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萬里,沒有一絲風,天地間安靜得仿佛油畫一般。
巴黎陸軍士官學院的校場上,約瑟夫和幾十名軍官一同仰著頭,盯著半空中那個灰色的小點。
雅克埃蒂安·孟戈菲在一旁殷勤地介紹著:“殿下,后來我們發現絲綢不僅貴,而且氣密性也不太好。
“在經過反復試驗之后,我們選擇將紙和絲綢黏合起來制作氣囊,效果很不錯。
“現在的熱氣球非常堅韌,同時重量也比以前降低了35。”
是的,此時天空中漂浮的正是一只熱氣球,并且是經過多次改良之后的軍用版。
早在十年前,來自法國南部的孟戈菲兄弟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熱氣球,并在凡爾賽宮進行了演示。
不過那時的熱氣球使用紙制作氣囊,外面用亞麻繩索作為支撐,使用時展開極為費事,且很容易破損。
當時法國軍方就進行了評估,認為還達不到軍用標準,也就沒再理會。
后來總參謀部因為沙普信號塔的事情,將所有高科技軍事裝備全都翻出來整理了一遍,熱氣球項目這才得以重見天日。
在得到7000法郎的撥款之后,孟戈菲兄弟終于按照軍方的要求完成了技術改良,今天就是第一次技術驗收。
總參謀部的一名技術官員問道:“關于防止失火方面,您是怎么解決的?”
哥哥米歇爾立刻自豪道:“用明礬,老爺。我們用明礬浸泡氣囊入口和內側,這能有效防止它們被火星引燃。”
熱氣球已經飄到了四五百米的高空,在系留繩的拉扯下,懸停在了那里。
接著,站在熱氣球下面的一名士兵用望遠鏡看向熱氣球的吊籃,嘴里念著:“d、e、u、x……”
另一名士兵則用筆快速記錄,不到兩分鐘后,他便舉起手中的紙,高聲道:“2.2公里外。方向1點零5分22秒。高度估算55米。12磅炮3門。士兵70余名。”
一名參謀興奮地向約瑟夫點頭道:“完全正確,殿下。”
熱氣球準確報出了遠在2.2公里外的靶場里的情況。
周圍的軍官們頓時興奮地相視點頭,并紛紛鼓起掌來。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想要獲悉幾公里外的敵軍動向,只能派騎兵進行偵察。
在沒有敵人攔截的情況下,騎兵至少得耗費1個小時才能往返。
而使用熱氣球僅需要兩分鐘!
這還只是熱氣球的優勢之一。
騎兵受到地形阻礙,只能觀察到敵軍的大致情況,很多信息都要靠經驗來猜測。
熱氣球卻能居高臨下,一兵一卒都給你看得清清楚楚。
此外,騎兵看一眼就得回去匯報,熱氣球則可以一直在天上盯著敵軍。
可以想見,在以后的戰爭中,敵人還在幾公里外小心翼翼地移動部署,法軍這邊甚至已經看到他們午飯吃的是腌肉還是鹽漬蘿卜了。
簡直就像是打游戲開了“全圖”一樣,這敵人還怎么打?
米歇爾·孟戈菲繼續顯擺道:“殿下,據我們之前的測試,在天氣好的時候,甚至能看到10公里外的人群。”
“你們創造了一項偉大的發明。”約瑟夫滿意地點頭,隨即便想到之前放飛熱氣球的過程——二十幾個人將氣球拉展,然后點火,讓熱空氣涌入氣囊入口。
等到氣球飛起來,已過去了兩個多小時。
在戰場上的話,這么長時間可能已經貽誤戰機了。
“放飛耗時還是太久了些。”他看向大孟戈菲,“我希望您能將放飛的時間控制在1個小時之內。同時,回收的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
“這……”大孟戈菲愣住,收放氣球的流程都是固定的,基本沒啥能改進的地方。
但他還是咬了咬牙,躬身道:“我一定會讓您滿意的,殿下。”
約瑟夫瞥見他為難的神色,便回憶著后世的一些設計,建議道:“您可以設計一部專用的熱氣球收放車。
“車上安裝一根能折疊的長木桿,將收起的熱氣球箍在上面。
“平時折起木桿儲存,使用時將其拉開,氣球立刻就能展開。”
孟戈菲兄弟頓時眼前一亮。
放氣狀態的熱氣球就是一大攤,想要找出充氣口都得花費好一陣,鋪平又得十幾分鐘。
而按照王太子殿下的辦法,木桿伸展之后馬上就能開始充氣。
約瑟夫繼續道:“另外,可以在車上安裝腳踏鼓風機。放飛時用它對著火焰吹,熱氣就能更快涌入氣囊。
“甚至可以嘗試帶一臺小型蒸汽機進行加壓充氣。
“還有,就是盡量縮小熱氣球的體積。更小的氣囊能夠更快充滿……”
他正說著,就忽見遠處的熱氣球竟然開始緩緩降落。
他有些疑惑地側頭問貝爾蒂埃:“測試結束了嗎?”
總參謀長忙道:“還沒有,殿下。是熱氣球上的燃料不夠了,需要先落下來補充。”
約瑟夫皺了皺眉:“剛才飛了多久?”
旁邊有參謀看了眼表:“32分鐘,殿下。”
“時間這么短?”
大孟戈菲忙解釋道:“殿下,這只是測試用的熱氣球。以后可以將它造得更大,那樣就能攜帶更多燃料了。”
小孟戈菲在一旁小聲補充道:“但那會讓放飛時的充氣時間變得更長……”
約瑟夫吁了口氣:“你們使用的是什么燃料?”
“稻草和羊毛的混合物,殿下。”
約瑟夫心說難怪飛不久,燒這玩意能產生多少熱量?
后世的熱氣球好像用的是丙烷或者液化天然氣做燃料的。
嗯,眼下根本搞不出來,跳過。
再向前,應該就是用煤油了……
目前法國的煤焦油產業倒是能夠提煉出煤油,但仍處在實驗室工藝階段,產量極低且成本極高。
約瑟夫最終無奈道:“那就先用酒精吧。”
酒精的熱值雖然不如煤油,但絕對遠超稻草,應該能讓熱氣球多飄很久。
只是酒精的價格也不便宜。此外,在戰場上帶幾桶酒精,難保不會有士兵偷喝。
先這么對付吧,得盡快把煤油搞出來。
不但能給熱氣球提供燃料,同時煤油燈也是非常賺錢的產業。后世著名的美孚公司,最早就是依靠煤油燈奠定了石化巨頭的地位。
但拉瓦錫現在還在普法爾茨搞化肥廠,這事兒能交給誰呢?
約瑟夫突然想起后世“經濟效益驅動技術創新”的理念。
法國這么多化學家,這么多化工廠,只要給予他們足夠的物資刺激,說不定就能收獲意外的驚喜。
他拿出筆記本,記下“煤油提煉技術招標”一行字。
隨后,約瑟夫又和貝爾蒂埃等參謀討論了熱氣球在軍隊中的裝備應用方式。
初步決定每個步兵師配備3個熱氣球,由工兵負責操作。
一名參謀有些遺憾道:“這么厲害的偵察工具,如果能給每個團都配一個就好了。”
貝爾蒂埃點頭:“其實要是能將熱氣球偵察到的情報快速傳達給每一個軍官也行,就像沙普信號機那樣。”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約瑟夫聞言不由得心中一動——對啊,如果將沙普信號機裝備給每個團,那指揮效率還不得成十幾倍提高?
讓工兵帶上預制板材,在戰場上快速搭建信號塔?
好像不太現實。
不說工兵就算累死,起碼也得小半天時間才能搭起一座簡易信號塔。就算真建起來了,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可能還沒用兩下,部隊就機動到其他地方了。信號塔又不能跟著走……
約瑟夫的腦海里突然浮現出后世的折疊高空作業車來——用鉸連的X型支架,將平臺升上十多米的空中。兩個人站在上面,一人發送信號,另一人用望遠鏡觀察,這不就是個小號沙普信號塔嗎?
同時這東西完全可以架在馬車上,拖著到處跑。
雖說十來米高的平臺肯定沒有固定的信號塔的觀測距離遠,但也足夠超過絕大部分樹木,在兩三公里的距離上相互通信。
通常來說,一場數萬人的戰役,戰場寬度也就十來公里,三四部“沙普信號車”就足以橫跨整個戰場。
屆時法軍總指揮官的命令,只需要三五分鐘就能傳達到所有中層軍官那里。同時指揮官也能迅速掌握每一支軍團的詳細狀態。
這效率,比現在依靠傳令官騎馬吭哧吭哧跑去下達命令,簡直高出了幾個數量級!
約瑟夫的思路又繼續延伸。
如果在熱氣球上也設置沙普信號塔的收發員,然后在固定信號塔和前線之間升起一兩個熱氣球,不要飛得太高,那么就能將前后方的通信連接起來。
這說起來好像沒什么,但卻彌補了沙普信號塔“最后幾十公里”的盲區。
要是能實現,以后從巴黎發出的命令,兩小時之內就能出現在前線指揮官的手里。反之亦然。
繼續延伸。
兩個相距極遠的戰區,比如意大利和南尼德蘭,還可以通過巴黎作為信息中轉站,相互協同作戰部署。
而這一過程可能只需要不到4個小時。
4個小時是什么概念?
一支十萬人的軍隊,總指揮官的命令傳達到自己兩翼的軍團,可能就要花費這么久!
作為了解過后世戰爭藝術的人,約瑟夫深知信息傳遞效率對軍隊戰斗力有多么大的影響。
信息效率高的軍隊打效率低的軍隊,就像靈活的猴子揍樹懶。
樹懶的大腦發出的指令還沒傳到手臂,猴子都已經打了它好幾拳然后閃開了。
所以后世的國家無不投入巨額資金搞軍隊信息化,甚至信息化程度都成了判斷軍隊實力的首要標準。
約瑟夫忽然意識到,等熱氣球到移動信號塔這一套東西全都搞出來,法軍將會對歐洲所有的軍隊形成從預警到偵察,從命令傳達到軍團間協同,從信息共享到敵我識別的全方位碾壓。
這,不就相當于這個時代的信息化軍隊嗎?
再疊加法國直屬軍團的訓練度和士氣,以后別說以少打多,以一敵二都不是不可能!
約瑟夫深吸了一口氣,心中暗道:沒想到這次軍改最大的提升竟然是在這里。
他當即招呼所有參謀前往軍校的會議廳,向他們闡述關于組建“信息化”軍隊的構想。
會議一直持續到下午六點多,約瑟夫聽到參謀們肚子不時發出“咕嚕”的抗議聲,便宣布休會,明天在總參謀部繼續討論。
他疲憊地走出會議廳,正準備去軍校食堂,便見塔列朗正站在門外,顯然已經等了很久。
“您怎么來這兒了?有什么急事嗎?”
外交部長忙上前幾步,躬身行禮,而后低聲道:“殿下,下午剛收到的消息。威廉二世已于前天去世了。”
約瑟夫頓時皺眉。
他記得歷史上威廉二世好像還要過兩年才會死,怎么突然提前了?
他看向塔列朗:“請說說具體情況。”
“是,殿下。”塔列朗拄著手杖,跟在王太子身側,“卡爾·路德維希在西里西亞大敗普魯士軍,先后擊潰了陶恩奇恩和默倫的兩支軍團,又將霍恩洛厄親王的主力包圍在利格尼茨。
“威廉二世在得到消息之后出現抽搐、昏迷癥狀,僅過了幾小時便停止了呼吸。
“目前威廉三世正在加冕。威廉敏妮被送去了修道院,普魯士政局暫時由海因里希親王掌管。”
約瑟夫走進軍校食堂,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示意塔列朗坐在對面:“那么,波茲坦準備怎么處理西里西亞的戰局?”
“據說弗雷德里希男爵已經去倫敦尋求英國人斡旋了。海因里希親王的態度應該是偏向盡快停戰的。”塔列朗道,“您知道,目前普魯士無論是財政還是軍隊,都已無法繼續戰爭了。”
約瑟夫頓時皺眉。
原以為普魯士能和奧地利消耗幾年,沒想到威廉二世卻突然死了。看他的癥狀,多半是中風或心臟病在受到刺激之后突然發作。
現在普魯士驟逢劇變,很可能會向奧地利投降。
后者甚至能夠獲得西里西亞更多的土地,從而迅速恢復之前因反法同盟失敗而損失的國力。
此消彼長之下,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統治力將大為增強。
這對法國絕對不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