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處宴會(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萬國之國

  大皇宮位于整個君士坦丁堡的最高處,就如同古羅馬皇帝所建造的宮殿那樣,它同樣矗立在一座山丘的頂端,南臨馬爾馬拉海。

  它由有數座龐大的建筑構成,其間是美輪美奐,姹紫嫣紅的庭院,總面積加起來甚至可以與君士坦丁堡的舊城相媲美。

  用來迎接腓特烈一世的宮室更是這些建筑中的佼佼者,從外面看,你或許只能看到潔白如雪的大理石,黃金的拱頂,黑沉沉的橡木或是檜木門窗,或是從那些多葉拱門以及廊柱中飄揚出來的絢綺麗輕盈如同霞光般的絲綢帷幔。

  但當你踏入其中的時候,你會徹底地被一座寶石與珍珠的星穹之海所吞沒,放眼望去,你幾乎找不到一點空白的地方,拱頂上是精致而又華美的幾何圖案——巧手的工匠們用金線勾勒邊框,然后在其中填充銀箔,每一根線條的連接點上必然鑲嵌著各種珍寶,而這里的每一根柱子都有著黃金的花冠和基座,柱體上則是栩栩如生的浮雕,每張面孔上都有著極其豐富的表情。

  在墻壁上,藝術家們所能發揮的余地就更大了,圣像是必然會有的,還有用來表現皇帝的豐功偉績或者是愛情故事的鑲嵌畫,有的繪制在木板上,有的則是用馬賽克拼接,也有一些是精美的絲毯。

  人們曾經盛贊大馬士革是天國在地上的花園,而君士坦丁堡的大皇宮,完全可以滿足凡人對天堂的所有想象,每個踏入其中的人都不由得會在心中升起一個念頭——

  “這若是屬于我的那該多好啊。”

  只是真正將它說出來的人并不多。除了以往的幾位拜占庭皇帝之外,就是現在的“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皇帝,他的感嘆讓前來迎接他的人都不由得面露怒意,但很快這種不該出現在此類場合的情緒就被虛偽的笑容所掩蓋。

  又或是說,從現在的攝政大臣,也就是阿歷克塞.杜卡斯和站在他身邊,皮笑肉不笑的安條克大公博希蒙德,以及所有的拜占庭人,想法都是一致的。

  站在他們面前的并不是突厥人,或者是來自于其他地方的雇傭軍首領,他是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他的基業在距離這里有著千里之遙的德意志,他不可能舍棄這一切來到一塊陌生的土地上謀求一頂新的王冠。

  他的話聽起來雖然刺耳,但并不會變成現實中的利刃。

  阿歷克塞眼神陰晦地看著博希蒙德迎上前去,隨后跟上,畢竟此刻,他們對于這個皇帝是有所求的。

  曼努埃爾一世死后,即位的是他的小兒子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二世還只有十歲,即便以十二歲作為成年的基準,他也依然是個無力掌控國家與軍隊的孩童。

  阿歷克塞與西奧多拉的合作并不是一個秘密,皇帝的死因同樣也無法公之于眾。君士坦丁堡甚至有這樣的傳聞,真正被送入陵墓的,并不是皇帝曼努埃爾一世,而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宦官——皇帝的軀體早已被那些憤怒的人們所分食。

  這聽起來確實有些可怕,但想到曼努埃爾一世生命中最后那幾年的倒行逆施,卻也不叫人意外,他或許是個好君王,但他應該懂得身邊的親近之人是最容易反噬,并且能夠反噬成功的。

  之后,也有人向阿歷克塞索要過西奧多拉,認為是他將這位科穆寧貴女藏了起來。

  無論是要追究皇帝的死因,還是作為一個科穆寧所有的價值,西奧多拉都算得上是個重要的人,不過西奧多拉是個聰明的女人,在皇帝最后的哀嚎尚未消散之前就離開了君士坦丁堡,現在她可能正在她養女的丈夫,也就是塞浦路斯領主的總督宮中安然度日呢。

  沒人能夠越過戒備森嚴的屏障傷害到他,而她最后留下的建議也讓人們無暇對她多加關注。

  以往皇帝死去,若是留下的是幼主,那么權臣與皇太后達成協議,共同把持朝圣的事情也很尋常。

  但對于阿歷克塞和杜卡斯家族來說,一個十字軍國家出身的女性,一個拉丁貴女,原本就不該干涉拜占庭的國事和政務,甚至可以說在曼努埃爾一世還在的時候,兩者之間的矛盾就非常劇烈了。

  尤其是與之前的那位皇后相比,安條克的瑪麗無疑要粗俗和淺薄的多。

  他們如西奧多拉所愿殺死了安條克的瑪麗。雖然知道一旦如此做,他們也等同于被西奧多拉利用了——確實,在得知了皇帝曼努埃爾一世已死的消息后,安條克大公博希蒙德立即趕到了君士坦丁堡,他是未來皇帝的舅舅,無論是在君士坦丁堡,還是在基督徒國家,比起其他人,他都更有攝政的資格。

  只是杜卡斯又怎么允許囊中之物被他人輕易攫取,雙方爭斗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期間甚至有幾次還聯合起來,擊退了另外幾股想要染指權力的勢力。

  不過,原本安條克大公博希蒙德是沒有什么勝算的——亞歷山大二世還小,小到無法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力量,而且對于這個不怎么熟悉的舅舅,他也無法付出全部的信任。

  君士坦丁堡的人們或許會支持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攝政者,就如同他們想要一個驍勇善戰的皇帝一樣,阿歷克塞正是因為出色的身手以及卓越的軍事才能才會被杜卡斯家族看中的——他之前雖然沒有什么輝煌的戰績——畢竟每次出征的統帥都只能是皇帝,但總要比之前隨著曼努埃爾一世出征沒多久,就被突厥人擊潰,更是被焚燒了幾乎所有攻城器械,導致軍心淪喪的安條克大公來得好。

  但這樣的狀況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呼召落地后產生了一些變化,狡猾的安條克大公托人輾轉數次,與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腓特烈一世牽上了線,雖然博希蒙德的家族作為阿普利亞和卡拉布利亞的主人,還曾與巴巴羅薩打過仗,但這并不妨礙腓特烈一世對安條克大公的卑躬屈膝感到愉快。

  而在腓特烈一世接受了安條克大公博希蒙德而非攝政者阿歷克塞的邀請后,兩者的立場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腓特烈一世這次率領的大軍約有三萬余人——雖然號稱十萬,而真正能夠作戰的人約在一萬五千名左右。這個數字在后世人看來,似乎并不出奇,但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一個龐大到令人難以想象的數目了。

  畢竟當初曼努埃爾一世與阿爾斯蘭二世決戰時,傾全拜占庭之力,也只有兩三萬人,其中還包括了民夫。

  而因為爭奪權柄的關系,君士坦丁堡已經發生了數次或明或暗的戰爭——杜卡斯家族也不敢隨意地將所有的力量用于填補曼努埃爾一世留下的空白。

  即便皇帝的宿敵阿爾斯蘭二世已經借這個機會侵吞了不少原先拜占庭帝國的土地。

  阿歷克塞正左右為難,他當然不會畏懼戰斗,他原本就是一個軍人,但他不得不考慮杜卡斯或者說他衰弱下來之后會不會被其他人趁虛而入——譬如他身邊的安條克大公博希蒙德。

  腓特烈一世的到來卻讓他見到了一絲希望,拜占庭皇帝雇傭這些基督徒騎士為自己打仗,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著名的瓦蘭吉衛隊的士兵就來自于北歐和英格蘭——這次他們也只是借助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手去打擊自己的敵人而已。

  反正腓特烈一世的大軍是必然要經過羅姆蘇丹國的,除非阿爾斯蘭二世能夠忍受這份屈辱和威脅,不然的話,一戰絕對無法避免。

  雖然若是他提出這樣的要求,帝國的國庫必然要經受考驗,但失血總比缺失肢體來得好。只是他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安條克大公博希蒙德的劣勢就立即就變成優勢,同為基督徒騎士,同為為天主作戰的領主,他是他才是那個最有可能獲得腓特烈一世青睞的人。

  至少在這場談判中,阿歷克塞無法將他排除在外。

  為此,他們不得不保持暫時的和平,而安條克大公博希蒙德也終于可以將自己的觸手伸入君士坦丁堡,他們討價還價許久,阿歷克塞不得不給予安條克大公博希蒙德“至尊者”的名頭。

  在希臘語中,至尊者的意思是高貴的統治者,這是由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創造的稱呼,為的是感謝他的兄長伊薩克讓出了王位,但這個頭銜并不具有任何的實際意義,僅代表持有者與皇帝足夠親密,而且在等級序列上次于專制君主。

  阿歷克塞雖然只有著首席顯貴的稱號,卻在杜卡斯的家族支持下,掌握著真正的權力。

  站在他身后的,當然就是拜占庭的貴族和官員們,同樣的,在安條克大公的身后,也有不少基督徒騎士和官員——他們都是在皇帝迎娶了安條克的瑪麗后,被逐漸引入宮廷的。

  即便安條克的瑪麗現在已經成為了石棺中的一具枯骨,但也不妨礙他們繼續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戰斗。

  腓特烈一世便在這心懷鬼胎的兩人的引領下踏入了廳堂。

  原本在寶座上端正坐著的亞歷山大二世,相比起前呼后擁的皇帝腓特烈一世,身邊只有瓦蘭吉衛兵和幾個宦官,看起來格外的形單影只,孤苦可憐,雖然他努力抬起頭,做出了一副威嚴不可侵犯的模樣,但不要說如腓特烈一世這樣身經百戰的皇帝,任何一個人來看,都能看得出他的外厲內荏。

  腓特烈一世大踏步的走向他,在距離大約十來步的地方注視著這個年少的皇帝。

  雖然寶座位于高臺之上,而高臺距離地面足有四五級臺階,亞歷山大二世依然需要仰視腓特烈一世,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所感望到的圣人是著名的圣西奧多。

  他曾經就是羅馬軍隊中的一個士兵,而與圣喬治一般,他也有著屠龍的傳說,能夠感望到他的人,當然也不可能是凡俗之輩,腓特烈一世的體魄,幾乎能夠與瓦爾特相媲美。

  “皇帝無需向皇帝行禮。”腓特烈一世朗聲笑道,“而我很樂意在這里見到一個年輕的朋友,孩子,我們是朋友嗎?”

  年少的小皇帝已經露出了備受羞辱的神色,他再怎么不諳世事,備受寵溺,也能聽得出腓特烈一世言語中的惡意,但他無法抵抗阿歷克塞,還有他的舅舅安條克的博希蒙德,當然也無法與這頭雄獅相抗,他低下頭,長袍的紫色刺痛了他的眼睛,孩子幾乎要咆哮出聲,但又按捺了下來,只能艱難地回答:“是的,我們當然是朋友,羅馬的皇帝。”

  這個稱呼遠比他想象的更痛苦,拜占庭帝國根本不承認所謂的神圣羅馬帝國,這是腓特烈一世的一人所為——每個拜占庭也就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帝,都認為他們才是最純粹,最正統的羅馬繼承人。

  但腓特烈一世認為,已經走入衰弱時期的拜占庭根本無力承擔得起這樣輝煌的稱號,他的帝國才應當有幸成為歐亞的霸主。

  一個小孩子的別扭根本不會被這些老奸巨猾的政治家看在眼中,腓特烈一世不客氣地占領了皇帝身邊的座位,對于擺在一旁的叉子和勺子也不看——除了匕首,他的餐具就是他的三根手指。

  菜肴不斷地被送上來——昂貴香料磨碎后加入醋或是魚露調制的醬汁用水晶缸來盛裝,面包堆積如山,海魚在葡萄酒的海洋中成群的遨游……

  為了款待腓特烈一世,飲宴上除了通常的肉類之外,還多了很多新鮮而又昂貴的菜肴,譬如烏魚子和魚子醬,套烤的山鶉、烏鴉、畫眉,乳香、薰衣草、康乃馨、肉桂、少許醋和蜂蜜燉煮的蘑菇——但作為一個基督徒騎士,對于這些精致的食物腓特烈一世看也不看,只一味的叫侍從給他加肉。這種行為在拜占庭無疑是招人鄙夷的,拜占庭人同樣信奉天主,暴食一樣是他們的罪行之一。

  他們喜歡美食,但講究的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像是胖子,胃口大都不算是什么好話。

  一時間,整個廳堂里幾乎只剩下了腓特烈一世大口咀嚼的聲音,幾乎被他擠到了一邊的小皇帝神情木然,他幾乎吃不下任何東西,只能一杯接著一杯的喝酒,而他的酒量又不是那么好,即便他竭力想要聽聽腓特烈一世是否有答應他們的請求——阿歷克塞和他說過這件事情。

  但直到最后,他也沒聽見腓特烈一世的承諾,只能昏昏沉沉地睡倒了過去。

  而等他醒來的時候,他已經回到了那個華麗又陰沉的房間,他不太愿意待在這里。因為他的父親便是在這里死去。

  只是沒人聽取他的意見,阿歷克塞雖然認為這是一件小事,卻也不愿因此多生枝節。

  大皇宮里的那些人也曾經有意無意的提到過皇帝的死亡并不快速,圣潔,哪怕明面上君士坦丁堡的牧首宣稱為皇帝做過了全套圣事,但如果那些傳聞是真的的話,小皇帝知道——他父親的靈魂,現在只怕正在地獄的火焰中受煎熬。

  還有他的母親……這時候他多么希望還有母親的懷抱可以蜷縮,但他的母親甚至沒能回到君士坦丁堡就死去了。人們都說她是悲痛過度,心臟破裂而死,只有亞歷山大二世,知道他的母親事實上是一個輕浮的女人,她嫁給皇帝,不過是為了他的權勢和皇后的頭銜,從來不曾對他生出過真正的愛情。

  而在有了他之后,她更是希望皇帝能夠到其他地方去,別來打攪自己。

  你要說如他母親這樣的一個女人會為了皇帝殉情,即便他只有九歲,也絕對不會相信,但他又能做些什么?

  現在的他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很好了,想到這里,小皇帝便蜷縮在毯子下,嗚咽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