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399 加速吧陛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清話事人

  隨機推薦:

  取得了江北會戰的勝利之后,在世人眼中,吳國才擁有了和清廷分庭抗禮的實力。

  各路投機分子,

  也開始正視吳國、打量吳國,權衡利弊。

  加入或繼續騎墻?

  “陛下要開科取士了。”

  這個重磅消息伴隨著江北的捷報在吳國境內不脛而走。

  同時,

  李郁也沒忘了傳檄周邊,例如江北、江西、皖北。

  時機已經成熟,自當展示王者氣度。

  逼迫讀書人盡快選邊,野心家盡快投資,敵對派稍微收斂。

  府城東,

  新建宮殿工地。

  李郁再次前來巡視進度。

  在江西永修“樣式雷”家族后人,雷家望的操持下,工程進展頗為神速。

  在這個沒有機械的時代,殊為不易。

  玻璃工廠經過了20幾次試產,基本確定了工藝流程、原料配比。

  制出來的成品玻璃雖然透光度不是特別的理想,可終究是真正的大塊玻璃,不是窗戶紙。

  工業大臣杜仁望著一堵圍墻,有些疑惑:

  “你這個磚?”

  雷家望心中竊喜,終于找到表現的機會了。

  連忙解釋:

  “這叫鐵砂磚。制磚的時候里面含有部分鐵砂,相比正常的磚頭更沉重更堅硬,外觀略微灰暗。3磅炮只能損傷表面,6磅炮多次命中才會出現破洞,但不會整體坍塌。”

  “你試驗過了?”

  “回杜大人,下官邀請請兵器署的同僚配合試驗過。”

  李郁點點頭,指著堆放整齊的磚頭堆問道:

  “這種紅磚?”

  “回陛下,此乃陶土磚,成本是普通黏土紅磚的5倍。表面均勻光滑,頗具美觀。”

  材料和工藝方面,李郁很滿意。

  于是詢問起了宮殿布局。

雷家望早有準備,立刻令人抬來了一架酷似售樓處的整體模型  檀木材質,頗為精巧。

  “陛下請看,前朝后寢,左祖右社。”

  “中間這座門口一字排列18根柱子的建筑,就是咱吳國的朝議殿。坐北朝南,可以容納500人。兩扇3丈高的包銅殿門。朝議殿3面墻壁的上半部,均勻分布若干面大玻璃窗,采光足夠。”

  “兩邊是各部衙署的辦公區域,一共12座兩層新式紅磚小樓。”

  “朝議殿后面100丈,是陛下的寢宮。下官根據陛下的指點,摒棄了黃紅配色,采用的是紅白灰三主色,簡潔雄壯,居住舒適。預計包括99間屋子。”

  “左邊這座建筑,坐西向東,是太廟和英烈祠。根據陛下指示,征戰捐輸的英雄們將與皇家同在一殿,同享供奉。”

  “右邊是祭天殿和科學殿,兩座宮殿共用一堵墻壁,不分高差。”

  “中間為水泥鋪設的超大廣場,兩側各設有有頂走廊一道,方便雨天上下朝,步行可直入朝議殿。”

  李郁看的津津有味,彎腰仔細瞅模型。

  雷家望心中竊喜,不枉他熬夜奮斗了這么多天。

  這一套按照比例縮小,和實物幾乎沒有差別的紫檀木模型,花費了自己太多的心血。

  所見,即所得!

  李郁又指著中間的線條問道:

  “這是中軸?”

  “是,一條寬15丈的水泥路,貫穿整個建筑群。”

  “供水和下水道呢?”

  “陛下請隨下官移步。”

  走了不到100丈,

  “陛下請看,此乃實物樣板。”

  李郁定神觀看,一處水泥鋪設的U形排水渠,上覆格柵蓋板。

  “按照陛下指示,整個宮殿群都會考慮快速排水。由于高差的緣故,匯入雨水會集中排入西邊的2條河流,最終匯入西邊的金雞湖。污水則是排入北邊的河道,最終流向另外區域。互不交匯。”

  雷家望又指著一根黃銅材質的水管,

  “按照陛下的圖紙,屆時在宮殿的2處角落各設水泥水塔1座。清水可直接由水塔壓入黃銅水管,從而進入主要宮殿。”

  能夠享受這種自來水待遇的不過寥寥數殿。

  預設2座水塔,是作為備份,同時也防備宵小之輩。

  總之,

  水塔的防衛工作會很重要,需要御林軍24小時值守。

  至于說供水,

只能是人力拉來,再由水車抬高灌入水塔,堪稱奢侈  但對于帝王來說,真沒什么。

  根據李郁的謀劃,

  未來研制出蒸汽機后許多事就會變得容易了。

  “陛下所描述之陶瓷馬桶,下官已經令蘇州御窯和景德鎮同時燒制,選優入宮。”

  “陛下的寢宮內擬建觀景樓1座,為皇宮最高建筑,登之可俯瞰全貌。另設大倉1座,墻壁用水泥鋼筋澆筑,厚1丈半。若遇緊急可作為堅固堡壘,尋常炮火不能傷其根本。”

  “皇宮四周圍墻下挖4尺以水泥修筑地基,防御宵小。”

  “圍墻向外4丈,挖掘景觀河道一圈,上設石橋8座。南邊連通中軸路的漢白玉主橋會盡量取平、橋面放寬。”

  “景觀河道以石條駁岸穩固水土。”

  “這一圈河道再向外有26座磚石水泥哨塔。可供士兵駐扎,日夜戍衛。”

  “下官建議在東南北3個方向,20里之外各設軍營1座,駐御林軍1個營。100里外再設烽火臺若干。如此,皇家安全無虞。”

  李郁露出了贊賞的微笑:

  “雷家望,你做的很不錯。即日起,升任建筑署副署長。”

  “謝陛下。”

  雷家望不顧地面污水,撲通一下跪地叩首。

  從此,

  他正式成為了吳國的官員,位列中層。

  李郁騎馬緩慢巡視了周圍,基本滿意。

  新皇宮除了沒有背靠大山,其他的都有模有樣。

  從風水的角度說,

  燕京城三面環山,南邊有大河,屬于風水上的藏風聚氣之地。

  而蘇州地處江南沖擊平原,坦蕩無險,并無靠山。

  目前從軍事角度考量:

  向南吳軍已經推進到了閩浙邊境,向西控制了九江鄱陽湖,再加上皖南山區,這就形成了1個半包圍的有險可守的防御圈。

  向北,江北會戰剛降下帷幕。

  揚州(附屬儀征)、安慶2城入手,背靠長江拱衛都城。

  時至今日,

  吳國才算是擁有了完整的屏障,可一邊搞建設,一邊騰出手從容的下江西,搗廣東或兩湖。繼而進逼西南,控制半壁江山。

  杜仁見李郁沉默,忍不住問道:

  “陛下,聽說第2軍團內部出了點摩擦?”

  “是。苗有林要屠俘虜,鄭河安不肯,倆人幾乎兵戎相見。”

  “皖北人頗重鄉情啊。”

  “寡人想,這苗、鄭2人無法再在一起共事了。”

  “陛下說的是。”

  鄭河安已經被林淮生打發回了蘇州,禁足在家。

  李郁暫時也沒想好怎么處置這件棘手的事,干脆先冷落他一段時間。

  “機要處。”

  “臣在。”一名機要處侍衛,立馬掏出了紙筆。

  “記錄,通知林淮生,第2軍團完成江北富戶集體南遷工作后,全員攜帶輕武器登船至蘇州長洲縣接受嘉獎。近衛軍團第2批南渡。第1軍團暫時留守揚州。揚州城防必須下大功夫,讓建筑署派員到江北協助。水泥、火炮優先供應揚州。”

  道前街原巡撫衙門正在舉行一次史無前例的大型朝議,

  李郁全副戎裝,腰懸佩劍,筆挺肅立。

  接受了70多名臣子的跪拜。

  “陛下萬歲,吳國萬歲。”

  現場氣氛十分熱烈,人人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期待。從龍之功、加官進爵、蔭及子孫等等美好的詞語縈繞在腦海中。

  “賜座!”

  李郁一聲令下,早就準備好的侍衛搬出了6把椅子。

  6位大臣惶恐,紛紛拱手推辭。

  然而,

  見陛下表情堅決,并無想就此事討論的打算。5人只得告罪后就座,表情頗為不安。

  其余臣子在后排站立,心中驚濤駭浪,頗為震撼。

  自大唐之后,

  臣子在君王面前就再也沒有坐著的資格了,只能站著。

  慢慢的,站著也成為奢望了。

  只能跪著!

  按照歷史的進程,如果大清朝能夠萬萬年的話,只怕跪著都是一種恩遇。

  估計那會,臣子們進紫禁城之前先得當眾自己給自己倆耳光一板磚。

  有罪贖罪,沒罪自警。

  然后一路爬進太和殿,以示絕對臣服。

  皇帝若是欣賞某個臣子,還會在朝堂上親自動手扇幾個脆的,以視殊榮。

  走在四九城,

  臉頰被抽腫了的人會得到無數羨慕的目光。

  說明此人經常在御前出沒,且深受皇帝喜愛。

  保不齊,

  那會晉升3品以上官員時,還要增加一道工序——凈身!

  不是強迫,而是自愿。

低階官吏想凈身還沒資格必須是從3品以上,皇帝賞賜、軍機處擬旨、紫禁城騎馬展示、午門外貼大紅榜、然后御賜金刀凈身  這一套流程走下去,那是相當的榮耀。

  到了那時候,

軍機處、六部九卿全是笑靨如花、巧舌如簧的公公  荒誕嗎?未必。

  世上的事,一直在變化。

  恥辱未必一直是恥辱。

  當環境進化到了那一步,也許做公公不僅不是恥辱,反而是一種無上的光榮。

  無數的精英削減腦袋想當公公,普通人只能羨慕嫉妒恨!

  “從今日開始,每5天1次朝議。凡在府城的署長以上官員皆有資格參與。”李郁簡單干脆,“朝議辰時開始,在半個時辰內結束。平日凡有急務可隨時求見,寡人有空即會召見。”

  “陛下圣明。”

  “諸位愛卿,寡人遇上了一件頭疼的事官缺太多,人才太少。若不是今年少雨,只怕一大堆烏紗帽捏在手里已經發霉了。”

  眾人都笑了。

  范京第一個發言:

  “陛下,臣認為當前緊缺的是文官,尤其是州縣文官。武官并不缺。”

  譚沐光點頭:

  “打完了江北會戰,又會提拔一大批將士,武官確實不缺。”

  胡雪余則是直接說出了解決方案:

  “開科取士,簡拔人才。”

  李郁點頭:

  “寡人料想這一次主動來考試的人定然不在少數。考務工作一定要做好。”

  胡雪余是舉人出身,對于考什么內容很敏感,

  忍不住詢問道:

  “陛下,這考卷?”

  “寡人自擬。”

  眾人不再多問,陛下擬的考卷自然水平高超,無可挑剔。

  大家都忘記了陛下是個落榜生的事實,為尊者諱。

  農業署長范眾默,

  想起了老爹的臨終遺言,遂出列進讒言:

  “陛下英明。我吳國開科取士當摒棄儒學,尤其是北孔的那一套。陛下的新學才是最深遠最有益的學問。”

  李郁微笑,示意他繼續講。

  范眾默受到鼓勵,大聲說道:

  “臣建議在吳國境內禁儒學,揚新學。宣布曲阜孔氏為漢奸,日后北伐中原,必須清算他們為清廷走狗的罪責。”

  他的這番話過于激進。

  以至于許多人微微變色,同時偷眼觀望陛下的反應。

  胡雪余有些不悅,他雖然反對清廷也不滿科舉,可對于儒家還是有些感情的。礙于場合,他不宜反駁。

  李郁想起了前些天范氏獻上的“新學考”,由已故范族長草擬,子孫總結謄寫。

  雖然內容還不夠飽滿,可現有部分基本符合了自己的心思。

  主要在3點:

  鼓勵工商業(尤其是海外貿易),抑制傳統保守士紳。

  輕稅、愛民。

  重視實用科技、實用學問,打壓空談儒生,開新科取新士。

  想到這里,

  他心里一咯噔,范眾默的這番話,大概率是在替已故的范老兒說話。

  于是緩緩起身:

  “空談誤國,我吳國需要的是能干事的人。另外,對于有某一方面專長的人,也可特批入朝。”

  “昭告天下,凡是在數學、天文、醫學、農學、冶金、建筑、水利等領域一技之長者,皆可毛遂自薦。”

  軍工署、建筑署、造船署等官員心中暗喜,“技術派”的春天到了。

  朝會之后,

  收到了江北林淮生送來的一封“會戰有功將士名單”。

  秘書處簡單估算后,給出了參考意見:

  正規軍團戰死傷殘共計5000余人,派遣軍團傷亡4000余人,合計需要撫恤銀85萬兩左右。

  立功將士612人,需賞銀31萬兩。

  其中有400人需提拔1至2級,還有90人因傷情嚴重需要退役安置。

  王后胡靈兒的寢宮。

  “臣妾參見陛下”

  “免禮,猜一下寡人來找你的目的?”

  胡靈兒莞爾一笑:

  “陛下想盤點國庫里還剩下多少錢!臣妾早就備好了,這是財稅署的賬冊。”

  李郁隨手接過,拋給一旁伺候的胡箏。

  “你來念。”

  “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