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點頭:“就按您說的做。我會讓總參謀部進行協調的。”
說實話,他確實低估了法國民眾的狂熱程度。其實這兩所軍校的承載上限也就八千來人,大部分應征的人還得在野外露宿。
他又吩咐道:“再從駐軍倉庫里調一批帳篷來。還有戰地餐車,別讓大家餓著。
“至于訓練方面,您看還缺多少教官,我讓貝爾蒂埃將軍從前線調一批服役時間較長的軍官回來吧……”
令約瑟夫沒想到的是,招募新兵的所有問題竟很快便都自行解決了。
不是戈特斯海姆男爵想到了好辦法,而是巴黎民眾的功勞。
巴黎遠郊。
寬敞的國王大道上,響徹著《榮耀與勝利》的歌聲——“勇士們的隊列整齊。決心與信念寫在臉上,榮耀和勝利是我們的信仰……”
吉勒·蓋茲卡幾小時前還能跟著一起唱,但此時已累得感覺不到雙腿的存在了,只是依靠本能,繼續一步步向前挪著。
他家里的條件雖比以前好了很多,但還是舍不得坐車前往巴黎。
不斷有人從他身旁快步經過,也有比他速度還要慢的。
總之,這條一眼望不到頭的路上,有不知道多少人,正在朝巴黎方向匯聚。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青年男子。
蓋茲卡從大家的交談中能聽出,他們都是去報名加入軍隊的。
很多小城鎮都沒有設置新兵招募處,所以人們只能前往巴黎之類的大城市應征。
蓋茲卡抬頭看了眼低沉的夕陽,想要加快腳步,但腿腳根本榨不出更多的力氣。
他嘆了口氣:“看來今天是到不了巴黎了……”
他聽村里的科伯特子爵說,法蘭西已經被幾十萬的敵軍包圍了,那些惡徒隨時可能打到巴黎。
村里大部分的年輕人,只要家里不靠他們種地,就都在科伯特子爵的號召下,前往巴黎,準備為祖國而戰。
蓋茲卡回味著“祖國”這個詞,感覺既陌生又親切。
村里現在最流行的就是這個詞。幾乎每個人都在不停地念叨著。那意味著,他是法蘭西的一份子,而法蘭西亦會如母親般與他同在。
與之一起出現的,通常是“保衛祖國”,或“為祖國而戰”。
科伯特子爵說,現在大家都是法蘭西公民,一定要為祖國作戰,因為那是每個公民的光榮責任。
不論是貴族、僧侶,還是農民,大家都是公民,也在一同奔赴戰場。
蓋茲卡想到自己和科伯特子爵,以及瑪爾芒神父擁有一個相同的身份,頓覺腿上又生出了幾分力量。
就在太陽快要挨到地平線的時候,一輛馬車停在了他的旁邊。
坐在車夫左側的大嬸對蓋茲卡招手:“嘿!小伙子,是去應征的吧?走不動了嗎?”
蓋茲卡朝她靦腆地點頭:“是的,夫人,我已經走了三天……”
“上來吧,我帶你去巴黎。”大嬸向車廂示意。
有人打開了車門。
“真……真的可以嗎?”
“是的。彌派德夫人每天都在這條路上幫助走不動路的人,前往巴黎。”車上一名瘦弱的青年道,“我下午就上車了。”
“真是太感謝您了。”
蓋茲卡上了車,就聽到彌派德夫人對車夫道:“埃里克先生,再加快點兒。天黑前或許還能再跑一趟。”
“夫人,您就可憐可憐老托比吧。您看,它都吐白沫了……”
車廂里有6個人,顯得極為擁擠。
不過這對蓋茲卡來說,已經是天堂般的享受了。
很快,他就拿出包裹里的黑面包,啃了起來,一邊跟著路上的人們一起唱《榮耀與勝利》。
坐在他對面的卷發青年突然問道:“你們會唱《出征頌》嗎?”
有4個人都在搖頭,只有幫蓋茲卡開車門的年輕人立刻唱了起來:“這勝利的歌聲,為我們叩開大門,自由引領著我們的出征……”
“這是巴黎最流行的歌,我教你們。”
嗯,約瑟夫為這次大規模動員專門抄了歷史上的《出征頌》。
這首號稱“第二馬賽曲”的慷慨激昂的曲子果然立刻就傳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成了所有人對抗反法同盟的戰歌。
卷發青年高聲道:“快顫抖吧法蘭西的敵人,國王陛下引領我們戰勝一切……
“祖國正在召喚我們,要么勝利,要么滅亡,法國人為她而蹈火赴湯……
“請快快趕走懦弱和悲傷,我們舉起火槍,祖國才能打勝仗……”
等馬車駛入巴黎城區的時候,蓋茲卡已經完全學會了這首歌。
果然如斯坦利,也就是卷發青年所說,巴黎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高唱《出征頌》。路旁還有人排著隊,手持木頭“火帽槍”,神色認真地進行訓練。
車子停住。
彌派德夫人從前面跳了下來,指著東面的道路對車上的小伙子們道:“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就是最近的征兵處。
“不過你們要有心理準備。來應征的人太多了,你們可能要在征兵處外面的草地上過夜。愿圣母瑪麗亞保佑你們!”
蓋茲卡一行謝過了彌派德夫人,很快便來到了征兵處前。
“彌派德夫人應該是記錯了。”斯坦利指著征兵處的牌子道,“這兒并沒有多少人。”
是的,此時也就二三百人排在征兵處前,隨著不斷完成登記,隊伍還在縮短。
“小伙子,你們是來應征的吧?”一位衣著得體的老者向6人示意。
“是的,這位老爺。”
老者朝征兵處比劃了一下:
“今天只能登記這么多人了。你們看,天要黑了。今晚就先去我家過夜吧,我妻子做了蔬菜雞肉湯和土豆泥,想吃多少都可以。”
蓋茲卡等人驚訝地對視,而后小心道:
“這位老爺,我們可能拿不出住宿費。”
老者當即佯怒道:
“您在說什么?你們是要為祖國上戰場,我怎能收你們的錢!
“快來吧。其他人都已經有住處了。晚上記得祈禱,或許你們明天就能完成登記……”
是的,巴黎兩個征兵處前的數萬應征者,都被熱情的巴黎市民帶回了家里居住。
每一個法國人,都在毫無保留地為衛國戰爭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