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大仲馬在巴黎是備受爭議的一位人物,但無論人們如何非議他的血統、道德、人品亦或者其它很多東西,至少在通俗這一塊,幾乎沒有比他更加權威的作家。
尤其是他的《基督山伯爵》此時正在巴黎連載,在這期間可謂是引發了整個巴黎的狂熱,報紙銷量激增,甚至有讀者為了盡快看到最新的內容,不惜賄賂印刷廠的工人,只為能夠盡快知道后面的情節。
那么二十萬法郎在這年頭的法國意味著什么呢?
在這一時期,一位男性工人的日薪僅僅只有兩法郎,女性則是直接減半,至于童工什么的就更不必說了。
總之很少有人會質疑大仲馬在這方面的商業眼光,但恰恰正是如此,聚集在大仲馬家的那些巴黎的作家和編輯才更加覺得不可思議。
每行值十個法郎?難道仲馬先生竟然認為那位俄國作家的長篇要比他還要高出一籌不成?
而就算他是習慣性的夸張了一下,要將他口中的那個數字狠狠打一個對折,但這依舊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個價格無疑也說明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仲馬認為這部長篇的商業價值相當高,大概率會在巴黎流行起來。
真的這么精彩嗎?一位新人的第一部長篇通俗,而且還是一個外國人寫的!竟然真的能到達這種地步嗎?
坦白說,要不是這位新人是一位面都沒露過的俄國作家,在場的很多人幾乎都要認為這是仲馬跟人合作特意上演的一場鬧劇了。
當大仲馬說出那句話后,在場的人可謂是一片嘩然,而等他們稍稍反應過來之后,在場有些前段時間沒少說風涼話的作家頓時就紅了眼睛,在殘酷的巴黎文學市場下,為何竟有人連面都不用露就能取得成功?
而與此同時,在場的很多編輯的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在巴黎,大把大把的那可太好找了,甚至說就連大仲馬、巴爾扎克這樣的作家為了能夠賺到更多的錢,那也是在不停地向各大報紙推薦自己的新,但問題在于,像《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這樣直接能夠改變報紙的生存狀況的優秀那可太少了。
既然這部作品能夠得到仲馬的大力推崇,那么就絕對值得重視起來。
一時之間,他們也是不自覺的將目光看向了那位來自俄國的代理人。
而在感受到眾人的目光的時候,前些日子可算是壓抑壞了的屠格涅夫可謂是酸爽至極,嘴角的弧度更是變得越來越夸張。
這就是從米哈伊爾的大手下露出來的一部分體驗感嗎?
經常面對這樣的關注,米哈伊爾能忍住不笑確實離圣人也不遠了 不過笑歸笑,屠格涅夫自然沒忘記回答這位確實不認識的巴黎大作家的問題。
事實上大仲馬的稱贊當然不只那么一句,在說完那句話后,大仲馬又興致勃勃地說了許久的稱贊與感想。
對于如今正在通俗這一塊如日中天的大仲馬來說,想要讓他嫉妒別人確實已經很困難了,畢竟又有誰能夠像他這樣成功?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這部充滿了奇異色彩的可謂是激發出了大仲馬的許多靈感,其寫故事的獨特技巧和手法無疑也給了大仲馬不小的啟發,想必之后用到他自己的當中效果也會非常不錯。
再加上之前就對那位俄國作家的作品很是欣賞,于是在以上種種因素的作用下,大仲馬才樂得幫那位才華橫溢的作家打開巴黎通俗市場的門路。
而在同屠格涅夫交流這部前半部分非常新穎和精彩的的時候,大仲馬也是好奇的問道:
“其實我很想知道寫這部的先生是如何來定義他的的,單單只說這部是幻想似乎有點不太妥當,畢竟我在詳細考慮了書中的部分內容的時候,我發現非常具有可行性。所以是否有一個更加合適的稱呼?”
“米哈伊爾將這樣的稱為科幻。”
聽到這個問題的屠格涅夫回道:“他說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有許許多多我們原本以為不可思議的事情正在變為現實,而作家們也完全可以根據這樣的進步,對未來進行一定的預言和描繪。當然,也能夠寫成非常精彩的故事。”
“科幻.”
稍微琢磨了一下這個似乎有點陌生的詞語,過了好一會兒大仲馬才回過神來,然后便忍不住說道:“這聽起來幾乎是一個嶄新的類型了!他是在寫完了之后才總結出來的嗎?”
“并不是,米哈伊爾他在寫之前就已經想好這個嶄新的概念了。”
“那他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經過了非常艱難的思索吧?”
“似乎只是在參加某個宴會的時候突然想到的。”
大仲馬:“?”
宴會竟然還有這種促進作用?
就這樣,大仲馬頗為好奇的打聽了好一會兒關于那個年輕作家的消息,只是從屠格涅夫這里聽到的越多,他的好奇心反而是越來越旺盛,甚至說都想跟這位年輕人見上一面了。
這件事想必接下來是有機會的,畢竟從他想在巴黎連載這一舉動來看,他之后大概率是想在巴黎發展的,到時候真要好好看看那位年輕人才行了.
一念至此,大仲馬就沒有再過多浪費屠格涅夫的時間,畢竟對于對方來說,現在趕緊找上幾家合適的雜志商討一下稿酬到底多少錢一行字才是。
過是一定會過多的,只能能夠稍稍看一下,便足以發現這部的精彩之處,但具體能拿到多少法郎一行,大仲馬覺得應該不會太高,畢竟這可真的是一位新的不能再新的長篇作家了。
于是很快,大仲馬暫停了同屠格涅夫的對話,而周遭的很多人見此,那也是一下子就圍了上來。
針對這種情況,屠格涅夫自然就是該裝的時候就裝一下,一掃前幾天的壓抑與不快,與此同時該談的肯定還是要談一下,看看巴黎的這些雜志究竟能給出怎樣的價格。
這樣的話肯定還是先得給這些編輯一定的時間來看看米哈伊爾這部長篇的部分內容,接著才是正式談價格。
就這樣在經過了第一輪篩選后,等到在大仲馬家的這次聚會結束后,屠格涅夫也是已經將的部分內容交給了好幾位編輯,而在這其中,《世紀報》的編輯吉拉丹無疑也拿到了一份。
不過拿到歸拿到,在大仲馬的這次經歷對他來說簡直跟見鬼了一樣,畢竟在此之前,他同樣是連看這位新人的作品都懶得看,如今不知道經歷了什么,倒是要讓他主動上前跟對方索要稿子了.
但出于職業素養,他還是很快就審核起了這部,而當真正的開始后,內容先不說,光是《八十天環游世界》這個名就讓吉拉丹愣了好一會兒,要多久才能環游這個龐大的世界一圈?真的僅僅只需要八十天?
毫不夸張的說,僅僅是這個名字,就足以吸引到不少讀者了。
而等到正文部分的時候,這部的作者也是直接進入正題講起了故事,故事的時間并非是像巴黎市面上正流行的那些歷史浪漫回到過去,而是設置在了人們有些難以想象的未來,即1872年。
這樣的設置似乎真的如同仲馬說的那樣,確實是非常的新穎,與此同時,開頭就介紹的這位英國人福格先生也是僅憑幾段精簡的描寫就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另外有一點不得不說的是,對于主人公到底是哪國人比較好,米哈伊爾在認真想了想之后依舊是保留了英國人這個設定。
至于原因的話那自然還是跟這個時代息息相關,要想在這樣的科技水平以及世界格局下完成環游世界的任務,大概確實是英國人更有可能一點,畢竟在這一時期,英國擁有著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地,而英國人的身份無疑能讓主人公在有些關卡里更順利一些。
除此之外這一身份確實同這個故事的起因有著密切的關系:
“好!”福格說著轉過身來,對其他幾位牌友說,“我有兩萬英鎊在巴林氏兄弟那里,我情愿拿來打賭!……”
“兩萬鎊!”約翰·蘇里萬叫起來,說,“要是一步沒預料到,回來遲了,兩萬鎊就沒有了!”
“根本沒有預料不到的事,”福格簡單地回答說。
“可是,福格先生,八十天的時間是頂起碼的呀!”
“頂少的時間,只要好好利用,就能夠解決問題。”
“要想不超過八十天,必須極準確地一下火車馬上就上船,一下船馬上又上火車才行啊!”
“我會準確地掌握。”
“這簡直是開玩笑!”
“一個體面的英國人,打賭也像干正經事一樣,是絕不開玩笑的,”福格回答說。“我準在八十天內,甚至不用八十天就繞地球一周,也就是說,花一千九百二十小時或者說花十一萬五千二百分鐘繞地球一周,誰愿意來打賭,我就跟他賭兩萬英鎊。你們來嗎?”
除了這一時期賭博風氣盛行的英國佬,又有誰會拿出這么一筆巨款來進行打賭?
對此文中的法國籍仆人路路通也是吐槽道:“英國佬打賭比法國人談戀愛還瘋狂!”
順帶一提,路路通這一角色在當中有時候確實就是充當乳英的角色,就比如吐槽英國菜“水煮牛肉像皮鞋,布丁像鉛球。”
為了迎合一下法國人的喜好和其它一些原因,米哈伊爾是準備在這個角色的基礎上再加點料的 而對于《世紀報》的編輯吉拉丹來說,八十天環游世界這個懸念就讓他忍不住開始期待了,如今竟然又來了一個數額高達兩萬英鎊的賭注!中的這位福格先生就這么有錢且如此自信?
要知道那可是兩萬英鎊!足以讓一個人在巴黎體面的生活數十年。
但對于這個數額巨大的賭注,這位福格先生卻是這樣的反應:
“一張打賭的字據當場寫好,六位當事人立即在上面簽了字。福格的態度很冷靜,他打賭當然不是為了贏錢,他所以拿出這一筆等于他一半財產的兩萬英鎊打賭,那是因為他已經預料到:一定能拿對方的錢來完成這個計劃。
而這個計劃本身即便不說是不可能,也應該說是很困難。至于他的那些對手,看起來現在是有些緊張,這并不是因為賭注太大,而是因為這種緊張的氣氛使他們產生一種躊躇不安的感覺”
看到這里,吉拉丹對于這部究竟值多少錢心里面其實就已經有個底了,而在興沖沖的看完后面的內容之后,這位編輯感到意猶未盡的同時,也是快速在有些問題上說服了自己的老板并且很快就聯系上了屠格涅夫,準備爭取在別的雜志反應過來之前就將這件事給敲定。
毫不夸張的說,這部作品完全有成為又一部《基督山伯爵》的潛力!
而且這筆買賣絕對是要比《基督山伯爵》劃算許多的,畢竟比起大仲馬這種聲名在外的大作家,一位新人可就真的要便宜很多。
但不管怎么說,為了一舉拿下,上來還是不要報太低比較好。
于是當吉拉丹同屠格涅夫見面之后,他便謹慎且克制地報出了每行1.5法郎這樣的高價,并且說道:“您可以去打聽打聽,即便是在整個巴黎,這個價格都沒有多少作家能夠拿到,其中不乏一些真正的大作家,我們已經給出了我們最大的誠意”
只是面對這樣的報價,盡管屠格涅夫已經覺得高的有些夸張了,畢竟這可是每行1.5法郎,但在想了想米哈伊爾跟他說過的那些注意事項后,屠格涅夫還是露出了不夠淡然的微笑,接著便不緊不慢地說道:
“據我所知,有人出了更高的價格,他們似乎要更加有誠意”
話說到這里,經驗豐富的吉拉丹當然能看出對方在有意抬價,但在想了想的質量以及肯定會存在的其他競爭對手,吉拉丹還是只能對這位俄國人露出了熱情的笑容:“或許我們可以慢慢談”
看到眼前這位巴黎最有影響力的報刊之一《世紀報》的編輯露出這樣的表情,屠格涅夫繼續同對方談判的同時,也是忍不住在心里想到:
果然,是米哈伊爾的的話,確實可以慢慢在他們的底線附近大膽地摸索.
好了,這下子無論是在巴黎還是在圣彼得堡,跟人聊天的談資一下子就有了。
甚至說,屠格涅夫現在就已經開始幻想起了那樣的場景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