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主任,趕緊去把林副校長喊過來。”
趁著沈秋山接受采訪的時候,王廣慶湊到徐德才耳邊低聲說道。
“呃,好。”
徐德才沒太明白王廣慶為什么這時候讓自己去請林副校長,王廣慶自己已經接受了采訪,上電視露臉的機會都是他的了,沒必要多此一舉節外生枝的。
但既然王廣慶發話了,他也只能照做,立即輕手輕腳的出了辦公室。
而王廣慶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被沈秋山的話嚇到了!
在體制內混了二十多年的老油條敏銳的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可以預見今天的采訪如果真在電視臺上播出了,必定會引起不小的討論。
因為沈秋山的發言有些太“狂妄”了。
如果是一個學生說自己要考三江大學,沒人會說什么,但這話從沈秋山這么一個中年老男人嘴里說出來就很炸裂了。
他這年齡的男人幾乎都是家里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
在單位當牛馬已經消耗了大部分精力,剩下有限的精力還要處理一些家庭瑣事,比如應付老婆的抱怨,孩子的叛逆,亦或是照顧生病的父母 對于普通男人來說“人到中年不如狗”并不是說說而已,而是扎心的事實!
這時候,卻有人跳出來說,要考三江大學這所國內頂尖的985院校。
可以想象輿論會是怎么樣的。
王廣慶甚至已經后悔答應接受采訪了。
無功無過,總比推上風口浪尖強!
而這個老油條想到的補救措施便是把林夏沫這個三江市教育界的“圣女”推到臺前,綁上戰車。
因此林夏沫來了之后,他立即給準備收工的周若琳介紹道:“周記者,這位是我們學校的林副校長,目前是她在主抓教學工作,不久前還組織了一次全校英語詞匯量大賽,當時小沈還在大賽中拿到了一等獎。”
“你看是不是讓林副校長也聊一聊?”
林夏沫并不知道有記者在,她還以為王廣慶找她是談工作。
結果竟然是想讓她接受采訪,而讓她意外的是,沈秋山竟然也在場。
周若琳在看到林夏沫之后便是眼前一亮,這位林副校長顏值過于驚艷,她一個女的都忍不住多看了好幾眼。
作為一名記者周若琳太知道觀眾們喜歡看什么了,就比如今天的這個采訪吧,王廣慶和林夏沫說一樣的稿子,播出的時候,要是放林夏沫的采訪絕對比放王廣慶的采訪收視率高一些。
不過收視率并不是最直觀的,眼下已經是自媒體時代了,周若琳所在的《新聞正前方》節目組也有自己的快音賬號。
兩段同樣文案的采訪視頻放在《新聞正前方》的快音賬號中,反應才最明顯的,不出意外的話,林夏沫視頻的點贊和評論數絕對會遙遙領先。
沒辦法,這就是個看臉的時代。
之前有一段簡單的維權采訪,就因為維權的女士身材很好,便直接爆紅網絡!
“林校長,那咱們就聊一聊你主導的英語詞匯量大賽以及你對教育多樣化的看法怎么樣?”
周若琳立即發出了采訪邀約。
而她內心則是興奮不已,來之前她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次的采訪會有這么多爆點!
不出意外的話,沈秋山的出格發言一定會成為熱點輿論話題。
眼下又來一位“顏之有理”的林校長。
周若琳有預感,自己這個采訪絕對會爆!
“可以。”
事已至此,林夏沫也不好推脫,只能是點了點頭。
“林校長,那我們去你辦公室聊吧,就別影響王校長工作了。”
周若琳主動提議,而她之所以要求去林夏沫的辦公室也有著自己的小心思。
她打算把和王廣慶聊的那些話題再聊一遍,然后等采訪播出的時候,盡量用林夏沫的采訪素材,至于王廣慶那邊露個臉也就行了。
“林副校長,那就辛苦你接待一下,我手頭剛好有點工作!”
王廣慶來了一個順水推舟,他這會兒的想法倒是和周若琳比較統一,巴不得這位周記者多跟林夏沫聊一聊,最好連節目播出的時候都不要帶自己。
或者是給他露個臉就行,主要突出林夏沫這位副校長。
到時候萬一輿情洶涌,也有林夏沫這位“圣女”在前面頂著,跟他王廣慶關系不大。
而一旦輿論對學校有利,王廣慶這個校長則是能跟著撿一波政績!
因此把林夏沫推到臺前對于他來說絕對是“兩全其美”的事。
“你們聊,我先回去上課。”
已經接受完采訪的沈秋山不想再浪費時間,他知會一聲便溜回了教室。
林夏沫則是把周若琳帶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接受采訪。
《新聞正前方》節目是每天下午五點半開播,六點半結束。
主要播的是民生新聞,節目中有一個訪談板塊,每天時長在十五分鐘左右,聚焦的都是社會熱點事件以及一些名人或者專家的采訪。
紫荊花園。
林墨軒到家的時候,《新聞正前方》節目剛好開播。
不應酬的時候,他到家之后大部分時間都是看新聞的,從民生教育到軍事時政都是他關注的范圍。
“沫沫,怎么還沒到家,她一個副校長,搞的比我這個當局長的都忙!”
林墨軒一邊給自己泡茶,一邊跟老伴兒陳清竹吐槽。
“給我發過微信了,說是和朋友逛街去了。”
廚房里煲著湯,陳清竹站在廚房門口回道。
“什么朋友?”
“男的還是女的?”林墨軒追問。
“要是男的就好了!”
“我倒是希望她能和男孩子接觸接觸,可惜不是!”陳清竹嘆了口氣:“說是大學同學,好像叫胡婷婷。”
“以前跟她搞樂隊的??”
林墨軒皺著眉頭說道:“記得她上次說跟朋友出去就是以前那些搞樂隊的大學同學。”
“回頭跟她說一聲,那幫人沒事就不要往一起湊了!”
“搞音樂的,不務正業!”
聽了林墨軒的話,從文工團退下來的陳清竹就不樂意了,她當即回懟道:“搞音樂怎么了,你不是還娶了一個搞音樂的!”
“你和她們能一樣嘛!”
“你那是有編制的,體制內的藝術家!”
“她們那是瞎胡鬧,一群女孩子還搞什么搖滾,不像話!!”
提起女兒組過樂隊這件事,林墨軒就氣不打一處來,他覺得自家女兒就是被那幫“狐朋狗友”帶壞的。
“都什么年代了,你就是戴有色眼鏡看人!”
陳清竹翻了一個白眼,而這時廚房里的砂鍋撲騰了起來,她趕緊轉身進了廚房嘴里卻還在小聲嘀咕:“沫沫明顯遺傳了我的音樂天賦,當初要是選藝術這條路,沒準都成明星了。”
林墨軒一邊喝茶一邊看著新聞。
時不時的還要對發生的新聞點評幾句,發表自己的觀點。
不知不覺《新聞正前方》播放過半,到了訪談版塊。
而記者周若琳的第一句話直接讓林墨軒坐直了身體:今天的正前方訪談我們聚焦教育多樣化的探討與嘗試。
我來到三江高級中學.
“這不是沫沫的學校嗎?”
林墨軒大驚,趕緊沖還在廚房忙活的老伴兒陳清竹喊道:“清竹,快來!”
“有記者去了沫沫他們學校!”
“啊?”
煲完湯的陳清竹正準備炒菜,然后就可以開飯了。
一聽有女兒學校的新聞,她立即擦了擦手,走去了客廳。
電視里,周若琳走在三江高級中學的校園里,一邊走一邊說道:我現在所在的學校是三江高級中學,在教育多樣化這條路上,三江高級中學便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
接下來,讓我們聽一聽三江高級中學的林副校長是怎么看待教育多樣化的。
電視畫面切到了辦公室內。
林夏沫姿態優雅的坐在沙發上,接受周若琳的采訪 “沫沫接受采訪怎么都沒跟家里說一聲!”
在電視上看到女兒,陳清竹很是驚訝,她本以為這只是一個與女兒學校有關的新聞,沒想到竟然還有女兒的采訪。
林墨軒眉頭緊蹙,認真聽著女兒說出的每一句話,面對媒體采訪說錯話是很致命的,有時候說錯一句話都可能引來網暴。
周若琳:我聽說學校里有一名38歲高齡的借讀生,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可能都沒有這樣的先例,學校做出同意對方入學的決定是否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林夏沫:不存在什么壓力,學校只是在規章制度允許的范圍內接收了一名年齡稍大一點的學生。
周若琳:林校長覺得這是否是對教育多樣化的一種嘗試呢?
林夏沫:算是吧,但屬于個例,這種模式只適合極少數人。
周若琳:聽說他在林校長組織的英語詞匯量大賽中力壓所有學生,獲得了一等獎,還在剛剛結束的模擬考試中拿到了494分的好成績,林校長是否覺得這是教育多樣化嘗試的成功案例呢?
林夏沫:現在談成功還為時過早,但他的存在的確起到了一定的“鯰魚效應”,我們可以期待一下他未來的表現。
關于林夏沫的采訪部分結束。
坐在電視機前的林墨軒臉色陰沉的都能擰出水了,他一巴掌拍在茶幾上,氣呼呼的呵斥:“胡鬧!”
“簡直就是亂彈琴!”
“38歲不好好工作,到高中借什么讀!”
“家里沒有老人了嗎,也不知道管一管!”