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17 大戰之前,先肅內部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清話事人

  見董氏女竟有如此顏色,胡之晃呆了,一雙眼睛直勾勾,肆無忌憚的上下逡巡。

  江浦知縣夾起一塊海參,笑了。

  噫,此事成了!

  果然,回過神來的胡之晃舉起酒杯:

  “泰山在上,小婿敬你。”

  連干三杯,絕不養魚,態度誠懇。

  眾人連忙恭維,吹捧,一時間后衙熱鬧如菜市場,斯文掃地。

  酩酊大醉的胡之晃,被董氏家丁扶著上了馬車,送回府里醒酒。

  董大官人出了縣衙,背著手趾高氣揚。

  從今往后,他說話聲音要大3度了。

  經營生藥鋪子雖然暴利,可比起他私底下做的私礦生意,又算不得什么了。

  江浦縣,和安徽滁縣接壤。

  董家在滁縣偷偷開了個私銅礦,江浦知縣也有2分干股。

  大清朝缺銅,非常缺。僅僅開采了半年,那銀子就如同山呼海嘯般流入腰包。

  不過,也引來了競爭者。

  滁縣的地頭蛇就盯上了這塊肥肉,準備分一杯羹。

  雙方已經爆發了2次械斗,刀槍棍棒都用上了,各有死傷。

  銅礦的產量急劇降低。

  礦工們無心開采,每天都是刀劍不離手,吃飯都得派人放哨。

  所以,才會盯上了胡之晃這么一帶兵的粗漢。

  想借力!

  董大官人去鋪子里轉了一圈,才慢悠悠的回府。

  剛一回府,就看見管家在門口失魂落魄。

  見主子回來,連忙上前兩步:

  “老爺,借一步說話。”

  “搞什么?慌慌張張的,土匪打上門啦?”

  管家一臉尷尬,臉色古怪,壓低聲音說道:

  “新姑爺有些性急,把二小姐拖進去了。”

  董大官人一臉震驚:

  “啊?”

  “老爺,要不要小的召集家丁,把人打出去?”

  “打你個鬼啊,那是新姑爺。姑爺他是軍旅出身,性子豪爽,不熟悉大宅門的規矩,以后慢慢就好了。”

  管家被罵的狗頭噴血,訕訕的笑著去照應了。

  他同樣的痛罵了一頓丫鬟、老媽子們,告訴她們要尊重新姑爺!不許亂嚼,否則打出去。

  董府,是開明人家。

  第二天清晨,胡之晃起身,溜達打量著這座豪華的院子。

  幸好,跟著李兄弟見多識廣,要是2年前的外委把總老胡,真沒這么淡定。

  雖然暫時和大本營失去了聯系,可沒關系。

  李兄弟讓自己做好棋子,一切自有安排。那自己就不必操心了。

  既來之,則安之。

  圣人說的話,肯定沒有錯。

  吃董家的,喝董家的,玩董家的。

  臥底人生,每一天都是這么的刺激!

  雖然說自己在蘇州府已有3房妻妾,卻在外謊稱單身,似乎有騙子之嫌疑。

  可這是為了大業!

  事關一個帝國能否建立,小節有虧不足掛齒。

  若是大業需要,甭說一個區區商賈之女。

  就算是乾隆爺的十格格,那也得咬牙接手,打入敵巢。

  旁人不理解自己沒關系,主公理解就行了。

  完成了全部心理建設的胡之晃,心情悠閑的散步,不時有丫鬟路過。

  紛紛彎腰行禮,捂著嘴偷笑。

  這位新姑爺之急躁,府中人人皆知。

  都說上過戰場的男人就是不一樣,雖然說粗魯了些,可勇猛過人。

  過日子也是極好的。

  “姑爺好。”

  “好,好,你是?”

  “小的是本府管家,姑爺平日若是有什么要求盡管提。董府不差銀子。”

  “那就給我做一套最好的軟甲吧。”

  “啊?”

  “本官是帶兵的,戰場之上,箭矢無眼。兵部配發的盔甲實在是不堪,伱去搞一套吧,低于300兩的咱不穿。”

  “小的明白了,就來一套精鋼的鎖子甲。姑爺放一百個心,此甲費工費力,300兩連人工都不夠。”

  胡之晃突然問道:

  “咱的新泰山呢?不能被人說咱不懂禮數。”

  “小的帶你去。”

  拐了2個彎,胡之晃推門進去了。

  卻見新泰山在那抹眼淚,這是什么情況?

  “哎呀,泰山大人,這是何故?”

  “賢婿莫要問了,徒增傷悲。這事太棘手,莫要把你牽扯進來。”

  旁邊的管家憤憤不平道:

  “是隔壁安徽滁縣那幫人,欺人太甚。老爺辛辛苦苦,勤勤懇懇開了個礦,沒偷沒搶的,被他們砸了三回。”

  胡之晃把茶碗一砸,虎目圓瞪:

  “欺我董府沒人嗎?”

  “泰山,快快前面引路,咱帶兵去。”

  董大官人又是驚喜,又是擦淚。

  悲傷中帶著三分竊喜,簡單講述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其中的原委。

  “咱家這銅礦,一年能掙多少銀子?”

  “咳咳,若是沒人搗亂的話,刨去官面人情開支大約還能剩個十幾萬兩吧。”

  胡之晃嚇一跳:

  “這,這么多?”

  “是,是啊。”

  見新泰山眼神閃爍,遮遮掩掩,老胡頓時猜到了幾分,怕是不止十幾萬兩。

  心里暗罵,女婿就是不如兒。

  咱以后正經的一家人了,還防著我。

  銅礦,主公肯定喜歡。先占下來經營好,日后李家軍北上,又是一樁潑天的功勞。

  “泰山,這銅礦可是好東西吶。”

  “是啊,是啊。”

  “小婿有一疑問,滁縣官府知道否?”

  董大官人正色,說出了實情:

  “兩邊衙門都是心知肚明的,只不過不好插手。一旦插手,銅礦的事就瞞不住了,就得和上面的許多人分潤。”

  “不如維持現狀,小孩打架,大人都不下場。誰家的孩子打贏了,那是誰家的本事。”

  胡之晃面色凝重,詢問道:

  “銅礦是在滁縣地界。他們完全可以出面,變成官營。”

  “賢婿這就外行了。首先,戶部未必批準。然后,若是批準了,那滁縣知縣算個球?只能干瞪眼,吃不到。現在這樣多好,都是底下人私自開采,衙門里啥也不知道,沒一絲責任,光拿銀子。”

  胡之晃坐回椅子里,端起茶碗喝著,不急不躁。

  倒是董大官人沉不住氣了,陪著小心詢問道:

  “賢婿,你看咱家這礦?”

  “泰山放心,既然這事是神仙旁觀,凡人打架。那小婿就簡單了,約個時間,擺個場子,咱帶兵去教訓一下滁縣的地頭蛇。”

  “不能打官兵旗號,不能用炮。”

  “放心吧,刀盾矛就夠了。”

  胡之晃忍不住笑了,上過戰場的兵,用在這種械斗就是碾壓局。

  怕不是把滁縣的地頭蛇,打出心理陰影來。

  董大官人眉飛色舞,胡子一翹:

  “來人,擺宴。”

  “今天中午,老夫要和賢婿好好喝一杯。”

  胡之晃的日子過的那叫一個滋潤。

  他終于明白了,主公為啥愛看《紅樓夢》、《精瓶梅》了。

  原來書里不是瞎編的,現實生活還要精彩。

  過了數日,江南來人。

  告訴他“既來之則安之”,不要多想。

  等主公需要動他的時候,自然會派人聯絡他。

  鑒于胡之晃這枚棋子的重要性,李郁令情報署在江浦縣設了一點。

  店就設在董家半里外,專營胡辣湯和燒餅。

  胡之晃作為一個奮斗在異鄉、事業有成的河南人,喜歡去吃兩口家鄉的美食,并成為固定主顧,合情合理。

  店鋪的生意不慍不火,卻是口味的原因。

  若是口味太好,生意門庭若市。

  就會影響了必要的情報工作,屬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偶爾有幾個潑皮上門吃白食,想欺負一下掌柜的是外地人。

  好死不死的遇上了身穿武官袍來吃胡辣湯的胡之晃。

  被一頓老拳,滿地打滾。

  衙役聞訊趕來,干脆做個順手人情,套上王法又拖走關了幾天。

  從此,店鋪倒是清凈了許多。

  胡之晃在江北小鎮,過的有滋有味。

  江南,卻是陰云密布。

  情報署長,劉千回來了!

  和李郁私下密談許久,又得了一筆數目不詳的經費,然后就再次消失了。

  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兒,他也沒有義務和任何人交代。

  作為情報組織負責人,他只對主公一人負責。

  當初的賊氣,已經蕩然無存。變成了一種難以捉摸的氣質,復雜又危險。

  李家軍指揮部(原江蘇巡撫衙門),

  “賢婿,常州府的第一軍團為何不立即進攻丹陽?”

  “是我不許的。”李郁解釋道,“我希望一旦開戰,就如泰山壓頂。拿下丹陽后,兵鋒一刻不停的擊破清軍沿途所有屏障,一直打到江寧城下。第一軍團不能傷亡太重,那就需要更多的火炮,我已經下令調集4個大隊的武裝民兵,還有水師主力戰艦去支援他們。”

  胡雪余點點頭,望著窗外滴答滴答的雨:

  “今年的梅雨季,規模和雨量都不如往年。”

  “對,我算過了,入梅已經14天。根據老農總結,入梅時間越晚,持續的天數就會越短。”

  江南梅雨,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影響戰爭的因素。

  倆人沉默,默默的盤算著梅雨季最好在3天到6天內結束。

  如此,對于己方是最有利的。

  若是梅雨季拖了長尾,持續個1月就麻煩了。

  “我麾下軍隊是一支幾乎純火器化軍隊,遇上陰雨大雨,萬萬不能出戰。”

  “賢婿,純火器既是優勢,卻也是劣勢。”

  李郁嘆了一口氣,需要補齊的短板還有很多條,何止這一條。

  他突然想起了一個人,詢問道:

  “黃四在何處?”

  衛隊長李小五立即答道:“帶兵駐守在吳江縣城。”

  “派人召他來見我。”

  “遵命。”

  衙役出身的黃四,后被李郁運作到了平望營。

  此人另辟蹊徑,麾下兵丁一直是純冷兵器列陣作戰。

  胡之晃曾經戲謔過,說黃四的軍陣好似烏龜殼,氣質十分穩健。

  李家軍內部已經達成了共識。

  先打江寧,后打杭州。

  浙江綠營兵戰斗力稀松,唯獨杭州駐防八旗還精銳,擁有數量龐大的火器。

  但他們只要敢離城,李家軍就敢從海上襲擊杭州周邊。

  這個方案,已經通過駐守在嘉興府桐鄉縣城的苗有林部,傳了出去。

  想必會傳到浙江巡撫和杭州將軍耳中。

  形成一種戰略訛詐!

  在李家軍吃大敗仗之前,杭州方面的清軍都會心懷忌憚。

  而且,在李郁的授意下,苗有林部還悄悄的和浙江官府談起了和平。

  商貿互通,不主動交戰。

  如果有可能的話,甚至還可以讓出一些小小區域,給官兵刷業績。

  甭管有用沒用,先把水給攪渾了。

  這也怪符合李郁一貫為人的。

  時間,是關鍵。

  林淮生籌劃西線進攻,范京忙著搞江南立體防御圈(內圈)。

  李郁也沒閑著,在戰爭的空隙他要完成一件大事。

  各村推選出來的壯丁,已經整訓一段時間了。

  訓練營就設在東山。

  正好給第二屆步兵士官學校的學生,提供了一次練手機會。

  考慮到這一次的兵員數量龐大,足有萬余人。

  特撥來了500武裝民兵,還有20門火炮,放在顯眼處震懾人心。

  東山三面環水,屬于典型的半,島。

  在唯一的出入道路,兀思買的輕騎兵臨時移駐,訓練馬術,劈砍,沖鋒,順帶應變。

  7天下來,進展順利。

  整個東山,似乎都變成了巨大的兵營。

  李郁站在高處,看著隊列訓練和輪番的火繩槍射擊,算是勉強有個樣子了。

  “是時候,解散他們了。”

  “什,什么?”

  聽者懷疑自己的耳朵,難道花了這么大的精力和海量的人力物力,培訓的出這些農夫,居然不準備編入民兵?

  “我要講話,召集所有人。”

  “遵命。”

  上萬人,整齊列隊。

  李郁抬眼望去,只見黑壓壓一片,無邊無際。

  他皺起了眉頭,輕聲囑咐道:

  “讓他們原地坐下。”

  各部軍官,立即大聲喝令。

  在多日殘酷的軍紀訓練下,這些人本能的聽從了命令。

  李郁這才在親衛的簇擁下,站到了一個兩丈高的的小土山上,位于人群當中,演講正合適。

  據說一個美術生,落榜后就會激發出演講的潛能!

  “諸位,是自愿參加我李家軍的嗎?”

  在場人大多沉默,眼神不滿。

  “現在有兩個選擇,第一是當兵,第二是轉成村公所的聯絡官。”

  嗡,議論聲四起。

  上萬人一起竊竊私語,好似蜜蜂炸窩。

  村公所是個什么鬼?沒人知道。就連在場的軍官們也很茫然,互相交換著眼神。

  直到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自己,李郁才舉起了右手,示意安靜。

  “當今天下大亂,就好像是東漢末年,皇帝只剩下了一個空架子。各地的督撫們割據一方,互相攻打。若不是我李家軍頂在前方浴血廝殺,江南早就完了。江南完了,你們也一樣完了。”

  “可軍隊打仗是需要糧餉的,怎么辦?”

  “得讓江南的士紳、商賈們交稅交糧!”

  “村公所設到各村,負責清點本村人的田畝數,督促交稅。”

  “而你們,就是我李郁親封的村公所聯絡人。”

  “再說的直白點,老鄉們,你們當官了。”

  全場安靜,所有人都被李郁的演講抓住了心。

  最后一句話,如雷貫耳。

  所有人都露出了興奮的表情,好像天上真的掉餡餅了?

  李郁突然抖掉披風,

  大聲問道:“想不想當官兒?如果有誰不想,立馬離開,滾回去種田。”

  全城肅穆,過了半晌。

  才爆發出吼聲:“想!”

  呼,這就對了嘛。

  李郁松了一口氣,演講的效果不錯。

  趁熱打鐵,把最核心的東西拋出去:

  “各村的人口,田畝數量,你們作為本村人想必都很清楚吧?以后,江南要按田畝數納稅,士紳老爺也一樣。”

  “3天之內,造冊送上來,有信心嗎?”

  李郁果斷的指著一個面露難色的漢子,問道:

  “你,站起來,告訴我,有什么困難?”

  “小的不識字。”

  “沒關系,官字兩張口,你動嘴就行了,可以指揮村里識字的先生給你寫啊。”

  說罷,又有人鼓氣勇氣問道:

  “士紳老爺,不服我們怎么辦?”

  這一句,說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

  李郁笑了,環視四周。

  朝著身后的李小五低聲說道:“打個旗語,讓炮臺開炮吧。”

  “遵命。”

  李小五掏出小旗,開始上下翻飛的打起旗語。

  2里外的山頭,原太湖協駐地的制高點,炮臺立即打出了回應的旗號。

  李郁拔出佩劍,指著遠處的一處樹林:

  “諸位看好了。”

  話音未落,炮臺上4門重炮陸續開炮。

  炮彈打入樹林的效果驚人,樹干被打斷,齊刷刷的倒下。

  秩序出現了一些混亂,軍官們立即拔出短棍,劈頭蓋臉的砸過去。

  李郁望著底下,大聲說道:

  “這樣的炮,我有1萬門。這樣的兵,我有80萬。哪個士紳老爺敢不配合,就稟告上來,大兵立即進村給你們撐腰,把他們的腦袋砍下來。”

  嘩,全城沸騰。

  這一次,所有人都露出了瘋狂的、興奮的表情。

  等他們安靜之后,李郁臉色逐漸兇狠:

  “可若是誰,報上來的冊子數目不對。想私下做人情,幫著隱瞞,那就甭怪我心狠手辣。”

  “一個村來兩人的,互相監督。一個村只來一人的,鄰村的幫著監督。”

  “凡是檢舉有功的,就升官,管兩個村。”

  “諸位鄉親,不會還惦記著同村人情吧?你們可是被全村人踢出來當兵的,還不好意思撕破臉?你們難道是天生的賤骨頭嗎?啊?”

諸位讀者,新年快樂。新的一年,作者會繼續保持穩定優質的內容輸出,我們的目標是:滅清,擴張,商業殖民,武裝干涉全世界!板載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