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84.四不兩直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循規蹈矩能叫重生嗎?

  十二月不僅是冬月,也是一年到頭盤點成績的豐收月。

  短暫的圣誕結束后,學生也好,社會人也好,越來越多的人回到了緊張刺激的工作學習狀態。

  賀敏也是一樣。

  一大早,她點亮電腦,打開郵箱,瀏覽郵件的同時,接了一通來自某座機的電話。

  泡壺龍井綠茶,連接打印機,再把老板一整天需要處理的內容提前打印出來。

  搞定一切之后,賀敏站起身來,對著鏡面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儀容。

  小西裝,白襯衫,包臀套裙,長發及腰,身姿挺拔,笑容明媚。

  很棒。

  她已經漸漸開始習慣現在的生活。

  在她眼里,周明遠是個極有矛盾感的人。

  年輕,卻又帶著某種超乎年齡的穩重;親切有禮,卻隨時展現出雷厲風行的魄力。

  兩人明明都是法學生,有著一層同門關系,可周明遠從來就沒叫過她一聲學姐。

  表面看似疏遠,可一口一個“周總”的稱呼,反而拉開了一道奇妙的分寸感。

  周總從未令她失望。

  相反,還在日積月累的互相了解中,讓她體驗到前所未有的驚訝與沖擊。

  短短幾個月,她被拉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以前,賀敏以為自己已經算是見過世面的人,可跟在周明遠身邊,才發現過去根本就是井底之蛙。

  每一天都像在推開一道新門,背后是她完全陌生的風景。

  適應這些并不容易。

  周明遠交給她的任務,以及她自覺攬下的職責,堆迭到讓人窒息。

  工作內容之龐雜,幾乎讓她懷疑自己的能力。

  但每當賀敏快要支撐不住時,心底那點倔強,又讓她咬牙挺了下來。

  她的身份,名義上就是招聘軟件上最普通的職位之一。

  行政助理。

  換句話說,就是秘書。

  秘書這個詞,說起來平常,可真正做到位特別難。

  她每天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替周總規劃日程。

  會議、約見、出差、消息,全部都要整理清楚。

  偶爾,她還得連夜修改稿件,補全數據表格。

  忙不過來的時候,賀敏也會拉上剛入職的新人幫忙,但她心里清楚,最終結果必須自己把關。

  因為周明遠的事情,容不得差池。

  事實上,老板很少安安靜靜待在辦公室。

  他要跑的業務線太多,明理法律咨詢,解憂傳媒,還有上上下下的關系,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談完戰略方向后,具體的跟進,就會落到賀敏頭上。

  雖然她并不是完全懂行,但作為助理,她會在每兩周召開的例會上發言,利用那時提出需求,尋求支持。

  眾人拾柴火焰高,公司里的技術大拿們,總能幫她解決不少棘手的事務性問題。

  賀敏逐漸學會了一個道理。

  只要把合適的人推到合適的位置,事情就能順利運轉。

  而她的角色,就是橋梁和潤滑劑。

  可光是這些還不夠。

  隨著周明遠的事務越來越繁雜,她很快養成了一種近乎本能的反應。

  主動負責更多的事情。

  比如,她開始幫老板分擔生活里的瑣碎。

  每天買早餐,安排午餐,甚至細致到研究咖啡里牛奶與糖的比例,揣摩他最喜歡的口感。

  她取快遞,訂餐位,搶票子,訂機票,送衣服去干洗,甚至還要聯絡保潔阿姨定期清掃他在山水華庭的住所。

  第一次進到那所房子時,賀敏愣了片刻。

  她永遠忘不了當時眼前的一切。

  屋子里放著直播電腦,擺著亂七八糟的服裝,還有一些小玩具,甚至有明顯的女性生活痕跡。

  這里不只是單純的住所,還承載著老板生活中不為外人知曉的部分。

  可奇怪的是,周明遠沒有任何避嫌的意思。

  仿佛理所當然地讓她接觸一切,把她完全當成生活秘書來使用。

  除了客氣的“謝謝”,他的表情里看不到特別的感激,反倒是一副順理成章的姿態。

  好像這些付出本就是她分內的工作。

  工作之外,賀敏還要替自家老板安排社會上的應酬。

  晚餐大多不在公司解決,各類高檔餐廳的預訂,都要提前打點。

  每一次,她都得根據對方身份和場合,去篩選合適的地點,考慮隱私環境和檔次。

  隨著時間推移,她漸漸發現,周明遠在會見他人的時候,已經不再避諱她的存在。

  社會編織成一張大網,讓她心中暗暗驚訝。

  原來創業真的不簡單。

  可賀敏懂分寸,從來不多嘴,更不會流露出過多情緒。

  她清楚,什么時候該細心,什么時候要裝作毫不在意。

  幾個月的相處下來,她早就對周明遠心服口服。

  跟在他身邊,雖然累得腳不沾地,但心里卻充滿滿足感。

  她心里一清二楚,秘書不僅僅是跑腿打雜,它更象征著無與倫比的關系。

  這份角色,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資源與特權。

  說到底,隨著賀敏見過越來越大的世界,認知和格局漸漸打開,對循序漸進這四個字,是真的越來越嗤之以鼻。

  誰愿意耗費幾年光陰,從底層一點點往上挪?

  勵志書里那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口號,忽悠不了聰明人。

  倒是朝夕相處的周明遠,仿佛沒有洞察到她的小心思。

  他從沒對她做出過任何升職或加薪的承諾,甚至沒有透露過一絲未來安排。

  但當賀敏開始自告奮勇,為他處理大部分生活開銷時,男人干脆利落地給了她一張銀行卡。

  美其名曰方便。

  然后充值的第一筆,就是小十萬塊現金!

  那一刻,賀敏百感交集。

  這筆錢,遠遠超出了正常生活所需。

  不過是給車加加油,打掃打掃衛生,處理水電網,這些繁瑣又浪費時間的小事情。

  哪里用得了這么多錢?

  她明白,這是一種額外的回報,是對她付出的肯定。

  她糾結過,要不要旁敲側擊問清楚。

  但轉念一想,若是表現得太小家子氣,反而會讓周明遠失望。

  她已經逐漸理解了周明遠這種人的世界觀。

  所以,除了替老板支付各種費用之外,這筆錢,她也卻之不恭的用來購買化妝品、西裝、包包和絲巾。

  她甚至還購買了一套小型美容儀,專門放在辦公室里。

  老板給自己的錢,這筆錢就是要花在刀刃上。

  她需要保持光鮮、體面、時尚,展現出精致有品味的生活方式。

  這些才是周總希望看到的。

  未來,她沒法預測太多,只能繼續努力,把命運交給時間。

  唯一可惜的是,周明遠雖然夸獎過她的容貌,甚至隔三差五還要點評她的身材和穿著品味,甚至一點都不客氣的“建議”過她的絲襪顏色。

  但賀敏從老板的眼睛中,完全看不到什么其他的意思。

有幾次,明明挺有氣氛和挺有機會的,他都沒有進一步的要求  如果有必要.

  但是都沒有。

  咚咚咚。

  想著想著,她走到一間辦公室門口,輕輕敲了敲門。

  “請進。”

  里面傳來應承聲。

  賀敏推開門,走了進去。

  一個戴著黑邊眼鏡,有著棱角分明的五官和健美身軀的男人,正在窗邊的沙發上翻書。

  看見她進來的一瞬間,微微一笑。

  “要來我們這調研社會治理樣本是吧?”

  “四不兩直?”

  周明遠翹著二郎腿,一字一句看著賀敏遞過來的文件夾,笑著說道。

  “說是四不兩直.哪有不打招呼就上門的。”

  “也是。”

  賀敏點了點頭,表示肯定。

  她匯報給周明遠的第一件事,就是來自東湖高新區政法委的電話。

  明理法律咨詢公司成立以來,可以說是風光無限。

  周明遠以殺豬盤案件為引子,借力打力,聯動東湖高新區公安分局又是宣傳又是合作,狠狠在江城這一畝三分地上打出了名氣。

  這段時間,明理公司和分局的“警企共建”模式也在如火如荼的運行著。

  東湖高新區這一片,被分局劃出了不少試點區域。

  明理公司團隊深耕試點區域,不斷完善流程,積累案例。

  周明遠要求派駐的律師們不僅要懂法律,還要懂基層,懂溝通,要學會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講法律,用解決實際問題的態度做服務。

  運行期間,一直有人從中阻撓。

  區里對于是否與一家民營法律咨詢公司進行如此深度的合作,一直都存在不同意見。

  有質疑的聲音,擔心商業化侵蝕公共服務的公正性,擔心律師介入會攪亂傳統的治理模式,也有人對明理公司這家年輕機構的能力和持久性抱有疑慮。

  可事實永遠勝于雄辯。

  周明遠提出的社會治理模式,的的確確幫助東湖高新區化解了不少信訪案子,也解決了一批矛盾糾紛。

  這通區政法委辦公室的電話,就是證明。

  通知他做好準備,政法委李建國書記要親自帶隊,幾小時后到明理公司在東湖路派出所的聯合辦公點進行“四不兩直”的實地調研。

  消息來得突然,賀敏的表情明顯有些緊張。

  周明遠卻一臉無所謂。

  “我們工作實打實做到位了,他怎么調研都沒問題。”

  “放心,我看過數據,不用擔心沒時間準備匯報材料。”

  “告訴咱們的人提前準備一下,可能會有客人旁聽。”

  幾小時后,東湖路派出所一角的“警企共建”辦公室,像往常一樣忙碌。

  明理法律咨詢公司的張曉峰,面前擺著一個法律明白人的桌簽。

  他正在接待一位因為鄰里噪音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的阿姨,和樓上租戶的小伙子。

  調解員沒有坐在桌子后面,而是搬了椅子坐在兩人中間。

  聽著雙方帶著火氣的抱怨,不時插話引導,用通俗的語言解釋相關法律法規關于相鄰權的規定,同時也試圖引導雙方換位思考。

  就在這時,李建國書記帶著政法委、公安分局的幾個人,悄然走進了辦公室。

  他們沒有打擾正在進行中的調解,只是站在門口和窗邊靜靜地觀察。

  與此同時,周明遠第一時間接到了工作人員悄悄發來的信息。

  趕過來時,正看到李書記專注觀察的神情。

  他看到張曉峰如何耐心地平息雙方的情緒,如何巧妙地找到矛盾焦點。

  阿姨主要是覺得對方態度惡劣,小伙子則是抱怨阿姨動不動就報警。

  張曉峰沒有糾結于誰對誰錯,而是提議雙方各退一步,共同商定一個“噪音靜默時段”,并協助他們擬定了一份簡單的書面協議。

  當阿姨和小伙子最終在調解協議上簽字,雖然臉上還帶著些不情愿,但至少愿意嘗試遵守時,李建國書記微微點了點頭。

  他沒有多說什么,只是走過去,和張曉峰握了握手,又看了看辦公室墻上掛著的辦事流程、工作守則以及幾個成功案例的展示。

  “平時都這么忙嗎?”

  李建國問著調解員兼法律明白人。

  “差不多,李書記。主要是些家長里短、小摩擦小糾紛,但處理不好就容易鬧大。”

  張曉峰回答,語氣平和,帶著工作時的疲憊與認真。

  李建國又轉向陪同的派出所所長:“感覺怎么樣?”

  所長笑了笑:“說實話,李書記,剛開始我們也擔心‘秀才遇到兵’,但現在真覺得離不開這些法律明白人了。”

  “他們幫我們解決了不少我們不好處理、也沒那么多精力去深挖的軟性矛盾,讓我們能更專注于打擊犯罪和維護治安。”

  “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李建國聽完,沒再說什么,只是又環視了一圈這個不算寬敞卻井然有序的辦公室,然后對周明遠點了點頭。

  “周總,你們做得不錯。”

  這次,他的語氣里,多了一絲明確的溫度。

  “我們找個地方聊一下吧。”

  幾分鐘后,會議室里靜得能聽見中央空調輕微的送風聲。

  橢圓長桌的一側,是周明遠和明理法律咨詢公司的核心團隊,清一色的深色西裝,坐姿端正,面前攤開著精心準備的匯報材料。

  另一側,是東湖高新區政法委、信訪辦、公安分局的幾位領導,翻閱著厚厚一迭匯報文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