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貪歡。
隔日五更,裴青禾輕手輕腳地起身穿衣下榻。
勞累了一夜的時硯,還在沉睡,不知做了什么美夢,嘴角揚了起來。
裴青禾剛出屋,就遇到了裴燕楊淮。裴燕一邊揉腰,一邊嘟噥著什么。楊淮不好意思笑得太明顯,咧嘴齜牙。
裴青禾假裝什么都沒聽見,笑著招呼裴燕一同去練武場。
裴家村里的練武場,一直不停擴充。原本立在村北的樹木,被砍了一批又一批,現在幾乎到山腳了。
裴家軍的老兵們習以為常。初來乍到的兩千遼西軍漢和五百范陽軍漢們,卻受了不小的震撼。
這練武場,也太大了!
有專練氣力舉石鎖的地方,有各式木質兵器可以對練,有密密麻麻的箭靶。
比他們待慣的軍營大了幾倍不說,更令人驚嘆的,是裴家軍人人精神昂揚。趕了這么多天路,就半點不累嗎?不用修整幾天再操練嗎?!
裴家軍不休息,他們哪有臉歇著?
好在將軍體恤眾人辛苦,宣布今日晨練只跑五里路。一眾軍漢悄然松了口氣。
過去的半年里,他們一直在經受將軍嚴格的操練。如今跑五里路輕輕松松,再沒人掉隊。
跑完后去排隊吃早飯。裴家村的伙房基本都是女子,眾軍漢分著排了十個隊。不時有人伸長脖子偷看。
打飯舀湯的女子們,半點不羞臊,主動打量軍漢們。看到體格健壯相貌英俊的,還會笑一笑。偶爾還有軍漢打飯的時候,能和伙房女子們搭個話。
這也是軍漢們每日最期待的事了。裴家軍里不禁婚嫁,只要男女看對了眼,就可以稟報一聲成親。夫妻兩個一同當兵,白日各自操練晚上一同回屋的不在少數。
死在戰場上的男兵女兵都有。喪了配偶的,為亡夫亡妻守一年,可以再次婚嫁。
打仗打得多了,生死離別都是等閑常事。傷心過了抹了眼淚,繼續挺直胸膛活下去。飯還得吃,仗還要打,日子要繼續過。
每一次戰后,都會迎來一撥成親的高峰。戰場殘酷生死無常,更要珍惜熱愛生活。
短短幾日,就有三個人來稟報將軍要成親的好消息。
其中還有孫成。
在戰場上十分老練的孫成,難得有緊張忸怩的時候。站在孫成身邊的女子,身形窈窕,皮膚白凈,杏眼桃腮,嬌媚貌美。
這個女子叫嬌娘,過往經歷不必細說,進裴家村也有四五年了。一直教導孩童們讀書。裴家軍的軍漢們,私下里給她取了個“賽貂蟬”的綽號。不知是多少軍漢的夢中媳婦。
真沒想到,最后摘了這朵鮮花的,竟是孫成。
裴青禾笑著問道:“你們兩個都想好了?”
孫成略有些局促不好意思。
嬌娘倒是落落大方,笑著應道:“不瞞將軍,我和孫頭目去年就彼此有意。后來匈奴蠻子忽然進犯遼西,將軍率領大軍前去。如今孫頭目平安回來了,我也不想再等下去了。我愿嫁孫頭目。”
說是嫁娶隨意。其實,多是女子招婿。裴家軍里女子地位高,身后有裴將軍撐腰,招婿進門更有底氣。
裴青禾看向孫成。
孫成三十多歲的人了,此時像個情竇初開的毛頭小子,咳嗽一聲說道:“我想娶嬌娘,請將軍應允。”
孫成原本有妻有子。前些年京城動蕩不停打仗,他的妻兒都死在江南起義軍刀下。后來孫成輾轉奔波,直至投奔裴家軍,才算安穩。
孫成是鰥夫,嬌娘也早已死了丈夫,彼此情投意合,裴青禾樂見其成,準了他們成親,還特意備了一份厚禮。
裴家軍里人才濟濟,孫成在其中出類拔萃,憑借著自身的能耐本事,穩穩立足,深得裴青禾信賴器重。
立了婚書,嬌娘收拾行李搬進孫成的屋子,擺兩桌請要好的同僚朋友。軍營里吃燉肉,就算辦了親事。
喜事一樁接著一樁,傷勢已經好的七七八八的孟冰按捺不住了。
孟冰厚著臉去尋冒紅菱:“你什么時候迎我進門?”
冒紅菱咬著嘴唇笑:“你真想好了?走出這一步,以后就是裴家人,不能再回頭了。”
孟冰低聲笑了起來:“我早就想好了。只要你不嫌棄我,我這后半輩子都是你的人。”
冒紅菱笑著要說話,門外忽然一聲異樣聲響。冒紅菱耳朵一動,快步上前開門。
小狗兒一個踉蹌撲進來,冒紅菱伸手揪住小狗兒的耳朵:“你什么時候學會聽墻角了。”
小狗兒誒呦誒呦喊了起來:“疼疼疼!娘,快松手,我耳朵要掉了。”
孟冰笑著說情:“孩子還小,淘氣些也是難免,以后慢慢教就是了。”
冒紅菱平日里溫柔好性子,生氣的時候板起臉,倒有幾分女將軍的威嚴:“他今年七歲了,也該懂事了。別的也就罷了,聽墻角的惡習萬萬要不得。你別管,我今天要給他一個教訓。”
孟冰只得閉嘴。
冒紅菱毫不客氣地扇了小狗兒的屁股一頓。小狗兒被打得嗷嗷叫喚淚水漣漣。
冒紅菱一點都不心軟,沉著臉問:“以后還敢不敢了?”
小狗兒一抽一抽地:“不敢了。”
冒紅菱又問:“我要和孟伯伯成親做夫妻,你愿不愿意?”
小狗兒用袖子擦眼淚:“那我以后能不能喊爹?小望兒他們都有爹,我也想要一個爹。”
冒紅菱好氣又好笑,看一眼孟冰。孟冰心花怒放,立刻笑道:“那從今天起,我就是小狗兒的爹了。以后爹賺的軍餉,都留給小狗兒花用。”
小狗兒被哄得破涕為笑,抓著孟冰的衣袖不撒手。
孟冰一手拉著小狗兒,一手握住冒紅菱的手,眉眼溢滿笑意,一同出現在裴青禾面前。
裴青禾挑眉笑了起來:“孟將軍,你真愿入贅裴氏?”
孟冰干脆利落地應是。
裴青禾看向冒紅菱。冒紅菱面泛紅霞,輕聲說道:“請將軍應允。”
裴青禾笑道:“我早就等著這一天了。”頓了頓又道:“這件事瞞不過去,我來修書一封,稟明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