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陳總,360手機的代工訂單,已經發給了廬州工廠的蔡景明。”
周弘毅在說話時,語氣中夾雜著抑制不住的欣喜,他頓了頓又說:“陳總,多謝。”
他心里清楚,僅憑360和華為的實力,很難在上線當天賣出五萬臺現貨和八點六萬預售訂單。
云速快遞的前置倉配送模式,外加AuroraOS和電池管理系統,令360G800Pro閃耀快速得到市場反饋,并極大緩解了安卓手機卡頓、發熱的毛病。
橙子科技的供應鏈品質,也要明顯優于海爾。
至少黑屏的問題沒再出現!
“恭喜周總,現在預售總量是多少?”陳延森聽出了周弘毅話里的得意,隨口問道。
360手機賣得越多,橙子科技賺得也就更多。
沒人會討厭一個給自己賺錢的人!
“11.4萬臺,加上5萬臺賣出去的現貨,我估計兩天的總銷量,將突破20萬臺。”周弘毅笑著回道。
這個成績,與橙子手機還有一定差距,但與小米相比,卻毫不遜色。
2012年的手機市場就是如此魔幻,用戶在極致的性價比面前,壓根不管品牌和系統適配性問題。
便宜就敢買!
連大菠蘿和大香蕉這樣的四卡四待跑馬燈手機都能風靡一時,360手機能賣20萬臺也不足為奇。
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畢竟幾年后,連美圖秀秀造的P圖手機,都能賣出去幾百萬臺。
陳延森陪著周弘毅聊了一會,十分鐘后掛斷了電話。
他隨開郵箱,果然找到一封蔡景明抄送給他的郵件,內容里赫然寫著,代工訂單量:100萬臺!
周弘毅對自己倒是有信心,也不怕砸在手里。
陳延森嗤笑一聲,不過他也沒放在心上,這筆訂單能給橙子手機工廠帶來1.6億營收。
他巴不得周弘毅這樣的人越多越好。
與此同時。
360手機的成功,也讓很多人嗅到了商機。
前有陳延森,后有周弘毅。
此時的手機行業,給人一種‘人傻錢多速來’的錯覺。
一幫人蠢蠢欲動,既有網易的丁磊,也有剛剛成立大可樂的丁秀洪,小辣椒的汪曉雁,以及公開表示想做手機的羅勇浩。
按理說,造手機跟一個教書匠沒多大關系,可羅勇浩不這么想。
陳延森是大學生,之前搞電商;周弘毅更是靠著3721流氓軟件起家的,這兩人都行,沒理由自己不行。
尤其去年十一月,他去了一趟小米總部,跟雷逸軍溝通后,更加覺得,造手機沒難度。
于是,羅勇浩在5月2號這一天,在微博高調宣布:錘子科技正式成立,先做安卓定制系統,再做手機。
言外之意,老子沒錢,想投資的趕緊來。
雷逸軍得知后,先是一愣,接著無奈地搖了搖頭,他沒想到,短短一年時間,智能機賽道就卷成了這副模樣。
去年他邀請羅勇浩來小米參觀,本意是想借助對方在互聯網和科技圈的影響力,為小米手機鼓吹造勢。
可羅勇浩卻會錯了意,以為小米想拉自己入伙。
結果雷逸軍坐在辦公室里,聽羅勇浩說了一大堆對手機行業的見解,并勸他調整小米的產品規劃:“做手機要注重設計和用戶體驗。”
雷逸軍當時就想起身離開,但為了保持風度,還是耐心地聽完了羅勇浩的高談闊論。
但他很快就后悔了,認為自己應該早點結束這場毫無意義的溝通。
按羅勇浩的想法造手機,光物料成本就得1700到2000元,那售價定多少?
3000元還是4000元?
這特么不是純屬放屁嘛!
雷逸軍只想做高性能、高性價比的中低端手機,至于高端手機要不要做、能不能做,起碼也要再等兩三年。
待小米在手機行業站穩腳跟后再說。
羅勇浩回去后,想了一晚上,覺得自己跟雷逸軍理念不合,與其加入小米,還不如自己造手機。
雷逸軍不知道的是,他本想給小米招個品牌部總監,不但沒成,還給小米培養了一個潛在對手,硬生生點燃了羅勇浩的手機夢想。
“雷總,小米MI2和小米1S的籌備工作完成了,什么時候召開新品發布會?”
市場部的黎萬強推門進來,打斷了雷逸軍的思緒。
“跟橙子科技的陳總也溝通好了嗎?”雷逸軍回過神,緩緩開口問道。
“嗯,產品設計、技術規格、物料清單和質量標準文件都發給了對方了。”黎萬強拉開一把椅子,徑直坐了下來。
“小米初代機的總銷量還不到500萬臺,這跟一開始的預期相差甚遠,按原來的上線計劃,小米MI2和小米1S不會這么早推向市場。”
雷逸軍嘆了口氣,滿心不甘道。
前后加起來,小米初代機只賣了八個月,一旦新品上線,大概率就得停產。
在手機行業內,八個月的生命期不算短,就連蘋果手機的售賣黃金期,通常也只有一年。
可關鍵的是,小米手機的銷量太少,平均下來一個月才50多萬臺,與橙子手機相比,差了五六倍。
“雷總,市場環境變化太快,速度太慢,就容易被對手趕超。另外,360手機的配置和價格,對小米初代機的銷量影響很大,昨天全網銷量只有一萬臺。”
黎萬強勸說道。
新品上線的時間越往后拖,對小米越不利。
“定5月8號,寓意好!希望這兩款新產品,能給小米帶來全新的轉機。”
雷逸軍眉頭微蹙,沉默半晌后,給了一個回答。
“好的,雷總。友商那邊,要不要邀請華為的余總?”
黎萬強繼續問道。
前天微博罵戰,余晨東雖然沒下場,但也被冷嘲熱諷得夠嗆。
大矛盾沒有,可見面總歸有點尷尬。
“我來處理吧。”雷逸軍準備親自給余晨東打個電話道歉,順便緩和一下關系。
其實2012年的雷逸軍還是個華為粉絲,經常在微博上和余晨東互動,夸贊華為的產品。
就像此時的羅勇浩也是個米粉一樣,盡管他覺得自己跟雷逸軍的經營理念不同,但并不影響他喜歡小米這款產品。
第二天上午,羅勇浩就收到了小米2的新品發布會邀請,地點還是在燕京798藝術中心。
他也沒多想,當即決定如期赴約。
一方面,羅勇浩想要近距離了解小米的新產品;另一方面,還能在發布會上,積攢更多的供貨商資源,為錘子手機的下一步做準備。
另一邊。
陳延森放下手機,稍作思忖,決定前往燕京。
相較于小米2的發布會,他此行更重要的目的是巡視高德和字節。
雖然蕭軍和張易鳴這兩個人,都是他親手挑選的小弟,但人心易變,對子公司的運營管理,不僅要通過財務手段控制,還得加強實地監管與戰略把控。
陳延森明白,坐在辦公室里看報表,永遠無法洞察項目的真實經營困境,那些藏在數據背后的隱性矛盾、團隊離心傾向,唯有親臨現場才能察覺。
他計劃用兩天時間,與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一次深度談話,然后利用公司內部論壇、辦公軟件和郵件,與基層員工之間建立實時反饋機制。
一旦子公司的動向有異常,他都要第一時間掌控,以免出現一些突發危機,影響了他的商業布局。
隨后幾天,拼唄上下為了618大促忙碌著,橙子科技也在籌劃著秋季新品發布會。
陳延森乘坐飛機,再次飛往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