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66 秋季攻勢的第一步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清話事人

第267章秋季攻勢的第一步  船隊路過安慶府,清軍戒備森嚴。

  明亮站在安慶城頭,臉色十分的難看。“賊勢已成”這句話縈繞在他的心頭,好似一塊大石頭。

  幸好不是來攻打安慶的,而是溯江而上,目的地不言而喻。

  明亮當即寫急報3份,分別呈送京城、嘉親王、還有江北大營。

  忙完這些,他又騎馬趕去造船處。

  工部的3位郎官天天在工地轉悠,一絲不敢怠慢。

  “諸位辛苦了。”

  “明大人辛苦。”

  明亮指著南面,臉色凝重的說道:

  次日清晨,苗有林一咕嚕爬起來,他有任務!

  水陸并進。

  3個時辰后,船隊抵達池州府。

  碼頭邊,5座吊車一字排開。

  水陸聯運,裝卸武器裝備是最復雜最費時的,需要機械和經驗老道的工人。

  一位工部郎中,連忙笑著解釋道:

  “大人,請隨下官來。”

  他們都戴了牛皮手套,防止手掌受傷。

  不過明顯有很多人暈船,走路步伐搖晃,臉色難看至極。

  兵員開始按照順序下船,井然有序。

  “回副總指揮,屬下有一項任務,評估四輪車廂的運輸效果。”

  滑輪和吊臂在人力的協助下,從船艙內吊出重炮。

  “這還不止,下官和幾位同仁還督造了胳膊粗的長鐵鏈20條,橫貫河面。”

  制作手套不存在技術難度,1000雙手套的單子外包給了一位松江府的皮革商人。所有戴上手套的人都感激涕零。

  他們只想抄襲自己的火炮技術!

  所以當前的火炮生產基地僅有一處:西山槍炮廠。

  馬鋼將鋼鐵材料送到西山碼頭,槍炮廠造出各型火炮后再運抵各軍團、各城池。

  工部郎中講解道:

  “大人請看,造船處乃是設在支流的上游,距離入江口足有4里。”

  明亮拿起千里鏡,果然如此。

  傍晚,碼頭停止了勞作。

  雨天促進睡眠。

  河面每隔10丈就有一道鐵鏈,大船無法通行。

  鐵鏈鎖大江,這可是老祖先的智慧,錯不了!

  一處山坡上,視野開闊。

  哈哈哈哈,眾人歡快的大笑。

  “嘿,我說你瞧什么呢?”

  行軍需要4天!

  參謀本部來了一個幕府師爺出身,叫張昌光的家伙,一路上東張西望。

  這名工部郎中矜持的一笑:

  “若要過去,先得派水手攜帶巨斧慢慢的砍鐵鏈。這活兒費工費時,怕是要干到過年。”

  李郁不擔心泄密,因為清廷壓根不會在勞保用品上花一錢銀子。

  從池州府向西有20里路是水泥路面。之后就是原先的官道了,坑坑洼洼十分湊合。

  明亮也終于松了一口氣,笑道:

  “本官請諸位喝酒,小酌怡情。”

  每座吊車都有1人指揮,15人發力協作。

  王爺有令,前出150里在黃石磯筑數座棱堡,作為大軍的前哨站。

  “剛才賊兵船隊過境,諸位都瞧見了吧?本官放心不下造船處,萬一”

  筑城所需物資、火炮由水師協助運輸。步兵則是走陸路,熟悉沿途地形和道路情況。

  下起了淅瀝瀝的小雨,倒是讓疲憊的第2軍團士兵們睡了個好覺。

  好在可以入城休息。

  苗有林不再吭聲,騎在馬上閉眼行軍。

  “江岸新設炮臺2座,駐扎綠營500人。”

  走水泥道路的時候,四輪騾車確實很好用。

  滑動軸承的噪音變大后,車夫會及時刷點油脂,其他一切正常。

  而離開了水泥道路,體驗感一落千丈。

  因為要避開路面的水坑,車廂不時左右搖晃抖動,吱嘎聲不絕于耳。

  張昌光一一觀察,仔細記錄在本子上。

  好在車廂四周有木板,貨物不至于被晃掉了,也省去了平板車捆綁貨物的煩惱。

  苗有林見他眉頭緊鎖,就笑道:

  “我給你個建議,把周圍的整塊木板圍欄換掉。換成每隔半丈,楔入一根四棱木柱。”

  “空隙怎么辦?”

  “麻繩連接所有木柱,搞密一些。又減重,又省料。”

  他琢磨了一會,眼睛亮了:

  “妙啊,苗大人,您可真神了。”

  苗有林嗤之以鼻:

  “對了了,你們用這什么鯨魚油刷車轂?”

  “是啊,效果很好。”

  “好個屁啊,捕殺鯨魚多費事。你不如去榨蓖麻油,一樣好用,價錢不貴。”

  “真的嗎?”

  “我苗某人這輩子雖未讀萬卷書,可卻是真正的行了萬里路。信我,沒錯!”

  苗有林哈哈大笑,心想參謀部頂個球用,盡搞這些不接地氣的洋玩意。

  張昌光很認真的記錄下:

  軍中輜重車廂,可去四周木板,改為木柱和麻繩的連接方式!

  蓖麻油,性能待測試。

  自此一路無言。

  幸而天氣是真的開始涼快了,一天當中最高氣溫也不超過25度。

  苗有林望著金黃的稻田,突然冒出一句:

  “這仗的規模小不了。”

  張昌光湊過來,緊張又興奮:

  “因為秋收?”

  “是啊。別說阿桂,就算是我這種小角色都知道,秋收是道坎兒。”

  張昌光趕緊從懷里摸出地圖,在上面找到黃石磯的位置:

  “難怪王爺讓我等在此筑堡壘。就是為了卡住清軍進攻皖南沿江平原的必經之路啊。”

  苗有林點點頭,因為任務重要,所以他才主動請纓。

  一不是江南老鄉,二沒有妹妹可以嫁,三不是存菊堂舊人。

  只能靠軍功博取王爺的刮目相看了。幸好競爭對手鄭河安因為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的厲害。想爭也爭不了。

  黃石磯,因一座江畔的山而得名。

  此山不高,但山石顏色泛黃因而得名黃石磯。20世紀時,因為影響航運安全而被爆破了。

  此時依舊在滾滾江水旁屹立。

  船隊抵達時間更早,已經在岸邊靜靜的等候了。

  苗有林感慨:

  “王爺真乃神人也。快,準備筑城。”

  2個火槍營,1個甲士營共計1500人。除了留出200人負責警戒外,其余人全部卸下武器盔甲,充當勞役。

  而張參謀也終于迎來了高光時刻。

  舉著圖紙,眉飛色舞和3個營指揮使布置任務。

  “五星棱堡乃是王爺的獨家發明,設計精巧。打一場防御戰你們就明白了。”

  “現在都聽我指揮。”

  半個時辰,他用石灰在地面畫出了兩個五角星,大的套著小的。

  “沿著兩道白線往下挖,深度6尺,寬度10尺。”

  “挖出來的土方,沿著內白線開始筑城。”

  張昌光站在高處,攤開圖紙緊張的對照著數據。

  按照設計,這個棱堡的占地面積大約是2畝,圖紙還特意標注乃是堡內面積,讓人有些費解。

  誰又能知道,曾經的建筑面積和套內面積之差給王爺帶來了多大的陰影呢。

  臨時筑城,

  城墻肯定不高,僅僅12尺,相當于兩個籃球運動員的高度。

  城墻的橫截面是個梯形,考慮的是穩固性。

  水泥沒有用于外墻表面,而是直接澆筑在了城墻的里面。

  先打下兩排稀疏的木樁,然后長木板釘在木樁的內側。這就形成了一道中空結構。灌入攪拌好的水泥砂漿,其中還夾雜著碎石塊、樹枝。

  士兵們握著長木棍,用力的攪拌著水泥砂漿。

  苗有林看的目瞪口呆。

  張昌光笑笑:

  “理論上,如果有煤餅渣也可以倒進去。就地取材有什么用什么。”

  水泥層的厚度僅有半尺,野戰臨時筑堡和修筑城池不一樣,要考慮后勤的壓力。

  在陽光的照射下,水泥凝固速度尚可。

  僅僅是稍微成形后,張參謀就迫不及待的下令兩側堆土,將木板夾水泥墻給封在里面。

  這就好像是奶油夾心餅干。

  水泥層是夾心,泥土是兩側的餅干。

  橫截面是個梯形。

  趁著土方有水分容易成形,之后陽光暴曬就會逐漸穩定下來。

  “是不是有點糊弄?”

  “王爺說了,若有充足時間建議在表面再夯一層木墻。

  “現在呢?”

  “先完成基礎結構吧。”

  城墻上沒處站人,僅僅是作為屏障。

  但沿著墻內搭起了一圈棧道,緊貼著堡墻。

  一旦有警,士兵們沿著臺階可以快速沖上棧道,站在棧道上面對外射擊。

  棱堡的5個角,修成了菱形的平臺。

  平臺之上恰好能夠安置一門6磅炮,4個炮手,再加幾名火槍手,周圍以一圈土袋壘成防御矮墻。

  苗有林眼睛發亮,新奇!

  他抓抓頭皮,笑道:

  “王爺是從哪本古書上找出來的好玩意?”

  張昌光笑笑:

  “屬下不知道是來自哪里。但肯定不是我們的老祖先發明的。”

  “為啥?”

  “屬下也算是個讀書人,從未在書里見過類似的野戰堡壘設計。”

  “你之前是干嘛的?”

  “屬下在紹興的一家商行做賬房師爺,月銀6兩。”

  苗有林點點頭:

  “胡大臣的同鄉?”

  “正是。”

  “好好,紹興人能干吶。我們好好搭檔,一起打出點軍功。”

  “固所愿也。”

  張昌光文縐縐的來了一句,隨即到處視察,記錄進度。

  他是胡雪余的鄰村人。

  第2軍團占領紹興后,他就來投軍了。

  一開始在會計處做賬目,后來被通過了考試進入了參謀本部。

  原因很簡單,

  哪個讀書人愿意做一輩子賬房呢,終極目標當然是當官啦!

  清廷的科舉,他屢戰屢敗。那就只能另辟蹊徑,爭取走幫辦軍務的曲線升官路線。

  紹興府文風興盛,文人如同過江之鯽,哪怕是考取個秀才都很難。為了飯碗,只能出去當師爺當賬房。

  逐漸走出了一條人才輸出的特色道路!

  紹興師爺天下聞名!

  “副總指揮,清軍斥候!”

  苗有林抓起千里鏡,果然看到了遠處有兩騎,默默的在觀察著。

  “不用管,抓緊筑堡。”

  堡壘外部完工后,里面還要修筑幾排簡易木屋。

  砍伐了附近的一處林子,用騾車運回來。

  貌似是有主的樹林,不過主人也不敢來索賠。

  柴禾是一種寶貴的生活物資。這百十年經歷了人炸,已經很難找到一片無主卻茂密的樹林。

  第2軍團的兵干活很麻利。都是苦出身,沒有少爺兵。

  忙碌到第三天,堡壘全部竣工。

  雨水也如期而至!

  清軍斥候的膽子也逐漸變大,趁著雨水竟然接近到1里處偵查。

  “隊長。清狗也太囂張了,干他一炮?”

  “用這個?”

  “對。”

  隊長想了想,答應了。

  五個角的平臺,都加裝了簡易雨棚。

  四根粗木柱子頂起了一層覆蓋了油紙布的拼接木板。

  第2軍團的炮手是近衛軍團的人教出來的。

  一名炮手冒雨裝填完畢。

  目視瞄準了一下,感覺高了。于是抄起錘子,朝著墊在炮尾底下的三角木楔,咚咚砸了幾下。

  木楔前進,炮口壓低。

  “好了。”

  雨霧中一聲悶響,實心彈撕破雨幕呼嘯著砸向斥候。

  兩名清軍斥候大驚,一人驚嚇墜馬,一人想勒馬閃避。然而視線中的炮彈看似很慢,卻又躲避不開。

  炮彈在地面彈跳了一下,擦中戰馬。

  戰馬瞬間被撕裂,騎士落地后才發現自己的腿沒了,發出慘烈的哀嚎。

  另一人顧不上同伴,爬上自己的戰馬奮力抽打鞭子,消失在了視線內。

  “誰開的炮?”

  苗有林帶著斗笠沖到平臺,聽完了過程,怒氣瞬間消失。

  “去搜一下有沒有活口。”

  很遺憾,除了一點碎銀子和一口佩刀,其他沒有收獲。

  中彈的清軍斥候死了,失血過多。

  很會過日子的炮手,琢磨了一下將死馬拖回去了。

  吃肉!

  下雨天,燉一鍋肉可香了。

  躲在雨棚底下喝碗肉湯,可美了。

  王爺的麾下不缺煤炭,所以下雨天也不擔心干柴潮濕無法生火的問題。

  只需先取少許木刨花引燃蜂窩煤。

  待一塊蜂窩煤燒旺了,再扔些優質無煙煤塊,就能持續燃燒很久。

  熱水、熱食,是戰斗力的保證!

  水師的船只走了,按照約定他們還會運來糧食和各種物資。

  這個堡壘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還會修建3個類似的堡壘。

  1500人不可能長期擠在這樣一個面積僅有2畝的堡壘內。太擁擠,也無法發揮該有的戰斗力。

  待堡壘群竣工后,就會在后方的一處山谷中囤積糧草軍械,作為大軍的前哨輜重基地。

  囤積池州、太平兩府征收的秋糧,用于這次秋季攻勢。

  李家軍的打法偏保守。

  主要是因為李郁心中有顧忌。

  他很清楚自己的勢力看似烈火烹油,實際是靠個人魅力捏合起來的利益松散體。

  從未真正和有力階級捆綁,也未建培育出扎實的基本盤!

  哪怕是最可以依賴的軍隊,也存在諸多細微隱患。

  說的露骨一些:

  李家軍可以大贏,可以小贏,可以口頭贏,也可以小挫,但是千萬不能有大敗仗。

  否則在各路清軍的重壓之下,看似穩定的后方人心浮動,各路宵小之輩馬上冒出水面。首鼠兩端都是輕的,怕是會發生更可怕的事。

  不可說,不可說。

  淮安府,

  新任督糧道于運和,正在對著堂下的一群下屬們發火。

  昨日,皖北督師的嘉親王派了任務:

  “大軍清剿皖北順刀教匪殘余匪徒,仍需軍糧30000石,草料18000斤,令于12日內運至安徽鳳陽府八公山下的糧草大營,不得有誤。”

  而底下的屬官書吏們,王顧左右而言他,各種理由推諉。

  于運和惱了:

  “軍情如火,嘉親王親自坐鎮,蘇皖兩省奉旨協辦軍糧,爾等要造反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