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604 吳皇上廬山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清話事人

  隨機推薦:

  涼州府。

  不戰而降。

  知府是中原漢人,很識時務。

  他見過了永琰西狩途經時惶惶如喪家之犬,心里也知道,百年之后,史書對這位末代皇帝不會有一丁點的好評價。

  知府是儒生,儒生都明白一個道理:

  史書可以不看你的功績,但一定要看到你的態度。

  態度,很重要。

  一敗涂地的時候,若是你肯縱身跳下黃河,可以減輕許多的罪孽。

  第8軍團司令官李小五放過了涼州知府,允許他只身辭官回鄉。

  陛下早有交待,甘省先有王亶望,后有王廷贊發揚光大。

  全爛了。

  無需抱有任何希望。

  頑抗之地方官誅殺全家。

  主動投降之地方官,加以甄別,流放一半,釋放一半。

  充公的銀子,拿去搞移民安置。

  此外,西北地區的豪強一個不留借著鎮壓西涼國的余威,把潛在反抗分子一口氣殺光。

  做盡不文明的事,才能迎來文明的曙光。

  大隊人馬離開涼州府繼續向西,途中偶遇兩次馬匪,輕松包圍殲滅了之。

  祁連山下,馬營大草灘。

  一望無垠,水草豐茂,令人震撼。

  這里是上天賜予帝國的最佳馬場——山丹軍馬場。

  綽號“塞外小江南”。

  若是沒有此地的軍馬,一千多年前的霍去病就無法遠驅匈奴,大唐就沒法成就不世霸業。

  鼎盛時期,該地存馬超10萬匹。

  兀思買既為公,也為私,低聲道:

  “小侯爺,我們得盡快恢復馬場。”

  “兀兄說的是,我們聯手上書請朝廷撥銀重建軍馬場山丹軍馬場不能歸屬地方,陸軍部要直轄。”

  李小五執筆,兀思買附署。

  當然,

  在朝廷正式派出馬場官吏之外,他們也沒忘了先尋回部分失馬。

  根據供述,

  一部分戰馬被永琰西狩之征走了,數目不詳,至少有1萬匹。

  西涼國搶走了部分。

  周邊活動的馬匪搶走了部分。

  北邊草原的牧民拐走了部分。

  當然,

  馬場的這幫人不會承認自己倒賣。

  總之,如今的存馬,公母良篤都算上不過區區5000匹。

  在山丹軍馬場滯留的這段時間,做了兩件事。

  第一,

  留下1個步兵連、1個騎兵連,就地修筑簡易堡壘,護衛馬場。

  第二,

  從投奔的蒙古人里挑揀合適的兵員。

  數百名額濟納土爾扈特人,前來投奔新主子。

  輕騎兵軍團當中,原本就有不少在江西戰場俘虜的土爾扈特俘虜,具備了互信。

  軍醫出面,檢查了所有人。

  將患梅毒之人剔除,其余照單全收。

  甘肅之大,令所有士兵感慨不已。

  每日行軍,大漠無邊無際。

  除了荒涼還是荒涼。

  兀思買天天吟誦: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感動的熱淚盈眶,

  打仗的次數倒不多,零星的戰斗而已。

  除了狂熱的西涼國擁護者,西北各地少有斗志,或主動開城投降,或一觸即潰。

  這還得感謝永琰。

  是他親手擊碎了西北忠臣的心,打破了西北對大清的幻想。

  他麾下的西狩軍隊,走了8000里,搶了8000里。主打一個既沒把西北當領土,也沒把西北百姓們當子民。

  針對豪強,有組織的殺戮。

  所以,

  在吳軍抵達之前,從寧夏府到伊犁地區的豪強至少4成灰飛煙滅。

  永琰的本意是壞的,但無奈執行好了。

  陜甘青3省,剔除西涼國,其余人都能接受吳廷。

  農歷6月。

  西征軍在哈密停下了腳步,避暑、休整。

  后勤補給路線過于漫長,從西安到這里足足2500里。

  陸軍大臣林淮生匆匆趕到哈密,還帶來了從漠南草原各部強征的4000匹戰馬以及一批江南運來的軍火。

  根據陛下旨意:

  他的嫡系軍團第1軍團因戰損太大,暫時退出西征軍序列,負責清剿蘭州周邊殘余勢力,之后至西安補充兵員。

  陛下旨意:

  西域省過于廣袤,步兵難行,且后勤壓力太大。

  西征軍走精兵路線,全員騎兵。

  從第8軍團、第3軍團抽調2000精銳老兵改騎馬步兵,輕騎兵軍團抽調5000精銳。

  抓緊這段時間熟悉馬匹、裝備,待天氣涼爽之后再出征。

  第8軍團和第3軍團其余兵力撤離哈密。

  東歸,進駐河西走廊。

  一方面,震懾北方草原各部。

  另一方面,監督移民。

  帝國要向西移民,河西走廊是必經之路。

  吳廷的移民告示貼的到處都是。

  “陜、甘、青、晉四省,無地少地百姓,凡愿移民者,皆可得耕地50畝。”

  “移民目的地有三個選擇,南洋、黑龍江、伊犁河谷。

  “百姓可自由選擇,移民路途花費,由官府承擔。”

  “若拒絕移民,則需足額繳納皇糧。少一斤,全家戴枷流放。”

  “竊居蘭州的西涼叛逆20萬人已全部梟首。若有后例,王法不饒。西北百姓,凡揭發藏匿于民間的西涼叛逆1人,賞銀5兩。”

  先大棒,后胡蘿卜。

  一如既往的風格!

  吳廷內部私下議論,陛下有心病。

  形勢所逼,各地自愿移民之人的數目迅速攀升,登記名單爆滿。

  山西人首選去黑龍江。

  甘肅人首選去伊犁河谷。

  青海人首選去南洋。

  除了距離因素之外,是缺什么就期待什么。

  甘肅缺水,所以對水草豐茂的伊犁河谷充滿期待。

  青海苦寒,所以對溫暖的南洋充滿期待。

  陛下一紙詔令,

  移民工作小組從東北奔赴西北,照方抓藥,輕車熟路。

  前方打仗,后方移民。

  主打一個絕不浪費時間,絕對的自信。

  炎炎夏季。

  江西廬山,一座嶄新的避暑行宮。

  行宮分兩塊。

  隨駕的文武官員和皇室成員分開居住。

  總得來說,

  吳國皇室建筑的風格是簡約兼大氣。

  有現代風格,有宋式審美,有江南底色。

  廬山的夏天涼爽,廬山的風景優美,廬山腳下就是長江。

  從蘇州府坐船,可以直達廬山,這很重要,省去了陸路奔波之苦。

  這是浙江莫干山落選皇室避暑圣地的重要因素。

  蘇州的夏季太熱,所以以后每年李郁都會帶著烏泱泱的皇室成員來廬山小住數月。

  廬山腳下在大興土木,隨駕而來的半個近衛軍團需要駐地。

  許多的設施都要完善。

  碼頭、道路、農場、畜牧場、獵場、郵政點、驛站、通信點、醫院都要跟上。

  廬山行宮,將成為帝國的第二皇宮。

  預計總花費不低于500萬兩白銀。

  “恭迎陛下。”

  “雷署長起來,隨寡人參觀你的杰作。”

  “是。”

  雷家望,江西永修“樣式雷”府傳人,為皇家修建園子乃是數代的家學。

  站在行宮最高處的瞭望樓,360度無死角眺望長江。

  李郁甚是滿意。

  “不錯,雷署長的設計頗合寡人心意。該賞你些什么呢?”

  “陛下從燕京將臣雷氏族人帶回,已是對臣最大的褒獎,臣知足了。”

  李郁笑笑。

  雷氏家族為清廷服務了數代人,從頤和園到圓明園,皆有雷家手筆。

  不過,匠人只是工具。

沒必要苛責什么  “雷署長,告訴你的族人不必有心理負擔,多鉆研實用建筑、多鉆研玻璃技術。”

  “臣謹記。”

  臣子謙虛是臣子的本分,但君王不能因為臣子謙虛就真的當真了。

  李郁賞賜雷家望團隊5000枚銀幣。

  送給雷家望一份由賈伯爵在歐洲購買的玻璃技術專利。

  批準從燕京回來的雷氏族人到東山建筑學校擔任教師,拿一份不錯的薪水,將平生所學教授給學生們。

  此外,批準雷家望的2個兒子進入府學(中級學校)讀書。

  雷家望雖不是重臣,但他一手承擔了皇室建筑。

  對于皇室來說,他很關鍵。

  精通人性的李郁不可能薄待了身邊的人,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有位作家說過,

  超高人氣的帝王,往往同時具備3個要素——指引方向、能打勝仗、真的分錢。

  對外人都舍得真的分錢,對身邊的人就更應該慷慨了。

  吳皇宮的宮女、女官、禁衛軍,每逢節日都能拿到一份額外賞賜,從無疏漏。對于犯錯者,直接調離,絕無處罰后繼續留任的可能。

  皇權的威嚴,只在宮墻之外。

  宮墻之內,還是得靠感情籠絡、利益捆綁。

  隨著帝國逐步正規化,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今也逐步被打上了補丁。

  例如,

  皇后正在考慮培養職業女官家族。

  這些人可正常結婚生子,世代為宮廷服務,和宮廷深度捆綁,確保忠誠。

  吳廷不要太監。

  太監應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先清理軀體太監,后清理精神太監,最后清理太監文化。

  工業大臣杜仁指著湖面,輕聲介紹道:

  “陛下請看,那就是蒸汽明輪。”

  廬山的東側就是鄱陽湖。

  此時,

  一艘150噸蒸汽船拖著黑煙駛來。

  君臣數十人齊刷刷舉起千里鏡,觀察這個新鮮玩意。

  江南造船廠、馬鞍山重工合作搞出來的科研成果,燒煤的蒸汽明輪船。

眾人嘖嘖稱奇  頗受震撼。

  船甲板沒有風帆,中部有個煙囪,冒著黑煙。

  兩側的明輪很惹眼,在蒸汽機的驅動下好似水車,給船只提供動力。

  速度不快。

  李郁高聲:

  “加速。”

  蒸汽船甲板,船長收到旗語。

  高呼:

  “加速。”

  艙內鏟煤工趕緊加煤塊,在蒸汽驅動之下,連桿哐哐哐運轉。

船速緩慢提高  李郁微微頷首,高聲:

  “左轉!”

  過了半刻鐘,又高聲:

  “右轉。”

  過了半刻鐘,再次高聲:

  “左轉。”

  湖面,冒著黑煙的蒸汽船忽左忽右,軌跡不定。

  在最高指揮棒的調動下,船上所有人忙成了狗。

  馬鞍山重工的技術員死死盯著機器,手臂微微發抖,他感覺機械的動靜不太對。

  要糟!

  果然,

  不堪重負的蒸汽船在全速轉向時出故障了,一聲刺耳的噪音后,艙內的傳動系統發生了故障。

黑煙滾滾  趴窩了。

  水手們被熏的紛紛跑出船艙,躲到甲板上。

  不遠處,2艘小船乘風破浪而來。

  救援!

  站在船頭的船老大笑的很開心。

  他在鄱陽湖行了一輩子船,篤定風帆才是萬世不移的法則,這什么燒煤的船簡直是異端。

  如果蒸汽船能成功,那他半輩子的經驗豈不是白費了?

  船老大壓抑住上揚的嘴角,朝著蒸汽船揮手。

  “嘿,弟兄們都不要慌,我們來救你們了。”

  “哈哈哈哈哈。”

  高處。

  李郁笑了:

  “無妨,寡人看到了進步。相干人等繼續琢磨,失敗多了,自然就會成功。”

  “參與蒸汽試驗船,每人賞賜銀幣10枚,從內帑里出。本次事故如有傷亡,按軍隊標準加以撫恤。”

  李郁甚至主動朝著蒸汽船揮舞了兩下右臂。

  這不是給水手們看的,是給天下人看的。

  科研!

  就是拿錢往水里砸。

  玩不起就不要搞科研。

  科研不是買大白菜。

  科研是逛高檔青樓,你也說不清花多少錢能搞定里面那位世間罕見的女校書。

  蒸汽機車面臨同樣的困境,事故層出不窮。例如機車震動太大,以至于鐵軌被震碎一地。

  鄱陽湖的蒸汽船試驗一樣糟糕,爆炸1次,散架1次,下水即沉船1次。

  這些情況李郁都知道。

  但李郁心寬,只是囑咐底下的人繼續研究,一個個難題的攻破。

  陛下很淡定,相關的人可不淡定。

  工業大臣杜仁坐在上首,問道:

  “今日再次失敗,到底什么原因?”

  馬鞍山重工的廠長很尷尬:

  “鋼材強度不夠,一處細小零件斷裂。”

  “那就造出更結實的鋼材。給你們半個月,如果你們實在搞不定,本大臣就讓大冶民鐵接手。”

  大冶民鐵廠,有后發制人的趨勢。

  他們的產品價格低,在民間市場很受歡迎。

  不止如此。

  他們還剛剛取得了碳處理工藝的突破,股東們想向陸軍部爭取火炮鋼材的訂單。

  帝國造炮一直是用的鑄鐵,類似現代意義的低碳鋼。

  質量可靠,工藝成熟。

  但是,

  如果大冶民鐵的中高碳鋼生產工藝真成熟的話,鑄鐵就顯得落后了。

  鋼炮,性能提升很大。

  炮筒可以做的更薄,更輕。從而實現6磅炮的重量,9磅炮的威力。

  這對于陸軍來說意味著什么,人人都清楚。

  一旦測試合格,陸軍部必定會采用大冶民鐵作為供應商。

  軍工署雖然隸屬于工業部,但在這種問題上顯然無法強頂陸軍部,必須照辦。

  散會后。

  馬鞍山重工參與研發的眾人壓力山大。

  窩囊啊,堂堂官窯居然被民窯壓一頭了。

  廠長喝了好幾杯悶酒,陰惻惻道:

  “我有辦法了。”

  他一通低聲述說。

  眾人大駭。

  “廠長,這這能行嗎?”

  “先把眼前這關頂過去,后面再說。老子要讓那幫廣東商人知道,什么叫官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