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166 這一日很重要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逢晴日

  數月前,英娘帶回一些有關赤陽從前在師門中的經歷,少微猜測赤陽曾借閉關之由外出三年,卻不知那三年間他去了何地,見過何人。

  英娘允諾,會在執行雇主任務的過程中,順便幫忙打聽赤陽舊時行蹤,但因時隔多年,此等事無異于大海撈針,讓少微不要抱太多希望。

  此事唯一可供追查的線索便是赤陽有異于常人的外貌,英娘離京后東行,一路以尋親的寡婦形象示人,她出入村頭巷尾,每每與人閑談,便危言聳聽,說自己昨夜遇得白發鬼,險些被其索命——

  這番說辭被反復利用了不下百遍,偶而牽出一點附和聲音,英娘追查分辨之下,每每卻又落空。

  直到有一日,她順著一句恰巧對應上了時間的附和,輾轉找到一處漁村,見到了一名老船夫,那船夫稱,自己多年前曾渡過一位帶著小廝的年輕客人,那客人裹得嚴實,乍看沒什么奇怪,但眼珠卻是灰的。

  英娘又細問一番,她猜測,赤陽或是盡量掩去了形貌,譬如頭發遮起,再將眉毛涂黑,只眼珠終究無法遮掩。

  船夫還說,他起初也有些怕,但那年輕人說話頗有高人風采,還說要去蓬萊仙島尋求仙藥,令他肅然起敬,不敢冒犯質疑。

  那船夫所在,為九江郡。

  英娘已無法再繼續東行打聽,她被仇人追殺,接下來要躲藏一段時日,因此先遞回此信,交由趙且安和他的小家長自行分辨,若覺可信,再使人順著這線索追查就是。

  趙且安看罷,心中沒什么起伏,只是麻木猜想:莫非赤陽當年果真去了什么仙山,尋到了能夠壓制他那怪病的仙藥?——也就是少微先前查到的所謂“金苔仙草”?

  因此藥名中有“仙”之一字,記載中又稱它生于金庭仙山內,猛獸守之,百年難見……如此玄乎,不免叫人聯想到傳聞中的蓬萊仙山。

  心情衰淡的家奴此刻對此已無半點興趣,赤陽已抓到手,就要殺掉祭天,一切將要了結,他曾經的行蹤已不見得多么緊要,但英娘查都查了……

  家奴略作思索,想到一個敷衍了事卻也兩全其美的辦法,把信收起,使喚小魚:“送去髓餅攤子吧。”

  劉岐那小子腦子好使,人也年輕耐用,又掌握不少線索,丟給他分辨無疑是很合算省力的。

  小魚聽命跑腿,家奴干脆往后一躺,就此癱靠臺階上,如此一來便似一灘流淌范圍更大的雞蛋液。

  出神許久,肆意躺靠著的家奴慢慢扭頭,看向左側上方一間屋子,那間屋子最寬敞,卻始終空著,少微在里頭擺了梳頭的鏡子,焚香的小爐,還有她從劉岐的漆器鋪里帶回來的漂亮漆器。

  如同一只貍將許多好東西銜回,只等那天底下最擅長養貍的人有朝一日住進來,嘖嘖夸嘆一句:“布置的真不錯。”

  眼淚忽然糊住了眼,家奴忍住這不熟悉的淚意,因太硌得慌,終于也坐起來,一雙被淚水糊得亂七八糟的眼睛依舊盯著那屋子,啞著聲音說出一句亂七八糟的話:“她若認你,我便將你葬在伯母墓旁。她不認你,那就繼續找你。”

  小魚將那信帛遞到髓餅攤子上時,劉岐剛回到六皇子府。

  不多時,湯嘉從外面趕回,即聞六殿下要見他。

  兇禽總算愿意歸巢休息,叫湯嘉安心些許,只是匆匆召他又為何事?

  劉岐更過衣,喝罷藥,此刻正盤坐案后,整理手中許多尺牘。

  一根根竹片被他放在案上,上面寫滿線索,赤陽,夷明,仙師府,煉清觀,胡生,邪陣……

  湯嘉入內行禮,即見少年對著案上擺著的尺牘不知在想什么,湯嘉嘆口氣,先憂心地詢問傷勢用藥。

  “無大礙。”劉岐簡短答過,問:“先前我讓長史查探有關一名為金苔仙草的用藥,近日各處可有消息入京?”

  湯嘉如今替劉岐打理著一些暗樁消息往來,但他近日忙于城外治災之事——不說其他,六殿下排除萬難才將治災攤子搭起,這功勞豈能叫旁人撿去?

  是以近來湯長史似一只護食母雞,城內城外,撲棱來撲棱去,對府上事務少了細致過問。

  但明里暗里也有幕僚在做事,并非一切停滯,湯嘉此刻道了句“容嘉去問一問”,便行禮告退去。不多時,快步折返,遞上幾則消息。

  金苔仙草既為藥材,少不了要在醫者之間打聽,動用各地暗樁進行此類特定的大量消息篩選,總是事半功倍,此刻劉岐與湯嘉將消息翻看,分辨出了一則稱得上可信的說法。

  有醫治疑難雜癥的老醫者稱,此藥專克白發鬼癥,尋常人服用反倒有害,而白發鬼癥少有,此藥也十分罕見,故而未曾廣為流傳,只在少數古籍見一二記載——

  那醫者言,這金苔仙草之所以罕見,是因它僅生長在銅礦深處,生長緩慢,極難尋見。

  “銅礦深處……”劉岐眼底逐漸恍然。

  是了,她與他提及此事時便說過,有關此物的記載是為:金苔仙草,大如掌,無色無香,生于金庭仙山內,猛獸守之,百年難見,入水數日即現金苔……

  她還說,這記載雖玄乎,想來自有其因由……而今看來,此言亦非虛,所謂金庭仙山,所指竟是銅礦,而山深處,自然少不了野獸,至于入水數日現出金苔,想來便是銅質浮現。

  劉岐下意識道:“如今銅礦豐富之地,不外乎豫章、丹陽……”

  話未說完,外面腳步聲靠近,有下屬遞來一封信帛,卻是來自姜宅。

  劉岐立即展閱。

  信上所言是對赤陽多年前暗中離開師門后的行跡猜測,九江郡……

  “九江郡?”湯嘉思考片刻,輕嘶一聲,道:“自九江往西南,便接近豫章,若往東南,則臨丹陽……距此兩處銅礦豐沛之地均不過數百里!”

  湯嘉不知全貌,但憑借這兩則消息,已足夠他猜測著道:“那赤陽妖道早年遠行,莫非就是去找尋、且果真尋著了那救命的金苔仙草?”

  此問已是事實,因此劉岐未答,而是忽然問:“若長史是他,會如何找尋此藥?”

  湯嘉:“既是救命的藥,自是越快越好,入山找尋,刻不容緩!”

  劉岐:“可此藥難尋,當年他身邊僅有一徒,礦山又非尋常人能夠擅入——”

  湯嘉回過神,略作思索:“那便謊借風水之說,取信礦主,借此尋藥?”

  話答罷,湯嘉驚覺自己日漸陌生,這原非他的君子作風……

  “長史所言此法可用,但不長久。”劉岐語氣逐漸篤定:“他入京多年,此藥卻從未斷絕,勢必有人一直在替他搜羅這銅礦仙草……”

  能做到這件事的,或是銅礦之主,也或許是凌駕于礦主之上的人,與赤陽形成了長期穩固的往來關系。

  若是后者,按說最該是夷明公主,但仔細算一算,當年的煉清觀不過剛建成,彼時夷明公主尚不可能累積出這樣的勢力……

  不是公主,那勢必便有第三人的存在。

  若果真有這第三人,夷明公主死得這樣干脆果決,便像是一種掩蓋。

  胡生是棋子,他僅看得到上方的主人是公主,卻不知公主亦有可能是他人棋子。

  棋子之上仍是棋子,夷明公主待皇帝的恨意并非作假,她赴死固然是為最后的體面,同時卻也可能是為了截斷這一切痕跡,以保全她上面的第三人……

  劉岐腦中快速分析,看著眼前尺牘與消息信件。

  指向明確的痕跡皆被截斷,眼下的新進展,無論是銅礦仙草還是赤陽蹤跡,皆是姜君此前拼力洞察之下的零散線索……正因零散,更可見她不愿放過任何可能的用心程度。

  那他也不能放過這些零散線索下產生的繚亂猜測,否則便辜負了她從不停歇的努力。

  九江郡,銅礦……

  劉岐腦海中閃過各郡國的位置。

  片刻,他不知有了怎樣猜測,倏忽起身,讓身側親衛備車入宮。

  才剛回來,不及歇上片刻,怎么就要出門,還要進宮?湯嘉下意識勸說:“殿下,赤陽罪行已定,其身后牽扯,固要徹查,卻不急于這一日啊!”

  “不,長史,這一日很重要。”劉岐已經從案后行出,只留下一句不清不楚的話。

  劉岐抵達宮門前,正逢太子承率領百官出宮的浩大儀仗。

  旱雩祭祀的舉行地點在專為祈雨而建的靈星臺,皇帝近日龍體抱恙,令太子率領百官主持這場大祭。

  大祭在晚間,一切事宜均已準備妥當,大巫神也已攜巫者自神祠動身,與押送妖道的繡衣衛隊伍一路游行,在百姓的圍觀下,出城往靈星山去。

  劉岐避讓至一側,讓那長長的祭祀隊伍先行。

  “劉岐?他又來做什么?”未央宮中,聽到六皇子入宮的消息,剛服過藥的皇帝皺起眉。

  卻聽此子入宮不是來面圣,而是往太醫署去了,稟話的內侍道:“六殿下說要去見一見那個叫雀兒的。”

  皇帝對這個隨處可見的名字沒有很清晰的印象,內侍及時道:“在那妖道的暗室中,試藥幸存的童女,因妖道之案尚未了結,她便一直在太醫署中醫治著……六殿下說,想再來問一問,興許這孩子身上還有其它線索。”

  皇帝不置可否,只道:“朕讓他回府養傷,他倒好,一字未聽,一刻不停,東竄西跳。”

  郭食隨同太子承出宮祭祀,此刻跪侍在旁的是一名年輕寺人,他輕聲道:“六殿下這也是為了替陛下分憂,這樣盡心盡力,實在難得啊……”

  皇帝轉頭看向這內侍,他若沒記錯的話,此人卻是郭食的義子。

  察覺皇帝視線,這內侍垂著頭,依舊保持著恭謹含笑之態。

  皇帝收回目光,靠在憑幾內,閉上眼養神,卻不禁想,從南山遇刺,查明赤陽的勾當,再到查到煉清觀種種……這一路來,功勞最大的除了太祝,便是這個小子了。

  更有治災時的表現,五月五宮宴射殺刺客時的做派……

  一切種種在腦海中閃過,換來皇帝一聲極輕的、不明的嘆息。

  劉岐已至太醫署,見到了雀兒,卻依舊是昏迷不醒的雀兒。

  在太醫署這二十多日,雀兒起先不時便陷入假死狀態,無法進行任何訊問,幾次臨近鬼門關,都是被蛛女強行拉回,只為完成花貍的囑托。

  直到數日前,雀兒的情況才趨于穩定,不再陷入長時間的假死狀態中,賀平春也特意再來問過她的供詞,她只是平靜地重復敘述自己的經歷,賀平春無所得,也知再問不出更多了。

  雖不再假死,但雀兒虛弱,大多時候依舊昏迷。

  “能否將她喚醒?”劉岐此刻問。

  蛛女應下,替雀兒施針。

  施針過程中,劉岐留意到雀兒眼睫微顫,卻依舊未睜眼。

  蛛女只在心中嘆氣,這個孩子已知自己時日不多,似乎并不愿意再多看這世間,近日的昏迷多數是她自己不肯醒來。

  “雀兒,是我,我們見過。”劉岐試著開口,但榻上蓋被躺著的孩子并無反應。

  片刻,劉岐又道:“待此事了結,我帶你出宮,去見大巫神。”

  雀兒慢慢張開眼睛,她瞳仁漆黑,自昏睡中醒來,全無半分惺忪迷茫,清醒到好似從未睡過。

  這異樣的清醒是試藥遺留,之前許多人斷定,這女童是為赤陽的病癥試藥,如今出了夷明公主的事,又有人認定雀兒所試乃是容顏不老藥。

  犯上邪陣已被尋到,女童試藥總歸已不再重要,沒人再留意這個孩子,但她被花貍救下并續命至今,也算得上是一件零碎的線索痕跡,同那孩童眼眸相對間,劉岐心想,這世間諸事或許自有它的因果。

  既問不出更多,那便在談話中仔細觀察,縱無所獲,至少盡力。

  雀兒坐起來,開始了這場漫長的交談。

  劉岐問她什么,她都答得很快,無任何遲疑思考,劉岐試著誦出一首詩,她只聽一遍便能背下。

  “未試藥前,你的記性也這樣好嗎?”劉岐問。

  雀兒木然地答:“不會,我之前在書院偷聽,夫子讀詩,我記不住許多。”

  劉岐看向她的頭部。

  片刻,劉岐忽然反過來問:“人的頭部若受創,會有哪些癥狀?”

  他看向蛛女。

  這問題突然,蛛女愣了愣,才答:“受傷部位與程度不同,留下的癥狀也不同。”

  “有勞醫者一一說來。”

  蛛女認真作答,劉岐聽到最后,結合入宮前所思,心中慢慢串聯出一個猜測。

  兩個時辰前——

  榮王府,廚屋內,替梁王熬煮補湯的青塢心不在焉地守著爐子。

  這幾日她停下服藥,重新出現在梁王面前,得以在府中四處行走,也從梁王身邊聽到了許多消息。

  昨日聽聞了煉清觀的事,大巫神尋到邪陣,陣中有一具不明女尸……

  她當場落下眼淚。

  她向來怯懦膽小,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偽裝,梁王忙將她哄勸,讓她別怕。

  可她如何能不怕?姜妹妹一心一德只欲尋姜家阿姊,聽聞妹妹一直鎮守在那陣法里,她還有什么猜不到的?那女尸必然就是被妖道所害的姜家長姐了……

  拼盡全力,拋卻性命,最終是這樣結局,少微妹妹是怎樣彷徨難過?

  她真該陪在身旁,可她什么都做不了,就連陪一陪姜妹妹都不能。

  焦急和自責將青塢環繞,一不留意,她的手被滾燙的湯罐燙到。

  燒灼的疼痛讓她的眼淚有了理由往外冒,廚房里的人忙帶她在涼水中浸泡,一個廚子在旁嘖嘖嘆氣:“貴人莫要再哭,叫殿下瞧見,還不知我們廚房里的人如何苛待了貴人您!這煙火燒灼地,豈是貴人日日能來的?”

  青塢有些難堪,舉步往外走,她來到廚房后方,自顧擦著淚,抬手間,左腕上那早就舊了的攀緣結斷裂掉落。

  風吹來,輕飄飄的攀緣結隨風滾了滾,青塢剛要追,只聽有人喊:“祥枝,管事來尋!”

  “就來了!”青塢高聲應下,猶豫一下,卻還是去追那繩結,彎身拾起間,她瞧見一根長長銀絲。

  青塢一同撿起,拿在手中,才發現并非真正銀絲,竟是一根白發,近乎三尺長。

  白發不足為奇,可青塢仔細回憶,卻想不到這梁王府中有哪個人竟有這樣一頭白的徹底的銀發……她身為眼線,雖說十分窩囊,但為湊情報救母,身邊一切細碎事她都會仔細留意。

  梁王府中沒有這樣一個人,那這頭發從何來?

  青塢下意識地看向方才風吹來的方向,一眼望到了不遠處的地窖。

  猶豫一瞬,她走過去,卻見地窖的木門上了鎖……夏日地窖很少啟用,她記得,從前這里似乎是不上鎖的。

  她慢慢蹲下身觀察,在地窖門縫下方處,卻又見一根相同的銀發半藏于灰塵中。

  青塢心中莫名一跳,盯著地窖的門。

  “祥枝,人呢?”

  是管事的聲音!

  祥枝急忙離開地窖門外,慌亂佯裝尋找繩結。

  管事走近,見她手中捏著根斷了的破繩,手也燙傷了,臉上還有淚,不禁嘆氣:“說你什么好……快些上藥去,殿下尋你好一會兒了。”

  青塢點頭,擦干眼淚,隨管事離開的路上,心中卻想,管事等不見她,讓人來尋就是,怎還親自找來這屋后?

  人在多疑時,總是這樣疑神疑鬼,但青塢攥著那兩根銀發,心中卻不免想到有關妖道赤陽的形象……她見過赤陽,正是滿頭銀發如瀑,全無半分雜色。

  可赤陽被關押已久,又不曾來過梁王府,怎么可能呢?

  青塢一時也理不出頭緒,胡思亂想一陣,涂罷燙傷藥膏,她端著補湯來到梁王居院,正見兩名婢女服侍梁王更衣。

  梁王也要去往靈星臺參加大祭,他憐惜祥枝大病初愈,恐她勞累受風,故而不將她攜帶。只是大祭后已晚,少不得要在靈星臺過夜,因此動身前,特讓祥枝來見。

  見祥枝手上燙傷,又捧來補湯,梁王很歡喜。

  “……殿下,祥枝也想去看大巫神除邪祈雨,您能否將祥枝帶上呢?”青塢鼓起勇氣詢問。

  梁王看著她的身體:“可你,病還……”

  “祥枝已大好了!”青塢眼神殷切:“祥枝感激殿下不棄,聽聞大巫神能溝通神鬼,如有機緣,祥枝也想拜一拜真正的神鬼,只求替殿下祈福……”

  她這番話不外乎是表忠心,很淺薄的用意,梁王卻很受用,他拉過祥枝的手,笑呵呵道:“好,本王就……帶你,一道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