“《八十天環游世界》?何等荒謬的名字,八十天足夠將歐洲逛一圈嗎?更何況還是整個世界。”
“時間竟然設置在了1872年,莫非這位作者是在預言不成?還是在幻想1872年有可能實現的事情?”
“好像還從未見過這樣的.”
在最開始的時候,質疑、驚訝等情緒無疑是最為普遍的,而等人們漸漸開始接受這種新穎的形式之后,這部那足夠新奇和精彩的故事慢慢地也就讓很多人投入了進去:
“拿出兩萬英鎊來打賭?!這個英國佬是瘋了嗎?這筆錢都能讓人過上貴族的生活了!”
“也只有英國佬才能干得出這種荒唐的事情了,嘿,我喜歡這句話:不存在英語,那只是發音不好的法語。”
“這個英國佬怎么一下子又成了偷鈔票的賊?這跟前面所描寫的他的性格似乎有些不符。”
未來世界,八十天環游世界,足足兩萬英鎊的夸張賭資,這位福格先生撲朔迷離的身份,還有經過米哈伊爾調整和修飾過的英國笑話以及其它不少情節 即便有人將這部當成了頗為瘋狂的幻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確實是一部故事相當精彩的幻想,而這樣的書寫形式,也確實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思考,未來難道真有可能實現這種事情?
畢竟誰又知道未來到底會發生些什么?
有人單純看樂子,有人討論起了故事情節,還有人則是對這種關于未來的設想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于是幾乎可以說是沒過多久,這部迅速地流行了起來。
而在這個時代,連載可謂是擁有相當龐大的閱讀群體,即便是政治官員和貴族階級也不例外,在他們這些人中間,有人原本只是抱著娛樂的目的看起了這部,但看著看著,環游世界的這條路線卻是讓他們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的緣故,這部所描寫的這些路線,有不少地方正好是當今一些國家正在爭奪和布局的重要位置,盡管這種事情并不算是什么秘密,但這位作家竟然能將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東西連載一起,最后竟然自然而然地化成了一條足以環游世界的路線。
這些幾乎覆蓋全球的戰略眼光竟然出自一位作者?
也不知道究竟是巧合還是他想的太多 要是不是巧合的話,這樣的人才怎么能是該死的俄國人呢?
與此同時,對于法國科學界的不少人士而言,里面的這種設想無疑也是讓他們眼前一亮。
就好比開通蘇伊士運河,這件事在法國一直以來都是很熱門的話題,并且到了1846年的時候,法國圣西門主義者就已經主導成立“蘇伊士運河研究會”,聯合多國工程師重新勘測,推翻水位差謬誤,確認直接開鑿無船閘運河的可行性。
當然了,這個計劃出現之后,大英依舊日常給法國使絆子,很快就選擇以“修建鐵路”計劃對抗,試圖阻撓法國主導的運河工程。
而隨著這部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盡管里面就已經有學者覺得這是一個絕對不可能完成的計劃,但現實當中依舊有不少工程師想根據書中提供的消息來估算一下,等估算完畢后,他們便準備將這個預測寄給報刊,報刊出于吸引讀者的想法,大概率是會將這些消息刊登出來。
除卻這些,質疑和駁斥這部的聲音更是不會少,幾乎每一天都能看到別的報紙刊登出新的批評這部的評論文章,對此已經摸清了巴黎的文學界的現狀的屠格涅夫早就覺得已經不足為奇。
巴黎的文學產業足夠發達,因此自然也能為作者們帶來巨大的名聲和利潤,這種情況下,巴黎的文學家們自己都快把狗腦子給打出來了,一個外國人還想討得了好?
因此屠格涅夫更加關注的肯定還是這部究竟能幫米哈伊爾掙多少錢,在原本的合同之下,這么一部的價格都快趕上一個巴黎中產階級家庭快一年的收入,現在眼見專門看這部的讀者越來越多,那么毫無疑問,等連載后發行單行本,那就又是一筆巨大的收入。
按照米哈伊爾這部現在所表現出來的架勢,似乎完全就是朝著那位仲馬先生的成績去的,而那位仲馬先生靠著他的賺了多少錢呢?
據說足足有幾十萬法郎!
就算保守估計是二十萬法郎的話,那么換成盧布就是將近五萬盧布,幾乎相當于五百農奴一年的產出,完全足夠在莫斯科購置兩座莊園了!
就算是在法國,米哈伊爾要是沒那么鋪張浪費,也足夠過上十年的瀟灑日子了。
當然,對于屠格涅夫這種家里足足有超過五千農奴的頂級富二代來說,這些錢雖然不至于讓他瞠目結舌,但也足夠讓他羨慕好一陣了。
畢竟他家里的錢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拿到手,而且就算到時候能分了,屠格涅夫還得跟自己的兄弟和一些親戚再分一下,分完之后得到的錢固然能讓屠格涅夫這一輩子都吃喝不愁,但是屠格涅夫依舊忘不了自己之前問米哈伊爾的那些問題:
“米哈伊爾,像這樣的通俗你還能寫多少出來?”
因為當時米哈伊爾似乎正在忙別的事情的緣故,于是他隨口就回道:“還有很多吧,一年出好幾本都沒問題,不過確實沒這個必要,除非因為什么東西需要急用錢。”
屠格涅夫:“?”
緊急情況下能夠隨時將筆下的文字變成盧布?
根據屠格涅夫對米哈伊爾的了解,如果米哈伊爾的生活方式沒有變化的話,那么稍微寫出來幾本米哈伊爾估計就能躺在家里睡大覺了,只不過有一次在跟米哈伊爾談了談經濟上的問題后,屠格涅夫便相當意外的發現米哈伊爾的開銷竟然比他還要多。
不過在得知這些開銷的具體用途之后,屠格涅夫那也是感動完了,當即就表示等他以后分到遺產了,高低拿出一萬盧布來一下米哈伊爾的慈善事業。
當然,雖然前途一片光明,但這筆錢真正到米哈伊爾手里的時候,估計怎么樣都得到這一年年末亦或者1846年初了,至于到時候是寄存在巴黎的銀行當中,還是等米哈伊爾到時候過來取,兌換一下帶回俄國,那就要看米哈伊爾自己的意思了。
這樣的話其實在巴黎置辦一套房產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等以后我屠格涅夫拿到遺產遷居國外了,指不定還能來找米哈伊爾串串門。
就在屠格涅夫幻想著這樣的未來的時候,他依舊在為一些事情奔走,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再過去一兩個月的時間,兜里的錢已經花的差不多了的屠格涅夫便要重返俄國,別林斯基則是要去另一個地方繼續治療和休養。
關于米哈伊爾交給自己的事情,屠格涅夫自認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且完成的足夠漂亮,不過終究還是剩了那么一個小尾巴,完成之后便可大功告成。
等到他下次再來巴黎的時候,估計米哈伊爾也將會跟他一起過來,現在米哈伊爾雖然不在,但巴黎已經有了眾多關于他的流言,到時候等米哈伊爾親至,也不知道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
而為了完成收尾,同時也得益于《八十天環游世界》這部在巴黎可謂是越來越火,因此在大仲馬的推薦下,在巴黎闖蕩了許久的屠格涅夫總算是又踏足了一個此前他并未踏足的頂級沙龍,即吉拉爾丹夫人的沙龍。
當屠格涅夫穿著體面的衣服準時赴約之后,他剛進門不久,很快便發現一位先生似乎正眼神不善地盯著自己,而在瞧清楚這位先生的衣著和相貌后,屠格涅夫著實吃了一驚。
只見在這樣一個頂級的文學沙龍當中,這位先生僅僅只是穿著一件棕色外套,胡亂扣著紐扣,鞋帶一半散亂著,當他矮胖的身體投進圈椅時,椅子頓時發出危險的吱嘎聲。
但即便如此,在場的不少人還是用一種頗為尊敬的眼神看著他,既然已經跟這位先生對視上了,眼見對方似乎并未認出自己,那么屠格涅夫很快就又向對方做了一番自我介紹,等他說完后過了好一會兒,這位看向他的眼神確實帶點不滿的先生這才有些倨傲地報上了自己的大名:
“我知道您,那位名為米哈伊爾的神秘作家的代言人,而我,我是奧諾雷·德·巴爾扎克。”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