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024章 幸福的煩惱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2003:從外貿開始

  146.93萬輛,66.43萬輛,新能源汽車85.25的同比增長,總銷量26.45的增長,這是尉來在2021年度交出來的幾組數字答卷。

  尉來85的新能源汽車增速,在今年來說并不是十分的起眼,一眾新勢力乃至于BYD,特斯拉的增速都超過了100,但是這些增速超過100的企業體量跟尉來是完全不對等的。

  全國范圍內,銷量過百萬,增速超過20的車企,也不過長安,上汽通用五菱,長城以及尉來這四家企業而已。

  四家車企,乃至于全國范圍內的車企,論增速含金量尉來是最高的,長安銷量的上升是CS75等大眾車型的熱銷,五菱是以MINIEV來拉動起銷量,而長城則是通過降價促銷以及上半年的歐拉系列。

  而尉來的增長自不必多說,增長的點都是售價較高的,所以財報就成了尉來2021年度在資本市場上最為關注的。

  每年的1月1日之后,滬深交易所會開放年報預約通道,上市公司需在一月底前提交預約披露時間,其中規定凈利潤同比變動正負超過50以上需要在1月31日前預告。

  汽車整車企業的財報預披多數集中在3月25日至4月15之間,僅有江淮汽車一家因審計流程簡化而選擇在1月29日披露。

  “1月29日是臘月二十七啊,這日子選得真的是。”

  團拜會上,檀錦程接觸到了很多皖省汽車行業里的同行,對于江淮在2021年度的表現是有一些了解的,江淮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以商用車為主,其輕卡市占率為行業第二。

  “不知道他們的財報是怎么弄的,但估計會通過財報的形式來扭虧吧,提振一下股價。”

  商用車的收入占據著江淮50的市場,乘用車只占其35的收入來源,其余15來自于給聞界代工以及其他的收入。

  2021年的江淮汽車表現還算不錯,雖然受到商用車市場下滑影響拖累,不過乘用車方面增速還算可以,跟大眾的合資項目也提高了其品牌影響力。

  但是賺錢的能力嘛,還是非常的差,江淮的收入來源主要還是來自于ZF方面的補貼,按照檀錦程了解到的信息,江淮在2021年差不多拿到了20億左右的補貼。

  代工的業務隨著聞界自建工廠的投產,也漸漸的做不下去了,在自身還沒有爆款車型的情況下,問題還是非常大的。

  截止2021年12月31日,江淮股價全年增長超過87,然而其市值不過315.4億元,作為皖省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的新能源整車龍頭,不到50億美刀的市值實在是有些看不下去。

  財報上連年的虧損更是讓江淮遇到了不小的麻煩,這種大型公司退市是不可能退市的,所以利用財務手段扭虧為盈,提前披露年報,也算是合情合理。

  只不過這日子選擇,讓檀錦程都無力吐槽。

  今年的除夕是臘月二十九,臘月二十七是周六,已經實質意義上進入到過年的節奏了,誰還會關注你的年報啊。

  尉來是大型集團,年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雖然凈利潤增速明顯,但是想要像之前那樣把預披時間定得較早也已經是不可能了。

  作為行業龍頭之一,只能是按照正常的時間進行披露,也就是在三月份中旬。

  不過尉來從過年之前已經實質性進入到了年報的統計環節當中,首先向母公司提交年報的就是悅馳汽車。

  作為尉來集團旗下最為成熟的一家汽車整車子公司,悅馳汽車能夠獨立運營,不僅僅銷量能夠支撐起獨立的根本,其營收也是非常的亮眼。

  “整個悅馳系列的毛利率能夠保持在17,燃油車還是很賺錢的啊。”

  王風英親自遞交上來的悅馳汽車財報,檀錦程在審核的同時也不由得感慨,如今的燃油車競爭已經非常的激烈了,各種降價促銷幾乎都已經是日常行為了。

  就這樣,悅馳汽車整體還能夠保持17的毛利率,而今年增速明顯的坦克系列,毛利率更是長期穩居在20至25之間。

  “是啊,這么好的生意,可惜了。”

  王風英是最早一批的汽車人,市場的變化她感受最深,無論哪個行業,但凡是產業鏈成熟的體系都是非常賺錢的,尤其占據著行業頭部的企業,活得更是滋潤。

  “可不是嘛,整個2021年度,悅馳系列為悅馳汽車創造了864億元的營收,就這營收怎么可能會被放棄。”

  悅馳系列2021年營收約864億元,坦克系列的營收約合120億元,加上揚子皮卡車的業務以及其他包括零部件在內的業務總計35.2億元的營收。

  1019.2億元的營收,妥妥的一家千億營收子公司,如果計算上品牌的附加收益,悅馳汽車的實際營收會更高,只不過這些沒有完全表現在財報里,悅馳汽車也不可能把財報公布得這么的細致。

  哪怕燃油車業務逐年下降,悅馳汽車要保持在600億元以上的營收,也是輕輕松松的。

  17.23的毛利率,175.6億元的毛利潤,55億元的凈利率比例雖然不足6,但一家以主營汽車大眾市場的汽車公司來說,凈利潤反而沒有那么的重要。

  “目前我們有了三家千億營收的子公司,不過悅馳汽車的營收重要性正在逐年下降,這對我們的轉型也緩解了不小的壓力。”

  王風英笑著解釋道,2021年度之前,她作為集團的副總裁,悅馳汽車的總經理,要兼顧集團以及子公司的平衡,既要保證穩定的營收,又要推進悅馳汽車的電動化進程。

  而現在,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銷量接近于五五開的比例,集團也已經確實不再對悅馳汽車的業務那么依賴了,王風英的工作壓力小了很多。

  尉來集團的總營收,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尉來汽車,尉來新能源以及其他,其他的業務包括動力電池以外的零部件業務,金融保險,投資等等。

  尉來汽車的營收里,包括悅馳汽車,尉來汽車這兩部分,知豆汽車的財報還沒有實現并表,不過知豆汽車的營收占比太小,對尉來整體財報的影響并不是很大。

  與悅馳汽車全年1019.2億元的營收表現不同,尉來汽車今年的營收可就太有看頭了。

  傳統的燃油車業務,賺再多的錢在市場看來都理所當然了,而關于新能源汽車賺不賺錢這個話題,始終圍繞著行業之內進行討論。

  各大車企都宣傳新能源汽車并不賺錢,靠的是補貼等等,大部分消費者以及一些投資者似乎也認可這一點,然而在不賺錢的背后卻是特斯拉,尉來集團股價的持續上升。

  這就導致了部分消費者以及投資者認為,銷量只是推動市值增長的一個因素,與其叫作汽車公司,倒不如稱之為汽車金融公司比較合適。

  這表現在以資本運作見長的特斯拉與尉來集團身上最為明顯。

  然而,實際并非如此,一個行業要推廣,固然有最高戰略的因素,但高度的市場化,汽車行業賺錢最大的依賴依舊還是整車銷售,不賺錢賣什么車子?

  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盈利模式更加的豐富,整車銷售的行業平均毛利率雖然低于燃油車,但電動車賣得更貴啊。

  售后方面有電池,軟件服務,能源生態,創新服務等等。

  用一個最為淺顯的道理來形容,大概消費者就能夠明白哪個更加的賺錢,燃油車偏向于機械產品,而新能源汽車則可以稱之為電子產品。

  面向于C端消費市場的機械產品與電子產品,哪個更加的賺錢,還用多說嗎?

  “王總先一步啊。”

  在跟王風英討論悅馳財報之時,李響也趕來了過來,上任第一年的李響,第一次向檀錦程匯報集團財報,不過今天他不是以集團CEO的身份向檀錦程匯報工作。

  作為集團CEO,李響主管集團所有的運營,但集團里的幾名高級副總裁,在具體的分管業務上是有著區別的,如王風英主管悅馳汽車,李響則主管尉來汽車。

  檀錦程這個總裁,實際上并不分管任何業務,扮演的是戰略定位以及產品創新者的角色,制定公司長期戰略,參與技術創新等等是檀錦程的日常工作內容。

  由檀錦程直接管理的部門,其實就是尉來研究院,目前尉來研究院已經形了汽車,電池,電子等三大研究院,一些重要的技術方案都需要檀錦程親自審批。

  在社會上,檀錦程憑借著尉來汽車超過90的國產化率,推動新能源產業自主可控,扮演著智能制造代言人的角色,同時也是尉來最大的IP之一。

  有著極高人氣的檀錦程,與其他車企創始人不同的是,自打開始造車以來,在任何公開場合的汽車出行用的都是自家當年推廣的新品。

  在檀錦程被拍到的私人出行當中,沒有像其他人樣被拍到坐著邁巴赫的行為,整個2021年度,檀錦程出行要么是尉來L1,要么是ES8,甚至還被拍到開著星途S01上下班的場景。

  超高的人氣,長期開著自產的車子,按照摩根士丹利的調研,至少有40的尉來車主是因為檀錦程的個人魅力選擇購車,雖不如高調異常的馬斯克,但在國內車企當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個人IP形象很好的檀錦程,對于傳統行業的老總帶來的沖擊是非常明顯的,在傳統制造業里,很少會出現這種情況,甚至于多數日常消費品的老板是誰消費者都不知道。

  雖然不是出身于技術,但憑借著多活的幾十年知識累積以及不斷的后天學習,還有對于市場的敏感度,檀錦程依舊能夠很好的把控市場。

  拿這兩年被各大企業拿來吹噓的固態電池來說,一家家的吹多久多久量產,李兵甚至在2021年一月份就發布了一款固態電池汽車,號稱在2022年度四季度交付。

  但實際上,這不過是李兵對外的一個宣傳噱頭,比余大嘴的智駕畫餅更加夸張,以他們的技術實力,怎么可能實現全固態電池的率先量產。

  搞幾輛樣品出來就算是不錯了,按照尉來研究院的技術評估,要想真正意義上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時間窗口至少要到2026年之后,也就是說至少還需要五年的時間。

  “王總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就是不知道李總你呢?”

  今天是高層小范圍的會議,一會兒還有張旭輝要過來,都是以匯報財報為主,張旭輝今年也是留在甬城過年,趁著年前的幾天匯報一下工作。

  李響笑著跟王風英打了個招呼:“悅馳汽車今年的表現確實是非常的不錯,有些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

  二者沒有直接的從屬關系,都是直接向檀錦程匯報工作,算是平級,悅馳汽車星河P1的成功,對于李響想要大力推廣增程式,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無論哪一家公司,有了成熟的混合動力技術,增程式除了淪為賺錢工具之外,沒有任何的上位的可能性,二者優劣以及長期的前景根本不需要多說。

  “哪里,悅馳只能盡力保證平穩,真正的驚喜還是要看尉來汽車。”

  2021年度相較于2020年度,悅馳汽車的整體營收增長并不是十分的明顯,也就是保持在行業平均水平,主要的增長點來自于坦克系列。

  相比之下,今年銷量全面爆發的尉來汽車就太有看點了。

  首先是穩定輸出的埃安系列,作為市占率近七成的網約車之王,埃安系列的社會討論度非常之高,,B端車占比過高嚴重影響了C端消費市場的形象,整體上褒貶不一。

  不過埃安團隊也不是沒有作努力,在營銷上綁定上世紀的桑塔納,現代伊蘭特等熱賣車型也作為出租車使用的形象場景,來讓C端消費市場接受埃安的形象。

  另外在設計以及研發上,埃安系列也計劃推出與網約車區分開來的車型,B端車型跟C端車型在區分對待駕駛員以及乘客方面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

  另外就是在面對有意C端消費市場用戶之時,埃安品牌要求門店工作人員一定不能為了業績而忽悠消費者,把網約車車型賣給普通消費者,這種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

  為此埃安系列的線下以及線上團隊,面向C端市場的都沒有任何的KPI考核,這么多的努力,無非就是優化埃安系列的口碑,扭轉形象。

  雖然過程很難,但C端市場在埃安團隊的努力下,市占率確實是有一定的提升。

  穩定輸出的埃安系列,在2021年度給尉來汽車提供了172.65億元的營收,而今年上市還不到一年的星途S01,僅僅這么一款車型,就給尉來帶來了208億元的營收。

  “非常漂亮的成績,今年的內部優秀團隊,你可難辦了啊。”

  上市僅僅九個月,208億元的營收,產能爬坡階段的單車毛利率就已經達到了12,凈利率超過3,后續電池降價以及供應鏈的優化,星途S01的毛利率可以提升至15,凈利率可能達到8。

  這一系列的數據以及前景預期,放在哪一家企業里都是一個炸裂的數據,甚至于單獨成為一家新勢力品牌,都能直接拿下新勢力一哥的名頭。

  但是在尉來內部,卻只是一個項目組,還是目前尉來最年輕的項目組。

  “可不是嘛,星途S01的表現太出色,我們反而是難辦了。”

  李響也是一臉苦笑,星途S01無可爭議的今年國產純電之王,沒有之一,別說是吉利與長城這種電動化進度緩慢的企業了,就是BYD都羨慕得不行。

  哪怕是放在BYD,星途S01絕對是今年最靚的仔,但是誰讓尉來內部還有另外一個奇葩呢。

  那就是尉來L1,同樣只有一款車型,這款打得BBA抬不起頭的增程式車型,不僅僅是尉來品牌的銷冠,同時還是尉來汽車的利潤王。

  全年L1給尉來汽車提供了270.1億元的營收,單車均價約29.8萬元,毛利率方面,尉來L1更是高達21.3,吊打一眾新勢力。

  “哈哈,這個讓你去頭痛吧。”

  尉來集團內部每年都會評選出優秀員工,優秀團隊,在燃油車時代,一直被悅馳團隊把持著,這也造成了悅馳團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鼻孔朝天的。

  當時的尉來團隊也沒有脾氣,銷量與利潤都比不上人家,還有巨額的投入等等,如你們是靠著我們養著的言論,在公司里不少傳出。

  獨立出去有悅馳汽車的體量原因,也有公司內部不和的跡象。

  現在好了,尉來汽車徹底的站起來了,比起銷量連年下滑的燃油車,如今二者單論銷量方面就不相上下了。

  若是按檀錦程的意思,今年的優秀團隊應該是給星途S01項目組的,九個月的時間給尉來拿下208億元的營收,十幾萬輛的銷量不說,僅僅是大眾市場這個戰略插入就是無可估量的。

  不過L1的表現同樣優秀,作為尉來的高端系列之一,以最低的成本最大化收益,2022年度也依舊是尉來在混合動力市場的重心。

  就看李響如何抉擇了。

  對于李響來說,在評選優秀團隊問題上絕對是幸福的煩惱,除了星途與尉來L系列表現出色之外,主品牌的E系列同樣非常的牛逼。

  國產新能源汽車出口門面擔當,去除L1之外整體22.13萬輛的銷量,給尉來帶來了613.9億元的營收,占據著尉來汽車總營收1264.5億元的48.55。

  “論戰略地位,E系列,L系列還有星途都各有不同,但很難說誰最重要,認成績三者都非常的優秀,李總確實是應該頭疼了。”

  旁聽的王風英也調侃起來,其實真要說起來,埃安系列的表現也不差,雖然口碑分化嚴重,但埃安系列是尉來在B端市場的最大依賴。

  尉來的B端客戶除了小部分公務用車,剩下的就是埃安團隊的網約車業務。

  2021年度對于埃安團隊來說,同樣也是意義不同的一年,尉來集團CEO,商用車領域的一把好手,埃安系列的直系領域張永離任之后,埃安系列依舊能夠穩住市場份額。

  僅僅只是這一點,埃安系列就非常值得表揚,說比其他團隊差哪兒了,根本算不上。

  李響笑了笑:“這個后面再說了,老板說說看這份財報,對于2022年度還有什么值得改進的地方?”

  檀錦程指了指單車平均售價:“在保證銷量以及盈利的基礎上,2022年度把這個再拉下來一點吧。”

  知豆不在統計目標之內,再去掉星河P1的銷量,實際尉來汽車今年的總銷量是55.95萬輛,要低于BYD全年59.4萬輛的銷量一些的。

  如果從一些細分的榜單上來看,BYD是2021年度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也有一些榜單是這么統計的,不過消費者根本就不認,在小兄弟面前,船夫哥也是要臉的,迪子根本不好意思宣傳。

  團拜會上,檀錦程也從船夫哥那里了解到,迪子2021年度的汽車業務收入大約在1200億元左右,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800億元左右。

  以59.4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來說,平均下來的單車售價約13.46萬元。

  而尉來呢,雖然受到星途以及埃安系列銷量的上升,單車平均售價大幅度下降,但依然有著22.6萬元的平均售價,在檀錦程看來,這個價格還是有些太高了。

  “我們的價格,對于消費者來說其實是不太友好的,未來的價格戰會一直持續下去,依舊單車平均售價,很難拉高營收,所以還是有必要優化一下價格的。”

  論價格,目前主品牌對于市場并不算友好,既然是打著科技平權,科技普惠的名頭,那么尉來就需要讓同級別車型價格上更加的具有競爭力。

  “我們的產業鏈已經優化明顯了,確實是應該給予消費者更大的優惠。”

  王風英也比較認可這點,在長城之時,她負責的就是大眾品牌,悅馳汽車也是如此。

  “尉來要的是品牌高端化,而不是價格高端化。”

  蘋果其實差不多就是這種戰略,初期階段,蘋果保持前高端化的定價,但是在一次漲價之后,市場份額大跌,此后價格就維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價位區間,又重新把市場給一點點找回來。

  尉來已經建立起了國產高端品牌的形象,如今要做的就是不能給消費者留下“貴”的形象,國產品牌越來越貴,割韭菜的形象這些輿論已經快要泛濫了,尉來不能給競爭對手留下攻擊的苗頭。

  消費者對于任何品牌的容忍,一定是在他們能夠接受價格能夠匹配品質的基礎上。

  “好,我們會盡快研究出新的方案出來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