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11章 我懷疑是馬斯克在惡意挖人馬斯克到底是誰干的?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發薪就能變強,我有十億員工!

  “老板,Inmarsat的西蒙佩恩剛剛來電,明確表示愿意加盟云鯤航天。”

  森聯資本首席人才官熊力,剛收到歐洲辦事處傳來的招聘反饋,便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匯報給了陳延森。

  此前大老板親自給過一份挖人清單,西蒙佩恩正是清單上前十位的重點候選人。

  “辛苦了。”陳延森點點頭,隨即叮囑道:“讓人事部門盯緊后續流程,盡快幫他在燕京安頓下來,協助他適應國內的工作和生活節奏。”

  他并非傾向于啟用外籍人才,主要是國內航天研究所的態度讓他無奈。

  平日里看不出對人才有多重視,可一聽說云鯤要挖人,反對的聲音立刻就大了起來。

  若不是有韓錦恒和李青松在背后撐腰,恐怕云鯤航天成立的當天,就得收到各個相關協會發來的協查通知。

  他很清楚這群人的能量有多大,這也是為什么他要等到研發出破曉A220EUV光刻機和燭龍G1051數控機床、證明了自身硬實力后,才找韓錦恒申請航天領域相關牌照的原因。

  畢竟,一旦自身價值沒達到足夠高度,貿然闖入一個利益盤根錯節的行業,就算森聯資本家底再厚,也得面臨重重阻礙。

  像廖士哲這樣的人才,已經是他目前能挖到的頂尖水平。

  再往上接觸更高層級的人,誰也說不準會跳出什么人來橫加干涉。

  實際上,陳延森本就對那些年事已高、看似經驗技術豐富的高階研究員沒太多興趣。

  他更想招攬的,是一群敢想敢干、充滿沖勁的年輕人。

  而西蒙佩恩,則是他著重看中的高管之一。

  此人早年是劍橋大學教授,研究領域覆蓋材料科學、納米科技等多個方向。

  后來加入Inmarsat航天公司,主要負責民營航天的衛星發射業務,還主導過商業發射市場的拓展,屬于既懂技術、懂管理,又精通成本控制和公司運營,是典型的復合型人才。

  要知道,在國內想找到這類人可就太難了。

  行業里的人才要么只懂技術、不懂管理,要么專精管理、對技術一知半解,真正的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即便有,陳延森也得冒著得罪一大幫學術界大佬的風險。

  單從“資深主任工程師及以上級別的研究員,必須嚴格遵守兩年脫密期”這一條規定,就能看出一二來。

  如今燕京、滬城、長安、川蜀、金陵、江城等地研究所的負責人,心里都打著同一份算盤:底層研究員你隨便挖,反正人多,但核心技術人員絕對不能動。

  而能爭取到當前的“默許”政策,已是韓錦恒和李青松從中反復斡旋才換來的結果。

  “好的老板。”熊力連忙應道。

  陳延森嗯了一聲,隨后掛斷了電話。

  一旁的宋允澄伸出右手,輕輕握住陳延森的手,將他的手掌攏在自己掌心,反復摩挲著。

  最近這幾天,陳延森有多忙碌,她全都看在眼里。

  每天不是去中樞司開會,商討合規性、稅收減免、人才引進和研發補貼一類的問題,就是往郊區跑,為研發中心選址。

  其實上面已經給陳延森提供了好幾個備選地點,比如亦莊、沙河、云崗,還有臨空經濟區等等,但他最終還是選定了永豐產業基地。

  宋允澄捏著陳延森的一根拇指,聲音軟軟地說:“師父,你的手指又粗又長,真好看。”

  聞言,陳延森眉頭微蹙,稍稍一用力,就把手指抽了回來,然后在小橙子的腦門上彈了一下。

  “疼!”小橙子捂著腦門,可憐巴巴地看著他。

  陳延森笑笑,眼中掠過一抹笑意。

  他在燕京還得再待一段時間,得等找到合適的團隊負責人,將核心研發團隊組建出來,他才能放心離開。

  倫敦,Inmarsat總部大樓。

  透過辦公室的玻璃窗,能清楚看到窗邊位置坐著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上身是條紋西裝,下身搭配黑色西褲,和不少英國男人一樣,他額頭有些禿,發量顯得格外稀少。

  “能和我說說,你為什么要選擇離職嗎?”

  人事部總監杰奎琳往后一靠,好整以暇地看向對面的西蒙。

  在她看來,西蒙雖說還不算Inmarsat的核心管理層,卻是現任董事長重點培養的后備人才。

  照目前的發展勢頭,說不定再過幾年,就能踏入公司董事會。

  正因為如此,老板特意給她下了命令,讓她務必盡力挽留,哪怕給西蒙再漲20的年薪也可以。

  畢竟,打工人想離職的原因翻來覆去就那么幾種:一、錢沒到位;二、上級傻叉;三,沒發展前景。

  “首先我要感謝Inmarsat這些年給予我的機會,讓我能在民營航天領域積累不少經驗,但我選擇離開,并不是因為薪資或者上級的問題,而是找到了一個更能實現理想的平臺。”

  西蒙聳了聳肩,輕飄飄地說道。

  杰奎琳稍作思考,慢條斯理地勸說道:“西蒙,你在Inmarsat已經擁有了別人羨慕的一切:穩定的晉升通道、優厚的薪資福利,還有董事會對你的期待。

  我實在想不出,哪家公司能比這里更適合你。”

  她刻意頓了頓,語氣帶著一絲誘惑:“老板說了,只要你愿意留下,不僅年薪上浮20,明年還能給你爭取到亞太區業務的主導權,這可是多少人擠破頭都想要的機會。”

  “杰奎琳,你說的我都明白,但我要去的新公司,在民營航天領域更具潛力,我和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溝通過,對方在航天產業的路線規劃,要比Inmarsat更激進。”

  西蒙的身體微微前傾,雙手交迭放在膝蓋上,認真說道。

  激進,意味著更多冒險,也意味著更多全新的嘗試。

  他今年已經四十五歲,精力和體力都在慢慢走下坡路,可作為一名航天人,沒人能抵擋住陳延森描繪的那些構想。

  換作其他華人遞來橄欖枝,西蒙多半不會放在心上。

  可陳延森在歐洲的名氣實在太大了!

  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就主導研發出了破曉A220。

  歐美不少媒體都在說,華國在EUV光刻機領域早有豐厚的技術積累,陳延森不過是個出色的項目經理,把各方資金整合到一起,搞了一場科研大會戰,才最終造出了破曉A220。

  說白了,陳延森只是個擅長運作的商人而已。

  但西蒙卻不這么認為!

  破曉A220早不出現、晚不出現,偏偏在森聯資本進軍芯片制造環節的時候橫空出世。

  這就說明,陳延森就算不是這項技術突破的靈魂人物,也絕對是核心成員之一。

  “能告訴我,是哪家公司嗎?”

  杰奎琳追問道。

  “按規定,你并沒有這項權利。”

  西蒙果斷拒絕道。

  他心里比誰都清楚,這事要是泄露出去,自己得面對多大的社會壓力。

  在外界眼里,他一個英國人,本就該留在歐美這些所謂的主流航天陣營里,而不是放著好路不走,跑去華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

  這種選擇,在很多人看來幾乎是不可理喻的。

  就像年初加入天工科技存儲芯片事業部的丹尼爾·斯金納,當初被燈塔國的網友罵成了‘叛國賊’、“不可理喻的瘋子”。

  他可不想重蹈對方的覆轍!

  杰奎琳緊盯著西蒙眼中那股不容動搖的堅定,心里暗暗思忖:當一個人連20的年薪漲幅、還有亞太區業務的主導權都毫不動心時,再想拋出其他物質誘惑,顯然已是徒勞之舉。

  難道是SpaceX開出了更高的籌碼?

  “你真的不再考慮一下?未來三年,公司計劃投入五十億歐元用于新一代通信衛星研發,你本可以成為這個項目的負責人”

  杰奎琳最后一次嘗試,當場給西蒙畫起了大餅。

  西蒙緩緩搖頭,起身說道:“感謝你的挽留,杰奎琳!但我已經做好了選擇。”

  說完,西蒙轉身走向辦公室門口,步伐沉穩,沒有絲毫猶豫。

  杰奎琳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盡頭,無奈地拿起桌上的內線電話,撥通了董事長的號碼。

  “老板,西蒙還是鐵了心要走。”

  杰奎琳壓低聲音匯報道,語氣里帶著幾分無奈:“我把升職加薪的條件都跟他說了,可他一點都不為所動,只說新公司更能實現他的理想。”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隨后傳來一陣略顯煩躁的聲音:“查清楚他要去哪家公司了嗎?”

  “沒有,他不肯透露。”杰奎琳如實回答,又補充道:“不過從他的態度來看,那家公司在航天領域肯定有很宏大的規劃,而且創始人八成有足夠的實力說服他,我懷疑是SpaceX的馬斯克在惡意挖人。”

  “行,我知道了。”

  董事長的聲音里透著無奈,只簡單回應了一句,便沒了下文。

  另一邊,“惡意挖人”的馬斯克正眉頭緊皺,因為根據人事部剛提交的周報顯示,公司研發團隊核心工程師的流失率,足足上升了26。

  到底是誰在背后搞鬼?

  馬斯克一邊盯著報表上的數字暗自思索,一邊忍不住低聲罵了一句。

  腦海里飛速閃過一個又一個行業內的競爭對手,卻始終摸不透頭緒。

  直到他的目光落在電腦屏幕上——那是《時代周刊》的最新一期,陳延森的上半身形象占據了整個版面,格外醒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