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只是剛剛開始,不過國民技術能夠快速實現量產突破,最需要感謝的還是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目前主要的業務還是消費級芯片,在車規級芯片方面的布局并不多,在芯片產能供應緊張的情況下,企業選擇市場更大的消費級芯片無可厚非。
中芯原本也并不想接國民技術的代工訂單,這樣一家小型的企業,合作的企業也僅僅只有尉來汽車一家,技術實力方面在中芯看來也相對落后。
與中芯國際談合作之時,國民技術正經歷私有化退市的整理期,前途渺茫不說,彼時的汽車芯片市場,對于國產化替代的需求實際上也沒有那么大的需求,至少跟手機芯片有很大的差距。
“四年的時間,證明了檀總您的眼光以及戰略,也證明了國民技術團隊以及尉來的優秀。”
趙海俊,聯合CEO,負責中芯的整體運營,同時也主管中芯的特色工藝業務,中芯的特色工藝業務其實就是汽車芯片相關,包括車載MCU,功率半導體,以及傳感器/CIS芯片。
“哪里,還得感謝趙總的大力支持。”
最早檀錦程說服的就是這位,時間要追溯到2019甚至要更早一些的時間,彼時的中芯在車規級芯片業務上并無太多建樹,公司在當時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2000年成立,初期高速發展,然后自2003年中芯就陷入到了與臺積電長達七年的專利之爭,好不容易調整過來,也獲得了產業大基金的注資支持,然后又趕上了2018年窗口期。
2019年中芯,前有產業大基金加持,后有IPO沖刺計劃,外界看來是比較風光的,但實則暗流涌動,這是一家與菊花受到同等待遇的公司。
急于上市很大部分也是因為這部分原因,彼時的中芯真的沒有太多的精力拓展車規芯片業務。
“哪里哪里,合作雙贏嘛。”
趙海俊笑道,四年之前,這位年輕人走進他的辦公室,開口就是讓他不要有任何的幻想,盡快買進光刻機,如時間上來不及的話,就要加速推進技術突破,尋求在無先進設備的情況下推進芯片制程的研發。
隨后,又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項目的推進,只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市場對于國產車規級芯片的需求將會大大的增加,中芯可以加速特色工藝業務的布局,而尉來是他們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
當時的檀錦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行業從業者,他自然能夠意識到這些,不過在2019年,雙方的關系算是相對緩和的一年,很多人其實還是寄望于能夠談判的。
包括他們內部很多也是這么認為的,大部分人依舊在不愿相信,或者說不愿意接受,檀錦程堅定的態度,是他印象最為深刻的。
四年的時間,證明了檀錦程當時的判斷,哪怕換了個人還是如此,甚至可以說要更加的糟糕。
這就是他們倆人第一次見面的場景。
也是從那之后,通過多次談判,中芯與國民技術以及尉來達成了合作,同時在2020年,中芯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成熟制程方面,擴大28納米及以上產能,滿足汽車,物聯網等市場需求。
與此同時,中芯也加速了在沒有先進設備的情況下對先進制程的研發,倒不是因為檀錦程的提醒,而是環境使然,一切來得太快,讓他們不得不如此應對。
不過對于趙海俊本人而言,與檀錦程的第一次會面,多多少少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當事情臨頭之時,彼時的提醒再度浮現,他在執行企業運營之際,就能夠更加的從容了。
外界認為中芯目前沒有擁有多少先進制程,包括合作伙伴都是如此,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秘密研發之下,中芯已經具備相當雄厚的實力了。
“今后在不影響貴司計劃的同時,希望能夠在產能上給予尉來一些傾斜。”
如今中芯在車規級芯片業務方面合作的車企已經不止尉一家了,像是BYD,聞界等等車企都成了中芯的客戶,中芯這項業務也算是拉起來了。
“沒有問題,這個我可以做主。”
趙海俊很爽快的答應下來,作為與中芯合作的第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尉來不僅僅是行業龍頭,也是他們介入新能源市場的支點,同時還是車企里最大的客戶。
這點優先權,還是可以做到的,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趙海俊也想通過尉來的合作關系,看看能不能從臺積電手上搶到地平線的代工合同。
雖然檀錦程已經不再實際控制地平線了,但影響力還在。
五月份的最后一個工作日,孫迎同在巨量引擎總部向檀錦程匯報工作。
所謂的總部,其實就隱藏在閃馳大廈之中,自打檀錦程卸任其在閃馳集團職務之后,閃馳大廈總部的頂層大樓,就被改造成了巨量引擎的總部。
最頂上的三層,都歸于巨量引擎所有,與其他樓層電梯分開,低調辦公的巨量引擎,哪怕是在這個樓層辦公的閃馳集團員工,都很少見到他們。
檀錦程也很少再在此辦公了。
目前國民技術在車規級芯片方面,雖然能夠實現量產了,但也只能做一些基礎的替代,而綁定的企業當中也只有尉來一家,想要公司高速發展,除了向上研發之外,還需要開發更多的客戶。
涉及到具體的業務,這些就不是檀錦程該去管的了,需要孫迎同以及國民技術的團隊去努力,或者說檀錦程在國民技術這里扮演的角色已經階段性的結束了。
“給你們三個對標對象。”
閃馳大廈依舊是北倉區最高的樓,與孫迎同并立在落地窗前欣賞風景。
“您請說。”
這幾年專注于研發,一些低端的業務也都是能砍則砍,國民技術的營收幾近停滯,所有的支出均來自于巨量引擎的輸血,也是時候該變一變了。
不指望短期之內能掙錢,但至少要盡快把營收提升至十億級,孫迎同知道這是老板對他們下一個階段開始派任務了。
“最差的話,就是你們混成現在的賽騰微,依舊給尉來小批量出貨,或者進入到一些二線車企的供應鏈,日子嘛過得不算有多好,但勉強可以活下去。”
賽騰微今年進入了BYD的供應鏈,但做過迪子供應鏈的零部件商都知道,其毛利率十分的有限,多數情況下也只能作為二供,甚至是三供的角色存在。
如果不向上研發,這樣的公司在市場上幾乎沒什么存在感可言,在產業鏈里也只能扮演被拿捏的角色。
“第二個對標對象就是芯馳科技了。”
芯馳科技是一家年輕的公司,他們2018年才開始組建團隊成立,然而脫胎于恩智浦團隊的芯馳科技,其發展軌跡卻是相當神速,有技術的同時也受到了諸多資本加持。
芯馳在2020年就首次流片,這距離他們成立還不到三年。
2021年,芯馳量產的芯片就出現在奇瑞捷途,哪吒U等車型身上,今年開始進入到BYD,長安以及尉來的供應鏈體系,芯馳為尉來L1提供芯片供應,其X9系列預計今年內出貨總量將達到50萬片。
發展神速的芯馳科技,今年已經完成了C輪融資,目前的估值達到了120億元,這家成立僅僅五個年頭的芯片公司,預計到2024的出貨量將突破200萬片,以5的市占率僅次于地平線以及菊花。
120億的估值之于芯馳,也只是一個起點而已。
孫迎同連連點頭,又笑著問道:“那第三個對標對象是地平線了?”
檀錦程同樣笑了,搖了搖頭道:“不是,是兆易創新。”
地平線第是檀錦程在芯片領域投資最早的一家公司了,初期是他與余愷團隊聯合組建起來的,但那會兒他這個門外漢,對于芯片的了解并不多,余愷團隊也要做著路線探索的任務,因此在路線問題上耽誤了一些時間。
不過好在都是專業的團隊,地平線很快就進入到正軌當中,如今地平線已經是國內知名的車規級AI芯片以及算法公司,專注于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計算平臺。
從技術研發到大規模量產,如今地平線旗下的主打產品為征程系列,征程3擁有7納米制程,算力5TOPS,主打的是L2ADAS,目前搭載于尉來多款車型。
另外,今年九月份,地平線還將發布征程5系列,對標的是英偉達Orin,支持L4自動駕駛,雖未發布,但已經圈定了多家品牌。
包括BYD,紅旗等國產自主品牌都已經與其簽下了訂單,鎖定了產能,預期將于2023年量產。
截止到目前為止,地平線憑借著征程系列占據著我國自動駕駛約50的市場份額,在L2級ADAS市場的份額占比超過了60,不過在全球范圍內,地平線的市場占有率還不足5,依舊有著很大的空間。
但這已經是我們唯一能夠與國際巨頭對抗的企業了,菊花目前在這一賽道上是地平線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但是在國際上,還是得看地平線。
估值近百億美刀,妥妥的獨角獸企業,地平線也被認為是檀錦程投資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另外在地平線身上,多數投資人以及同行都見識到了檀錦程的大格局。
成立初期依賴于檀錦程與他的巨量引擎,在得到上汽鼎力支持的情況下,地平線走上了一條“芯片整車”協同的模式。
除了尉來,上汽之外,地平線在多輪融資之下,還引進了BYD,長城,大眾等等大型車企,此外與新勢力方面的合作也十分的緊密。
小朋,聞界這兩家新勢力頭部企業,雖沒有直接投資,但通過基金也是間接入股了地平線。
能吸引這么多家知名車企共同投資,參與研發測試,跟檀錦程有著直接的關系,那就是他放棄了對地平線的實際控制權,把控制權交還給了余愷團隊。
如果說地平線一直由檀錦程控制著,是不可能吸引這么多家車企參與其中的。
至少BYD是不會介入,芯片這玩意兒不同于動力電池,尤其是智能座艙芯片方面,哪怕是國產替代也有著其稀缺性,BYD這種梭哈新能源的企業,怎么可能把智能芯片供應鏈交給直接競爭對手。
拿BYD在純電車型上的開山之作漢EV來說,去年就搭載了征程系列芯片,若是由尉來主導地平線,想必不會拿到這筆訂單。
雖與檀錦程私交不錯,但是在企業經營當中,船夫哥跟檀錦程一樣,都是理智的。
地平線如今的實際控制權是余愷團隊,一切運作都由余凱團隊決定,創始人團隊在地平線的持股也已經上升到15以上了,位列第二大股東。
檀錦程以及巨量引擎雖不再實際參與地平線的運作,不過依舊還是第一大股東,類似于騰迅投資的一些互聯網公司模式,是最大的股東,但不參與公司的實際運營。
這樣的模式,無論是對地平線,還是對尉來,都是最為有利的,只有讓更多的車企參與進來,才能夠讓地平線在算法上有進一步的推進,保持與國際巨頭的競爭力。
不過國民技術就沒有必要扮演跟地平線一樣的角色了。
國民技術之于尉來,就類似于BYD半導體,無需其他企業參與,也無需太多的融資。
“兆易創新?”
“對,兆易創新。”
檀錦程點了點頭,下限賽騰微,中級芯馳科技,上限則是兆易創新,這就是檀錦程對于國民技術未來的規劃,眼下國民技術基本已經擺脫了倒閉的危機,這樣的規劃并不會有多激進。
2005年成立的兆易創新,初期的定位是NORFlash存儲器,填補國內的空白,早期的客戶群體主要是菊花,中興以及某想這幾家。
18個年頭的發展,2016年在滬市主板上市,2013年進軍MCU市場,在2017年開始形成了存儲與MCU雙輪驅動的格局。
如今已經千億市值的兆易創新,今年的車規MCU出量貨將超5000萬顆,產品供應特斯拉,尉來,BYD,小朋等多家新能源企業。
“存儲器業務,我們肯定不介入,但是在車規MCU方面可以學習兆易創新。”
孫迎同點了點頭,老板的這個規劃確實是沒什么問題,一家企業如果沒有一點目標那肯定是不行的,看似對標三家芯片企業,實則是給國民技術制定了短中長期三個目標。
至2022年,車規級芯片市場的競爭加劇,國民技術入局的時間相對有些晚了,不過機會還是很多的,兆易創新這樣的市場地位不敢說,但至少芯馳科技還是要以挑戰一下的。
國民技術如今只能是做尉來的二供,三供,不過也很好的補齊了尉來在芯片供應鏈上的不足,國民技術加上地平線,再輔以如兆易創新,芯馳科技這樣的第三方,在今年過后,尉來再不用擔心芯片供應鏈安全問題。
孫迎同思索片刻道:“還有一個問題,國民技術會融資嗎?”
半導體產業是一個投入極高的產業,融資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步,國民技術目前依賴于巨量引擎的輸血,哪怕擴充業務,至少幾年之內還是需要輸血的。
這輸血要么從巨量引擎來,要么就只能融資了。
“將來會不會融資不知道,但五年之內不會融資,我說過至少會投入500億,那就會投進去。”
孫迎同笑著點了點頭:“那我有數了,老板還有什么其他的指示嗎?”
其實國民技術也就比芯馳科技晚上那么一年,只要有持續的資金注入,努力追上并不是很困難,相比起融資,他其他再喜歡的狀態。
巨量引擎獨資,日常的經營運作都由他們團隊把控,財務方面由成林峰管理,不差錢又幾乎沒有干涉,工作起來簡直不要太自在。
國民技術上市之時,他更多的精力還是要投入到公司的運營以及應付上市公司股東,分散了大部分的精力。
五年之內沒有融資的想法,也就意味著國民技術至少五年不會重啟上市,也就意味著他的身家也只是身家了,不過不上市想要變現也很簡單,股權質押嘛,老板總不會差他們錢的。
“那既然這樣的話,把公司改個名字吧。”
孫迎同建議道,現在的國民技術,除了個名字之外,與原來的國民技術實際已經沒有太大的關系了,所有的管理方式都透露著尉來的風格。
包括他自己,也已經習慣了尉來的節奏,若不是怕深城那邊的麻煩,不止是改名,他其實是想把公司搬到甬城或者滬市的。
檀錦程想了想也是。
“那就改個名字吧,就叫尉來半導體,之前國民技術的名字確實是不太適合了。”
一家全新的半導體公司,完全屬于尉來的半導體公司。
“行,那我回去就給辦了。”
送走孫迎同之后,檀錦程躺在辦公椅上,緩緩的閉上眼睛沉思起來,截止到目前為止,他對尉來汽車的產業布局,在大方向方面基本已經完成。
三電系統,核心的芯片供應,都步入到自主可控,產業鏈安全布局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一些修修補補以及時間來做技術突破。
而銷量方面,尉來也是不缺的。
今天的銷量雖然還沒統計出來,但尉來這個月的大致銷量已經確認了,在五月小促銷的帶動下,尉來這個月的銷量十分的喜人。
星途S01五月份的銷量大致在2.13萬輛左右,位居純電汽車銷量榜首,這已經是今年以來星途S01第五個月拿下純電銷量榜首了,10萬至15萬元價位,星途S01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的對手。
在純電領域,除了星途S01繼續熱賣之外,尉來增幅最大的就是產能拉滿的ET5了,五月份ET5共計交付1.03萬輛,國內銷量首次破萬。
除了ET5銷量破萬之外,純電車型的埃安S在五月份的交付量同樣也上升明顯,單月銷量達到了1.05萬輛,在純電領域,尉來有三款車型銷量破萬。
“唯一有點可惜的就是我們純電SUV還沒有銷量破萬的車型。”
BYD產能緊張,尉來同樣也是如此,把ET5產能拉滿的話,另一款純電SUV車型ES3,產能就沒辦法拉滿,這款車型也有在單一市場單月銷量破萬的潛力,不過目前還是因為產能的關系,沒辦法大力推廣。
說起來多多少少有些好笑,以SUV以及純電技術起家的尉來,居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款單月銷量破萬的純電SUV。
不過在混合動力方面,尉來的SUV倒是表現得不錯,星河P1單月交付1.21萬輛,L1交付量達到了1.15萬輛,賺錢還得看混合動力啊。
說起來也虧了大嘴,大嘴到處宣傳增程式就日子好的,雖是為了自己的鴻圖X5,但多多少少對尉來L系列的銷量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也算是吃到大嘴的流量了,不過X5也在大嘴的宣傳之下,單月銷量穩穩的突破了5000輛,雖然與大嘴的預期相差甚遠,但不得不說,這款車型是真的成功。
為了促進銷量,大嘴還宣布鴻圖X5計劃推出純電車型,就是不知道純電版本的X5到底什么時候推出,畫餅的話大嘴也是有一手的。
兩款混合動力車型,三款純電車型銷量過萬,還有目前市場上唯一一款銷量破兩萬的純電車型,尉來五月份的成績十分的喜人,不過問題也不是沒有。
“老胡,E系列是不是要動一動了。”
手里拿著五月份的完整銷量統計,檀錦程徑直走進胡爭楠的辦公室,尉來L1連續單月銷量破萬,L9的盲訂數據也非常的好,帶動著尉來的銷量。
但與此同時,就是ES6以及ES8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很大的擠壓,有一種自家人暴打自家人的感覺。
胡爭楠皺了皺眉,他這會兒也在頭痛這件事兒:“是啊,應該動一動了,30萬至40萬元市場就那么大,這種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感覺確實不太好。”
“那就盡快吧,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四月份因為特殊情況的原因,這個趨勢還不太明顯,五月份就變得特別的明顯了,再這么下去就要出問題了。
純電才是尉來的最終戰略呢。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