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619 雅克薩烽煙先起~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清話事人

  隨機推薦:

  伊犁直隸府。

  林淮生親自巡視了伊犁棉紡廠、伊犁鋼鐵廠、以及木材廠、磚瓦廠、瓷器廠、造紙廠、食品廠、還有牧場。

  不親眼看一遍,他不放心。

  打仗打的是后勤。

  此地距離內地數千里,一旦物資有缺就是致命傷。

  在巡視鋼鐵廠時,他詢問了一個關鍵問題:

  “煤礦和鐵礦石來自何處?”

  廠長連忙介紹:

  “稟大臣,煤和鐵皆來自伊犁本地。”

  林淮生詫異:

  “小小伊犁,居然同時擁有煤礦和鐵礦?”

  “稟大臣,此乃上天護佑我吳國。伊犁鐵礦品味相當高,比馬鞍山露天鐵礦高多了。”廠長是從馬鞍山重工第一鍛造車間主任轉職而來。

  “好,好。”

  巡視完畢,林淮生大為放心。

  陛下說的沒錯,伊犁是塊寶地。

  農業環境優越,工業原料充足,且無自然災害。以伊犁為基地,西征軍后勤不是問題。

  不過,眼下也不全是好消息。

  衛生署派駐官員求見林淮生,他對地區的衛生情況表示了極大的擔憂。

  “林帥,各地患病之人數不勝數,醫生和藥物長期捉襟見肘。下官查過地方志,這里每隔三五年瘟神就要來一次,人畜死亡無數,觸目驚心。”

  林淮生猛然抬頭,眼神冰冷。

  盯著匯報之人:

  “需要怎么做?”

  “下官建議組織一次徹底的全面的衛生大掃蕩。”

  “需要多少時間?多少銀子?多少人力?”

  “最少80萬兩,4個月時間,3000夫役,還需幾百兵壓陣。”

  林淮生點頭。

  吩咐一旁的參謀:

  “3天之內,滿足他的所有要求。”

  又盯著衛生署官員:

  “半年內給我一個沒有隱患的伊犁基地。做的好,本官親自上書給你請功,做的不好,軍法從事。”

  “是。”

  1784年末。

  伊犁直隸府忙的雞飛狗跳。

  官府出面組織——清理垃圾,挖設廁所,焚燒病死牲畜尸體,建公共浴池。

  宣傳文告貼在城內。

  眾人議論紛紛。

  一聽識字之人,正大聲朗讀:

  文告內容直白,文盲也聽得懂。

  伊犁的新移民多數是文盲,識得幾百字就能混個像樣差事,秀才就是文曲星一般的存在。

  帝國的教育衛生事業長期滯后,可見一斑。

  但吳皇也無奈。

  經費有限,只能花在立竿見影的領域。

  沒辦法,自己壽命有限啊。不在有生之年搞出點輝煌實在的功績,難道打好基礎留給兒子嗎?

  人人贊頌漢武帝,贊頌文帝的又有幾人?人人銘記秦始皇,幾人記得孝公?

李郁坦然承認自己是有私的  若沒有一絲私心,當皇帝做甚?

  念完,眾人面面相覷。

  官府來真的了?

  文告內容:

  第一段衛生科普,第二段闡明官府措施,第三段是威脅警告。

  伊犁直隸府被劃分為500處格子,衛生隊分格做事。入戶檢查,督促百姓清理垃圾,集中焚燒掩埋。

  每家都必須挖出符合要求的旱廁,道路和城鎮必須挖公共旱廁。

  各鎮都要建起公共浴池。第一次去免費,后面一月必須去一次。

  填埋居住區域附近的水洼。

  隨地大小便,鞭笞10下,罰款50文。

  隨地吐痰,罰款10文。

  不洗澡,罰款10文。

  不按規定掩埋病死牲畜者,全家流放回原籍。

  有移民阻撓衛生隊,隨即被士兵鎮壓。

  吳廷做事夙來是冷酷無情的。

  3個軍駐扎在伊犁,天王老子下凡也掀不起浪花。

  半年后,

  “衛生大掃蕩”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代價是擊斃132人,罰款3萬人次,流放520人次。

  被流放之人痛哭流涕,死也不愿放棄剛開始的新生活回那陌生老家。

  士兵們冷漠的擊斃了部分人,其余人膽寒動身。

  陛下曾說過:

  我們的文化,壞就壞在該嚴厲時不嚴厲,該通融時不通融。

  涉原則時,心軟。

  宜寬容時,心硬。

  負責此次衛生行動的官員顯然深諳陛下教誨,時常告誡衛生隊:心軟不得。

  殺雞儆猴,效果斐然。

  短短數月,伊犁直隸府煥然一新。

  林淮生帶著衛兵便裝走訪了多處,對所見之情況很滿意。隨即實踐承諾,給該員上書請功。

  衛生措施基本落實到位。

  除了洗澡,這個不好檢查,只能睜只眼閉著眼。待手頭寬裕了,大家就愿意花錢洗熱水澡了。

  誰不喜歡享受,只不過是條件不允許罷了。

  古羅馬把公共浴池作為少數公民的福利。

  2000年后,熱水澡依舊只屬于少數人。

  今年,伊犁鋼鐵廠和軍工廠合并升格為帝國的四大重工之一,才被批準修建了澡堂和學校。

為了適應形勢需要  去年,李郁下旨昭告天下,除京畿、邊疆、樞紐城市以及后勤重倉之外,各地不再修繕城池。

  經費要花在刀刃上,與其修城,不如修路。

  先修省際道路,再修州縣道路。

  水泥產量永遠不嫌多。

  鋼鐵產量永遠不嫌多。

  吳皇的“大包大攬”令所有商人振奮。

  既然朝廷兜底,那還怕個什么?擴張!投資!

  許多商人開始跨行經營,在各省投資民營水泥廠和民營鋼鐵廠。

  產品出廠就是銀子。

  朝廷兜底收購。

  水泥拿去修路,鋼鐵拿去架橋。

  吳廷審時度勢,開啟了一輪基建狂潮。

  下一年度,

  江北省治黃工程撥款600萬兩,各省42處水利工程撥款450萬兩,省際水泥道路網撥款330萬兩。

  特殊的是,這些工程全部以外包形式丟給了民間商人。

  總包攬活,再找分包。

  朝廷只限定工期、時間、質量,以及最低工錢。其余一概不問,撒手不管。

  吳廷重臣紛紛感慨,越來越看不懂陛下了。

  有人勸諫陛下,商人貪得無厭,必定會想辦法多掙錢。

  陛下從善如流:

  “愛卿所言極是,增加一項招標,在松江府修一所條件好點的監獄。”

  消息傳出,帝國嘩然。

  財政大臣胡雪余感慨:

  “帝國進入了史無前例的高速發展期,金錢海嘯一般入庫,海嘯一般出庫。鋼鐵和煤炭產量每年翻番,中產數量快速增加,世面物價逐年下跌,唯獨人工價格逐漸攀升。”

  江南地區的人工價格漲勢最快。

  不過,

  大部分商人還是選擇將廠址開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

  其余地區只考慮大型采礦業、大型冶金業,或者是一些小型加工廠。

  李郁對此一點都不意外。

  工業的蓬勃發展是基于很多因素的。

  農業發達、水運發達、人口素質、發展環境。

  長三角和珠三角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是其他地區拍馬也趕不上的。

  產業集中,有利有弊。

  利處是,收稅成本很低、產業鏈成型、工廠成本降低、方便技術升級、中樞強勢。

  弊處是,極度不均衡。

  思考再三,李郁決定伸出一雙有形的大手。

  因地制宜在其他地區開設龍頭工廠,拉動上下游。

  工業部相繼投資落地了直屬的唐山鋼鐵廠、開灤煤礦、徐州煤礦、棗莊煤礦、吐魯番棉紡廠。

  此外,

  財政部在山東招遠、西域葉爾羌分別開設直屬金礦。

  皇家資產管理公司開設和田玉礦。

  一張張數額龐大的賬冊看的財政大臣胡雪余心驚膽戰。他很害怕這種持續花錢超支的模式,但勸諫無效。

  陛下依舊不停的從商人那借款,然后迅速花出去。

  胡雪余哀嘆一聲,開始認真琢磨開拓財源——紙鈔。

  推廣紙鈔的意義,他已經看明白了。

  但是推廣紙鈔在國內的步伐必須穩,不允許一點點的信任危機。

  境外推行?

  胡雪余的這個想法得到了李郁的大力支持,當前和吳國做生意的外國商人確有持有“吳元”紙鈔的現實需求。

  銀錠和紙鈔的重量體積不可同日而語,騰出來的空間可以裝載其他貨物謀利。

  而且紙鈔隱蔽、安全。

  銀錠容易被搶。

  境外推廣紙鈔,前提是讓外國人先擁有吳元,辦法是——通過駐歐的賈笑真將大批紙鈔花出去,以官方身份為承諾。

  之前:

  大西洋貿易公司的商船攜帶大量銀錠或者貨物,抵達廣州,換成茶絲瓷,運回歐陸銷售。

  以后:

  大西洋貿易公司的商船可以攜帶更多的貨物和一口袋吳元,抵達廣州。

  同樣一次來回,外商的利潤明顯增加了。

  紙鈔信用證。

  一旦推廣,外商將很難拒絕這么好的東西。

  中亞地區。

  兩大帝國重兵集結,厲兵秣馬,尚未開展,態度頗為謹慎。

  而在數千公里以外,兩國的戰爭已經爆發。

  吳國北方艦隊一支小型分艦隊從母港旅順港出發,一路北上,途經庫頁島。

  艦隊開炮擊毀多處沿岸土著村寨后,派遣150名步兵攜帶3門大炮登陸,建起了一座堅固的小型棱堡。

  從此,庫頁島所有土著每年必須繳納2張貂皮,否則將受到武力討伐。

  艦隊繼續北上。

  廟屯,是黑龍江的入海口。

帆船從此逆流上溯,理論上劃槳可抵達璦琿城乃至雅克薩城、尼布楚城,但費時費力。蒸汽船嶄露頭角  璦琿城。

  鞭炮聲中,6艘嶄新的蒸汽戰艦試航歸來。其中有4艘炮艦,2艘運輸艦。

  次日,

  第6軍團2000人,八旗仆從軍2000人從璦琿城開拔,沿著黑龍江上溯。

  水陸并進。

  沒有步兵,都是龍騎兵和輕騎兵。

  距離雅克薩城150里外和哥薩克騎兵遭遇。吳軍搶先開槍,一名哥薩克騎兵中彈墜馬,其余逃遁。

  戰爭,正式打響。

  黑龍江將軍代良對于此戰役又激動又擔憂。

  為主子忠心打一仗,才能獲得更多信任。

  但是羅剎人真不好打,雙方拉鋸戰一百年了,駐防八旗深有感觸。

  如今的雅克薩城是一座土木結構的雙層棱堡。守軍2000人,小型戰艦6艘,其余船只9艘。

  各類火炮23門,城防槍10架。

  這樣的兵力在遠東地區堪稱豪華。

  哥薩克們征服西伯利亞的陣容很少超過500人。他們殘忍嗜血,戰術靈活,號稱沙皇的獵犬。

  城防司令,40多歲的中校阿廖沙很自信。

  他認為遠東人不會打仗,尤其不擅長攻堅。否則的話,就不會有康熙年間的那場談判。

  瞭望敵情。

  他猛然皺起了眉頭,臉色陰沉咒罵道:

  “該死的撒克遜佬。”

  沒錯,他認為是撒克遜人訓練出了眼前的西式吳軍。

  城墻上,

  身穿皮袍,肩扛燧發槍,腰插短刀,腳下立著利斧的哥薩克們也對著城外議論紛紛。

  “中校,我們應當堵住城門。”

  “去吧。”

  一群哥薩克搬來石頭堵住木門,城外吳軍的大炮不少,不得不防。

  城外,

  司令官趙二虎也在透過千里鏡反復打量這座著名的邊城。

  一旁的黑龍江將軍代良低聲道:

  “末將請戰。”

  “莫急,一會有你出場的機會,回去準備吧。”

  “是。”

  午后,

  黑龍江面騰起數根黑煙柱。

  阿廖沙汗毛豎起:

  “該死,那是什么?”

  逆流而上的蒸汽炮艦氣勢洶洶,4艘一字排開,沖了過來。

  閉塞的消息,漫長的補給線,圣彼得堡來不及將吳軍的情報告知遠東駐軍。

  黑龍江騰起水柱。

  雙方戰艦展開炮擊,戰斗瞬間激烈。

  陸地上,所有人屏氣凝神盯著水戰。

  一艘羅剎戰艦中彈,斷裂成兩截,迅速沉入江水。

  代良瞬間腦子發懵,這得多大口徑的炮彈效果才能如此炸裂?

  阿廖沙也一樣發懵,雖說是己方的戰艦不怎么專業,但也不至于這么脆弱吧?

僅僅一刻鐘后  羅剎戰艦沉沒2艘,擱淺1艘。

  卡隆炮立大功。

  近距離命中敵艦,一發即沉沒。

  剩下3羅剎戰艦見打不過,干脆調頭逃竄,然而逆水行舟豈是那么容易的?脆弱的尾舵本就是阿克琉斯之踵。

  它們很快被追上,被擊沉。

  4艘蒸汽炮艦掉頭碾壓江水里掙扎的敵方水手。

  江面泛起紅色漣漪。

  陸上,

  吳軍齊刷刷高呼“萬勝”,仆從軍也跟著歡呼,氣勢如虹。

  趙二虎,刷,抽出佩劍。

  “進攻!”

  半刻鐘后,炮聲響起,各種陸地火炮和艦載炮一起猛轟雅克薩城。

  硝煙彌漫。

  這是近百年之后,雅克薩再次燃起烽煙。

  與康熙年間的那場圍攻戰相比,雙方的兵力更多,使用的大炮更多,棱堡也更堅固。

  炮戰!

  吳軍優勢巨大。

  即使不算艦載炮,陸上火炮數量優勢也是巨大的。

  40門對23門。

  口徑也明顯占優。

  尤其其中兩門12磅加農炮,遠距離壓制效果很好。

  但是,炮擊2刻鐘后。

  炮兵指揮官眼神陰沉,命中率太低,炮擊效果太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