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供應緊張的趨勢緩解,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十月份,北美,歐盟以及小日子等地均開始全面放開,一切都表明長達三年特殊時間段即將結束。
“今年之內應該會結束的,具體的時間不太好說,不過左右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吧。”
國慶節,檀錦程在北倉接待了何小朋,他是來參觀尉來最為先進的超級工廠,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事兒需要跟檀錦程聊一聊,或者說是向檀錦程請教。
從2021年的新勢力銷冠,到2022年上半年度的狂飆猛進,半年拿下接近于七萬輛銷量的好成績,主力車型P7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七月份單月銷量更是接近于1.3萬輛,刷新新高。
雖然距離小朋設定的25萬輛年銷量目標還相差甚遠,但是成績已經相當不錯了,如果沒有意外,九月份的新車G9上市之后,全年小朋的銷量至少是會在15萬輛以上,G9的銷量若是爆發,則極有可能達到20萬輛級別。
加上飛行汽車的概念,小朋一度成為新勢力非常獨特的存在,然而一切從八月份之后開始變得不一樣了,G9的上市,則是小朋汽車內部問題的大爆發。
售價30.99萬元至46.99萬元的SUV旗艦車型G9的發布會,堪稱是汽車史上的一場災難,單單是車型款式,就多達六款之多,命名方式以及對應的版本更是相當的復雜。
用戶單單想要記住這些復雜的命名就十分的困難,這些還不是關鍵的,最為關鍵的還是G9的發布會,讓小朋背上了割韭菜的名聲。
宣傳當中的如XNGP輔助駕駛,4C超快充電池包以及5D音樂座艙等等所有的亮點,都南非要選裝,且選裝還存在著門檻,最低配的570G不僅僅無法享用這些賣點,配置還非常簡陋。
作為一款近31萬元的新勢力產品,沒有配備被動剎車,甚至連倒車影像,定速巡航這種同價位常見的配置都沒有,不要說國產產新能源了,在配置上甚至不如合資車型,這才是最為致命的。
另一方面,各車型之間配置差異也不明顯,用戶難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清晰地選擇適合的車型,發布會之后,小朋迎來了鋪天蓋地的批評,本就沒有多大的品牌力,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G9的銷量就更不用說了,雖然在兩天之后,小朋緊急修改了車型,在車型配置上也做足了誠意,然而在口碑上并沒有迎來多大的反轉,反倒是引發老車主的不滿。
“先要做的就是安撫老車主,該退的錢就退,至于說已經交付的車子,我的建議是按車主的意思,是改配置還是退換車都行,先把老車主安撫好再說。”
九月份,在口碑下滑的情況下,小朋繼八月份銷量下滑之后,又一次迎來了銷量大幅度下滑,整月的交付量跌破了9000輛,G9也僅僅只交付了184輛。
按照最高配的售價,184輛哪怕是全額退款,小朋也是負擔得起的,完全沒有必要繼續敗壞口碑了。
只不過,G9已經是注定失敗的一款產品,原本對標L9以及聞界M9的高端化車型,卻成了壓垮小朋的一根稻草,以低端化形象立身的小朋,面臨自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
“暫時只能是這樣了。”
何小朋嘆道,新勢力的脆弱,此時他是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如果是尉來以及BYD這樣的體量,哪怕是一款旗艦車型失敗,所造成的影響也不會如他們這般大。
最多也就是像BYD那樣品牌高端化受阻,其他熱賣車型該怎么賣還是怎么賣,高端化下一次再沖擊就是,然而新勢力卻沒有這樣的機會。
他們的每一款車型,都可能決定著公司的生死,即使是不能成功,但是至少是不能失敗,更何況是高端化的車型,一定程度上,小朋今年的高端化,與哪吒犯了一樣的錯誤。
那就是在銷量上升的情況下,高估了品牌的影響力,豈不知今年的銷量上升,更多的還是市場化的因素,在一個全面爆發的市場環境之下,但凡只要產品力不太差,都會有消費者買賬的。
小朋有自己的核心賣點不假,但說白了他們的賣點并不多,能夠吸引到一部分消費者,但遠還沒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品牌形象。
“G9真的沒得救了?”
檀錦程善于對出現危機的企業進行調教,在他手里救活的車企,包括寶騰以及路特斯拉,已經有四家了,加上他對于產品的調教能力,當小朋汽車出現問題之時,何小朋第一反應就是來找這位前期對小朋汽車提供巨大幫助,現在依舊還是小朋汽車重要股東的行業領導者。
小朋八月份銷量下滑主要來自于P7銷量的下滑,這里面有特斯拉以及BYD的沖擊,但更多的還是來自于ET5的沖擊。
ET5自打拉滿產能以來,對幾大競爭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同小朋一樣致力于高端化的哪吒S,更是被打得幾乎沒有聲音。
車企與車企之間的競爭固然很激烈,甚至同公司的車型之間都有一定的競爭關系,但車企與車企之間的合作關系同樣很是緊密,當小朋汽車出現危機之時,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的何小朋,找到檀錦程并沒有任何的問題。
更何況,小朋汽車一直被認為是“尉來系”當中的一員。
檀錦程搖了搖頭:“暫時來說有點困難,只能是交給時間了,后續通過改款等等方式來試著救一下,當務之急你們是要盡快改變。”
何小朋這人有一個好處就是善于學習,聽勸,當公司出現危機之時,他能夠第一時間找同行聽取意見,其實就已經很難得了。
除了G9惹下大麻煩之外,小朋的管理層也正在經歷動蕩,聯合創始人夏恒辭任執行董事,專注于產品研發,從這個月開始生效。
G9的失敗,其實就是管理層問題的暴露,這樣的方案是怎么會拿到正式發布會上的,又是如何通過的,內部改革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而沒有了王風英的何小朋,又將如何應對內部的改革?
“那么就只能盡快推出G系列的新款車型了,G6看樣子要提前上市了。”
何小朋也知道G9的失利,想要在短時間挽回口碑太過于困難,之所以這么一問,無非還是內心存有奢望。
G系列是小朋的SUV車型,任何一家新勢力品牌,想要立足市場,SUV車型有所突破是最為關鍵的,這一點上,不得不佩服菊花以及余大嘴,眼光真的很毒辣。
深度賦能的賽力斯,兩款車型都非常的成功。
G3,G6,G9是小朋G系列目前計劃當中的三款車型,從命名來看,能夠看到各自的定位,G9不行,就只能推出G6了,這是最好的“替代品。”
“也不用那么的著急,時間還是有的,還是要做好G6的產品力,任何一款產品,都需要有足夠的產品力才行。”
新車型要想突圍,產品力是最直接的,小朋有自己賣點,那么在G6身上就要體現自己的產品力,而不是像G9這樣,宣傳起來花里胡哨,但所有的賣點都需要消費者單獨花錢去購買,甚至還設置了購買門檻,這不純扯淡嘛。
小朋的智能輔助駕駛,是目前市場面僅次于尉來,菊花之外的第三大國產輔助駕駛系統,雖然表現力不如這兩家,但口碑還是不錯的,另外還有就是小朋的快充技術也不錯,做好這兩個賣點,還是有很多消費者會買賬的。
“在產品力方面,當下最應該做的事其實快速完成技術領先到場景落地這個過程。”
G9身上宣傳的賣點,之所以這也選配那也選配,甚至還設置門檻,說白了還是目前小朋在各項技術方面,大部分還只是停留在技術領先的地步,無法做到大規模的量產落地。
相比起傳統車企,以互聯網背景為主的新勢力品牌,在營銷方面要夸張很多,大部分搞出一項技術之后,在不具備大規模量產的前提下,就開始大肆營銷,包括菊花也是如此。
這么做肯定是好處多多的,但問題是菊花有著強大的技術背景以及品牌信任度,他們提前營銷,可以通過技術研發快速跟進,而其他的新勢力大部分沒有這個水平。
小朋就是其中之一,營銷得太過了,就會受到反噬,尉來如今已經有意識的降低提前營銷了。
“除了產品力之外,小朋還要加速推進平臺化與規模化降本,新車型的零部件共享也可以跟進了,明年的話電池成本應該會降不少,到時候小朋可以通過官降的方式,來提升銷量。”
“G6肯定不能再失敗了,小朋在2023年需要利用G6為支點,用XNGP為杠桿,再從供應鏈以及渠道等等方面做進一步改善。”
“至于說你們內部的事情,這方面我不好過于干涉,主要還是看何總你的執行力了。”
截止三季度結束,尉來以及檀錦程個人在小朋的持股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依舊處于前十大股東之列,尉來與小朋汽車也是戰略合作伙伴。
檀錦程對于小朋汽車的經營還是十分關心的,雖沒有了王風英,但小朋汽車基于與尉來戰略合作的關系,在雙方供應鏈合作之后,小朋汽車的單車成本降了不少,沒有出現前期遠高于同行的情況。
然而,小朋汽車單車成本前期遠高于同行,是什么原因包括何小朋都清楚,那就是內部出現了問題,但上半年銷量很好,何小朋也不好做太大的動作。
一切基于銷量。
然而,現在小朋汽車銷量以及新車型都出現了問題,就給了何小朋內部改革的借口。
“理解,說起來今年真是對不起投資者們。”
何小朋點了點頭,檀錦程對于小朋汽車的干涉把控得很好,會提出一些戰略化的建議,又不干涉他們的內部事宜,這一點讓何小朋心安不少,也是他敢上門討教的原因。
“哈哈,那明年的話就需要更加的努力了。”
小朋汽車登陸港股,在今年1月3日港股創造了199.2港幣,美股一月初40美刀的高點之后,股價一路下滑,尤其是七月份至九月份三個月,小朋汽車港股與美股整體跌幅均超過60。
對比起聞界整體45的跌幅,小鵬汽車整體超過74的跌幅,是市場對于其戰略失誤的懲罰,投資者已經開始非理性的拋售了。
機構投資者是拋售的主力,老虎環球基金等早期的股東早已退出前十大持倉,外資持股比例從2021的35降至今年Q3季度的18。
當年的新勢力三強,威馬已經涼了,聞界也差點就涼了,現在輪到小朋被傳倒閉的傳聞了,何小朋可以說是壓力巨大。
市值蒸發超過千億港幣,無論是檀錦程自身還是尉來,投資收益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雙方是戰略合作的關系,對比起零跑,聞界更加的緊密,加上檀錦程個人的影響力,也不好像外資那樣頻繁的操作。
這損失只能是生受了,順帶一提,趕上新能源產業末班車上市的零跑,在9月29日登陸港交所時的表現也不怎么樣,以48港幣發行價掛牌的零跑,從暗盤開始就表現悲觀。
開盤即破發,全天大跌33.54,創下了2022年港股新勢力車企上市首日最大跌幅紀錄,
這一跌幅創下2022年港股新勢力車企上市首日最大跌幅紀錄,次日又跌了22.26,兩天下來,零跑的股價近乎腰斬,是2022年港股新發IPO當中表現最弱的案例之一。
除了宏觀市場的變化,下半年的新勢力可以說都過得不怎么樣,哪怕是有檀錦程投資名氣的加持,該跌還是得跌。
“新勢力的競爭力確實是弱了一些,不過你也不要過于的擔心,目前你們賬上還有現金,銷量也沒有到完全崩潰的地步,主要還是看你個人的決心。”
作為創始人兼CEO,同為互聯網人的何小朋與尉來CEO李響是兩種風格,沒有自己創立企業的壓力,李響更加的如魚得水,完完全全的投入到CEO的角色,把尉來打理得井井有條。
在尉來,檀錦程把控大方向,有他坐陣,能夠調節好尉來各大品牌之間的平衡,這一切都來自于尉來從創立之初建立起來的創始人核心制。
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機構投資者,檀錦程從閃馳以及橙子科技兩大企業帶過來的“一言堂”風格,讓尉來在戰略上不會出現分歧。
同行都知道,看似溫文爾雅,待人大方的檀錦程,實際脾氣可沒有那么的好,十幾年的獨斷專行,檀錦程一個眼神,就足以讓尉來管理層感受到壓力。
而何小朋則不然,他是小朋汽車的創始人不假,但小朋汽車一開始采用的聯合創始人制度,加上資本的深度介入,讓何小朋沒有如檀錦程這樣的威信。
一個是企業的靈魂,另一個只是企業的掌舵者而已。
“其實說起來這也是你的一個機會,就看你能不能把小朋汽車從ICU帶到KTV了。”
“從ICU到KTV?”
都是聰明人,檀錦程隨便一點,何小朋就明白了其中深意,多了不說,作為聯合創始人,剛剛辭任執行董事的夏恒,在小朋汽車持股比例就達到4.5。
4.5的持股在互聯網行業里可不低,聯合創始人,核心管理層,在技術研發和產品戰略當中,夏恒都扮演著關鍵角色,何小朋不可能做到如檀錦程對待胡爭楠這般。
縱觀整個商業史,如夏恒這般的角色,在企業經營當中代替何小朋,是有著很大概率的,這一次G9產品的戰略出現問題,對小朋汽車來說,是一大打擊。
但對于何小朋本人,則可以算成是“利好”了。
“沒錯,具體就看你有多大決心了,我相信你行的,另外有一點我現在就可以對你表態,我們雖然不好增持小朋的股票,但我可以代表我個人對外釋放持續看好小朋汽車的態度。”
9月23日,G9二次上市當日,何小朋本人耗資近3000萬美刀增持股份,試圖提振投資者信心,雖有短暫的反彈,但到底還是沒什么用。
這時候,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如檀錦程這種早期機構投資者的態度,才是最為關鍵的。
“那真是太好了,檀總看我的決心吧。”
檀錦程這意思,就是明白的站在他這一邊,給予了他很大的信心。
“小事,走吧;我們去廠房吧,我邀請了悅馳的王總同行,到時候你可以向她請教一些改革方面的經驗,這方面她經驗十足。”
當年尉來也出現過一些問題,王風英加盟之后,在供應鏈,采購等等方面也有反腐的動作,鐵娘子干起這活兒來,手拿把掐。
放王風英去小朋汽車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讓王風英給何小朋提點意見,做個私人顧問啥的,還是沒問題的。
這年頭誰還沒個副業呢,只要不影響尉來的經營,檀錦程是不介意員工私下里有一些私人業務的。
“行,晚上我做個東,請王總吃個飯。”
果然,當聽說王風英陪同考察工廠之時,何小朋面露欣喜,公司出現問題,管理層換血,他不是沒考慮從外部引進人才,但是心儀的人并不多。
王風英就是其中之一,可惜要想挖角王風英的難度太大了,王風英夫婦在尉來的待遇極高,悅馳汽車雖然燃油車銷量逐年下滑,但是依舊不改檀錦程對于王風英的信任。
在個人待遇方面,王風英夫婦相比在長城時期的收入,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無論是職務,信任度,還是待遇還是個人職業規劃,以小朋汽車的體量都吸引不了王風英。
就算是他真的說動王風英加盟,也要考慮承受檀錦程的“報復”,雷總只是有那么一些動作,就迎來了檀總的反擊,雖然兩家關系現在還是不錯,但早已經沒有了之前那樣的親密了。
單就一個拋售股票,就夠他喝一壺的。
資本市場上,檀老板投資,長期看好的企業發展會不會如預期一般不敢保證,但是截止目前為止,檀老板清倉的股票,這家公司都涼了。
當檀錦程拋出聞界減持計劃之時,直接嚇得李兵登門,讓他一定要保留一定的股份。
“請客倒不用,晚上去我們家吃飯吧,現在咱們在外面吃飯還是有點麻煩,到時候我給你倆找個清凈的房間,可以好好聊聊;放心,我已經跟王總提前打過招呼了。”
何小朋點了點頭,沒再說什么。
論起執行力,能夠搞出UC還順利賣給阿貍的何小朋,同樣不低,在尉來參觀完之后,回到羊城的何小朋,就主導了小朋汽車史上最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
小朋汽車成立產品,戰略,技術,銷售,OTA五大委員會,何小朋親自擔任產品和戰略委員會主任,直接接管核心業務,以G9失利為契機,何小朋以雷霆手段拿下了公司的絕對主導權。
另外,在應對危機公關以及輿情管理方面,何小朋也頻頻面對鏡頭,多次公開道歉,承認產品定義,用戶洞察以及價格設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且承諾在挫折中挺過去。
小朋汽車也針對老車主推出了多種補償措施以及一系列的運營活動,增強品牌忠誠度,G9九月份交付的184名車主以及十月份即將交付的,無條件退車,換購。
“這是檀總的風格啊,老何這是聽進去了啊。”
李響與何小朋也是老熟人了,從歐洲回來的他,在得知小朋汽車的變化之后,有些八卦的直奔檀錦程辦公室,在歐洲呆了一個多月,李響充分了解了尉來海外市場這一年以來的變化。
尉來海外事業部,嚴格來說已經接近于半個寶騰了,除了由集團總部全資之外,在運營上有著較為充分的自主權,等到德國工廠全面投產之后,就可以升級為分公司了。
“這么好的機會,何總要是放過了,我們真的要考慮拋售股票了。”
確實是檀錦程的風格,從前的小朋,有些類似于技術宅文化主導的分散管理模式,這一次的重大調整,則是將決策權集中至最高層。
“說得也是,說起來這些新勢力,都是過于執著于高端化了,其實這個策略是錯誤的,至少對于當下的新勢力是錯誤的。”
在李響看來,一味的追求高端化,對于一家中小型車企來說,并非全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