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道元年后,天人的威名就傳遍了四海八荒、九州各地。
再加上從大夏那里流傳出來的稱呼,大部分先天神圣和神明都默認將其稱之為“道祖”。
因為對方重定境界、開辟道途,指明了修行者該如何修行,以及未來修行的方向在哪里。
然而在普通生靈眼中,他們對于道祖最直觀的認知,卻是其以先天八卦重塑天地秩序,以無上偉力平定四方災禍。
至此以后,無常的天象開始變得有跡可循,暴虐的神明也開始收斂心性。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武乙射天之前,甚至變得比那之前更好了。
畢竟道祖可是立場鮮明的反對活祭的。
那些新生的神明又怎么可能對此視若無睹呢?
在這種情況下,百地群山或主動、或被動的,都成為了一眾生靈向往的人間天國。
誕生于北冥,卻差點因為武乙射天而滅族的蝶人,便是這萬千生靈之一。
就和許多混血而生的人族一樣。
蝶人的初祖同樣是人與神的混血,是十分少見的先天神圣。
繼承了初祖的血統,蝶人一族的孕育和成長方式也與一般的生物不同。
新生的蝶人只是一群巴掌大小的幼蟲,本身也并無智慧可言,就和真正的野獸沒什么區別。
這個時候,蝶人的父母會動用一種特殊的儀式,讓這些幼蟲結繭化蛹。
只有熬過了這個過程,幼蟲才算真正的蝶人,會被父母當成孩子養育長大。
在“六道輪回體系”建立之前,幼蟲蛻變成為蝶人的幾率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剩下的大多都只會淪為新生兒的食物。
這種弱肉強食的養育方式聽上去固然很殘酷。
但卻保證了每一位蝶人都是同批次中的最強者。
可是在“六道輪回體系”出現之后,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
首先第一點,蝶人的幼蟲雖然孱弱。
但終究不是尋常的野獸,是符合那些孱弱靈性的投胎流程的。
這直接導致新生的幼蟲們或許不強壯,卻能夠憑借著自己的智慧主動結繭化蛹,進而蛻變成為蝶人。
其次,李伯陽倡導的理念和一次次的天災,改變了蝶人原本的生活習俗。
在此之前,蝶人的父母對于孩子其實并沒有什么太深的感情。
他們是處于一種比部落社會還要更加原始的半野獸狀態,是字面意義上的“野蠻部族”。
可是隨著智慧的提升,成員數量的減少。
蝶人開始主動向剛剛蛻變成功的幼兒投喂食物,而非任由他們去吃那些蛹化失敗的幼蟲。
待到幸存的蝶人們遷居到百里群山后。
這種自發性的本能行為很快演化成為了集體性的社會行為。
來自于山民們的幫助和引導,還有充沛的食物獲取途徑……
這些都是蝶人從野蠻走向文明的必要條件,亦是他們能夠在百地群山徹底扎根下來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如今的蝶人早已不只是扎根百地群山那么簡單了。
憑借著自身特殊的繁衍優勢,蝶人已然成為了百地群山中僅次于山民們的龐大群體。
每當百地群山的生靈仰望天空之時,都能夠看到那些在空中好飛翔的蝶人。
這些蝶人身高不過三尺,小巧玲瓏的宛如精靈,但卻格外機敏。
縱使是兇猛的飛禽,也鮮少能夠捕捉到他們。
除此之外,生靈們偶爾還能夠看到那些已經成年的三眼孩童,也乘著滑翔翼在田間地頭滑行。
這些三眼山民普遍身材魁梧,并且掌握著呼風喚雨的能力。
于是為了將這些三眼山民與普通的山民群體進行區分。
在山民以外的種群和個體中,又形象地將其稱之為“三眼神圣”或“三眼圣魔”。
“神圣”是對他們身份的精準描述。
“圣魔”則是體現在了他們的行事風格上。
有李靜姝和陸懷瑾這兩位前輩打樣,那些已經成年的三眼山民可不是什么乖乖仔。
他們行事雖然規矩,但風格卻異常霸道。
只要膽敢違反天人制定的規矩,或是破壞山民們修建的基礎設施,就算是神明也休想在他們手中討得好處。
最關鍵的是,三眼山民并非個體,而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打了小的來了老的,最后甚至惹來陸懷瑾和李靜姝的干涉,都不是一次兩次了。
李靜姝還好,最起碼她講理。
可陸懷瑾就不一樣了。
殺心極重,手段詭譎,性格邪魅……
這些都是陸懷瑾身上的標簽,亦是外界對她的認知。
云岫是蝶人的一員,同時也是出生在百地群山的眾多移居者之一。
就和所有的蝶人家庭一樣。
云岫的兄弟姐妹也有幾十位之多,而她則是其中最孱弱的那位。
要是換做蝶人還在北冥的時候,云岫根本就活不到今天。
但是在這百地群山,本應死在幼蟲時期的云岫不僅活了下來,甚至還成為了“飛天小學”的學生。
是的,如今的百地群山早就不只有一座“百地義務教育學校”了。
隨著一批批百地學校的學生畢業。
李伯陽也終于有能力推廣,自己心心念念已久的義務教育普及和人才篩選計劃了。
依舊是仿照百地學校的“三等學制”。
十歲以下的孩童接受最基礎的啟蒙教育。
這其中包括了政史地、自然學科、以及最基礎的呼吸法。
只不過,這次接受啟蒙教育的將不再局限于三眼孩童。
百地群山稍微大一點的族群、村子和城鎮,都會建立一所專門的基礎教育學校,用于啟蒙自己的孩子們。
對于那些已經畢業的“三眼圣魔”來說,教育這些孩子們并不算一件難事。
等到孩子們完成了啟蒙教育,他們就會被安排送到更高一級的中等學校。
放眼整個百地群山,這些中等學校的數量都不算多,負責的也不再是從百地學校畢業的“三眼圣魔”了。
那些從云夢澤出來、聽過李伯陽講道的鬼神,將會成為這些中等學校的負責人。
至于李伯陽決定讓這些鬼神們擔任負責人的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中等學校的學生并不只有山民的孩子。
像蝶人、先天神圣、乃至于神明精怪,他們同樣是中等學校招收的對象。
只有鬼神才能夠做到不偏不倚,最大程度上減少歧視現象的發生。
況且中等學校教的已經不是最基礎的修行法了。
其中囊括了占卜、符箓、陣法、煉器、煉丹等相關的進階知識。
現階段只有那些聽過李伯陽講道的鬼神,才有資格教授這些內容。
中等學校的教育期限一般為三年,即十歲到十三歲左右的孩子。
少數特殊個體或種族,則按照對應的心智進行折算。
十四歲以后,所有還想更進一步的孩子都會被集中送往“百地大學”。
這“百地大學”就是從“百地義務教育學校”分割出來的。
地點也從山神水庫改到了云夢澤中的島嶼上。
到了這個階段,孩子們要學習的是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并且修行出對應的法術和神通。
畢竟知識從來不等于能力,這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常識。
在神話時代,將知識轉化成為能力的最顯著表現,就是各種強大的法術和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