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501 抵抗指標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清話事人

  一坨溫熱的馬糞精準的塞入曾小八嘴里。

  世界瞬間靜音。

  兀思買悠然哼著小曲去河邊洗手了。

  熱愛聽說書的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聽評書《楊家將》,大部分聽眾自動代入楊家男將,少部分聽眾代入楊家女將。

  極少數罕見聽眾代入老太君!

  也不排除,有的人會代入龍頭杖。

  總之,都是宋廷視角!

  前京口八旗降將、現吳軍高級軍官兀思買就不一樣,他代入的是大遼軍的視角!

  原因很簡單,

他血管里流淌著草原游牧人的血液  吳軍大舉南下,

  其中,

  第2軍團和江南臨時抽調而來的援兵軍團,拉著大炮輜重,行軍速度快不起來。

  尤其是2軍團,經歷了多輪大戰,士兵們普遍疲憊不堪。

  生火做飯時,

  趙二虎和鄭河安,作為兩個軍團的指揮官步入帥帳。

  “拜見林總。”

  “嗯,一起吃飯。”

  軍中漢子,吃飯素來風卷殘云。

  林淮生猛抬頭,

  盯了許久,說道:

  “鄭校尉,你是不是舊疾又犯了?”

  鄭河安猶豫了一下,緩緩點頭。

  宿敵,趙二虎面無表情,然心中竊喜。

  飛速將碗里飯食扒拉干凈!

  只聽得林淮生說道:

  “鄭校尉,你部攻取荊州、智取宜昌有大功。你,坐船回武昌野戰醫院報道吧。”

  “遵命。”

鄭河安沒有堅持  一來,湖南沒有硬仗。

  二來,自己確實撐不住了。

  過度的疲勞,

  導致肝臟再次嚴重不適,血吸蟲病恐怖如斯。

  望著黯然離開的昔日冤家,

  趙二虎心中也沒由來的泛起感慨。

  回想當初,

  在胥江碼頭時。

  陛下任命自己為胥江碼頭工人協會的首領,藏兵于民。

  鄭河安這家伙帶著一幫阜陽刺兒頭,一百個不服。

  雙方差點發生火并。

  后來,

  陛下支持自己,將阜陽幫暫時冷藏。

  是鄭河安借助回鄉募兵有功,后來居上了。

  這就叫一步快,步步快。

  趙二虎想的出神,

  冷不丁抬頭,望見林淮生正在靜靜的盯著自己。

  連忙拱手:

  “請林總下令。”

  當日,

  吳軍分兵了。

  拉著大炮輜重,行軍速度緩慢。

  所以,

抽出了3支各2000人規模的輕步兵,只攜帶彈藥干糧,快速南下  分東、中、西三路,

  快速控制地盤,接收城池。

  若遇小股清軍,殲滅之。

  若遇堅城,拒不投降。則繞道之。

  后續大軍,會給予不識相的城池最嚴重的打擊。

  抄家工作小組,閑的發慌。

  這可不是好兆頭。

  陛下的心思,可沒有瞞著重臣們。

  士紳們愿意放棄抵抗,說服地方官主動開城迎接天兵,自然是極好的。

  不過,

  如果湖廣都這樣“識時務”,那就很不妙了。

  “報林總,岳州綠營派人前來請降。”

  “嗯。”

  2名軍官,主動割掉了辮子。

進帳就撲通跪下  “岳州鎮5000兵丁,愿歸順大吳。”

  林淮生抬頭:

  “接受投降,但岳州鎮需就地解散。千總以上將官,可到礦上謀一份職務。”

  2人對視一眼,

  再次磕頭:

  “我等無意見,不過兵丁們可否帶走個人財物歸鄉?”

  “可以。”

  基于“打仗不發財”的擔憂,

  林淮生帶領衛隊跟隨青年近衛營一起南下,走的是中路。

  剛進入常德府境內,就遇上了前來投誠的官吏。

這些人卑躬屈膝,滿臉堆笑,還是穿著清廷的服飾  “常德府,前來請降。”

  侍衛們按照吩咐,挨個放進來。

  “常德府城官紳,拜見天兵大元帥。愿為天兵助餉20萬兩!”

  “嗯。”

  “我等官吏一心向吳,可、可否”

  “不可!”林淮生語調平靜,“愿意否?”

  “愿意,愿意!”

  常德知府能說什么呢,先保住命和家產再說。

  改朝換代,

  能做到這2點,就是幸運兒了。

  至于說能不能再次起復,后面慢慢的運作!

  “下官代表桃源縣全體父老,請”

  話音未落,

  一把匕首,丟在了桃源縣知縣以及2名士紳代表面前。

  然后,

  就聽見侍衛爆喝一聲:

  “有刺客。”

  其中1名頗為壯實的士紳中彈倒下。

  他終于明白,進帥帳之前,

  這幫丘八盯著自己,不懷好意的上下打量是怎么個意思了。

  栽贓啊!

  真黑啊!

  侍衛們全副武裝沖進帳內,當場控制刺客,打的血肉模糊才拖出去。

  當然,也沒忘了那柄匕首。

  常德府城的官紳代表看的魂飛魄散。

這匕首  刀柄古樸,刀刃微微反曲。

  典型的苗人所鑄短刀!

  1名文官冷臉厲聲道:

  “桃源叛逆,妄圖行刺大帥!罪孽深重,當誅3族。”

  眾人嚇壞了,

  連忙附和,甚至憤怒的沖上去踢打血肉糊涂的桃源知縣。

  大家都在積極投奔光明。

  你小子這是干嘛呢?干嘛呢?想拉著大家一起死翹翹嗎。

  “好了,此事件乃桃源縣密謀。爾等必然是不知的。”

  “是!是!我等忠心,日月可鑒。”

  “既然如此,就當配合大軍接收城池,若是再生變故”

  “不會,絕對不會。”

  常德知府賭咒發誓。

  咬牙切齒,親自帶隊去桃源,保證大軍入城輕松的拿下全縣士紳。

  一樁鬧劇就此結束。

  惹得吳軍士兵議論紛紛,對于這等清廷忠犬無法理解。

  不過,

  這點伎倆瞞不住大人們。

  反應快的當時就猜到了,這是故意的栽贓。

  反應稍慢的,過后也隱隱猜到刺殺事件站不住腳。

  不過,

  誰能證明當時在帳內發生了什么呢,莫須有嘛。

  誰敢揭穿刺殺可能有假?

  說出口,小命立馬沒有。

  從正治角度來說,林淮生這樣做沒有問題,屬于規則以內的博弈,不算掀桌子。

  湖北、湖南兩支吳軍終于會師了。

  輕騎兵軍團校尉,兀思買獻上了戰俘曾小八,向林總匯報了戰況,然后興沖沖帶著土爾扈特人去荊州接收戰馬了。

  經歷了長沙城外的那場戰斗,

  土爾扈特人也算是納上了一份不大不小的投名狀,不敢說絕對信任,但可以限制使用。

  步兵炮兵都可以自力更生。

  但騎兵、海軍不行。

  都需要外援。

  完全自力更生的結果就是,要走彎路,要付出很多代價。

  不止是需要外援,還需要很多的金錢。

  區區5000人編制的輕騎兵軍團,花費可以養3個滿編步兵軍團。

  海軍就更離譜了。

撒克遜海軍1艘一級風帆戰列艦成本造價10萬英鎊  等吳國正式組建海軍之日,估計陸軍要炸毛。

  趙二虎望著西邊連綿的山嶺。

  想起了臨行前的軍令:

  “湖南地形特殊,目前我軍的目標是控制湖南的東部和中部。基本達到這個戰略目標之后,以軍力為威懾,謀取湘西。”

  對于湘西地形,

  最恰當的兩個形容詞應該是:千峰萬嶺,層巒疊嶂。

  吳軍參謀本部,

  對湘西十分重視。

  感謝馬忠義在贛西山區做的那些事,讓吳軍對于山區游擊提高了警惕。

  長沙府,未遇抵抗。

  紛紛投降!

  而且是無條件投降。

  曾滌一把火燒了長沙府,把人心燒疼了,長沙士紳百姓對清廷徹底死心。

  再得知寧鄉縣官紳的下場。

  兩邊這么一比較,

  傻子都知道怎么選擇。

吳軍進攻湖南,計劃當中必取的關鍵支點有岳州、常德、長沙、寶慶、永州、道州  這6座城池握在手里,

  可以說,整個湘東湘中就是囊中之物了。

  所以,

  林淮生特意叮囑,這6座城池只要愿降,就必須受降。

  不授予官職,但不必苛責當地官紳。

  “報寶慶府城拒降,槍炮齊鳴,驅趕傳檄騎士。”

  “好!”

  趙二虎冷笑。

  揮手招呼:

  “派人回去送信,等主力拉著大炮過來。”

  “是。”

  “再派人去永州問問,要不要試試我軍火炮犀利乎?”

  林淮生隨同中路軍,兜了一個大圈子。

  最終在衡州府衡山縣停住了腳步,暫時將指揮部設置在縣衙,會同參謀團隊接收湖廣戰場的信息。

  湘江在縣城外流過。

  水陸交通方便。

  衡山縣未曾抵抗,

不過知縣是京城來的滿人,見大勢已去,士紳懷異心,綠營無戰心,遂帶著全家一起自盡了  士紳們沒有阻攔。

  想著,

  這家伙死了可能比活著更有利,死人嘴緊。

  參謀們匆忙,進進出出,

  不斷帶回各路消息。

  “報,岳州府最新軍報,臨湘縣、平江縣、華容縣均已實控。平江士紳心懷不軌,妄圖抵抗,被我軍鎮壓。”

  “報,茶陵州愿降。”

  “報,衡陽愿降,但衡陽參將提出要求保留麾下一半兵丁,并加入我軍。”

  林淮生抬頭:

  “告拒絕衡陽的要求,告訴他們,無條件投降,否則,我軍不日自取。”

  對于吳廷的強勢,

  湖廣兩省官紳頗有微詞。

  尤其是湖南!

  只不過吳軍兵鋒正盛,槍炮犀利,許多人不情不愿的接受了投降。

割辮、悔過  參謀們簡單制作了一個沙盤。

  用的是軟木,簡單雕刻刨切后,做成了湖廣沙盤。

  河流雕出深痕,以紅漆描制。

  府城、縣城以墨點標注。

  1名參謀根據最新戰報,將小旗插上占領城池。

山河一片紅形勢一片大好  絕對的力量之下,無所謂宵小的陰謀詭計。

  第4軍團在湖北的行動可謂是武裝大游行。

  走到哪兒,城門就開到哪兒。

  經歷了白蓮教亂,

  湖北士紳的心氣不高,只求茍命保財。

“抄家工作小組”對此頗有微詞,擬寫公文向蘇州府告狀  狀告,

  第4軍團不顧大局,只為貪圖戰場軍功。

  實際上,

  抄家工作小組的言辭很克制了。

  其派駐4軍團的小組成員,

  多次暗示:

  朝廷希望兵不血刃進駐大部分城池,但需要少部分城池成為“抵抗典型”,一來狂爆金幣,二來震懾周邊。

  沒有指標,

  但默認“一府一例”。

  黃肆對此表示理解,并在抄家工作小組成員的見證下召開了軍官會議,

以含蓄的方式傳達了一下  不是黃肆不忠,而是這種事不能明說!更不能落于公文!

  暗示!

  瘋狂暗示!!

  然而,

  4軍團中下層軍官做出了令人詫異的反應。

  不知是怎么傳檄的,

  總之,湖北未占領城池的士紳,烏泱泱的聚集來了武昌。

  抄家工作小組的2名成員出城,望著數十名舉著旗幟熱烈歡呼的士紳代表,目瞪口呆。

  旗幟上:

  “天門縣父老向陛下叩拜。”

  “孝感縣百姓擁護大吳。”

  “應城縣熱烈歡迎天兵。”

  “通城縣士紳永遠忠誠。”

  再看這些人,

  個個齊耳短發,表情肅穆。

  圍觀者成千上萬,

  而且,士紳代表越來越多,大多數坐船來的。

  旗幟豎在桅桿上,

  沿途敲鑼打鼓,熱鬧好似過年。

  曾為財稅署室長,現為工作小組成員,

  低聲說道:

  “黃校尉,漢水、荊江流域大小支流數十條,你說沿途有多少百姓看見了?事到如今,下官只能告訴天下人,湖北全是忠臣,沒有不臣。”

  黃肆默然,

  半晌長嘆了一口氣。

  痛苦的閉上了眼睛。

  他可以預料,

  這事傳到蘇州府會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

  以及,

  陛下會怎么看待第4軍團?怎么看待自己?

  一支陽奉陰違、兵源來自帝國核心區的野戰軍團,這是什么樣的存在?

  城墻上,

  聞訊趕來看罕見的衛生署長,吳敖臉色古怪,背著手一聲不吭。

  養病的第2軍團總指揮鄭河安,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但是總覺得這事怪怪的。

若有所思  其他傷員則覺得此乃吉兆,歡呼、揮舞雙臂。

  百姓們也這么覺得,這不就是說書先生描述的“圣天子在位,天下歸心”嗎?

  看來,

  大清朝是真的回不來了。

  考慮考慮割辮吧。

  吳廷依舊是這么的寬容,對于占領區百姓并沒有執行“發型即生死”的嚴令。

  但是,

  一切招募,只向割辮百姓開放。

無論是官田募佃、巡警征募、民兵征募、以及官方的雜役  吳廷內部認為庶民威脅極小,然官紳威脅極大。

  所以對百姓從寬,

  對中上層從嚴,

  凡占領區,士紳商賈“留辮不留頭”。

  所以,

  在吳國的新占領區,出現了很多奇怪的景象。

  身穿綢緞的老爺們,齊耳短發。

  衣裳襤褸的百姓們,辮子繞脖。

  民間戲稱:

  頭發越短,地位越高。

  若是走在路上遇見短毛、光頭之輩,一定要謙卑的讓道,很可能是大人物。

  武昌城經過戰爭。

  蕭條了好一陣,如今稍微緩過氣了。

  城外碼頭,

  碼頭甚至塞船。

  湖廣來的船里是傷兵、病號。

  江南來的船里是物資、彈藥、還有人員。

  城中蛇山周邊,好大一塊區域被劃為野戰醫院。

  又細分為待診區,輕傷區、重傷區、傳染區、康復區,以及太平區。

  當然,

  還有蛇山上的高級軍官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