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二郎差點給李馳翻個白眼。
顯擺啥?
就你會說是吧!
裴青禾眼角余光瞄到呂二郎暗含嫉恨的嘴臉,微微笑了起來:“李馳,你能想到這些,屬實不易。”
“遼西軍原來的軍聲太差了。百姓和軍隊之間,應該和睦共處,彼此相扶相依共存。軍漢手中的長刀,就該去斬殺匈奴蠻子,而不是對著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逞威風。”
“我遲早要回去。遼西城這里,得交到你手中。希望你能做一個愛惜百姓的好將軍,不要辜負我對你的期待!”
李馳心頭熱血翻涌,正色應道:“這幾個月來,將軍處處教導,時時指點,我李馳對將軍佩服得五體投地。以后,我一定延續將軍治軍的辦法,練出一支真正的精兵。”
呂二郎不甘被晾在一旁,高聲接了話茬:“我要跟在將軍身邊,時時向將軍請教。將軍只管將最苦最累的差事交給我,我呂勝絕無二話。”
裴青禾笑了一笑:“好聽的不必多說,我只看你們做什么。城外的田地還沒種完,你們兩人,再辛苦一段時日。”
李馳呂二郎一同拱手領命。
裴青禾敲打調教手下,從不手軟。毫不客氣地將兩人繼續打發出城種田。半個月后,春耕總算結束了。
呂二郎累地睡了兩天,才緩過勁。
李馳稍好一些,也歇了兩天。
裴青禾吩咐伙房給耕田的五營軍漢們加了兩頓肉。軍漢們樂得眉開眼笑,也沒人再叫苦喊累了。
時間一晃,進了三月。
暖融融的春意,融化了冰冷的遼西郡。百姓們日子過的踏實安逸,眉眼間都是笑意。軍營里的軍漢們,也習慣了每日辛苦操練的生活。
最新一次的比武中,李馳這一營力克強敵,進了前五。
呂二郎運氣背,遇上了裴燕。被裴燕揍得找不著北,再次慘敗。
李馳沒有取笑呂二郎,甚至有些不舍:“過幾日,你就要隨將軍回裴家村了。能時時跟著將軍,比我枯守遼西強多了。”
呂二郎被李馳這一吹捧,頓時忘了被痛揍的酸楚,洋洋自得地笑了起來:“等你得了空閑,來裴家村,我一定盡地主之誼,好好招呼你。”
呸!不要臉!你又不是裴家人,盡哪門的地主之誼。
李馳心里腹誹,面上欣然笑應。
呂二郎瞥一眼李馳,笑著說道:“我以后會入贅裴家,做了裴家贅婿,就是裴家人。其實,李家也有好兒郎。你學一學我兄長,厚著臉將李家兒郎送到將軍身邊就是了。”
李馳又不傻,早就打著這個主意了,裝模作樣地謝了一回呂二郎。
三月末,裴青禾領兵啟程的時候,身后多了五個李家少年郎,還有兩千遼西老兵。
這些李家兒郎和一千精銳老兵,是李馳納的投名狀。
該敲打的都敲打了,該調教的,也都調教了。
臨走之際,裴青禾只給李馳留了一句:“守住遼西城。”
李馳深深躬身:“是,人在城在。城亡人亡!”
裴青禾揚了揚嘴角,揮了揮手。裴字旗在風中飛揚,大軍卷起煙塵,踏上歸程。
裴青禾帶走了所有的裴家軍和兩千遼西老兵,留在軍營的,還有三千遼西老兵,加上這半年里招募練出的五千新兵,一共八千人。
這五千新兵,都是裴青禾一手訓練出來的。他們或許經驗不足,上陣打仗還嫩,卻都恪守軍規,操練刻苦,都是好兵苗子。
李馳沒什么不滿。
裴青禾已經手下留情了。換了別人拿下遼西城,第一件事就是該將李家人全部殺了,徹底將李氏血洗出軍營。抹掉李家印記,另外再派一個得力能干的下屬來掌兵。
裴家軍里人才濟濟。不費什么力氣,能代替他李馳的,少說也能挑十個八個出來。
將軍沒有心狠手辣到這個地步。
將軍留下了他,讓他繼續領兵。
將軍給了他信任和尊重。他也得拿出所有的能耐本事來,掌管這八千士兵,鎮守遼西城。
將軍離去的第二天凌晨,五更軍鼓聲如常想起。
李馳利索地起身,先領著軍漢們跑了八里地。然后排隊去吃早飯。伙頭兵們跟著裴家軍的伙房學了半年,如今伙食做得講究多了。雜面饅頭勁道,菜湯里還有零星的肉沫。
上午操練拳腳騎射,下午練兵陣對抗,晚上認字讀兵書。
白日練得再辛苦,也沒人吭聲。到了晚上讀書的時候,就有人不太安分了,低聲建議:“將軍已經走了,我們每晚讀書的規矩也改一改,隔一晚讀一回就是了。”
李馳冷笑一聲:“不如你吃飯也改一改,隔一天吃一頓怎么樣?”
多嘴的軍漢訕訕閉嘴。
眾軍漢很快就發現,將軍走后,軍營不但沒松懈,反而更緊了。
李馳每天瘋狂操練,晚上堅持讀書識字,不時巡查軍營。膽敢擅自出軍營的,統統以逃兵論處。接連吊死了三個之后,軍漢們徹底安分,軍營里有條不紊秩序井然。
提心吊膽的遼西百姓們,在過了小半個月安寧日子后,也悄然松了口氣。
“這個李馳將軍,比以前的李狗賊強了不少。至少肯管束軍營,軍爺們不出來禍害我們百姓了。”
“他就是有賊心,也沒賊膽。裴將軍下過軍令,要是誰敢違抗軍令,裴將軍會親自砍他的狗頭!”
“說的有鼻子有眼的。你親眼瞧見了?”
“我媳婦親舅公的外甥女婿,就在軍營里當兵,還是李馳的親兵。他親口說的,還能有假?”
百姓們這些閑話議論,傳不到李馳耳中。李馳嚴整軍營奮力練兵之余,也開始派兵剿流匪。
幽州境內,燕郡里的山匪早就被裴青禾殺了個精光。廣寧郡也相對安寧。范陽郡里流匪就多了不少,遼西郡流匪數量最多。這幾個月里,有不少流匪悄悄回了家中,拿起鋤頭做回了百姓。也有些四處流竄為惡的。
剿滅流匪,還百姓安寧,也能借著實戰練兵,正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