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零二章 剖析利害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世子穩重點

  相比前朝,大宋的皇權是比較集中的。

  開國帝王趙匡吸取了唐末地方藩鎮割據之害,從立國之始就將天下的權力盡收手中,尤其是相權和兵權,更是謹慎萬分。

  總之,大宋的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能隨時干預朝政和人事,兵權更是抓得緊緊的,天下武將縱繁,無人能調動一兵一卒。

  這也是趙孝騫一直緊緊抱住趙煦大腿的原因之一,只要抱緊這根粗大腿,誰也不怕得罪,哪怕是當朝宰相他也有底氣過過招。

  今日趙孝騫進宮,所求的便是趙煦的一個態度。

  就算趙煦無法明著偏袒蘇軾,但只要他能保持中立,裝作無視,趙孝騫就能保下蘇軾。

  現在聽趙煦的語氣,似乎對蘇軾的文采頗為欣賞,趙孝騫的心中更有底了。

  “官家應知,蘇軾其實已是被貶謫多年的落魄官員,這些年命途多舛,越貶越遠,如今只是個毫無實權的節度副使,他今年已六十許,時日已無多矣……”

  “從朝局來說,這樣的人根本毫無害處,不會影響官家推行新政的大局,更不會對朝堂勢力造成任何影響。”

  “但蘇軾在文壇的地位卻非比尋常,朝堂民間擁躉甚多,天下文人士子皆引為圭臬,在文壇上擁有極大的號召力……”

  “這樣一個人,若因這點小事被朝廷處置,無論是罷官流放,甚至更嚴重的下獄囚禁,都會在文壇引起軒然大波,官家和朝廷定會被天下文人士子痛斥責罵,對朝廷毫無利處。”

  “唯一受益者,只有章相公,他倒是解決了與蘇軾的恩怨,可代價卻是官家和朝廷的名聲……”

  趙孝騫看了趙煦一眼,猶豫地道:“這事兒,怎么聽著有一種讓朝廷當大冤種的意思,章相公卻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借朝廷的權力就把昔日的仇人辦了。”

  趙煦微微動容,陷入沉思。

  章惇與蘇軾的恩怨不是秘密,可以說天下皆知。

  這次群臣參劾蘇軾,明眼人都清楚是章惇在背后指使,至于動機,大家心照不宣,趙煦當然更知道。

  現在趙孝騫這么一分析,趙煦越想越覺得不對。

  是啊,蘇軾不過是個翻不起任何浪花的貶官,人家都混得這么慘了,朝廷還要狠狠踩他一腳。

  踩完以后呢?

  章惇倒是報了仇,解了恨,寂寞如雪地說一句“昔日恩怨已了”。

  可朝廷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當了章惇手里的刀?

  憑啥!

  朝廷是你章惇開的?

  再看看群臣參劾蘇軾的罪名,最大的罪名不過是“謗君”,還有就是結黨私聚。

  這事兒的彈性太大了。

  幾個落魄的被打壓的舊黨官員多年后重逢,在一起聚一下,聊幾句時政,興許喝得興起也會罵幾句昏君……

  對大宋寬松的政治環境來說,這算事兒嗎?

  大宋的君臣從何時起,已變得這般不能容人了?

  再說后果,趙孝騫的分析沒錯,辦蘇軾容易,辦了他之后呢?天下文人士子對他這個皇帝,對大宋朝廷會是怎樣的看法?

  以蘇軾如今在文壇的地位和影響力,若真治了他的罪,章惇倒是沒事,他這個皇帝可就背鍋了,不知會被多少文人寫進文章詩詞里,各種痛罵各種諷刺,皇帝的名聲迎風而臭,而且一臭就是幾百上千年。

  而趙煦和朝廷得到了什么?

  除了臭名昭著,什么都得不到。

  趙孝騫分析過后,趙煦的思路頓時清晰無比,同時也在暗暗懊惱,今日的朝會上,自己不該那么痛快表態的。

  當時被章惇和群臣一逼,再加上從表面看,不過是查辦一個貶官,趙煦便沒想那么多。

  現在仔細一想,后果很嚴重,趙煦才二十來歲,他不想被天下的文人寫進文章里遺臭萬年。

  “子安所言有理,朕確實沖動了……”趙煦的神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咬牙道:“可恨這章惇,借朕和朝廷的刀,了結他自己的私人恩怨,其心當誅!”

  趙孝騫兩眼一亮,良機稍縱即逝,于是急忙奉上讒言:“誅!馬上誅!官家若有需要,臣愿幫官家摁住章惇的手腳。”

  趙煦嘆了口氣,淡淡地瞥了他一眼:“誅不得,朕若妄殺當朝宰相,知道會有什么后果嗎?”

  趙孝騫頓時黯然失望。

  難得當一回進讒言的奸臣,終究還是錯付了。

  雖然誅不得章惇,但趙煦此時的思路已轉過彎來,他已清醒地意識到,蘇軾不能有事。

  這人太牛逼了,簡直是宋朝版的李白杜甫,可以說是大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筆遺產若被朝廷處置了,等于自己砸了金字招牌,而且還是沒得到任何好處利益的自砸招牌。

  哪個傻子愿意干這種事?

  思忖過后,趙煦緩緩道:“子安,有些話朕不方便說,有些事朕也不方便做,不過……朕還是希望東坡先生能平安無事。”

  趙孝騫臉上的笑意愈深,他聽懂了趙煦話里的意思。

  “官家不便為之事,臣愿為官家分憂。”趙孝騫當即毫不猶豫地道。

  趙煦也笑了:“做事收斂點兒,別把人得罪太死了,不然朕也無法裝聾作啞。”

  “官家放心,臣保證不打死章惇……”

  趙煦驚了:“打傷也不行!不可對章惇無禮。”

  此時趙孝騫心中已大定,趙煦既然選擇支持自己,那么蘇軾大概率是保住了。

  正打算告辭,趙孝騫又想起一件事,從懷里掏出皇城司勾當公事甄慶傳來的情報。

  “官家,遼東上月有異常兵馬調動,遼國折津府遣遼騎萬余直逼真定,其中小股軍隊已越境劫掠我邊境村莊,殺我百姓數十,搶掠后迅速撤回。”

  趙煦神情凝重地將軍情看完,臉色越來越陰沉。

  “好,好!澶淵之盟看來遼國是不想遵守下去了。”趙煦咬牙道。

  趙孝騫想了想,道:“臣以為,遼國這次襲邊,應該是一次試探,試探我大宋邊軍如今的戰力,以及燧發槍裝備軍隊的情況。”

  “若我邊軍反擊,軍中火槍裝備甚廣,遼國便會立馬妥協,推出一個不重要的人出來頂罪,若邊軍仍如往年一般拉胯,那么遼國可能會大規模進犯。”

  “宋夏之戰后,遼國已感受到大宋的威脅了,要么馬上挑起一場戰爭逼大宋低頭,要么坐視大宋軍隊的發展壯大,眼睜睜看著遼國的國勢日漸衰弱。”

  “看來遼國選擇了前者,小股軍隊越境襲邊,只是事情的開始。”

  趙煦點頭:“子安所言有理,回頭交給樞密院,讓曾布許將等人議一議,真定府邊軍先穩住,不可妄動。”

  兩國邊境戰云籠罩,趙孝騫知道趙煦不可能倉促做出決策,必須要謀而后動。

  正事說完,趙孝騫告辭出宮。

  走出宮門,魏節正等在宮門外。

  見趙孝騫出來,魏節迎上前,目光充滿了詢問。

  趙孝騫朝他笑了笑,隨即道:“老魏,帶上皇城司人馬,隨我蘇府一行。”

  魏節急忙道:“下官在此等候郡公,正要傳個消息,就在剛才,刑部已下了函,著差役赴蘇轍府,拿問蘇軾。”

  趙孝騫一驚:“快走,我去蘇府,老魏你馬上召集皇城司人馬,蘇軾一定不能落到刑部手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