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625 蘇沃洛夫陣亡,吳皇拋出文明擴散論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清話事人

第3軍團仰攻丘陵  殺傷震天,明晃晃的刺刀在陽光下閃耀著光澤。

  羅剎軍火炮轟擊速度明顯放緩,沒法子,灰色牲口可以無視惡劣工況,大炮可不行。

  大炮比牲口嬌貴。

  督戰的羅剎男爵急了:

  “炮火不能停啊,繼續啊。”

  “男爵閣下,繼續會炸膛的。”

  “因炸膛死掉的人撫恤金翻倍。聽從我的命令,戰后每人再加5枚金幣。我這就讓人去取水降溫”

  雇主雖然不講科學,但是講經濟學。

中年雇傭兵們人窮志短,咬牙賭命。陣地上方,白霧蒸騰  炸膛了。

  男爵不為所動。

  雇傭兵們一邊向上帝祈禱,一邊拼命潑水給炮筒冷卻。

  吳軍螞蟻一般沖上來。

  羅剎軍開始往下扔炸彈。

  羅剎也有擲彈兵,而且危險系數特別高。

  吳軍炸彈1斤半,羅剎炸彈5斤半。

  吳軍擲彈兵能扔9丈遠,羅剎擲彈兵只能扔3丈,只求殺傷敵人,不怕炸死自己。

  蘇沃洛夫的臉上泛起紅暈。

  他的視線被戰場騰起的大團大團的硝煙遮蔽,遠方戰況模糊不清。

看不清一點也看不清  幾十萬槍炮轟鳴,煙霧可想而知。

  他扭頭囑咐一名副官:

  “找到庫圖佐夫上校,讓他接手后方防御部隊。如果我死了,就讓他臨時接管中亞方面軍,直到女皇任命的新司令官抵達。”

  “找到奧涅金,告訴他從現在開始,哥薩克自由尋找戰機。他可臨機決斷,無需報我。”

  副官敬禮,匆匆離開。

  蘇沃洛夫將軍能成為帝國陸軍的戰神絕非偶然,光是這份胸襟就非貴族可比擬。

  此時,哥薩克騎兵和吳軍輕騎兵的纏斗早就告一段落。

  雙方傷亡都很大。

  草地上躺滿了尸體。

  騎兵集群高速對沖的一瞬間,無數馬鞍空了。

  兀思買捂著胳膊,血流不止,佩劍也不知丟在哪兒了。

  他惡狠狠地盯著4里外的哥薩克。

  軍醫趕來包扎。

  兀思買望著周圍尸體,心中產生了一個悲哀的結論:蒙古騎兵的戰斗力遠不如哥薩克騎兵。

  己方的裝備優勢,也無法完全抵消戰斗力的差距。

  一長纓騎士飛速跑來:

  “林帥有令,輕騎兵軍團與主力匯合,準備總攻。”

  兀思買一把推開軍醫,勉力上馬,帶領殘兵5000騎離開。

  西征軍所有高級將官在戰前都已知曉林帥的安排——等待時機,用藏匿在輜重車內的火箭彈一股腦砸在蘇沃洛夫的腦袋上。

  此時,時機已成熟。

  圍繞丘陵高地,羅剎軍里三層外三層布防。

  從低到高,形成了步兵——炮兵——指揮中樞的分布格局。

  客觀評價,第3軍團的戰斗力只能算中規中矩。司令官韋俊攻了4次都被打退。

  正當他混身冒汗時,傳令兵趕到。

  “撤!林帥有令,500息內,第3軍團后撤2里。”

  “火箭彈馬上覆蓋。”

  “快!”

  韋俊向后瞅了一眼,只看見大團煙霧,啥也看不著。這種情況黑火藥戰爭時代的戰場很正常。

  但今日卻不是。

  有300名吳軍在各處燃燒濕稻草刻意加強了硝煙。

濃重的煙霧掩護之下  火箭彈炮兵們開始組裝最簡易的鐵發射架,一個架子裝20枚火箭彈,引線整齊的露在尾端。

  點火手透過大霧,聽到了那熟悉的哨聲,其間還夾雜著軍官的怒吼:

  “火箭彈,放。”

  火把快速掠過引線。

呲呲呲  20根引線幾乎在同時被點燃。

咻咻咻  一根根火箭彈騰空而起。

  點火手看不見火箭的軌跡,也看不見火箭的落點。

7丈之外  早已待命的裝填手迅速抱著第二批火箭彈沖向發射架,將火箭彈放置于兩根鐵環之間即可。

  簡單,省時。

  霧氣里陡現爆炸的火光。

  殉爆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架子上排列的火箭彈之間間隙很小,存在被尾焰火互相引燃導致殉爆的可能。

  但無所謂了。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科學算個p,事故算個p。

  只要能在短時間內傾泄出足夠多的火箭彈,那就是勝利。

  為了搶進度、方便運輸,伊犁重工甚至省略了火箭彈的尾翼,一切的一切只為了此刻的彈如雨下。

  第3軍團后撤士兵此刻集體抱頭鼠竄,司令官韋俊跑的帽子都丟了。

  頭頂是咻咻咻的火箭彈。

  周圍是落地炸響的火箭彈。

  誤傷?

  顯然是不被認可的。

  今日全場只有英勇戰死之人,沒有被友軍誤傷之窩囊兵。

  丘陵高地!

  炸點四面開花,炮陣地殉爆,馬車殉爆,數不清的灰色牲口抱頭鼠竄。

  蘇沃洛夫站在軍旗之下,整個人好似花崗巖一般安靜。

  完了。

  不止中亞方面軍完了。

200多年的努力,若干代君王的努力,今日全部化為灰燼。帝國將永遠失去西伯利亞  “司令官,您快撤吧。”

  蘇沃洛夫背著手,臉色平靜:

  “當話劇落幕的時候,演員必須站在舞臺上面。”

  “作為方面軍總司令,我現在下達最后一道軍令,指揮部準將以下所有人立即離開高地。將來和吳軍鏖戰需要你們活下去。”

  眾軍官敬禮,后撤。

  蘇沃洛夫嘴里都是血腥味。

  他很平靜的望著四面八方騰起的炸點和無數狼奔豕突的灰色牲口,拔出御賜佩劍,默默擦拭。

  下一秒。

  連續多發火箭彈墜下。

劇烈的爆炸中,山頭再無一人站立,軍旗折斷  9000顆火箭彈,在煙霧中施放完畢。

  不需要瞄準,不需要視線,概率覆蓋罷了。

半刻鐘后  籠罩戰場的厚重煙霧終被寒風吹散,望著一片狼藉無人站立的山頭,數萬吳軍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

  林淮生拔出佩劍:

“第2軍團和甲士留守,看護大炮和輜重。輕騎兵軍團隨同步兵前進,追殺時盡量不要分散,時刻小心哥薩克  “所有人全部拿起武器,追殺羅剎軍!”

  一刻鐘后,

  吳軍沖上山頭,找到了蘇沃洛夫和一群將軍的尸體。

  奧涅金沒有掩護潰敗的友軍。

  他率領殘部12000騎遠遁逃去了秋明。

  在剛才的交戰過程中,他看出了吳軍騎兵素質不如麾下哥薩克,大規模作戰時,吳軍騎兵占不到便宜。

  但是,奈何他們的武器太好。

  小規模纏斗,吳軍騎士人手兩桿雷銃,噴子一響,己方要么人傷要么馬傷。

  女皇可不會為哥薩克配備這么好的武器。

  決戰輸了,蘇沃洛夫擔負全責,奧涅金可不是楊家將。

  當確定殘余的哥薩克騎兵徹底退出戰斗后。

  吳軍輕騎兵散開追殺40余里,刀卷刃,槍戳彎,騎兵們重復機械砍殺,疲憊到抬不起胳膊。

  兩大帝國的決戰,以吳軍大勝收尾。

  吳軍戰死15000余人,重傷7000余人,輕傷無算。殺傷羅剎軍18萬,俘虜15萬,擊斃蘇沃洛夫以下將官13人。

  戰后統計,

  傷亡最為慘重的是第2軍團和輕騎兵軍團,其次是甲士集群。

  第4日。

  林淮生才下令收攏兵力,休整1日后沿著額爾齊斯河北進。

  目標秋明!

  西清作為帝國的附庸,也配合主子展開了軍事掃蕩。

  里海之畔,狼煙四起。

  清軍先驅趕哈薩克牧民去填羅剎人的棱堡,然后驅趕羅剎俘虜去填下一個棱堡。

滾雪球  越打越有滋味。

  當然,

  永琰在蕭妃的建議下給吳軍送去了3000頭羊,1000頭牛,2000匹戰馬,和1個孩子。

  忠!誠!

  也許是大草原的遼闊讓永琰忘記了昔日的仇恨。

  他發現出國了也挺好。

  如今大爹和大爹開戰。

  小弟和小弟開戰。

  曾經的羅剎中亞三小弟:哈薩克汗國已經亡了,接下來就是慢慢蠶食希瓦汗國和哈拉汗國。

  當蘇沃洛夫戰死,中亞方面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傳開之后。

  巴什基里亞部落立馬反了。

  巴什基里亞人被壓抑的太久,豎起反旗后,就如同蝗蟲一般,伏爾加河東岸擁有大片土地的地主們紛紛被殺,財產被奪。

  情報署“每戶給30畝地、3個農奴、3個日耳曼女人”的承諾,輕松實現了。

  巴什基里亞人起義,就像是多米諾骨牌倒下了一張。

  連鎖反應無法遏制。

  韃靼人、楚瓦什人,馬里人,卡爾梅克人紛紛跟上,整個伏爾加河流域亂成了一鍋粥。

  無數蠻族部落一邊派人聯系吳軍表忠誠,一邊匆忙起兵撕咬昔日強大而殘暴的羅剎主子。

  天下,苦羅剎久矣。

  林淮生指揮大軍搶在冬季來臨之前攻占了秋明。

  在開戰之前,哥薩克騎兵棄城逃跑。

  首領奧涅金是英明的。

  因為攻打秋明的吳軍利用蒸汽船航運優勢,一次性發射了5000顆火箭,將秋明夷為平地。

  大火燃燒了2天2夜。

  大量的木制房屋,無法救火。

  戰爭往往就是這樣,當一種先進戰術或者一種新式武器突然問世就能一直壓制敵軍,直到反制手段出現。

  例如馬克沁,例如閃電戰、例如無人機。

  一招鮮吃遍天。

  好用,就一直用。

當秋明地區的第一場降雪來臨時  林淮生果斷下令撤軍,大批吳軍乘坐由蒸汽船牽引的船隊回到額爾齊斯河上游,然后步行回到伊犁過冬。

  士兵用水泥在秋明遺址附近修了一座面積僅有5畝地的棱堡。

  500精銳駐守其中。

  吳軍蒸汽船冒著大雪在未曾全部封凍的額爾齊斯河上來回穿梭,將大批武器彈藥、糧食衣被、燃料藥品運輸到秋明。

  待明年春暖花開之后,再行擴建。

  想來,

  慘敗的羅剎軍隊是無力在嚴寒的冬季攻下這座水泥堡壘的。

  臘月里,西線捷報傳到蘇州府。

  李郁仰天大笑,帝國大業又前進了一步,漫長的西伯利亞運輸線首尾皆被掐斷,剩余據點被自己拔除只是時間問題。

  戰爭已無懸念。

  將來,吳國羈縻西伯利亞會比南洋模式還粗糙。

  李郁打算,除在極少數重要樞紐據點駐扎極少量正規軍之外,偌大的西伯利亞全部交給正在招募的民間探險隊。

  武裝探險隊將代替帝國在這片冰封荒原上行使一切權利。

  除了皮毛和黃金,帝國對西伯利亞沒有要求,也不會投入一分錢。

  除夕,吳皇在重臣云集的酒宴上公開喊出了明年的工作重點:

  跑馬圈地。

  擴大貿易。

  早在去年夏天,吳國第一批移民前往南亞次大陸據點、北美西海岸據點的海船就已出發。

  今年春天,又派遣了第二批海船。

  帝國根據《蘇州條約》所取得的海外殖民據點,加上現有殖民地、保護國,將構成一張遍布全球的財富航運網絡。

  吳國處于這張網絡的中心。

  最主要還是缺船。

  考慮到吳廷公派匠人從撒克遜人那學到了500噸以下全套造船技術,所以缺船本質,是缺優質木材。

  對應策略也簡單,到南洋去砍樹。

  自從簽署了保護國條約后,吳廷年年催債,中南半島的各國君主拿什么還?

  答案是:礦產、森林。

  各國君主無需自己掏一錠銀子,只需將境內的巨木、礦產抵給吳國。

  吳廷再把這些資源折價,抵給巨商。

  巨商們玩命開采,他們壓根不想付工錢,全用的奴工。

  擔心奴工造反,又從國內重金雇傭采礦的管理人員和武裝保安隊。

  不少吳軍輕度傷殘退役士兵海外再就業,搖身一變成了南洋的保安隊長,拿不錯的年薪。

  在這么一個經濟鏈條里,帝國贏,商人贏,退役士兵也贏。

  三贏。

  吳廷把南洋地區,分為兩種類型。

  一,殖民地。范圍是各大島嶼。

  二,半殖民地。范圍是中南半島諸國。

  南洋地區的大型島嶼,尚處于原始奴隸社會。島上幾乎沒有由土著建立的統一政權,多是部落制,有領地意識,無族群意識。

  中南半島各國,進入了封建社會,具備基礎文明。

  這也符合文明擴散論——文明,一定從高地向四周低低逐步擴散。

  這個世上沒有不擴散的文明。

  所以,

  周圍的被輻射低地,會和高地逐漸縮小文明差距。

  最終,他們還會向高地發起挑戰,甚至有可能成功。

  大唐末期的亂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李郁認為:

  文明擴散的趨勢無可阻擋,技術的絕對保密期不會超過20年。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高級文明內植入一些東西。就像是巧克力,人吃了幸福,狗吃了會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